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背影》教学实录(人教版三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666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背影》教学实录(人教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二上《背影》教学实录(人教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二上《背影》教学实录(人教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上背影教学实录(人教版三篇)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前天晚上我们对背影进行了课前学习。我们学习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学习。我们现在是课堂学习,之后还有课后的学习。请同学们回顾下之前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惑?都可以分享!我们要探知未知领域,请大家积极发言。生1:作者有句话莫名其妙:“我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太聪明了。”为什么作者这样说?师:很好。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放放,待会解决。生2:父亲写到身体平安,但是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矣,二者互相矛盾。师:大去是什么意思?生齐答:快死了。师:前面说平安,后面说离死不远,矛盾的,是解决的问题之一。生3:不知何时再能相见,本来和父亲关系不好,现在又想见,为什么?师:非常好的问题,有疑惑我们就要解开疑惑,还有没有?生4:“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怎么理解?师: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生5:在安慰儿子。学会坚强,师:很好,我们要学会坚强,不只是在学习中。生6:有朋友约出去游逛,勾留了一日,作者却和朋友去游逛,没有陪家人,说明作者不想接受父亲,为什么作者不接受父亲?师:是不接受父亲吗?生7:是和父亲的关系有些僵硬。师:好,还有没有别的问题。生8:文章的题目是背影,为什么写的是背影而不是其他地方?师:问得好,为什么不写其他地方?总得写一个部位,哪个部位都可以。一般我们写人物都要写什么?如果写父亲会写父亲哪方面的特点?生9:外貌和体质。师:写了是为什么突出什么?能不能写成了别人的父亲?生:突出特点。师:选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写,可能对朱自清而言,父亲的背影是最具代表性的。生10:前面说和父亲关心不好,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中,却流泪了?师: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还有问题吗?生11:父亲和我关系僵硬,为何踌躇了一会儿还是要和我一起去?师:在文章里找一找,应该有句子能够回答。生11:怕茶房不细心。师:对。是他自己的儿子,他不放心,所以我们要学会在上下文找答案。生12: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见二年有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我们一般最难忘记的都是一个人的正面。师:哦,这个问题和刚刚有个同学说的一样,反复说这个问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很重要。那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着手,大家想想看到背影能不能立马认出他?生齐答:不能。师:在什么位置才能看到背影?生齐答:在背面。师:哦,在背面,很好。也就是说背影所在的那个人在离开,他是离开,我们这样理解背影的话,它就是离别之象,是能够承受离别的意象。(在黑板上书写“离别”)那这样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父亲?生13:这是一个离别的父亲,越离越远。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那么离别越来越远,主要是什么距离?(生默然。)从这里到门口是一种什么距离?生齐答:空间距离。师:但是还有一种距离叫做?生齐答:时间距离。师:很好,时间距离。请大家在文章找一找还有没有写到时间距离的。生14:最后一段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和第一段的第一句,两年余了。师:回答得很好,未来还有一段时间不见,那么大家觉得时间距离重要还是空间距离重要呢?生齐答:时间距离。师:很好。我们暂时将这个问题放在这里,待会去探索它。我们继续围绕着背影来讲。我们去找一找文章提到了多少次背影?生15:四次。师:分别是?生15:第一次是第一段,第二次是在第五段,我看到他的背影,泪很快流了下来,第三次是我看到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我的眼泪又来了,便进来坐下,第四次第六点青布棉袍的背影。师:好,他讲了四次背影,文章提到的还有没有?文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同学看看,标题是不是文章的一部分,加上标题一共有五次,文章的标题很重要。我们先把标题放放,看看第一次背影,请同学读一下第一次相关的文段。生16:(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都写到了背影,写出了对父亲背影的难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师:很好,让你读一下,你连感悟也一起说了,非常好,而且把后面也讲了。我们给第一处的背影起一个小标题,叫“的背影”?文中有原词,我们稍微整理一下。生齐答:难忘的背影师:大家都找到了文中的原词,很好,这个背影是两年前的背影,现在想起来的,表达的是一种思念之情。那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二处。生17:第五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里写出了我对父亲的不舍,但又不敢说出口,强忍着泪水憋着的情感。师:好,强忍着泪水,其他同学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生18:我觉得作者从这里看出了父亲的艰辛和苦难,让人有一种淡淡地心酸。师:有一种淡淡的心酸,好。在众多背影中大家看看这次背影是不是写得最详细呢?生齐答:是。师:,那么我们就对这次背影做详细一点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下这段,看看父亲背影的所体现的父亲的具体形象。“我看见”起。生大声齐读。同时投影仪展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师:我们这段文字除了写背影,还写了什么?生19:这里还写到了父亲的穿着,还有最后一段也写了青布棉袍的背影。师:我们现在只看这个部分。除了外貌还写了?生19:还写了动作很艰难。师:好,还写了动作,我们先看看外貌,外貌是怎么样的?来,你读读。生20:“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师:外貌描写看到了什么?生20:衣物。师:我们看到衣服都是灰色的,不亮丽,和人物的什么相适应?生21:性格。师:好,和性格特征相适应。我们知道背影在开头呈现的部分是父亲处境艰难,祖母去世了,家里非常惨淡,这个时候父亲有没有心情打扮自己?生齐答:没有。师: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符合人物的性格,还有符合人物的心情和处境。好了,我们有同学说里面有动作描写,现在我们来把动词找一找。找到的同学举手。生22:“蹒跚”“探”“爬”“缩”“倾”“攀”“走”“穿”。师:好,大家想想蹒跚是什么意思?我们再看看蹒跚后面有一个字是“地”,这是一个动词吗?“蹒跚”不是一个动词,只是在修饰,所以蹒跚不是一个动词。