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专业课普通动物学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6365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专业课普通动物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专业课普通动物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等教育专业课普通动物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发生律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Haechkel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2、 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3、 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4、 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5、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二、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 和伪足2、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 钵水母纲 和珊瑚纲。3、中胚层的产生是动物由 水生进化到 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4、具有完全消化系统的无脊椎动物,其消化道从前向后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前肠、中肠 、后肠 5、刺细胞为 腔肠动物所特有。6、环节动物具有闭管式的循环系统,其结构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 和静脉构成。7、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调节水分代谢。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8、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等。9、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腐生性营养10、蜜蜂和蚂蚁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11、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12 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 和 后肠 交界处13、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特有的水流动系统,根据水沟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和 复沟型 。14、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15 按蚊具刺吸式 口器。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D 扁形动物门 2、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3、绦虫成虫体内完全退化的是( A )系统的器官。A、神经; B、排泄; C、生殖; D、消化4、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B)。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5、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C)。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6、 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A)。 A 渐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 完全变态7、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B)。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中胚层 D 体腔膜8、下列哪种运动器官的功能最有效(A)。 A 节肢 B 疣足 C 伪足 D 刚毛9、节肢动物中最原始的口器是(B)。 A 虹吸式 B 咀嚼式 C 嚼吸式 D 刺吸式 10、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D)。 A眼虫 B夜光虫 C草履虫 D变形虫四、 是非判断题(请用T或F填写。每小题1分,共20分)1、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伊蚊。( F )2、凯伯尔式器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T )3、田螺和鹦鹉螺都属于腹足纲。( F )4、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软体动物门 。( T )5、乌贼的贝壳是内骨骼。(F )6、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 T )7、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原生动物门。( T )8、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绦虫病。( T )9、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眼虫11、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它的特点有具领细胞,具水沟系,有胚胎逆转现象,具两个胚层。( F )10、疣足是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T )11、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 T )12、软体动物呼吸器官有书鳃,瓣鳃,丝鳃,栉鳃。(F )13、涡虫是两辐射对称的动物。(F )14、 角质膜是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T )15、鞭毛和纤毛在基本结构上是相似的。(F )16、生物发生律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美国学者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F )17、鹦鹉螺和扇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F )18、黑热病由利什曼原虫动物引起的。( T )19、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担轮幼虫。( T )20、从横切面看,蛔虫消化道和体壁之间的空腔称为原体腔。( T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 裂体腔的形成过程体腔形成的一种方式,其过程是在原肠胚孔的两侧、内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细胞不断分裂,体积逐渐扩大,形成中胚层细胞团,然后中间出现真体腔。是所有原口动物体腔形成的方式。2、 中胚层产生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1):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3、 异律分节及其意义身体由许多不同的体节构成的,即体节有了分化,相同的体节又愈合而形成不同的体部,如头部、胸部和腹部。异律分节的出现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4、 节肢动物的气管及其功能体壁内陷形成的高效的呼吸器官,由开口于体外的气门、气管和许多分支的支气管组成,体内还有纵行和横行的器官。由于气管把氧气直接输送到靶组织和器官,所以非常有效,是节肢动物利用空气中氧气的一种方法。5、 外骨骼的结构与来源由表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坚硬的无生命的几丁质结构,具有保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多方面的作用。其结构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三层。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有重要作用。六、论述题(每题5分,共10分)1、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1) 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2) 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3) 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4) 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5) 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6) 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2、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 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作用(2) 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3) 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4) 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5) 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6) 高效的马氏管排泄:及时有效地排除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