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概述.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97601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资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培训资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培训资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概述 本教材来自卫生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划教材 全科医生基层实践 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概述 LOGO 一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定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NCD 以下简称慢性病 是指起病隐匿 潜伏期长 病因复杂 常难以治愈 预后较差及经济负担较大的一组疾病 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 表现为渐进性的器官损害及功能减退 慢性病的发病率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 老年人通常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LOGO 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断慢性病不是一种疾病 而是一组疾病 因此 在进行疾病诊断时 需依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及各种慢性病的诊断标准作出相应的诊断 在慢性病患者中 常见一人同时罹患者数种慢性病 如高血压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血脂异常等 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需加以注意 以免遗漏 LOGO 慢性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患病率高 但患者的知晓率 治疗率及控制率低 2 病因复杂 病情严重程度不一 患者常集数种慢性病于一身 3 病程常迁延不愈 多为终身性疾病 4 临床治疗效果较差 预后不佳 并发症多 致死率及死亡率高 5 常需要终生治疗 诊疗费用高 6 患者诊疗的依从性较差 需要长期进行健康管理 7 疾病晚期常因丧失基本生活能力而需要进行长期照顾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脑卒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慢性病 并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LOGO 三 危险因素慢性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 常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危险因素的可控性 一般可分为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如吸烟 过量饮酒 不合理的膳食 活动减少 长期静坐 超重 不良的心理状态及环境因素等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如遗传 年龄 性别及种族等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 个人的健康和寿命 60 取决于自己 15 取决于遗传 10 取决于社会因素 8 取决于医疗条件 7 取决于气象影响 而取决于个人因素中 生活方式是疾病的主要因素 LOGO 以下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1 吸烟吸烟危害健康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 如吸烟可能增加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及肺癌的患病率等 但真正能够成功戒烟约占5 可能与吸烟的成瘾性 吸烟产生人体危害出现的较缓慢及吸烟者戒烟的毅力等因素有关 据2006年5月 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 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三份之一以上 目前全国约有3 5亿吸烟者 2000年由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近100万 超过艾滋病 结核 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 占全部死亡的12 如不采取控制措施 预计到2020年时这个比例上升至33 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 其中有一半人将在35 64岁之间死亡 LOGO 2008年WHO关于全球烟草流行情况的报告 提供了全球烟草消费及各国吸烟率的数据 数据显示 我国是全球烟草消费最多的国家 烟草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0 我国成人 15 69 的吸烟率为31 4 其中男性为57 4 女性为2 6 青少年 13 15 吸烟率为5 5 其中男性为7 1 女性为4 1 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 中指出 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和化合物 其中数百种有毒 至少70种致癌 吸烟者患各种癌症 尤其是肺癌 与非吸烟者相比 吸烟男性患肺癌的风险高23倍 吸烟女性患肺癌的风险高13倍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末梢血管疾病 与非吸烟者相比 吸烟者患冠心病 卒中的风险2 4倍 呼吸系统疾病 与非吸烟者相比 吸烟者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高12 13倍 及其他致死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 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20万 2005年中国人群的前8位死因中的6种与烟草使用有关 LOGO 由于烟雾对环境的污染 因而也危害他人的健康 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 指出 我国约有50 的青少年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其中43 9 的青少年在家庭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55 8 的青少年在公共场所遭受二手烟雾的危害 被动吸烟又称为吸二手烟 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 二手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能使非吸烟者的冠心病风险增加25 30 肺癌风险增加提高20 30 可以导致新生儿猝死综合征 中耳炎 低出生体重等 即使短暂接触二手烟 也会导致上呼吸道损伤 激发哮喘频繁发作 增加血液黏稠度 伤害血管内膜 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等 LOGO 目前 全世界各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成果证明烟草与疾病死亡的关系 吸烟对健康的损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吸烟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肿瘤 