那么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学会准确的选动词,比如我们讲一个动词。穿过能不能改成走过?或者飞快地走过?生23:不行。师:为什么?生23:因为文中说父亲有点胖。师:哦,父亲有点胖,除了胖还有别的原因吗?生23:父亲有点儿老。生24:不老吧?师:究竟老不老呢?我简要补充一下:作者写文章时父亲已经48岁了,已经有点儿上年纪了。我还告诉大家,老不只是年龄上的老。历史上有个叫伍子胥的因为悲愤愁苦而一夜头发全白了,所以人老是和心情相关。那时父亲心情好吗?生24:不好。母亲去世,工作丢了,还欠一笔钱。师:是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不好,对他来说是打击。这时候的他已经是一个年老体衰的人。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心情,以及他此时此刻的处境,这样才能写好文章,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这样去思考。我们来看这些动词,写出了一个怎么样的父亲?生24:爱孩子,不是在言语上,而是在行为上。生25:关心家庭,关心我,经常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师:这个同学联系到后面去了,家庭琐事太多,容易发怒。还有吗?生26:父亲爱儿子,不怎么用语言表现出来。师:年迈的,体弱的,心情极差的,还为孩子着想的父亲。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齐读: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师:刚刚有同学问为什么流泪,现在懂了吗?这是一种理解。现在看来,我对父亲理解了。那么,这次的背影,我们起一个小标题,可以叫“的背影”?生26:艰辛的背影。师:很好,艰辛的背影,很准确。现在我们看看下一次背影。这一次还是有具体的描写,我们齐读一下。生齐读,同时投影仪展示: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师:我们看看这一次背影和上一次有什么差别,上次的背影几乎都是看得到的,写得也很细。现在的背影是混入人群中看不到了。我们看作者在文中用的是“找不着了”,看不到和找不到有什么差别?“找”是怎么看的?生27:看是随便看,找是很认真很仔细地用目光找。师:“找”是仔细寻找,那么我们看到“找”体现出了对父亲的什么?生28:理解父亲,开始寻找父亲的去向。师:这是一种远去的背影,情感上就是一种消失的背影,消失就是看不到了,不舍与难过。那么这次背影我们给一个小标题的话,可以叫做“的背影”?生齐回答:消失的背影。师:很好,很准确。接下来我们看看最后一次背影。请同学来读一读。生29: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师:这次的背影是什么样的背影?是回忆时浮现出来的,还是要表达一种思念,这是泪光中的背影,如果给一个小标题,可以叫“的背影”?生30:牵挂的背影。师:很好。综合这些背影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五次出现的背影,可能成为文章的线索;背影还有很多含义,有不同的情感,能够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的主题。这些背影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呈现的:1917年父亲送我去车站,艰辛的背影;然后是消失的背影;然后是读信时牵挂的背影;最后是写文章时,最难忘的背影。那么依次呈现给作者的感情是这样的:对年老体衰的父亲的感伤,这是艰辛的背影;对远去的父亲的不舍,是消失的背影;对久不见的父亲的牵挂与愧疚,是牵挂的背影。(投影展示)投影:前面同学提到“我开头为何不理解父亲”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作者抓住最能展现父亲形象、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父亲的背影来写,我们也提到了一些问题并做了解答。投影: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好不好和解1、开头第一段和结尾的“不见”,不见说明不仅没有相见,更是见不到,不愿相见。2、结尾一段“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师:现在“我”有了孩子,知道了做父亲的艰辛,父亲衰老了,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朱自清最后放下对错,选择了宽容,珍惜亲情。我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第一,少去辨析对错;第二,尊重父亲;第三,珍惜亲情。好了,今天学到这个地方,感谢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对这篇文章就行探究,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初二语文背影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记住作者情况、文体、字音词意;划分课文结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表现,概括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归纳课文主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背影,深刻理解课文主旨,学习课文的写法。【第一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一1.读课前导语,识记书下注解的文常(补充:散文集背影,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2.默读课文,标出段序,判断文章体裁。3.识记书下注解和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重点字词。自学检测:(1)作者( )(18981948),字( ),江苏扬州人。( 、 、 )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选自( ),他的散文集有( ),诗文集有( )。(2)差( )事 狼藉( ) 簌簌( ) 迂( ) 蹒跚( ) 拭( ) 颓( )唐 琐屑( ) 箸( ) 触目伤怀 惟 已 情郁于中 大去 交卸( ) 奔丧( ) 橘( )子 栅( )栏 照看( )行李(3)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 ),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 )。参考答案:(1)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集在朱自清全集里。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他的散文集有(背影),诗文集有(踪迹欧旅杂记)。(2)差(chi)事:职务 狼藉(j):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纷纷落下的样子 迂(y):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蹒跚(pn shn):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拭(sh):擦 颓(tu)唐:衰退败落 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中感到悲伤,怀,心。 已:停止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琐屑(su xi):细小而繁多的事 惟:只 箸(zh):筷子 交卸(xi) 奔丧(bn sng) 橘(j)子 栅(zh)栏 照看(kn)行李 大去:死的委婉说法(3)从表达方式看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从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4.