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南街聚鑫小区(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46867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石南街聚鑫小区(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青石南街聚鑫小区(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青石南街聚鑫小区(2#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 理 总 工 程 师 审 核 项 目 负 责 人 技 术 负 责 人 报 告 编 写 人 目 录 1 绪言 1 1 1 工程概况 1 1 2 拟建建筑物 1 1 3 勘察目的与要求 1 1 4 岩土工程勘察 设计等级 2 2 勘察工作 2 2 1 工作依据 2 2 2 工作量布置原则 3 2 3 勘探方法 3 2 4 室内试验 4 2 5 完成工作量 5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 3 1 地形地貌 6 3 2 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6 3 3 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6 3 4 不良地质作用 8 3 5 场地地下水 8 4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 8 4 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原则 8 4 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 9 4 3 指标统计结果及参数建议 9 5 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 11 5 1 地震效应 11 5 2 地基湿陷性 12 5 3 地基均匀性评价 13 5 4 场地稳定性 适宜性评价 13 5 5 地基土的腐蚀性 13 5 6 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14 6 地基与基坑工程方案 14 6 1 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14 6 2 地基处理 15 6 3 基坑支护及降水 15 7 结论与建议 15 7 1 结论 15 7 2 建议 16 附图 表 名 称 编号 1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No 01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No 02 06 3 钻孔柱状图 No 07 9 4 湿陷性评价表 No 表 1 3 附件 检测试验报告 土工试验 1 绪言 1 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青石南街聚鑫小区 2 楼 建设单位 青石南街 拟建场地位于山西省定襄县河边镇青石南街 1 楼南侧 50 米位置 拟建建筑物为 1 幢 6 层住宅楼 2012 年 10 月 我公司受建设单位的委 托 对该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次性详细勘察 本次勘察外业钻探及原位测试工作始于 2012 年 10 月 12 日 至 2012 年 10 月 16 日结束 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公司委托山西春晖工程质量 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化验室于 2012 年 10 月 18 日开始 于 10 月 26 日完 成并提交了成果报告 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书编写工作于 2012 年 10 月 31 日结束 1 2 拟建建筑物 本工程住宅楼平面呈矩形 长 56m 宽 13m 地上 6 层 设 1 层地 下室 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详见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No 01 拟建建筑物规模 荷载 结构特点 基础形式及埋深等详见 表 1 2 表 1 2 各拟建建筑物情况 建筑物名称 平面尺寸 m m 地上层 数 地下 层数 基础形 式 结构形 式 预估基底压 力 kPa 预估整 平标 m 基础埋 深 m 2 住宅楼 13 56 6 1 筏板 框架 120 732 0 2 0 1 3 勘察目的与要求 根据国家现行规程 规范及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 目的与要求如下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 类型 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及危害程 度 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评价场地的稳定性 建筑的适宜性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 深度 分布 工程特性 分析和 评价地基的稳定性 均匀性 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判定地基土 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场地地基湿陷性土层及湿陷等级进行评价 对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各土层 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论证天然地基的可行性 提供基坑设计所需岩土技术参数 提供基坑开挖 支护及降水方 案建议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 4 岩土工程勘察 设计等级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 版 确定 本工程拟建构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场地及地基等级均为二级 综 合分析确定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表 