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255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 稿)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二四年六月 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委托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办公室评价单位: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301号院 长:陈俊卿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欧阳伟分 院 院 长:钟为民分 院 总 工 程 师:刘小生课 题 负 责:姜 炜课题组成员:曹学新 环评岗证字第A23010002号 姜 炜 环评岗证字第A23010007号 乐海龙 环评岗证字第A23010003号大纲审核:曹学新目 录前 言41 总论51.1 任务的由来51.2 评价目的51.3 编制依据61.4 采用的评价标准71.5 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81.6 评价期限和重点9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102.1 自然环境概况102.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123 项目概况133.1 项目基本情况133.2 填埋场历史与现状133.3 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153.4 改造补充建设工程163.5 封场工程163.6 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的工程量183.7 渗滤液处理系统193.8 填埋气体处理系统223.9 辅助设施与办公生活设施223.10 项目定员224 工程分析234.1 工程及影响阶段划分234.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34.3 污染源统计及污染负荷分析254.4 工程影响分析及污染控制措施315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355.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55.2 水土流失355.3 防治和恢复措施386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406.1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40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447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487.1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48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8 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658.1 声环境现状评价658.2 声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679 固体废物评价与影响分析719.1 第一阶段工程施工评价与影响分析719.2 第二阶段及其以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与分析7110 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分析7210.1 环境风险识别7210.2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7210.3 风险评价7310.4 工程安全性分析7311 工程景观影响分析7911.1生态和景观破坏因素分析7911.2 景观影响分析7912 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措施8312.1 环境管理8312.2 环境保护措施84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713.1 环保费用分析8713.2 环保收益分析8713.3 环保经济损失分析8814 环境监测与监察审核9014.1 环境监测计划9014.2 环境监察审核9014.3 环保设施的验收9215 评价结论9315.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9315.2 环境影响预测结论9415.3 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96附图(1)坪山垃圾填埋场照片(2)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总平面布置图附件(1)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立项文件(2)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复文件(3)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前 言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4年6月2日在深圳市帕斯环境评估顾问有限公司会议室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经过研究讨论,认为“本报告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评价方法和技术路线正确,环保目标明确,环境结论可信,基本符合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报告经补充修改、专家组组长复审后,可报市环保局审批。” 据此,编制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本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如下补充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摘要见下表,主要的及相关的具体修改内容详见报告书正文。