支气管炎 肺癌 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从而导致劳动力丧失甚至死亡 2 孕妇吸烟危害 导致流产 胎儿畸形 体重减轻等 父母吸烟则直接危害幼儿的健康 3 被动吸烟可造成周围人群的伤害 如丈夫吸烟 可致妻子患肺癌几率增加30 左右 同时可能诱发儿童心脏病等 4 石棉 煤尘或其他物质和颗粒与烟雾起协调作用 增加患病机会 5 增加意外死亡几率 如火灾等造成的人员伤亡 LOGO 2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对健康的损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过量饮酒会造成机体诸多器官 系统的损害 如消化系统引起食管炎 胃炎 慢性胰腺炎 脂肪肝及肝硬化等 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动脉硬化 心肌纤维化 心脏矿大等 神经系统疾病 生殖功能损害及免疫下降 而且过量饮酒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20 60 皮肤癌发生率增加20 70 甲状腺癌发生增加30 150 在食管癌的患者中 过量饮酒者占60 而不饮酒仅占2 LOGO 3 不合理的膳食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膳食营养 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占所有影响因素的13 其仅次与占15 的遗传因素 营养不良可导致贫血 低蛋白血症及抗病能力下降 而营养过剩又会使肥胖 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 因此 合理膳食是维持健康的主要生活方式 生活中最常见的不合理膳食方式有 1 食盐摄入过多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还会增加胃病 骨质疏松 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2 进食脂肪过量 高脂肪膳食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 长期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等疾病 高脂肪膳食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而肥胖是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LOGO 4 超重与肥胖体重指数 bodymassindex BMI 是评价超重或肥胖的主要指标 BMI 体重 kg 身高2 m 24 BMI 28为超重BMI 28为肥胖 北京一份对49家机关工作人员4889人开展问卷调查 共收回有效问卷4861份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机关工作人员超重率为37 3 肥胖率为9 1 此调查者中仅有23 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与2002年北京市城区居民规律锻炼率 37 2 还有很大差距 仍处于较低水平 由此可见 超重 肥胖者中多存在静坐时间长 规律体育锻炼少的特点 我国国内的调查表明儿童单纯性肥胖为3 17 国外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高达5 40 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 骨关节病及某些肿瘤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是导致早死 致残及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经济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LOGO 5 体力活动缺乏缺乏身体活动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 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 此外 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乳腺癌和结肠癌 糖尿病 和缺血性心脏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并未随之增加 2000年全国体质调研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 我国居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 以30 49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 身体活动量不足和膳食结构不合理与患慢性病的其他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 LOGO 6 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在人们的整体健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发现 愉快的心情有益于健康 长期忧郁 控制 嫉妒 惊慌 怨恨等不良情绪 更易使人患上诸如高血压 冠心病 神经病 哮喘 慢性胃炎 青光眼 甚至恶性肿瘤等 女性还可能引发月经不调 甚至绝经 由梁万年教授主译 澳大利亚著名全科医生约翰 莫塔教授编写的 全科医学 中指出 男性在一生中有12 的概率因为抑郁症而接受治疗 而女性有25 接受治疗 焦虑这种疾病影响5 10 人群 LOGO 四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2005年我国居民疾病经济负担中 慢性病所占比例达65 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8 4 慢性病造成的经济负担正在迅速吞噬GDP 并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 全球慢性病流行现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资料显示 全球5700万死亡中估计有3600万例系慢性病致死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 肿瘤 慢行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其中约900万例是未满60岁 而这些死亡病例有近80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纵观全球 慢性病已成为人类目前致死与致残的主要原因 LOGO 根据2007年世界银行报道的年人均收入的诸国分类 共划分为4个层次 即 低收入国家 935美元 中低收入国家936 3705美元 中高收入国家3706 11455美元 高收入国家 11456美元 从这4个层次的国家各抽取2个国家开展慢性病调查研究 低收入国家 坦桑尼亚 尼日利亚 中低收入国家 中国 印度 中高收入国家 巴西 俄罗斯 高收入国家 加拿大 英国 8个国家相关主要慢性病数据2 1 从2 1中可以看出高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总计死亡比占所有慢性病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 与之相反 低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之和小于等于总慢性病死亡人数的15 而孕期和围生期的营养不良情况的总计死亡人数甚为严重 坦桑尼亚 尼日利亚的分别达74 69 中高收入及中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慢性病是心血管 肿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 表2 12005年8月主要慢性病死亡构成比 LOGO 从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慢性病死亡情况看 见表2 2 中低收入以上国家的慢性病死亡人数构成比均超过70 即使是低收入的国家 也达到42 75 