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0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79451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汇总10篇【篇一】春风化雨细无声,只为悬浮济苍生。武陵山腹地,xx省湘西州保靖县迁陵镇昂洞村有一位“最美乡村医生”。她二十四年如一日,奔走于乡间的家家户户,送医送药、访贫问苦,行医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为病人和患者节约、减免医药费20余万元。她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将深山里医疗设施简陋的昂洞村卫生院变成了被外界誉为“最潮”的乡村卫生院,一所真正的慈善医院、爱心医院。她用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守护着基层群众的健康,用自己的双手医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自己的双脚测量出了爱与生命的距离。她就是xx,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乡村医生,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之一,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医疗卫生第一线,为村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1993年7月,xx从卫校毕业,嫁到了湘西州保靖县水银乡马福村。当时的xx,面临着择业的选择,她本可以到村外条件较好的医院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她还是毅然地选择留在马福村当一名乡村医生。马福村偏远闭塞,贫穷落后,村民们看病十分困难。xx亲眼看见一位患者因为村里没有卫生室,医治不及时,最后病死家中。这让xx很受刺激。“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实在太差了,我当时就想,毕业了要在这里办一间卫生室,让生病的村民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在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xx与丈夫两人东拼西凑了8000元,购置了简单的医疗设备和200多种常用药,加上村民提供的两间房子,马福村卫生室终于成立了。后来,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她又先后4次扩大村卫生室的规模,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保障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就地治疗。乡村医生是个苦差事,最苦的就是出诊。马福村有10个自然寨,寨与寨之间基本是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但是只要村民有需要,xx便会风雨无阻,随叫随到,平易近人的作风深受乡亲们喜爱,马福村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她为村里的“120”。2010年5月,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xx成为了保靖县迁陵镇昂洞村卫生院院长。刚上任时,昂洞村卫生院医疗、生活设施之简陋,超出了她的想象。不到400平方米的危楼年久失修,可使用的病床只有4张,没有电梯病人爬楼不方便,医疗设备陈旧,就跟诊所差不多。xx决心改变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医生流动性大,就诊患者少”这一现状。她联系到了慈善组织香港沃土发展社,和当地政府一起筹划重建卫生院。2012年,新的卫生院在不破拆旧楼的前提下开工。两年后,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的新昂洞卫生院投入使用。镂空采光式青砖墙体,盘旋式无障碍通道,开放式公用天井,一座充满现代设计元素的乡村卫生院出现在了人们眼前。目前,昂洞卫生院已成为湘西州首家公立性基础慈善医院和残疾人社区康复指导站。“新楼建好只是第一步,通过这幢开放式的建筑,新的乡村公共卫生管理理念也将被一同推广。”xx说。随后,xx从改善医疗条件入手,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高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室。她还积极发挥自己的中医专长,在保靖县乡镇卫生院率先增设了中医门诊,设立了10余平方米的清创缝合小手术室,改善了昂洞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村民到昂洞卫生院治病,xx和卫生院的名声在周边乡镇村群众中迅速传播开来。xx说:“留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在病人眼里,我不仅仅是医生,更多时候还扮演了孩子、父母的角色,昂洞辖区四成以上的村民外出务工,空槽老人和留守儿童群体就医是基层医疗的重中之重,平时在治病的同时,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与关心。”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她代表的是农村老百姓,也代表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说出他们的心声。xx说:“近几年来,乡村医疗的环境设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次会议上,我希望国家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一些有力的医疗政策,让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好更快地发展,让基层医生做好村民健康的守门人。”【篇二】他是一位普通的村医,半个世纪守护乡邻健康,久久为功,不离不弃,演绎创造着奋斗人生的幸福传奇;他不是党员,却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秉持“人民至高无上患者是我亲友”理念,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永恒追求;他经常告诉村民有钱没钱先来治病,以一名医者的拳拳仁心接济着每一位贫困患者他,就是xx县岭背镇小禾溪乡村医生xx。现年70岁的xx,从1965年开始在本村从事赤脚医生职业,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多。中途曾经有调往乡卫生院和县医院工作的机会,都被xx婉言谢绝。他说,尽管去县乡工作,个人发展空间大,收入也会更好,但村里大人小孩一有风寒感冒都习惯了找自己。正是村民们对他的期望和信任,让xx心怀恻隐,不忍撂挑子离去。3月28日,村民欧阳发患颈椎综合症突发不适,便给xx打电话要求上门看病。接到求医电话后,xx一个大早出了门,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在欧阳发家,笔者见到了这位年过古稀的医者。