序修改内容摘要所在页码原有标题备注1区域社会经济概况之人口12区域社会经济概况引自2003年资料2表3-315表3-3遗漏补充3封场绿化与土地开发利用18封场绿化与土地开发利用用途改变4第一阶段污水流向的改变46第一阶段污水流向的改变调查论证5CH4的预测模式61(原无)遗漏补充6静风条件下的CH4预测63(原无)补充新增7火炬柜的隐蔽位置82(原无)补充新增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重新修改9工程安全性影响96(原无)补充新增 1 总论1.1 任务的由来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是1995年10月投入使用的,用于消纳处理南山区全部的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废物,当时的设计能力为日填埋量300吨,设计库容160万立方米,使用期限为10年。近年来南山区人口急剧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设计处理能力,坪山垃圾场先后进行了两次补充建设,一直使用至今,已基本达到了设计的使用期限。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建设时未按标准设置防渗系统,属于简易的垃圾堆放场,而且填埋操作也不规范,其对周围水、气、土壤等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南山区城市管理办公室决定对坪山垃圾填埋场实施改造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消除安全隐患。即包括了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两个方面的工程任务。由于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会给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规定和深圳市环境保护局项目审批的要求,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办公室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该院的技术人员在经过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调研后编制了该项目的“环评大纲”,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依据;又根据2004年4月19日深圳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对该评价大纲的“专家评审意见”,对大纲进行了补充修改,提交了“评价大纲(报批稿)”。该“评价大纲(报批稿)”经深圳市环保局审批后,随即开展了环境监测和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5月编制完成了本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1.2 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是具有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公证性,其目的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针对本项目特点,本次评价的主要目的为:(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本项目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及污染负荷,为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处理措施提供基础资料。(2)通过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查清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预测评价本项目的环境效益与环境不利影响提供依据。(3)预测本顸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各阶段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4)通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提出合理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治理措施。1.3 编制依据1.3.1 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 2000.3.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12.25;(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6;(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1)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7.9.22;(12)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2000.3.3;(13)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97.12.17;(14)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1997.2.26;(15)深圳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审核办法,深环2000104号;(16)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6352号;(17)关于印发深圳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939号;(18)关于调整深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深府1997297号;(19)关于颁布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通知,深府1996362号。1.3.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刚(HJ/T 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1.3.3 项目资料(1)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申请表,环保局编号第10049号;(2)坪山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环评委托书,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办公室,2004.02.28;(3)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冶集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2003.10。