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2 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 1 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比例增加 据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 中国慢性病报告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 1991 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 已经有1991年的73 8 上升到2000年的80 9 死亡数将近600万 LOGO 表2 22005年不同收入水平国家慢性病死亡情况统计 LOGO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 3 和79 5 慢性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多 我国人口基数大 随着慢性病患病率不断增加 慢性病患病人数亦有明显增加 根据我国曾进行的4次大规模高血压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 1958 1959年 1979 1980年 1991年及2002年患病粗率 分别为 5 11 7 73 13 58 及18 80 2002年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 80 按照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估算目前我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 即每10个成人就有2个患高血压 约占世界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1 5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 在2000年全球已有糖尿病患者1 51亿 而目前为2 85亿 按目前增长速度计算 到2030年全球将可能有5亿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已不再是发达国家所独有的 富贵病 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糖尿病人群数量占全球的1 3 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 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 7 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则高达15 5 几乎 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 尤其严重的是我国还有60 7 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 因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LOGO 2007年钟南山院士等在 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上发表了关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调查资料 发现我国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平均为8 2 其中男性12 4 女性5 1 因此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同样是严重危害我国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的衰退 常常一人患多病 已经成为受慢性病危害的重要群体 是慢性病致死 致残及失能的主要对象 给社会 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 未来的20年 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五大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将成倍增长 慢性病在中国已经提前 井喷 LOGO 二 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筛查 一 筛查的概念筛查 screening 又称筛检 是指应用快速 简便的试验 检查货其他方法 从表面健康的大量人群中查出患某种的患者 可疑患者或有高危因素的人 二 社区筛查的分类1 人群筛查是指采用某种或某些方法 对所指定的人群进行检测 以找出患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患者 并对其进一步预治 2 选择性筛查是指采用某种或某些方法 对待定人群 如特殊暴路人群 高危人群或某些单位等 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等 以找出患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或患者 并对其进一步防治 3 病例搜索是指全科医生在接诊患者过程中 通过问诊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法 找出患某种疾病的患者或高危人群 并对其进一步防治 LOGO 三 相关并发症的筛查慢性病是一组隐匿的 持续损害机体的疾病 不但可能数种慢性病集于一身 而且常常发生若干并发症 如高血压患者 可能会合并有糖尿病 还有可能合并左心室的肥大等 糖尿病可能会合并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炎等 因此 在筛查中除了注意患病的高危因素和疾病以外 尚需要评价是否合并相关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LOGO 三 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 健康管理健康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即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 它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健康效果 从而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益 健康管理一般分为以下3个步骤 1 了解居民个人健康信息通过体检 筛查或门诊等方法了解居民个人信息的健康信息 包括 一般情况 年龄 性别 生活或工作环境等 以往健康状况 家族疾病史 生活的方式 饮食 吸烟 饮酒及体力活动等 体格检查 身高 体重及血压等 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血脂及血糖等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实行信息化网络管理 LOGO 2 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将收集的居民个人健康信息资料 进行健康状况及疾病风险的评估 制订可行的 个体化的健康风险因素干预方案 3 进行健康干预根据开展健康教育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 如吸烟 酗酒 高脂饮食 活动不足 定期监测相关的风险因素 血压 血糖及血脂等 及评价干预效果 必要时进行健康风险因素干预方案的修正 慢性病大多数是可以预防 可以治疗的 关键在于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达到早期预防 早期发现及早期处理 从而预防疾病或控制疾病的发展 缓解患者的症状 改善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 LOGO 二 对象与策略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是高危人群与患者 具体的策略是通过各种筛查方法及早发现高危人群与患者 