3 0 1 拟建建筑 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根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本工程抗 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丙类 按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本工程拟建建 筑物为丙级 2 勘察工作 2 1 工作依据 2 1 1 建设单位提供的勘察要求及总平面布置图 1 1000 电子版 2 1 2 国家 行业 地方及协会现行有关规范 规程 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9 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T 50123 199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 200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 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 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DBJ04 248 2006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04 258 2008 2 2 工作量布置原则 2 2 1 本工程按中等复杂场地要求布置工作量 勘探点间距及布置形式 勘探点主要沿建筑物角点 周边布置 勘 探点间距控制在 30 0m 以内 2 2 2 勘探点深度 主要依据建筑物基础形式 基底压力 估算压缩 层深度及满足抗震评价所需深度确定 孔深为 15 0 20 0m 2 2 3 勘探点类型 本次勘察采取钻探取样 取土试样探井 标贯等 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与评价 本次勘察勘探孔均为采取土试样和进行 原位测试的勘探点 2 3 勘探方法 2 3 1 勘探点位测设及标高测量 勘探点位测设由我公司专业测量人员采用 RTK 按业主提供的总平 面位置图坐标进行测设 并实测了各勘探点孔口高程 引测坐标点位于 太钢矿区 采用 1954 北京坐标系 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具体引测 点坐标及高程详见下表 表 2 3 1 引测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 坐标 高程引测点序号 X m Y m m 12 4279685 062 37684903 631 801 940 33 4278252 692 37683351 378 903 415 2 3 2 钻 掘 探与取样 钻探 外业钻探采用 XY 150 型回转型工程钻机 采用干法回转 钻进 采用敞口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土样 取土试样探井采用机械洛阳铲掘探成孔 人工侧壁刻取土样 取样 钻孔采取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 粘性土和粉土采取了 100 150mm 不扰动土样 土样质量等级不低于 级 取土间距 1 5 2 0m 探井取样间距为 1 00m 取土规格 120 200mm 土样等级为 级 2 3 3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 按 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第 10 5 2 3 条要求进行了 试验 2 4 室内试验 本次室内土工试验均按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123 1999 要求进行 2 4 1 物理性质试验 所 有 不 扰 动 土 样 均 进 行 了 土 的 分 类 指 标 及 物 理 性 质 指 标 试 验 试 验 项 目 主 要 为 含水量 密度 环刀法 比重 比重瓶法 界限含水量试验 液 塑限联合测定法 2 4 2 颗粒分析试验 对所有砂土 碎石土均进行了筛分法颗粒分析试验 并定名 2 4 3 压缩固结试验 对所有不扰动土样均进行了压缩固结试验 其中固结压力 0 10m 为 200kPa 10 20m 为 300 kPa 2 4 4 抗剪强度试验 选取 TJ1 位于 1 住宅楼上的探井 TJ5 探井 8m 以上的不扰动 土样增做了固结快剪试验 2 4 5 湿陷性试验 所有探井不扰动土样均进行了双线法湿陷性试验 测定了湿陷系数 及湿陷起始压力 并实测了自重湿陷系数 2 4 6 土的易溶盐含量试验 分别选取选择 TJ1 探井 1 0m 处 TJ5 探井 1 0m 处土样增做了地基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试验 试验项目包括 pH 值 Ca2 Mg2 Cl SO 42 HCO 3 CO 32 的易溶盐 土水比 1 5 分析 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9 年版 表 12 1 3 规定 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2 5 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共布置并完成勘探钻孔 6 个 深度为 10 00 20 00m 其 中标贯孔 2 个 孔深 15 00 20 00m 取土标贯钻孔 1 个 孔深 15 00m 取土试样探井 3 个 孔深 10 00 16 50m 累计钻 掘探总进尺 92 5m 共采取不扰动土样 40 件 扰动土试样 33 件 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3 次 各勘探点类型 深度 位置及完成工作量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 位置图 No 01 及勘探点一览表 表 2 5 表 2 5 勘探点统计一览表 坐 标 m 土样 静止水位勘探点 编 号 勘探点 类 型 勘 探 深 度 m 地 面 标 高 m X m Y m 不扰 动 扰 动 标贯 击数 埋 深 m 标 高 m ZK1 取土标贯钻孔 15 732 1 4271032 07 8420723 63 10 9 未见 ZK2 标准贯入试验孔 15 731 8 4271018 33 8420751 829 10 11 未见 ZK3 标准贯入试验孔 20 731 3 4271018 76 8420695 806 11 13 16 5 714 8 TJ4 取土试样探井 16 5 731 6 4271032 07 