1.4 采用的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标准1.4.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坪山垃圾填埋场位于南山区西丽镇坪山村,处于西丽水库的下游,属于大沙河流域。大沙河的水环境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地表水环境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1.4.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本区域为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大气环境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1.4.1.3 声环境质量标准本区域属未划分声环境控制标准适用区的范畴,声环境应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4.2.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坪山垃圾填埋场目前渗滤液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实施改造工程后,经过处理的渗滤液将接入市政污水管网,经过南山污水排海工程处理后排入妈湾海域。本项目生活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的排放限值应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渗滤液二级排放限值;排放的其它污水水质应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时段的二级标准。1.4.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本项目大气颗粒物场界无组织排放限值为1.0mg/m3;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场界无组织排放限值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其它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的第二时段二级标准。1.4.2.3 噪声污染控制标准本项目施工期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运营期的场界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类标准要求。1.5 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1.5.1 水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坪山垃圾填埋场在初期设计和建设中没有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渗结构,渗滤液收集系统也不完善,目前没有渗滤液处理设施,造成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因此改造工程应重点控制渗滤液污染,保证达标排放,同时尽量减少填埋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1.5.2 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坪山垃圾填埋场在初期设计和建设中没有设置完善的集排气系统,填埋作业也不规范,已经造成了对周围大气的污染。改造工程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减轻填埋场排放的恶臭物质对周围敏感人群造成的影响。1.5.3 噪声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的实施应不使区域噪声值显著升高,也不应对填埋场周围敏感受体造成超标噪声的污染。1.5.4 环境敏感点根据填埋场可能产生的污染,以及周边的环境,确定本评价的环境敏感点如表11所示。表11 环境敏感点一览表环境敏感点名称敏感点距本项目距离环境敏感因素大沙河填埋场西面约1700米水环境建兴家具厂填埋场西面约20米大气环境、声环境环境风险红花岭工业区填埋场西面约600米大气环境大园工业区填埋场南面约500米大气环境深圳大学城填埋场西南面约1000米大气环境项目北面的荔枝林填埋场北面约50米地下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平南铁路填埋场北面约200米大气环境留仙大道填埋场北面约300米大气环境1.6 评价期限和重点根据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的特点,确定评价期限为从填埋场建设运行开始至今的现状评价;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以及封场后的长期影响评价。评价重点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风险与工程安全性分析。2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调查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位于南山区西丽坪山秋天龙,其所在位置见图21。该填埋场北面约200m为留仙大道和平南铁路,西面紧靠填埋场有建兴家具厂,西面约600m为红花岭工业区,西北面约500m为大园工业区,再远的西北面为深圳大学城,距本项目约1000m。N深圳大学城大园工业区坪山垃圾场渗滤液水池图21 项目区域位置图2.1.2 区域气候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暖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不酷热,冬暖而有阵寒,干湿季节分明。(1)日照与温度深圳市多年统计年平均气温约22.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约14.9,极端最低气温为0.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约28.6,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深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4.