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5350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做一个汉字传人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齿”,“濒临”成了“p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口语里读音为“shu”,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了,“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1.(2分)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 2.(2分)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3.(2分)读第5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4.(2分)“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 5.(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要做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 自 尊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_2.本文运用了_和_的论证方法。(2分)3.第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与第段钱学森和第段陈寅恪的事例颠倒顺序?请说明理由。(2分) 4.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3分)不同文体的同题作文比较:一、记叙文责 任拾破烂的李老头将两个亲生儿子告上法庭:要儿子们给他养老金。法院的秦法官了解到:李老头中年丧妻,靠自已拾破烂攒钱供两个孩子读书。老大大学毕业后在市人事局工作;老二没考上,在一家摩配厂工作。老李丧失劳动力后,两个儿子曾轮流供养他一段时间,尽自已的责任。问题是李老头不顾儿子的强烈反对找了个老伴,于是儿子们就停止了对他的赡养。其理由是:老人中年不续娶,老了才娶妻,显然是加重负担。李老头也有自已的理由:中年时忙着挣钱抚养孩子,尽自已的责任,没有心思找伴,老了一个人住着寂寞,况且老婆子有自已的退休金能供养她自已,并没有加重孩子的负担,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生活费。秦法官司多次调解,希望这两兄弟能理解老人的再婚问题并尽自已的赡养之责。可他们总听不进去。最后只有开庭审理此案。双方长达四个小时的辩论没有结果,正当法官宣布强制执行判决时,没想到李老头大喊一声:“我要求儿子们一次性买断我。”这一声“买断”惊动了所有人。老李阐明了自已的意思:他养了老大22年,老二19年,虽然那时生活水平低,但也有个最低生活标准。现在要求儿子也按目前最低生活标准一次性给他买断,然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干了,请秦法官算算每个儿子应该给多少钱。这时旁听的人议论开了,只听说买断工龄的,哪有儿子买断父亲的?法官和几个审判人员议论了一会儿,在电脑上算了起来:按现在市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每人每月300元计算,一年是3600元嶙术老大22年应付79200元,老二19年应付68400元。买断费刚公布,没想到会有人鼓掌。这时李老头的辩护人说:“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老人的要求是全理的,如果被告再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承担责任,作为律师建议有关单位让两个不孝之子下岗,也来个一次性买断。”听了律师的话,兄弟两人慌了,他们最害怕下岗,于是违心地表了态:愿意继续供养老人。旁听的人顿时热烈鼓掌,李老头拉着两个儿子的手哭了:“孩子虎毒不食儿呀!我哪会买断你们?你们真的拿得出钱来,那份父子情、那份责任能买断吗?”这时,两个儿子竟泪流满面。【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故事完整,场景集中,情节曲折生动。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没想到父子兄弟却是在法庭这个特定的场景中作为原告和被告的。文章紧紧围绕两个儿子该不该继续承担责任赡养自已的父亲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辩护审理,由儿子不愿承担责任到儿子最后的转变,真实地再现了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文章构思的巧妙就在于李老头提出“买断自已”,这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情理之中的想法,使文章顿生波澜,令人深思,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文章立意独特深刻,语言凝练老道。二、议论文责 任孝敬父母,关爱父母蝇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公务缠身,但他仍不忘家中的老母亲。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还亲自为母亲洗尿裤,当母亲制止时,陈毅却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已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充分体现了一个为人子女孝敬父母的强烈责任。被评为2008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这一的刘延信,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典范。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已的爹妈和智障兄弟。他充分意识到自已的责任。把岳父母完全当作亲生父母对待。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和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动天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人,他不仅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又是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已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以孝心闻名于世,实在令人敬佩。小黄香小小年纪就尽到孝敬父亲的责任。刘延信家庭陷入绝境却没有缺失赡养岳父母的责任,陈毅元帅身居高位而更不忘为人子女的责任,这些故事感人至深,绵远流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做人,首先要立德。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一个人无论财富再多,职位再高,困难再大,工作学习再忙,都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都应该对父母及时行李,尽到子女的责任。【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论点鲜明: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紧接着展开论证,精选三个事例陈毅元帅亲自为重病的母亲洗尿裤、刘延信家庭濒临绝境坚持赡养岳父母、小黄香尽心孝敬父亲,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证明了论点。每个事例,都紧扣论点,进行深入的说理,严密的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全文采有“总分总”结构,层次十分清晰。【总评】以上两篇文章,题目相同,主题也相同,都是“孝敬父母,尽子女的责任”。但因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也就不同。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而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同样是故事,但重在说理,三个事例都十分简要,叙例之后,都紧论点进行分析论述,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体现以理服人的议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初三年语文周周练习五(答案)一、做一个汉字传人1.总分总(或总分)2.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说出两种即可)4.“撼”改为“捍”;放在第2段最合适。5.认真学习汉字的音、形、义、理;规范使用汉字;传承汉字艺术;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意思相近,言及两点即可)二、自 尊1.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评分说明:(2分)找准这句话得2分。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或对比论证)。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3.不能,因为三个事例之间呈递进关系,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傅雷先生的例子能够证明“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这一观点,是对论点的进一步证明。评分说明:(2分)答出递进或逻辑关系1分,结合事例答出对论点的作用1分。4.示例一:在考试中,我拒绝了抄袭答案的诱惑,这就是坚守诚信,是自尊的表现。示例二:在学习中,我成绩优秀,能力突出,被同学嫉妒了,我能主动与他沟通,解除矛盾,我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尊。示例三:自习课上,老师误以为我与同学说话,严厉地批评了我。当时我没有顶撞老师,课下与老师沟通。我在尊重老师的同时赢得了老师对我的尊重。评分说明:(2分)结合经历1分,理解1分,能够体现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任意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