8420751 829 16 未见 TJ5 取土试样探井 16 730 9 4271018 05 8420723 35 16 未见 TJ6 取土试样探井 10 731 9 4271032 07 8420695 829 8 2 未见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1 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区 场地较平坦 勘 察 期 间 各 孔 孔 口 标 高 介 于 730 9m TJ5 732 1m ZK1 之 间 相 对 高 差 为 1 20m 3 2 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资料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本次勘 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沉积时代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 人工堆积层 Q 42ml 以第 2 层素填土层底为界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 层 Q 4al pl 以第 层粉土层底为底界 本 次 勘 察 未 揭 穿 该 层 3 3 地基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根据外业钻探 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 场地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4 层 第 层 人工填土 Q 42ml 依其成分不同分为两个亚层 第 1 层 杂填土 Q 42ml 杂色 主要由碎石 砖块 煤屑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组成 充填 物主要以粉土为主 松散 力学性质不均 主要分布在 ZK1 TJ3 钻孔地段 第 2 层 素填土 Q 42ml 黄褐色 岩性主要为粉土为主 含云母 氧化物 煤屑等 稍湿 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 无光泽 干强度及韧性低 轻微湿陷性 中等湿 陷性 第 层 湿陷性粉土 Q 4al pl 褐黄 黄褐色 含云母 氧化物 煤屑 砂粒 有虫孔 可见菌丝 夹有零星姜石 稍湿 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 韧性低 干强度低 压缩 系数 a0 1 0 2 介于 0 106 0 811MPa 1 之间 具中 高压缩性 轻微湿陷性 强烈湿陷性 标贯试验锤击数 N 值 实测值 介于 5 0 14 0 击之间 平均 10 1 击 该层在 TJ6 约 6m 处遇见漂石 尺寸 300mm 400mm 第 层 粉土 Q 4al pl 褐黄 黄褐色 含云母 氧化铁 氧化铝 钙质结核 含有粉质粘 土薄层 粉砂成分 稍湿 湿 稍密 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 韧性低 干 强度低 压缩系数 a0 1 0 2 介于 0 100 0 200MPa 1 之间 具中压缩性 标 贯试验锤击数 N 值 实测值 介于 8 0 20 0 击之间 平均 14 50 击 第 层 粉土 Q 4al pl 黄褐色 含云母 氧化物 有砂质成分及零星钙质结核等 稍湿 湿 中密 摇振反应中等 韧性低 干强度低 压缩系数 a0 1 0 2 介于 0 118 0 329MPa 1 之间 具中压缩性 标贯试验锤击数 N 值 实测值 介于 6 0 12 0 击之间 平均 9 6 击 以 上 各 层 空 间 展 布 情 况 详 见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No 02 No 06 及 钻 孔 柱 状 图 No 07 No 12 各 楼 各 层 地 基 土 层 厚 层 底 埋 深 层 底 标 高 及 揭 穿 钻 孔 数 统 计 结 果 详 见 表 3 3 1 表 3 3 1 2 楼各层地 基 土 厚度 层底埋深 层底标高统计结果表 厚度 m 层底埋深 m 层底标高 m 层号 岩土名称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平 均 值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平 均 值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平 均 值 钻 孔 个 数 1 杂填土 2 40 1 20 1 80 2 40 1 20 1 80 730 40 729 70 730 05 2 2 素填土 3 40 0 60 2 34 5 40 0 60 3 06 730 70 726 70 728 48 5 湿陷性粉土 6 40 1 60 3 77 7 00 4 30 6 34 727 60 724 30 725 30 6 粉土 7 00 6 60 6 90 14 00 13 50 13 65 718 50 717 30 717 83 4 粉土 所有钻孔均未揭穿 揭露最大厚度 6 00m 最大层底埋深 20 00m 3 4 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内及周边无影响场地稳定性及工程安全的岩溶 崩塌 滑坡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3 5 场地地下水 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潜水以大气降水入渗 补给为主 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 16 5m 水位标高 714 8m 勘 察期间为平水期 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幅度为 1 00m 左右 4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 4 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原则 对沉积时代相同的层位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作为同一工程 地质统计单元体 单元体中透镜体指标不参与统计 对过于离散及有明显异常的指标统计时舍去 标贯指标以试验点击数为子样进行统计 标贯击数为实测值及 经杆长修正后的击数 杆长修正按照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04 258 2008 进行 各项指标统计值一般提供范围值 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 