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 (2)降水与湿度深圳市多年统计平均年降雨天数140天,平均降水量为1875.1mm,5月至9月为湿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多为热带气旋(台风)降雨,最大月平均降雨量为368.0mm,最大日降水量达344.0mm,最大连续降雨日为20天。本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为77,39月份平均湿度较高,在81以上,10月至次年2月相对湿度较低。(3)风速与风向受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深圳常年主要风向以偏东风为主,盛行风为东东南风,频率为15,其次为北北东风和东风,频率均为13。夏季风向变化较多,多为东南东和西南风;冬季盛行偏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7m/s。(4)灾害性天气深圳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雷暴、低温冷害、连阴雨、干旱以及局地性的雷雨大风和龙卷风等。2.1.3 地质地貌深圳市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滨海平原,区内最高山峰为梧桐山,海拔943.7米。坪山垃圾场位于塘朗山的西北坡,场区地势为丘陵山地,在地形上为南高北低,区域地质属于第四系的海相一级沉积物地带,基地岩石主要为燕山第三期侵入花岗岩体。深圳地区属于地质发育的余动期,地震活动强度趋于减弱,有记录以来区内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属于弱震区。2.1.4 水文条件本区域属于大沙河流域。大沙河发源于羊台山,向南穿过南山区流入深圳湾。大沙河全长约15公里,流域面积77.6平方公里,上游有深圳主要的水源地之一的西丽水库。大沙河西丽水库下游河段的主要功能为景观用水。2.1.5 土壤植被本区域主要分布花岗岩赤红壤,质地较轻,含粗砂较多,有一定的肥力。本区域山坡上主要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次生林,地势较平缓的区域基本都种植了荔枝等果树。2.2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深圳市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下辖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六个区。200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7.4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50.93万人,占27.08 ,暂住人口364.80万人,占72.92 。南山区常住人口约占全市的11.50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最西部,下辖南头、南山、沙河、西丽、蛇口 、招商、粤海、桃源共八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南山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7.95亿元,同比增长1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7万元,同比增长19%;工业总产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29.6%;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14.4%。3 项目概况3.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办公室。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坪山村秋天龙。项目性质:改扩建环卫工程。项目估算投资:5748.47万元人民币。3.2 填埋场历史与现状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由上海市政设计院深圳分院设计,未设置防渗系统,属于简易填埋形式的垃圾处理场。该场于199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当时设计总库容为160万m3,日填埋垃圾300 t,服务期10年。由于南山区人口迅速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早已远远超过当时的设计处理量。坪山垃圾填埋场先后进行了两次补充建设。坪山垃圾填埋场在地形上为南高北低,呈大致南北向、上分下合的丫字形小型山沟,沟底所见最低标高为29 m,山顶最高标高145 m,汇水面积约为24.06万m2。坪山垃圾填埋场初期设计建设的垃圾主坝大体呈东西走向,长约275米,坝顶标高为40米,坝体结构为堆土坝;建设时在原有土坝上采用基桩截穿堆土坝体,加筑了高为13米的钢筋混凝土直坝。填埋场在设计和建设中未对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进行防渗处理,仅在场底设置了水平盲沟。盲沟原则上按沟底地形铺设,轴线方向局部地形起伏较大,凹凸不平的地段局部做开挖或回填碎石处理,使盲沟在纵向(南北向)有一定的坡度。在垃圾坝外,建有渗滤液收集池,收集池容积为12000m3。场底盲沟穿过垃圾坝将渗滤液导入收集池,由于填埋场运行维护不当,从目前情况来看,场底盲沟已严重堵塞,渗滤液在场内汇集,在垃圾堆体的低洼处,污水液位至垃圾表面仅4050cm。由于场底盲沟无法导排渗滤液,场内的渗滤液汇集到一定的高度后,从垃圾坝旁自然形成的排水沟进入渗滤液收集池。目前填埋场没有渗滤液处理设施,进入收集池的渗滤液从最西面的溢流口流出,直接向北排入地表排水沟后,再向西流入大沙河。坪山填埋场也没有设计完善的导气系统,从目前填埋区看,仅有局部区域有导气石笼伸出垃圾表面。填埋场垃圾堆体内曾经发生过自燃现象。填埋场原设计建设了截水沟,但目前埋在垃圾下的截水沟已经或堵塞或成为渗滤液导流沟,垃圾堆体以上的截洪沟,由于年久失修,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目前坪山垃圾场的填埋作业也不规范,场内有大量捡拾垃圾的人员,填埋垃圾压实度不够,覆土也不及时。3.2.1 垃圾组成坪山填埋场生活垃圾成分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现据同一个城市类比的经验,摘录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玉龙坑垃圾填埋场安全防范研究资料,列如表3-1。表3-1 填埋场生活垃圾组成成分(重量)表 (单位:%)组分纸类织物塑料、橡胶竹木厨余陶土金属玻璃合计含水量比例(%)8.503.5710.735.1947.1621.001.322.53100.0046.60另据深圳市南山区环卫总站最近提供的2003年9月916日的现场实测资料表明,每天填埋的垃圾大宗成分如表3-2所示。 