积极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激发他们自我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 希望他们健康 转变成 我要健康 的自觉行为 LOGO 三 内容与方法1 内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及进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2 方法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掌握居民健康信息 有利于开展慢性病的防控措施 2 开展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 按照各类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规范治疗 定期访视监测和行为干预 1年至少更新一次 相关信息注意及时记录归档 3 加强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LOGO 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开展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服务过程的前期 中期及结束时必须进行至少三次的客观评价 了解预防控制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情况 适时对原定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凋整 进行绩效的评价 卫疾控发 2008 68号附件2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对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 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提出以下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表2 3 LOGO LOGO 表2 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 传播健康的知识 使接受健康教育者回归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减少或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是指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 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 家庭和个人 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 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促进人们提供 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 1 传播模式最早的传播模式是由美国政治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的拉斯韦尔模式或称为 5W 模式 该模式就是回答以下5个问题 谁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对谁 取得了什么效果 1 谁 who 是指传者 即信息的发出者 在这儿主要是指基层医务人员 2 谁了什么 sayswhat 即传者说了哪些健康干预的内容 3 通过什么渠道 inwhichchannel 是指通过什么媒介传播健康干预的信息 常用的媒介传播有2种方法 1 个人传播媒介 谈话 信件 电话及电子邮件等 2 大众传播媒介 健康宣传栏 讲座 报纸 杂志 书籍 广播及电视等 LOGO 4 对谁 towhom 是指接收信息的人是谁 有许多受者时 则称为受众 这里主要是指辖区内的社区居民 受者对健康信息的认识 态度和行为与其心理现象有关 不同年龄 性别 民族 文化程度 职业及生活习惯的受者 对健康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 常常是选择性的接受自我需要的信息 从而影响健康知识的传播 5 取得了什么效果 withwhateffects 是指受者在接受信息后 在认识 态度和行为上发生哪些反应 LOGO 2 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 应该通过筛查 体格检查或门诊等方式 了解辖区内需要开展健康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 居民希望了解哪些健康知识 开展健康教育所需要的资源 如场地 经费 再设计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 2 开展群体健康教育 选择合适的人群和针对性健康教育专题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对高血压患者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根据受教育人群的健康信息 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 以便达到 有的放矢 的效果 LOGO 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需要因地制宜 如通过宣传栏 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短信提醒 专题讲座及有益的竞赛等形式进行 可以结合与健康相关的日期开展群体健康教育 如5月17日 世界高血压日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9月1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11月14日 联合国糖尿病日 及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为 世界慢阻肺日 等 开展对应的高血压 糖尿病等主题活动 结合健康宣传日进行健康教育 能够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 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摒除不良的嗜好 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LOGO 表2 4全年主要健康宣传日一览表 LOGO 续上表 LOGO LOGO 摘自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 第二册 试用版 3 个体的健康教育 由于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各异 因此 开展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的个体健康教育应该是适宜的方法 在进行个体健康教育中 恰当的医患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它包括善解人意的同情心 通俗易懂的语言 适当的表情与肢体动作等 才能取得受教育者的信任 配合健康教育工作 如对于高血压患者 首先告知其患高血压的信息 讲解不控制高血压的危害性 控制血压的必要性 降压治疗的持续性 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取得血压达标的效果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降低心血管危险水平 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进而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其他有高危因素的居民或患者 也同样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或行为 达到理想的健康干预效果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决不能因为患者未能接受你的健康教育理念 就对患者说 