依据文章所写内容发生的时间,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再将主体部分按照所写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时尽量用上“背影”这个词)。5.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出来。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展示。组内交流展示分段、分层,段意、层意概括,达成共识。2.班级交流展示。班级交流分段、分层。段意、层意概括,六个小组各展示一条。全班质疑。补充,达成共识。反馈检测:课堂测评1-8题。预设提示:一(1)思念父亲,引出背影。二(2-6)回忆往事,叙写背影。(一)(2-3)祸不单行,家境惨淡。(二)(4-5)父亲送行,细心关照。(三)(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三(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课文2-5段都没有写到背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把这几段省去,或者压缩为几句话快速过度到第6段,文章岂不是显得更扣题?【第二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二1.在书上画出写父亲的词句(如果是描写,标注出所用的描写方法),逐一分析这些词句对于表现父亲形象的作用,最后概括一下课文中父亲的形象。【示例】第二段:“事已如此”,语言描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悲伤愁苦,看见儿子流泪,强抑悲苦,反过来安慰。表明父亲体贴爱护儿子。2.在书上画出描写“我”的词句,标注出描写方法,分析概括这些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归纳课文所要表达的主旨。4.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出来。学习提示:1.边听朗读录音,边在书上画写父亲和“我”的词句。2.分析人物表现,要将自己融入文本中假想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家里;概括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要回顾以前的学习经验,推敲用词。3.“那年”朱自清20岁,北京大学学生正处在人情绪更敏感、更脆弱的阶段;也是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为是的年龄。写背影那一年朱自清28岁,清华大学讲师,自己也身为人父。这是心智成熟度不同的两个年龄阶段,所以对父爱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展示。前三个问题组内交流展示达成共识;第4个问题,边交流展示边解决解决不了的且有意义的问题,写下来在班级交流展示中解决。2.班级交流展示。第1题前五段和后两段各由两个组负责展示;第2、3题各由一个小组负责展示,其余小组质疑、补充。第四个问题,逐个小组展示,全班解决。反馈检测:课堂测评11-20题、22题。预设提示:1.第三段: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侧面反映了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业又背债,悲愁相煎交。第四段:“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儿”“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决定”写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语言,“不要紧”是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怕别人照顾不妥帖。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第五段: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关心体贴,细致入微,用心良苦。第六段:“不要走动”想得周到,怕旅途单调口渴,怕跟着出来忘记行李,无微不至。“我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外貌,展现父境遇较为糟糕,呼应开头,同时与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动作,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艰难攀爬月台的动作,细腻地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其中也蕴含了“我”强烈强烈情感。“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动作,买橘子很艰难,心情其实并不轻松,为了消除儿子可能产生的不安,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来安慰儿子,表明他为儿子劳累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亲送)。“我走了”,语言,父亲惦念儿子旅途平安,要儿子到了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回头”“进去吧”,动作、语言,依依不舍,惦记儿子;怕儿子离开车厢会丢东西,临别时这样细心叮嘱,关怀备至,可敬可亲。2.(1)泪一:祸不单行,家境惨淡,多愁善感,哀伤(悲伤)之情(2)“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是对父爱的不理解。(3)“暗笑他的迂”对父爱麻木不仁,自以为是。(“太聪明了”太不聪明了)(4)泪二:(看见背影,)顿悟父爱,心生感动。“我赶紧去搀他”,动作,感悟父爱之后的心疼体谅。(4)泪三:(凝望背影,)回味父爱,不甚感激。(5)泪四:想念父亲,充满怜爱、伤心(歉意、自责、懊悔)。3.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在叙事中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在顿悟父爱之后对父亲的怜爱,父子情深。4.课文表达的主旨既然主要是父爱,那为什么要用“背影”为题,用“父爱”为题岂不是更准确、更明显?【第三课时】自学预习:目标三1.课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几次写到“我”流泪。请找出来,画在书上,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有几次流泪和背影有关。2.结合上下文说说几次写背影各是怎样写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习提示:从铺垫、背景、烘托的角度思考怎样写背影的;从结构、情节、主旨、情感几方面思考背影的作用。3. 课文表达的主旨既然是父爱,那为什么不用“父爱”而用“背影”为题?写父爱的文章很多,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成为了经典之作?4.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对父爱(母爱)的认识有没有变化?用心回顾你和父母相处的生活片段,捕捉一个曾触发你深刻感悟到父爱(母爱)的形象,或者是能代表你心中的父爱(母爱)的形象。用一个词语或者短语表述一下。资料链接:拐弯处的回头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展示。先交流前三个问题,组内达成共识。班级展示后组内再交流第四个问题。2.班级交流展示。前三个问题先展示,第一、三个问题各由一个小组负责,第二题由四个小组各负责一处。第四个问题自由展示,自由补充。课后作业:写作训练:想象一下,朱自清在想写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头脑中先涌现出的是哪个镜头(那件事)?那些事情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想象构思出来的(然后他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件事事情,而是从之前写起?