表3-2 填埋场每天垃圾大宗成分实测表 大宗成分生活垃圾废家具、树枝土石方合计重量(t/d)1020109221151比例(%)88.629.471.911003.2.2 垃圾量估算、现有库容与改造规划本次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可研,根据南山区城管办提供的1995年3月测量的场区地形图与最近(2003年12月)新测的地形图资料,按最近实测的垃圾压实密度0.64 t/ m3,目前及今后5年的垃圾增长情况考虑,以南山区每年生活垃圾的增长率约为10 %(据南山区城管办提供的资料)计,进行了库容对比的校核计算;由核算的结果可知:包括建设初期和两次补充建设在内的填埋场一期总库容达到172.8万m3,垃圾场运行9年来共填埋垃圾量75.3万t,已占用库容117.6万m3,剩余容积55.2万m3。坪山垃圾场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库容计算及其优缺点对比结果详见表33。表33 历年填埋总量与改造工程库容计算及其优劣对比结果一览表阶段填埋场一期(含初期和两次扩建)本改造工程(含补充建设和封场)库底标高(m)2929最终标高(m)6383已用库容(万m3)117.6117.6剩余库容(万m3)55.2234.8总库容(万m3)172.8352.4已填垃圾量(万t)75.375.3剩余吨位容量(万t)35.3150.3总吨位容量(万t)110.6225.6剩余服务年限(a)1.44.4封场平地面积(万m2)6.68.0封场坡面面积(万m2)1.84.6优点坝体稳定,安全;节省封场材料;封场后坡面面积小,好利用容量大;封场后平地面积大,好利用;服务年限延长,准备时间充分缺点容量小,服务年限短,没有充足的准备和衔接时间要增加坝体工程量,总工程量较大。3.3 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深圳市南山区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由中冶集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推荐的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总体设计方案为: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利用填埋场东面、西面和西南面的自然山体,进行堆填。坪山垃圾场一期原占地面积为6.8681万m2,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实施后用地面积需调整为23.4136万m2。改造工程平面布置见附图,场地现状见现场照片。3.4 改造补充建设工程3.4.1 垃圾坝的增设坪山垃圾场一期初始垃圾主坝大体呈东西走向,长约275m,坝顶标高为40m,为土体结构。填埋场在本改造工程前的建设过程中,据委托方说明,加高筑坝时已作了坝体强度和稳定性校验,并用基桩穿透原土坝体,然后在其上加筑了高为13m的钢筋混凝土直坝。但为了保留垃圾进场道路,加筑的直坝两侧与山体之间形成了缺口,其中西侧缺口长约100m,东侧缺口长约30m。为了增加填埋库容,本次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拟将这两处缺口均行封住,构成封闭的填埋库区。增加的坝体总长为130m,坝顶标高为53m,可仍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亦可采用土体结构,待下步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此外,在填埋场西面边界尚需增设5m高块石混凝土挡墙,长约120m。3.4.2 渗滤液抽排井由于目前垃圾场场地渗滤液导排管道已经堵塞,大量的渗滤液积存在场内,为了将渗滤液及时排出进入新建的渗滤液处理系统,本次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拟在垃圾坝内侧原填埋场场底最低处,设置8座渗滤液抽排井,将积存于场内的渗滤液用污水泵抽送至渗滤液调节池。3.4.3 填埋气体导排井坪山垃圾场一期没有设置完善的填埋气体导排系统。为了保证填埋场的安全,控制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次改造工程拟设置填埋气体导排处理系统。先在填埋场内布设导气井,导气井呈等边三角形布置,每两个井之间的距离为50m,单井作用半径为22m,井深为垃圾厚度的2/3。导气井采用直径为800mm的HDPE穿孔花管作为外套管,内衬直径为100mm的HDPE穿孔花管做为集气管,两管之间充填碎石。3.5 封场工程3.5.1 取土场与覆土工程垃圾填埋覆盖取土的原则是:首先考虑就近取土,挖掘场内丘坡,运输近;其次是场内修路的余土临时堆存,以备覆盖取土之用,待到后期往上覆盖;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覆土土源定在垃圾库内南部山脚突起的山梁 ,标高从7181m, 占地面积5000万m2 , 取土量24万m3。东侧山体83 m标高旁边设有营养土堆土场,占地面积3650m2。取土机具可用挖掘机、前装机与推土机相互配合,灵活安排。3.5.2 最终填埋完成面垃圾最终填埋完成面的设计原则为:保证封场坡面安全稳定,同时还要考虑将来土地利用的价值及便利性。目前填埋场内垃圾堆积标高约为63m,并形成了面积约8.2万m2的平台。改造工程设计从最北面坝顶53m标高开始,最终填埋坡面以1:3(高:长)的坡度向上,标高每升高5m,在边坡设置一个3m的平台,一直达到83m标高,然后按3%的坡度向南升高,到达87.5m的最高标高后,开始向南面山体按3%的坡度降低,一直到达南面的山脚,为保持坡顶排水,从中间坡顶平台中线向东西两侧按5%的坡度放坡,一直填埋到东西两面的山体的相应标高。靠近山体一侧修建场外排洪沟,填埋最终堆体北坡上3m的平台也修建场内排水沟,并与场外排水沟相通。3.5.3 最终封场覆盖系统填埋场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最终封场覆盖,本项目设计最终覆盖系统包括填埋气体收集层、防渗隔断层以及营养土层等。封场覆盖结构详见图31。 图31 填埋场封场层结构图3.5.4 填埋场运行管理计划与填埋作业指引本填埋场运行管理计划与填埋作业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管理规范,做到分区堆填,及时覆盖;划定范围,严格清场,满足500m安全距离内无居民点和企业的要求,以确保填埋场的安全;填埋场填埋结束后,将形成一个临时封场坡面。在不宜作最终封场处理前,可上覆约0.5m厚的土层并压实,以防止雨季雨水大量渗入,夏季蚊蝇蘖生、臭气散发,污染环境。3.5.5 封场绿化与土地开发利用填埋垃圾随着有机物的不断降解,填埋完成后的垃圾表面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设计封场后的土地开发利用要根据填埋场的稳定性条件分步进行。封场初期场地表面先用浅根植物进行初步绿化,待填埋场最终安定后,再开发成绿化美化用地,注意种植的次生林树种应与当地的土壤和环境相一致,以构成新的人工绿地景观。