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呀 你的高血压现在不积极进行控制 可能会发生脑卒中 即使不死 那肯定会残疾 到那时就有你受罪的啦 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 不但起不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反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这是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加以杜绝的错误行为 LOGO 全科医生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维护是应该全面的 及时的和终生的 由于每位居民在生活 学习 及工作中的经历有所不同 因此 不能期望仅作了一次或几次健康教育 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只有了解接受健康教育的人群 了解他们对健康需求的认识程度 选择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方法 周而复始地进行较康教育 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4 健康教育的评价 在开展健康教育前 后应对居民进行较康知识 健康需求 相关危险因素及有关指标 如血压 BMI 血脂 血糖等 的评价 以了解健康教育前 后的效果 LOGO 五 干预措施慢性病的防控重点在于消除或减少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防止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或发展 达到保护居民健康的目的 慢性病常见危险因素的防控方法有 1 控制吸烟 1 健康教育 宣传吸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 举例讲解不吸烟或戒烟后对健康的益处 劝导吸烟者能够接受戒烟 2 设立禁烟区域 控制吸烟造成的危害 需要从政府的层面发布公共场所局部区域禁烟的规定 公共场所局部禁烟可减少对不吸烟者造成的伤害 降低吸 二手烟 人群数量 保护大多数不吸烟人群的利益 3 开展戒烟门诊 由于吸烟对于人体的伤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且长期吸烟易产生烟草依赖 因此 戒烟是一个复杂的治疗过程 需要社会 家庭及吸烟共同参与 对于经过健康教育能够接受戒烟有利于健康这个理念的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 由于产生烟草中尼古丁依赖 而难以戒烟者来说 可以考虑采用药物综合处理 达到戒烟的效果 LOGO 2 适量饮酒饮酒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 人们用粮食或浆果酿造各种美酒 在饮酒中表达人们的喜 怒 哀 乐 品味人生 科学的 适量的饮酒不但可以调节人们的情趣 而且可能延缓动脉硬化 减少部分心脏病的发生 一般适量饮酒每餐饮酒量不超过15g酒精量 大约相当于50 100ml葡萄酒 3 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1 控制食盐摄入量1 健康教育 加强控制食盐摄入量的健康教育 限制成年人一天食盐 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 摄入量不超过6g 2 开展有益的知识竞赛 如开展如何正确使用量具计算用盐量的比赛 控制每日盐的摄入量对健康有何益处等知识竞赛 LOGO 3 现身讲解 可以通过实例介绍 如选择高血压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通过减少食盐量使血压得以控制或心力衰竭症状得以缓解等案例 说明减少食盐量所得到的健康益处 2 控制脂肪的摄入1 健康教育 宣传高脂肪饮食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2 开展社区烹调比赛 利用社区的资源 开展有益的烹调操作比赛 使居民正确使用控油壶 控制每人每日拥有量少于25g 3 及时体检 对于每日摄油量较多 超重或肥胖的居民 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了解血脂情况 4 及时处理 对于血脂较高者 应予以进一步处理 如通过超声波检查 了解有无脂肪肝 颈动脉粥样硬化等 无论哪一型高脂血症 均需要采取饮食治疗 适量运动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措施 而且要持之以恒 如采取非药物治疗后 血脂不能达标者 则需要采取药物等治疗 LOGO 4 控制超重或肥胖引起超重与肥胖的原因很多 但摄入热量过多和身体运动量不足可能是主要因素 因此 需要因人而异 逐步进行调控 管住嘴 迈开腿 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 切勿为了减肥 突然减食 加大运动量 造成不良后果 5 适当体力活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运动有益健康 的口号 实践证明 适量运动不仅能够有效预防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而且能够改善心理素质 延缓衰老 1 健康教育 讲解运动有益健康的知识 介绍适当运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LOGO 2 运动方式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通常掌握 三 五 七 的运动量被认为是安全 有效和恰当的 三 是指每天步行3km 时间30分钟以上 五 是指每周运动5次以上 七 是指运动后心率 分钟 年龄约为170 这样的运动量为中等 有氧运动量 除了步行 根据每人对喜好选择有氧运动方式 打太极拳也有益健康 如果坚持锻炼 将有益于人体的平衡 不易跌跤 运动量指导 体力活动要适量 持之以恒 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方式 避免损伤等原则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 第一册 试用版 适量运动 这一章节可作为指导居民体力活动的参考 见表2 5 运动的强度常用代谢当量 METs 译称梅脱 表示 一般以大于等于6METs为较高强度 3 5 9METs为中等强度 不足3METs为低强度 运动强度也可用千步当量表示 4km h中速步行10分钟的活动量为1个千步当量 各种活动都可用当量换算 LOGO LOGO 表2 5完成相当于一千步当量的各种活动所占需时间 续上表 LOGO 4 运动的时间 运动时间对锻炼效果有重要意义 如果不能掌握适当的运动时间 运动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1 晨练不如暮练 自古就有 闻鸡起舞 之说 但根据生物钟学证实 早晨 人体多数生物中处于上升 加快阶段 锻炼又促使生物钟再加快 形成了 快上加快 的局面 从而使生物钟运转过快而 错点 如心脏病等好发于早晨 再 加快 就会带来危险 这就是晨练的弊端所在 而在旁晚 由于生物中处于下降去换阶段 锻炼可使其上升加快 达到 最佳状态 所以锻炼效果就好 如运动员在此时就易出成绩 贵州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建议 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 老年人锻炼的最佳时段是下午黄昏前后 此时绝大数人的体力 反应 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最佳状态 体内的糖分增至最高峰 锻炼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运转的超负荷现象 另据科学家们检测 在一天中 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 4点空气最为新鲜 早晨 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较严重 其中早晨和晚上7点左右为污染高峰时间 当然此时的空气就是最不新鲜的了 LOGO 由于早晨雾大 湿度高 水颗粒中含有大量的空气尘埃 交通 工业等废气 吸入人体后不好 因为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且此时氧气也少 