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意教案(四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494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意教案(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意教案(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意教案(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意教案(四篇)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一、教学准备:上搜韵网,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三、教学过程:1、导入: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杨花: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五溪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补充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4、比较阅读: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一个版本末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四、教后记:教学这首诗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了“搜韵网”,这个网不仅可以检校诗词格律,查阅诗词之韵,还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查找典故词汇,并且找到相关诗句。学生可能开始查找时有些障碍,但是如果能时时查阅,对于提高他们的积累也是极有帮助的。这个网上还可以查找到一些著名诗人的生平行踪(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中),我给学生演示了查找王昌龄生平的行踪。学生就发现了他被贬龙标时的相关诗作,以及他生命后来的旅程。通过这张地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他。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体知识:古体诗和近体诗2.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3.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4.诗人的形象教学过程: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一、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格律要求较少限制限制严格形式分类古诗,古风律诗,绝句举例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律);闻王昌龄(绝)二、读:语速,语调,节奏三、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四、释题,背景1.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五、赏析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立即下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道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李白的字号、“诗仙之称”和浪漫主义等;2.掌握重点字词、意象的意思,如杨花、子规、明月等;3.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以便理解全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4.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从而背诵全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感情;难点:深入理解某个特定意象的意思,能够学以致用。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学过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诗呢?你们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生:记得,它们都是李白写的。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赠汪伦这首诗呢?生: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背诵一下。师:这位同学背的特别好,那么大家知道那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什么的吗?生:写的是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师:没错,赠汪伦就是写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的,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是写李白和朋友之间情谊的,只不过不是写给汪伦的了,是写给他的另一个小伙伴王昌龄。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下吧!(在黑板上板书此诗)2.解读题目师:大家一起看看这个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不是特别长?但是大家不要害怕,老师就最喜欢这种题目长的诗歌,因为意味着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就会特别多。像这首诗歌就是这样,题目里就清清楚楚的写出了它的创作背景,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从题目里尝试去小小推测一下啊?大家不要害怕,大胆去说,勇敢一点,很简单的,说出口说不定就对了呢!生:然后,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了自己的想法。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的很不错,大家一起鼓励一下他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诗人听说自己的小伙伴王昌龄要到一个偏僻遥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心里特别担心,就赶紧写了一首诗寄过去,来表示自己的关切之情,告诉昌龄哥哥不要悲伤,不要难过,我的关心与你同在,它会替我一直陪伴着你。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李白。3.走进作者师:一提到李白,大家都不会陌生吧?是不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他的静夜思啦,但是我们今天还得再来看看李白,不过,老师这次给大家讲讲你还不知道的李白。李白啊,除了有才华、擅长写诗以外,和我们普通人一个样,也有很多爱好,也有许多毛病。爱好就是去全国各地旅旅游,看山看水,所以一路上就会交到很多朋友,像汪伦、杜甫、孟浩然,还有今天诗中的王昌龄都是他的小伙伴。好了,不能扯太远啦,还是回到李白身上,跟着老师来看看吧!(1).李白,生卒年代:701762,字太白(这个应该比较好记吧?像我们去年看的一部电影妖猫传中李白的形象就是一个白衣胜雪、衣袂飘飘的文人,所以一看到李白,大家就要联想到他的字是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等地。(2).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来反应现实(师:有同学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吗?生:同学们都表示不是很清楚;师:没关系,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现在一说“啊,好浪漫呀!”大都是男生、女生谈恋爱的时候搞得一些小惊喜、小创意的那种罗曼蒂克的东西,但古时候浪漫的意思跟现在不太一样,那时候浪漫就是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里一定要注意,李白的浪漫并不意味着他的诗写的都是男女之情,而是说他的诗大都充满了奇特大胆的想象。),描绘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3).