3.6 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的工程量填埋场改造补充建设与封场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34。表34 填埋场终场平整与覆盖工程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土石方:挖方万m324.02土石方:填方万m324.0包括推平、碾压3粘土压实万m324.0包括推平、碾压4耕植土铺设万m39.05HDPE膜铺设万m38.7包括铺设、焊接6HDPE排水网格铺设万m28.77土工布铺设万m217.48垃圾坝m1309截污坝m5010挡墙m12011新修混凝土道路路面m223500固定进场道路12泥结碎石道路路面m221042场内移动线13永久性截水沟m2800浆砌片石14临时性截水沟m1600土沟15绿化m22800016防渗连墙m230.2317砖砌围墙m6103.7 渗滤液处理系统坪山垃圾场是一个简易填埋场,场底及四周边坡均未设置防渗系统,仅在场底设置了水平导渗盲沟,再通过穿过坝体的管道将聚集在场内的渗滤液导入坝外的污水池。目前收集的渗滤液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从填埋场西北侧的排水口排入地表水体,向西进入大沙河。为了减轻填埋场渗滤液对大沙河的水体污染,本次改造工程拟建设一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将收集的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入附近目前已修通的留仙大道的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南山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范畴。3.7.1 渗滤液处理量经估算,本项目渗滤液处理量如下: (1) 封场前渗滤液处理:800 m3/d;(2) 封场后渗滤液处理:400 m3/d。封场前,坪山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操作应按卫生填埋工艺进行,及时覆土,分区填埋,减小填埋作业面,做到雨污分流,才可将渗滤液的产生量降至800 m3/d。3.7.2 渗滤液水质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根据最近(2003年1112月)对坪山垃圾场渗滤液进行现场监测的结果,详见表3-5。表3-5 坪山垃圾填埋场水质监测分析结果取样时间(2003年)11.511.1011.1411.1911.2612.112.512.11平均CODcr(mg/L)82537764936110873625783609872101258858BOD5(mg/L)364136394401321328623417310740103536SS(mg/L)427119094112251033987635472863氨氮(mg/L)135510871557168011231347130712121333pH7.47.97.97.37.17.87.57.57.55注: 取样地点:木材加工厂旁渗滤液汇入排水函管处。 取样频率:每日4次,每次取样时间间隔23小时。 表中所列数据都为每日4次取样监测结果的平均值。3.7.3渗滤液处理方法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排入南山区市政管网的废水,应执行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渗滤液二级排放限值,为此,本工程拟采用UASB-AF复合厌氧SBR工艺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工艺。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见图32。图32 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3.7.4 渗滤液处理工艺特点该工艺流程具有如下特点:(1)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2)废水是全生化处理,基本不投加化学药品,只在带式脱水机系统投加少量药剂;运行费用主要为提升和曝气费用,曝气采用高效膜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可达30%,因此曝气费用较低,总的运行费用低,且初始投资费用少。(3)该工艺的处理效率很高,在厌氧段CODCr的去除率高,剩余污泥产生量少,且含水率低,二次污染大大低于其它工艺。(4)该工艺运行灵活性高,能充分适应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可确保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3.8 填埋气体处理系统根据垃圾填埋时间和填埋气体的产生量,垃圾场分步骤设置填埋气体处理系统。在垃圾场填埋作业阶段,采用分散直接排放。在各导气井口设置自动点火器,当导气口甲烷浓度达到可燃值时,点火器自动点火,填埋气体经燃烧后直接排空。垃圾场填埋达到最终填埋标高实施封场时,建立完善的处理系统将填埋气体导排后集中焚烧或回收利用。最终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包括:连接各导气井的收集管路;管路中冷凝液收集系统;抽取填埋气体的引风机;填埋气体收集测量装置,以及火炬燃烧和安全控制系统。由于填埋气体热值较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在可研中提出了预留场地对填埋气体进行综合利用的思路。3.9 辅助设施与办公生活设施坪山垃圾场目前辅助设施极不完善,因此利用本次填埋场改造工程,完善填埋场辅助管理设施和办公生活设施。主要新增辅助设施包括:垃圾称量用地中衡;垃圾车清洗设施;汽车和填埋机械小修和保养设施;增加一套400kVA变压器及相应的配电设备;场区设置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完善各用水点供水和消防供水系统。新建管理中心、大门和传达室、洗车台、机汽修车间、渗滤液处理车间、渗滤液调节池、填埋气体处理车间、加压泵房、高位水池等建构筑物。3.10 项目定员坪山垃圾场改造工程实施后,根据各岗位需要,确定职工定员为25人,其中生产人员19人,管理及服务人员6人。4 工程分析4.1 工程及影响阶段划分坪山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主要为填埋场改造补充建设本身而增加的垃圾坝等工程措施的建设以及渗滤液处理设施、填埋气体导排设施、进场道路、截排洪设施、辅助设施、办公生活设施的建设,该阶段建设周期约1年到1年半;第二阶段 主要为覆土封场的过程,周期为3年;第三阶段 主要为填埋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的最终封场处理,该阶段施工期预计约半年;第四阶段 主要为填埋场封场后的长期维护管理,以及最终的开发利用,其周期为1015年, 甚至更长。