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 吸入二氧化碳突出氧气 空气方达清新 空腹晨练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早晨是肝脏含糖最低的时候 尤其是老年人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 作为运动能源的糖 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 脂肪作为能源物质源源不断进入血液后 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 致使游离脂肪酸浓度大幅度提高 老年人由于心肌活动能力降低 过剩脂肪酸所带来的毒性 会导致心律失常 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 继而危及生命 LOGO 5 注意事项1 选择能长期坚持的项目 2 量力而行 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项目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3 避免过度转动颈部 以免造成颈椎损伤 4 选择安全场地 避免跌倒或发生交通事故等 5 外出运动 最好能结伴而行 以便相互照顾 6 随身带好急救药品等 一旦发生损伤或意外 可以进行救治 LOGO 6 心理疏导对于有心理障碍 情绪抑郁或焦虑的居民 要动员家庭 单位及社区等一切力量 找出 病根 开展友善劝导 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辅导 帮助其克服心理负担 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而对于 心理障碍 的患者 首先需注意鉴别是否是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 以防延误诊疗 避免医患双方均受到伤害 LOGO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防控慢性病的主要职责2011年1月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试行 指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主要职责 1 承担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工作 辖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发现 登记 指导和管理工作 2 承担明确诊断的高血压 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建档 定期干预指导和随访管理 3 承担辖区居民慢性病及其所致并发症和残疾的康复工作 提供康复指导 随访 治疗 护理等服务 4 开展辖区健康促进工作 开设健康课堂 组织健康日宣传活动 5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并充分使用健康档案 LOGO 6 承担国家 辖区慢性病检测任务 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死亡登记和死因调查 恶性肿瘤发病登记 新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理报告等 7 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承担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慢性病防控的指导和管理 慢性病的发生 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因此 对慢性病的防控要从青少年期做起 通过早期预防 早期干预及积极治疗 可能会降低慢性病率 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LOGO 2011年5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举行的首届全球健康生活方式和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长级会议 并通过了 莫斯科宣言 莫斯科宣言 强调 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有效地预防控制和管理慢性病 组要政府采取协调一致的整体行动 如卫生 教育 能源 农业 体育 环境 交通和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调参与 需要政府加强和重新调整政策和方案 也需要政府开发可以创造个人 家庭和社区环境公平的公共政策 以利于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2011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 NCD 的高级别会议 被誉为 防控慢性病的里程碑 会议以协商方式一致通过 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政治宣言 以下简称 宣言 LOGO 宣言 承认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21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有损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并威胁到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重申人人享有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身心健康的权力 还注意到其他一系列非传染性疾病和症状 其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检查 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和需要与四大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相关 认识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贫穷 财富不均 缺乏教育 迅速城市化和人口老化以及经济 社会 性别 政治 行为和环境方面的健康决定因素等 都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和流行率上升的因素 确认预防工作必须是全球防治非传染性疾病对策的基石 酌情努力全面加强卫生系统 支持初级保健 提供有效 可持续和协调的应对措施以及循证 具有成本效益 公平和综合的基本服务 解决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治疗和护理问题 成承认促进增强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病人权能 康复和姑息护理的重要性 承认鉴于非传染性疾病往往是慢性的性质 采取终生办法的重要性 等 LOGO 慢性病的防控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同时也是任重道远的促进健康的事业 在实施慢性病防控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 因为只有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让所辖居民能认识到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性及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健康管理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方能达到 我要健康 的思想境界 做好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从而实现防控慢性病的目标 LOGO 谢谢观赏 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