系数及统计频数 若子样少于 6 个 只提供范围值 算术平均值及统计 频数 4 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 由 于 地 基 土 本 身 的 差 异 性 以 及 土 样 在 采 取 运 送 及 试 验 过 程 中 一 些 不 可 避 免 的 人 为 扰 动 等 原 因 从 而 造 成 个 别 指 标 不 同 程 度 失 真 和 离 散 性 偏 大 为 此 在 选 用 各 项 指 标 时 应 根 据 指 标 的 性 质 用 途 及 重 要 性 按 不 利 组 合 分 别 选 用 平 均 值 最 大 最 小 平 均 值 或 按 下 式 对 平 均 值 修 正 后 作 为 各 指 标 的 标 准 值 修正公式如下 2678 40 1nSmk 式中 k 岩土指标标准值 m 岩土指标平均值 s 统计修正系数 n 统计频数 变异系数 按不利组合取 号或 号 当探井指标与钻孔指标并存时 应优先选用探井指标 4 3 指标统计结果及参数建议 4 3 1 各 土 层 的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指 标 详 见 附 件 检测试验报告 土工试验 地 基 土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指 标 分 层 统 计 结 果 见 表 4 3 1 1 4 3 1 2 4 3 2 标贯试验指标详见 工程地质剖面图 No 02 06 其分层 统计结果见表 4 3 2 表 4 3 1 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探井指标 层序 名称 项目 含 水 量 湿 密 度 0 g cm3 干 密 度 d g cm3 饱 和 度 Sr 孔隙比 e 液限 WL 塑限 WP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IL 最大值 18 6 1 77 1 53 54 9 1 135 25 5 16 5 9 0 最小值 7 0 1 39 1 26 20 2 0 762 21 1 15 1 6 0 平均值 11 1 1 52 1 37 31 3 0 971 23 4 15 9 7 6 0 标准差 3 848 0 114 0 085 12 068 0 121 1 239 0 411 0 834 变异系数 0 347 0 075 0 062 0 385 0 125 0 053 0 026 0 110 湿 陷性 粉土 频 数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最大值 20 5 1 96 1 75 76 6 0 82 27 5 17 5 10 0 最小值 12 1 1 72 1 48 45 8 0 54 23 7 16 0 7 7 平均值 16 9 1 81 1 55 61 5 0 74 25 0 16 5 8 5 0 标准差 2 475 0 058 0 065 6 940 0 069 1 194 0 495 0 707 变异系数 0 146 0 032 0 042 0 113 0 092 0 048 0 030 0 083 粉 土 频 数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最大值 25 4 2 04 1 67 97 7 0 817 28 5 18 4 10 3 0 73 最小值 22 2 1 87 1 49 84 2 0 611 25 0 17 2 7 6 0 63 平均值 22 9 1 93 1 57 86 1 0 724 26 0 17 4 8 6 0 63 标准差 1 418 0 068 0 068 6 338 0 079 1 486 0 540 1 126 0 041 变 异 系 数 0 062 0 035 0 044 0 074 0 109 0 057 0 031 0 131 0 065 粉土 频 数 6 6 6 6 6 6 6 6 6 表 4 3 2 各土层原位测试指标统计结果表 标贯击数 击 层序及 岩 性 项 目 实测值 修正值 最大值 14 0 12 5 最小值 5 0 4 8 平均值 10 1 9 4 标准差 2 850 2 546 变异系数 0 282 0 272 湿陷性粉土 统计个数 8 8 最大值 20 15 4 最小值 8 6 3 平均值 14 5 11 8 标准差 3 590 2 700 变异系数 0 248 0 229 粉土 统计个数 14 14 最大值 12 8 4 最小值 6 4 6 平均值 9 6 7 0 标准差 变异系数 粉土 统计个数 5 表 4 3 3 1 地基土压缩指标统计表 压缩系数 Mpa 1 压缩模量 MPa 层序 值别 a0 1 0 2 a0 2 0 3 层序 值别 Es0 1 0 2 Es0 2 0 3 最大值 0 811 最大值 18 366 最小值 0 106 最小值 2 632 平均值 0 251 平均值 11 321 标准差 0 215 标准差 5 094 变异系数 0 857 变异系数 0 450 湿陷性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11 湿陷性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11 最大值 0 200 0 180 最大值 17 107 15 407 最小值 0 100 0 100 最小值 8 897 9 746 平均值 0 147 0 147 平均值 12 339 12 173 标准差 0 032 0 029 标准差 2 523 2 122 变异系数 0 217 0 199 变异系数 0 204 0 174 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17 7 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17 7 最大值 0 329 0 248 最大值 14 274 20 811 最小值 0 118 0 081 最小值 5 333 7 073 平均值 0 198 0 160 平均值 9 937 12 723 标准差 0 088 0 078 标准差 4 036 6 124 变异系数 0 443 0 485 变异系数 0 406 0 481 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6 6 粉土 探井指标 频 数 6 6 5 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 5 1 地震效应 5 1 1 抗震设防烈度 据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10 附 录 A 定 襄 县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8 度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 度 值 为 0 