李白的诗想象丰富,豪迈飘逸,因而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大家可以把这个诗仙称号和浪漫主义看成是李白QQ的个性签名。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星座学来看,我觉得李白应该是个水瓶座,因为他特别符合这个星座的天马行空和喜欢出去玩耍的特质。)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当堂记忆,一会儿随机提问几位同学。生:好了,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大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的知识能在课堂上记住的就尽量记住,这样就不需要占用你课下玩耍的时间了。对不对?4.重点字词注释师:好,同学们,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诗文了,我们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诵,每读一句,就要想象一下诗人的情感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好了,我给大家朗读一遍,然后你们自己再读两遍,试着理解一下诗的内容,一定要把不懂的字词先圈出来,一会就给大家重点讲解。生:学生安静听老师朗读,然后自己读两遍,标注不懂的字词。师:老师读完把重点字词板书到黑板上,一一为大家解释。(1).龙标:一个地名,今湖南省黔阳县,唐时甚僻(题目中的龙标就是这个意思)。也可用来代指在这里做过龙标尉的王昌龄,因为古人习惯上用一个地名或者官职名来指代某个人(诗中第二句的龙标就是代指王昌龄);(2).左迁:由于古代尊右卑左,所以在诗歌中遇到左迁,基本上就是贬官、降职的意思。相对地,右迁就是升官了,但是一般不这么用;(3).子规:指的就是杜鹃鸟;(4).五溪:湖南省西部五条河流的总称;(5).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的名字。5.诗文翻译师:同学们,解决了那几个比较难的字词的意思以后,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尝试着小组内先翻译一下,一会老师再带大家通一下,看看和你们翻译的有什么不同。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师:好了,时间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究竟什么意思吧!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6.思考题师:同学们,讲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呢?为什么不是给太阳、清风、云朵呢?生:同学们顿时也变得很疑惑,都在思考什么。师:其实很简单,你看像我们过中秋节的时候,如果有亲戚在外地工作无法回家团聚,我们不还常说可以去仰望那同一轮明月吗?对不对?这明月就像是一个联接两个地方的媒介,你在一个地方,他在另一个地方,我们距离很远,但我们一同欣赏同一个月亮,就好像看见了对方,就证明我们心心相印、心心相吸。7.意象解读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杨花、子规、明月这些景物(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叫意象)有何内涵?生:同学们都有点蒙圈了。师:现在不知道很正常,但我讲过之后,同学们一定要记一记啊!可不能再不会啦!(1).杨花:一种白色絮状物,总是春天的时候离开枝头到处飞舞,所以常被赋予漂泊无定的意思,诗中暗写王昌龄被贬到了荒僻之地,为此营造了一种飘零流落之感;(2).子规: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地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常夜鸣,故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3).明月:(上面的那个思考题其实也提到了一点儿)这一意象经常被用来寄托相思、抒发思念之情,自古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喜欢用明月来遥寄相思之感。对于这些意象,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不要死读书,它们所蕴含的情感不仅仅适用于我们刚刚学的这首诗,放在课外的古诗、或者其它即将学到的诗歌身上,也是同样适用的。四、教学总结师:给同学们讲了这么久,应该基本上都知道了这首诗的内容吧?也或多或少能明白一点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了。但老师还得啰嗦几句,给大家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没几句话,同学们辛苦一下,都拿笔记一下吧!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被贬之事深表同情。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诗,下节课随机提问几名同学背诵,再找两名同学上讲台默写一下;2.课下搜集一些借明月来表达思念之情的其它诗句,下节课会请几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师: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小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文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设计一目标设计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读、背诵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三、教学过程(一)标题解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二)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四)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曾漫游全国各地,后应诏入京,三年后离开,长期游历,安史之乱时,因参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复杂,总有报国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继屈原之后的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本诗是李白听到王昌龄遭贬远调时写给他的,表达了对他的同情。(五)讲解诗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景物描写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泣血悲啼之鸟子规,渲染一种哀愁气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离别之恨。“杨花落尽”正是春天季节,诗人没有选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杨花描写此时景物,可见独具匠心。“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凉,道路之遥远、艰难,诗人虽无悲痛之语,悲痛之意自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为抒情: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遭遇担心与关怀之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好友到龙标。诗人驰骋丰富的想象,用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转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不仅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时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六)名句欣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层意思:一是自己充满愁思,而相隔两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别无他法。后人常用来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七)板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诗人我月君(寄)(随)愁心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