这件事情之后,他又怎样安排后面的情节和结局的?)模仿这个思路以感悟父爱或母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反馈检测:课堂测评9、21、23题。预设提示:2.(1)这一句是全文的文眼,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核心内容,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2)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写动作,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眼泪)。这个背影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爱之心。(3)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情感加以烘托,表现父爱感动的情不能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4)读到父亲的信,想到父亲现在的身体和心境日渐消沉,又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所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想到父亲的背影(父亲的爱)。结尾扣题,首尾呼应。3.父爱一直存在,但是作者在此之前却一直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直到车站送别看到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才顿悟父爱,背影是作者深刻感悟到父爱的触发点;在朱自清的文章中背影就是“父爱”的代言,用背影为题含蓄,耐人寻味;因为作者捕捉到了特定情景中最富表现力的形象特征(背影)刻画父亲,表现父爱,抒发感情。八年级上背影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能力目标:1. 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重点难点重点:“背影”作为文章描写的对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尤以父亲为“我”买橘子而穿铁道、攀月台那个场面的描写为最详,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也是的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蕴涵在作者笔端的深深的父子之情。三、教学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散文背影。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情郁于中、琐屑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2.学生自读,并圈点勾画中出现了很多的“四个、次”3.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一下问题。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明确: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第二部分(第26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第一层(第2、3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第4、5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第6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7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意思)明确: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五、作业第二课时一、细读文本,探究品味有人说是很多的“四个/次”构成,不知道你找到没有?明确:四个“背影”;四次“流泪”;四句“话语”(一)探究“四个背影”1.细读带有“背影”的句子,看看哪一个是重点写?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忆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绘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别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思背影)好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分析第二次背影的刻画,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背影的?明确: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课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主要是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儿子。(二)品味四句“话”作者的父亲在送儿子去车站的过程中,总共说了四句言简意赅的话。品味这四句话包含的情意。明确: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不放心儿子,关心儿子)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儿子路上口渴,为儿子做事,体贴周到)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舍不得儿子)4.“进去吧,里边没人。”(关心儿子)由此看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爱护。(三)品味“四次流泪”1.品读文中写流泪的句子,看看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奔丧途中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伤之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车站望父买橘;感动之泪)“,我的泪又来了。”(车站找不到父亲的背影;不舍之泪)“在晶莹的泪光中,”(别后读父亲来信,再现背影;怀念之泪)2.有人说,这四次流泪体现了“我”的感情变化,四次流泪分别是悲哀之泪、感动之泪、不舍之泪、怀念之泪,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作出赏析。3.作者当时对父亲的行为真的理解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这说明了什么呢?明确:“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说明朱自清当时对父亲的行为不理解,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达了自己的懊悔之情。尽管作者有不理解父亲的时候,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怀念。二、拓展迁移,交流收获学习完,你学到了什么呢?(提示:从选材上,从语言上,从情感上,从描写方式上、从内容上皆可)示例:1.从主旨上:2.从选材上:选取生活中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3.从语言上:朴实的语言最美。4.从情感上:感情真实最感人。5.从描写方式上:白描的写法。6从角度上,新颖独特的“背影”7.从结构上,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8.从人物的刻画上,细节描写之生动9.从材料的剪裁上,文章详略安排恰当三、作业小练笔:写写自己的父亲。人教语文八上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