20g 设 计 地 震 分 组 为 第 一 组 5 1 2 建筑场地类别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情况 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 场地内 1 楼 ZK1 ZK3 钻孔 20 0m 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分 别 为 240m s 230 50m s 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 dov 50m 由 此 按 照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10 表 4 1 6 划 分 该 建 筑 场 地 类 别 为 类 5 1 3 地基土液化判别 勘察期间实测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 16 5m 水位标高 714 8m 根 据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10 液 化 判 别 初 判 条 件 4 3 3 第 3 条 拟 建 场 地 可 不 考 虑 液 化 影 响 5 1 4 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根据本次勘探揭露地层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 结合地形 地貌综合 考虑 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第 4 1 1 条划分 拟建 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5 1 5 地基土震陷性 本工程场地内第 层湿陷性粉土孔隙比平均值为 0 971 大于 0 8 含水量平均值为 11 1 大于缩限 小于 25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 GB50011 2010 第 4 3 11 及 4 3 12 条及条文说明判定 本场地应 考虑湿陷性粉土的震陷问题 5 2 地基湿陷性 根据本次勘察探井土样试验结果 拟建场地内湿陷性土层主要为第 层湿陷性粉土 湿陷性试验结果见表 5 3 1 除个别土样外湿陷起始 压力随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 湿陷系数和自重湿陷系数随深度增 加呈减小趋势 根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附 录 C 结合地形地貌单元综合判定第 层湿陷性粉土不属于新近堆积黄土 表 5 3 1 湿陷性试验结果表 层号 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 湿陷起始压力 kPa 湿陷土层厚 m 湿陷程度 0 015 0 160 0 006 0 077 35 197 1 60 6 40 轻微 强烈 按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第 4 4 节 自重 湿陷量计算值自整平标高 732 00m 算起 湿陷量计算值自基底标高 730 00m 算起 根据计算结果当拟建场地整平标高为 732 00m 时 根据拟建场地的 地质条件综合判定为非自重湿陷场地 地基湿陷等级可按 级考虑 各探 井湿陷性评价计算结果详见附表 5 3 地基均匀性评价 当 1 住宅楼整平标高为 732 0m 基底埋深为 2 00m 基底标高为 730 0m 将主要以第 层湿陷性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局部地段将以第 2 层素填土为地基持力层 持力层与下卧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 且属于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 因此 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应为不均匀地 基 5 4 场地稳定性 适宜性评价 据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及场地周围无全新活动断裂 亦未发现危及本工程安全及场地稳定性的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内亦 不存在埋藏的河道 沟浜 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其它埋藏物 因此拟建 场地可视为相对稳定场地 可进行本工程建设 5 5 地基土的腐蚀性 根据本次勘察在 TJ1 探井 1 楼 1 0m 处 TJ5 探井 1 0m 处土样 地基土的腐蚀性分析试验结果 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表 12 2 1 表 12 2 2 表 12 2 4 及附录 G 评价 在场 地环境类别为 III 类时 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 5 6 1 5 6 3 表 5 5 1 按环境类型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 SO42 评价结果 孔号 SO42 含量 mg kg Mg2 mg kg HCO3 mg kg 干 湿 交 替 无干湿交替 Mg2 评价 结果 TJ1 732 38 40 57 241 45 微 微 微 TJ5 48 37 15 89 265 56 微 微 微 表 5 5 2 按地层渗透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结果表 孔号 PH 值 PH 值评价结果 TJ1 7 60 微 TJ5 7 93 微 表 5 5 3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结果表 孔号 Cl 含量 mg kg 评价结果 TJ1 203 95 微 TJ5 7 95 微 综合上表结果在场地环境类别为 III 类时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试验结果详见附件 检测试验 报告 土工试验 5 6 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本次勘察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 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 原 位测试结果 并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综合考虑确定 