由于坪山垃圾场已经过多年的运行,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已经造成了污染。改造工程实施后,填埋场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将会发生变化,主要的环境影响体现在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几个方面。4.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4.2.1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坪山垃圾场改造工程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在第一阶段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渗滤液处理场地的开挖平整,进场道路的开拓,截洪沟的修建、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场地平整,均会剥离地表植物,扰动土壤,松散的土壤在暴雨的冲刷下会产生水土流失;此外第二阶段填埋作业覆盖土取土场,以及第三、四阶段填埋完成后的坡面,也会产生水土流失。4.2.2 水环境影响因素1) 渗滤液坪山垃圾场在建设初期由于没有设计建设符合规范的防渗和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渗滤液对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了污染,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实施后,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将可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通过建立渗滤液处理系统,将收集的渗滤液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减少渗滤液的污染。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重点分析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实施前渗滤液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的影响现状,并预测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实施后,其影响的变化情况。2) 洗车废水坪山垃圾场的生产废水主要为运输垃圾车辆和填埋机械的清洗废水,本评价将在报告书中通过调查核算垃圾运输车辆和填埋机械的数量,从而计算出总清洗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3) 生活污水坪山垃圾场目前没有生活设施,作业人员均为走班。由于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实施后,增加了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处理、机汽修等设施,同时为了强化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拟在填埋场新增用地内设置办公、生活设施。办公生活人员将产生生活污水,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4.2.3 大气环境影响因素1) 施工扬尘坪山垃圾场在改造工程施工、填埋作业以及最终封场和利用等各阶段,由于进行土石方开挖、倒运、填埋场覆盖土挖填、运输建筑材料等,会产生施工扬尘而污染环境。2) 填埋气体垃圾填埋场在填埋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填埋气体,主要是垃圾中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甲硫醇、氨气、硫化氢等,有恶臭,易燃烧,污染周围的大气环境并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等危险。3) 其他废气垃圾渗滤液在处理过程中也会释放氨气、沼气等有害气体;施工机械作业过程中也产生极少量废气。4.2.4 声环境影响因素垃圾填埋场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施工和填埋作业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机械有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载重汽车、混凝土运输车、垃圾压实机、钻具等。施工机械一般单台噪声在75100分贝之间,对项目近距离的敏感点将产生噪声污染。4.2.5 固体废物影响因素坪山垃圾场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废水处理污泥等均可以进入垃圾场填埋处理。在填埋作业中大风会将没有及时覆土或复盖的轻质垃圾吹出垃圾场而污染周围地区。4.2.6 评价因子筛选根据上述坪山垃圾场改造补充建设和封场工程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因子见表41。表41 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环境类别评价因子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地表水环境COD、BOD5、氨氮、重金属大气环境扬尘、甲烷、氨气、恶臭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4.3 污染源统计及污染负荷分析4.3.1 水环境4.3.1.1水污染源1) 渗滤液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渗滤液的产生量估算为800 m3/d。并将最新的坪山垃圾场渗滤液现场监测的结果(见表42)作为坪山垃圾场渗滤液的评价水质指标。表42 渗滤液水质指标水质项目CODCrBOD5SS氨氮PH指标(mg/L)652710873286744014271225108715577.17.9平均(mg/L)8858353686313337.552) 清洗废水改造工程实施后,自第二阶段开始,垃圾车辆和填埋机械的清洗废水经调查核算垃圾车和填埋机械设备数量,按每辆车和每台设备清洗用水量50L/次计算,总清洗用水量为6.3 m3/d,清洗废水排放量为5.6 m3/d。据类似工程经验,洗车废水水质见表4-3。表4-3 洗车废水水质指标水质项目CODCrBOD5SS矿物油指标(mg/L)10020050100300500515平均(mg/L)16080400123) 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关于生活污水的排放, 第一阶段施工期本项目施工人员按平均每天300人考虑;第二阶段坪山垃圾场职工按现场生产居住人员20人,走班日常办公5人考虑,其中施工和常住人员用水量为350L/d,走班办公人员为100L/d,污水排放系数为0.9,经计算生活污水排放量:场区建设施工人员为95 m3/d;坪山垃圾场职工为6.75m3/d。