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523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两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论语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部巨著,本课所辑选的十二章,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值得学生品味、探究。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接触了世说新语二则,初步具备了一些文言语感和文言基础,因此在本课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进一步训练文言语感,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另外本课语言易于成诵,琅琅上口,适于进行朗读训练。因此应将朗读训练与指导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较好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正确认识论语的现实意义,将所学道理应用于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诵读课文,具备了一定语感,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研读课文并对内容进行了分类,对课文已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教学目标】1.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类的基础上,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况课文所选内容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2.联系自身,说说对文中有关“学习之道”以及个人修养论述的理解。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究论语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教学重、难点】联系实际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方法】引导法和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圣人,但你们知道吗?孔子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但那些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们早已在历史的长空中灰飞烟灭,而孔子留下的那些宝贵思想直至今天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守丧三年方才洒泪而去,而子贡则整整为他守丧六年。孔子到底有怎样的人格魅力,使得人们对他这样崇敬景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走近他的论语,来探寻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出示任务:对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的简单回顾。(二)再读课文,迁移阐发出示任务:1.在上节课学习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的这几则语录中孔子谈到的学习方法及态度,以及人格修养方面的思想观点。反馈指导: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2.结合自身在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并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反馈指导:注意与自身实际相联系3.围绕课文中阐述关于修身的章节,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谈谈对这些词的理解,并讨论这些关于修身的论述在今天是否有其现实意义?(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反馈指导:理解词语含义与探究现实意义相结合(三)延读论语,拓展提升出示任务:1.教师出示几个论语中的小故事,并引出相关语句或章节,安排学生分组探究这些语句或章节的思想内容。2.结合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今天我们读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反馈指导:将本课所学内容结合到探究中(四)诵读课文,情蕴其中带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课文,注意读出音韵美,并在诵读中进一步品悟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古代典籍的无穷魅力。(五)小结与作业小结:论语完整而充分地反映了被我们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政治思想,诚信处事、智慧生存的人道思想,有教无类、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等等。所有牵涉到人类生存与社会安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和卓有成就的论述,堪称人生的百科全书。虽然有些篇章仅仅是只言片语,但却精辟微妙,发人深省。虽历经两千多年,今天读来仍激荡着我们的胸怀,启迪着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厚的人生营养。作业:1.课后自主阅读论语,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且说说对它们的理解。2.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文搜集积累,与同学分享。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2.学生谈感受。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2.生自由练读。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阅读课文, 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读文章并思考,六章内容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五、总结提高从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我们能够得到那些启示?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布置作业背诵这六章论语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