建议如下 表 5 6 各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建议表 fak kPa 物性指标法 标贯法 建议值层序 岩性 kPa kPa kPa 1 杂填土 70 2 素填土 80 80 湿陷性粉土 110 120 110 粉土 170 160 160 粉土 150 140 140 6 地基与基坑工程方案 6 1 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当拟建场地预估整平标高为 732 00m 时 当 2 住宅楼基础埋深为 2 00m 时 其基底标高为 730 0m 将主要以第 层湿陷性为天然地基持 力层 局部地段将以第 2 层素填土为地基持力层 天然地基为不均匀 地基 且拟建场地属于非自重湿陷场地 地基湿陷等级为 级 中等 因此 2 住宅楼不应采用天然地基 6 2 地基处理 当拟建场地预估整平标高为 732 00m 时 当 2 住宅楼基础埋深为 2 00m 时 其基底标高为 730 0m 将主要以第 层湿陷性为天然地基持 力层 局部地段将以第 2 层素填土为地基持力层 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 建 构 筑物特点及环境条件 从安全 技术 经济 处理效果及施工周期等方面综合考虑 为消除地基土湿陷性 提 高地基土承载力 根据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 2004 第 6 1 5 条规定 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 换填材料选用 3 7 灰土 换填厚度不小于 2 5m 压实系数不小于 0 95 地基处理后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6 3 基坑支护及降水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为 2 00m 时 据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 察规程 JGJ72 2004 第 8 7 节 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基坑开挖深度 范围内主要土层为第 层人工填土及第 层湿陷性粉土为主 场地较 为开阔 综合考虑 本工程可采用人工放坡开挖 放坡坡高比 1 0 5 1 1 0 为宜 或可按当地施工经验确定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建 筑物基坑开挖的影响 7 结论与建议 7 1 结论 7 1 1 场地地貌单元属冲洪积平原区 场地较平坦 勘 察 期 间 各 孔 孔 口 标 高 介 于 730 9m TJ5 732 1m ZK1 之 间 相 对 高 差 为 1 20m 7 1 2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地层资料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 本 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沉积时代成因类型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四系全 新统人工堆积层 Q 42ml 以第 2 层素填土层底为界 第四系全新统冲 洪积层 Q 4al pl 以第 层粉土层底为底界 本 次 勘 察 未 揭 穿 该 层 7 1 3 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潜水以大气降水 入渗补给为主 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为 16 5m 水位标高 714 8m 勘察期间为平水期 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幅度为 1 00m 左右 7 1 4 据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GB50011 2010 附 录 A 定 襄 县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为 8 度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 度 值 为 0 20g 设 计 地 震 分 组 为 第 一 组 该 建 筑 场 地 类 别 为 类 拟 建 场 地 可 不 考 虑 液 化 影 响 拟建场地 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本场地应考虑湿陷性粉土的震陷问题 7 1 5 根据计算结果当拟建场地整平标高为 732 00m 时 拟建场地属 于非自重湿陷场地 地基湿陷等级可按 级考虑 各探井湿陷性评价计算 结果详见附表 7 1 6 拟建场地可视为相对稳定场地 可进行本工程建设 7 1 7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7 1 8 根据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04 258 2008 定襄 县标准冻结深度为 1 06m 7 2 建议 7 2 1 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详见表 5 7 7 2 2 本工程天然地基属不均匀地基 当拟建场地整平标高为 732 00m 时 基底标高为 730 00m 拟建建筑物不应采用天然地基 7 2 3 地基处理建议见 6 2 节 7 2 4 本工程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为 2 00m 时 据 高层建筑岩土工 程勘察规程 JGJ72 2004 第 8 7 节 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基坑开挖 深度范围内主要土层为第 层人工填土及第 层湿陷性粉土为主 场地 较为开阔 综合考虑 本工程可采用人工放坡开挖 放坡坡高比 1 0 5 1 1 0 为宜 或可按当地施工经验确定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本工程各 建筑物基坑开挖的影响 7 2 5 对于基坑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和钎探 发现异常情况时 视对工 程的影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 2 6 地基处理后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