据类似工程经验,生活废水水质见表4-4。表4-4 洗车废水水质指标水质项目CODCrBOD5SSNH4-NT-P指标(mg/L)200300100150100200254058平均(mg/L)2501201503574.3.1.2 水污染负荷分析综上所述,改造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污染源污染负荷情况见表4-5。表4-5 水污染源污染负荷表污染物浓度产 生 量改造、封场前改造、封场后1)渗滤液800 m3/d400 m3/dpH 7.55 CODCr8858 mg/L7086 kg/d3543 kg/dBOD53536 mg/L2829 kg/d1414 kg/dSS863mg/L690 kg/d345 kg/d氨氮1333 mg/L1066 kg/d533 kg/d2) 清洗废水0 m3/d5.61 m3/dCODCr160 mg/L0kg/d0.90 kg/dBOD580 mg/L0 kg/d0.45 kg/dSS400mg/L0 kg/d2.24 kg/d矿物油12 mg/L0 kg/d0.067 kg/d3) 生活污水(场区建设施工)95 m3/d0 m3/d(场区职工)0 m3/d6.75 m3/dCOD250mg/L23.75kg/d1.69kg/dBOD5120 mg/L11.40 kg/d0.81 kg/dSS150 mg/L14.25 kg/d1.01 kg/d氨氮35 mg/L3.33 kg/d0.24 kg/d总磷7 mg/L0.66 kg/d0.05 kg/d 4.3.2大气污染源强1) 施工扬尘坪山垃圾场在改造工程施工、填埋作业以及最终封场和开发利用等各阶段所产生的施工扬尘,根据各阶段场地裸露面积的大小,依扬尘TSP产生系数平均取0.06mg/m2.s计,扬尘产生量的计算结果如表4-6。表4-6 改造工程各阶段扬尘(TSP)产生量计算结果表工程阶段延续时间(年)建设内容场地裸露面积(m2)TSP产生量(Kg/d)第一阶段1.5场区建设38420200第二阶段3.0取土及堆填土区1124560第三阶段0.5封场处理区28275150第四阶段1015日常维护002) 填埋气体根据类似工程的实践,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照一般城市垃圾填埋场的产气率在150200m3/m3垃圾之间的经验数据,结合深圳市坪山垃圾填埋场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实际情况,按产气率在180m3/m3垃圾左右进行预测,填埋气体收集率:封场前按25、封场后按35考虑,并估计到自2004年始,填埋物中每天有200 t/d焚烧炉渣进入的实际情况,估算填埋气体总产生量和收集情况见表47。典型填埋气体成分见表48。利用上述气体成分和预测的填埋废气产生量,计算各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如表4-9。坪山垃圾场及其附近地区恶臭监测结果如表410。表47 填埋气体产生量与收集量统计表阶段服务年限(年)填埋垃圾总量(万m3)填埋气体总产生量(万m3)气体收集量(万m3)每天收集量(Kg/d)封场前917331140778528557封场后*13352576002016051213*注:封场后包括封场前的服务年限、填埋垃圾量等在内。表48 填埋气体主要成分表组分CH4CO2N2O2CO硫化物其它干基百分比(%)40-6525-35250.2-1.01-20.1-1.00.01-0.05深圳垃圾填埋气体估测比(%)25690.090.115表49 各阶段的填埋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Kg/d)阶段CH4CO2COH2S其它合计改造前(填埋一期末)29098791911041275714114234封场后(改造后)373371013381331627317146287表410 坪山垃圾场恶臭监测结果监测点位楼顶花圃坪山村交界处场址内垃圾场距离(m)70025015003005000恶臭强度01101014嗅觉感觉微弱臭味微弱臭味无感觉微弱臭味无感觉难受恶臭3) 其他废气至于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所释放的氨气、沼气等有害气体以及施工机械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因为量少、分散,而且能较快地在敞开的环境中被稀释,故而不易形成有影响的污染源强。4.3.3 噪声源强根据类比相似工程,该类项目第一阶段场区建设施工阶段动用的施工机械包括打桩机、装载机、压缩机、载重车、电焊机等;第二阶段填埋场作业机械设备包括垃圾碾压机、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等;第三阶段封场处理设备与第二阶段基本相同,另加HDPE焊接机等;第四阶段日常维护基本上就没有有影响的噪声设备了。各阶段设备声源强度见表4-11。表4-11 各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强度阶段建设内容声源名称噪声强度dB(A)离声源距离 (m)第一阶段场区建设打桩机13015翻斗车9015电焊机8015电钻9015载重车8515混凝土运输车8515装载机7515运输卡车7515压实机械7515第二阶段填埋场作业垃圾碾压机851推土机951压路机801挖掘机1001第三阶段封场处理同二阶段801001HDPE焊接机6014.3.4 固体废物4.3.4.1 第一阶段场区建设期1) 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无机物为主,采用建筑面积发展预测法,预测施工期建筑垃圾产生量。预测模型为: Js = QsCs 式中:Js 年建筑垃圾产生量(t/a); Qs 年建筑面积(m2/a); Cs 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kg/a.m2)。由于Cs值与施工水平、建筑类型等因素有关,本改造工程项目建筑主要为厂房和办公楼,施工较为简单,Cs值相对较低。按Cs取值为0.6kg/m2.a,本扩建项目建筑面积为26890 m2,预计施工期为1.5年,共产生建筑垃圾约为16.2吨/年, 约0.05吨/天。2)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人员按平均每天300人计算,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公斤/人.天,年施工330天,则年垃圾产生量为99吨/年,平均日垃圾产生量为0.3吨/天。4.3.4.2 第二阶段及其以后填埋场运行作业期1) 渗滤液处理污泥按可研资料,设计产生干污泥为1500mg/L, 即1.5 Kg/m3。经计算,封场前干污泥产生量为1.2吨/天,即438吨/年;封场后干污泥产生量为0.6吨/天,即219 吨/年。2) 职工生活垃圾本项目职工人数为25人,职工人均生活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