只见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中气十足,肤色黑中透红。欧阳发告诉笔者,他们家祖孙四五代人都在xx手上看病,就是因为他医好、医术精,大家都信赖他。解放前出生的xx,年轻时经历共和国“三年困难”,目睹不少村民有病轻易不敢看医生,小病拖,大病熬,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在行医初始,xx就给自己订下了“三个不”即不开大处方、不催要医药费欠账、不拖着病人治疗的原则,作为职业信仰一直践行至今。行医50多年的他,至今还住在一座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几样简陋的家具,一个斑驳陈旧、用了二十几年的小药箱,见证着xx老人的行医初心。xx说,全村一两千人,还有附近的乡亲都那么信任自己,不管是身体出了毛病,还是家里有了困难,都会向自己敞开心扉,及时相告。对村民们的这种拥戴与托付,xx倍觉欣慰,也深感保一方村民健康的使命重大。他常常对乡亲村民说,健康最重要,有钱没钱,先来看病,早发现早治疗,千万不要贻误治疗时机,小病拖成大病。能吃药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贫苦出身的xx,总是设身处地替村民着想,用最少的花费给病人看好病,从不搞“小病大治”。对于经济拮据、赊欠医药费的村民,xx也从不催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自己的四个小孩先后读高中、上大学,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尽管如此,xx也还是坚持不向村民催收医药费,而是选择向银行和亲友借贷。有些赊账过了一二十年,xx还是按照原来的数额收取,赊欠医药费的村民自己都过意不去。几十年来,xx的医药费赊账累计达到十多万元。面对家人的偶尔埋怨,xx总是这样安慰:有人来看病,就是对我们的求助和信任。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才对得起这份信任。朴素的话语,折射出医者仁心的善良与温暖。村民刘贱发早年是个五保户,与母亲古兰娇艰难度日。xx很清楚他们家没有余钱看病,但每次刘贱发家里有个头疼脑热,xx依然“有求必应”,从未缺席,十多年间从没收取过医药费,甚至连账都没有做。迫于条件限制,对一些在村卫生所无法诊疗的病人,xx总是及时上转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从不“拖着治”。个别村民一时手头紧张没钱去医院,xx便想方设法帮他们准备盘缠、筹备一些医药费,尽管他自个并不宽裕。由于常年累月接济一些贫困户就医看病,xx为此还获得了“扶贫专业户”的美誉。从1971年开始建起的三沓村民看病赊账,白纸黑字记录着医者xx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品格与境界担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xx对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及0-6周岁儿童分门别类建立健康台帐,作为健康管理重点人群,予以特别照护。今年元月的一个晚上,时值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天寒地冻,北风凛冽。95岁的村民邓冬秀因患尿储留,疼痛难耐,便叫家人打电话给xx,彼时已是凌晨三点。病情就是命令,xx接到电话后,立马拉起妻子,顶风冒雨,摸黑赶赴病人家中。事后,老人的家属感慨,这么冷的天,没想到打电话之后不到二十分钟医生就到了。xx的妻子谢观秀介绍说,1947年11月出生的老伴,也已经是70周岁的老人了。但他工作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只要接到出诊电话,总是风雨无阻,全然不顾自身年事已高。镇卫生院院长黄斐表示,xx类似凌晨导尿这样的出诊案例还有不少,他的事迹诠释了“人民至高无上患者是我亲友”信念的真谛,全院职工都要向他学习。业精于勤学无涯。为提高医术水平,xx自费订阅赤脚医生杂志中国乡村医生新中医中国农村医学xx医药等近十种医学报刊。他还利用参加培训、会诊各种机会,与同行广泛交流,悉心钻研农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新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近年来,陆续有外乡镇甚至外县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前几年,xx还让子女们教会自己打字制表,使用电脑建起村民电子健康档案,独立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录入,并开通了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功能,成为全县卫生健康系统三千多号医务人员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xx稍有空闲,就会带上电子血压计、听诊器,跨上药箱,到各村小组挨家挨户进行健康体检,开展慢性病康复随访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当同龄的村民含饴弄孙、安享晚年时,年过古稀的村医xx犹如焕发人生第二春,依旧奔忙在守护健康的村落乡间。接下来,他计划着加强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健康扶贫方面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绩,确保全村贫困人口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用他自己的话说,“奋斗,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篇三】1968年从卫校毕业后至今,无怨无悔的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挥洒在华林村这片热土,五十多年来默默奉献,及时解除老百姓的病痛。今天的2017感动赣州健康卫士评选专栏带大家一起来认识章贡区沙河镇华林乡村医生李凤兰。李凤兰今年73岁,是华林村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50多年前,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华林存,乡村医生和其它医生不同,除了要坐诊,还要经常下乡随访,一般都是随叫随到。通常都是骑电动车出诊,几十年前,村里基本都是山路,一走就要几个小时。1969年,村里有个孩子高烧不断,李凤兰是爬着去给他看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都修了马路通了车。但是村里人大多文化不高,没太多的健康意识,每次到体检、打预防针的时候,李凤兰总是要挨家挨户通知,生怕会错过哪户人家。村里老人多,有100多名老人患有高血压,李凤兰经常去他们家随访,掌握他们的身体情况。能得到村民的尊重与信任,在李凤兰看来是医生最大的荣誉。李凤兰早已经过了退休年纪,子女也经常劝她回家休息,但李凤兰知道村里很缺医生,能干一天是一天,曾经有三次回城工作的机会,李凤兰都放弃了。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到了2018年,李凤兰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多久,但她已经培养了她的儿子、媳妇和孙子,他们都学医从医,将继续追随她的道路。记者手记她,一个70多岁的老人,蹒跚的走在医疗卫生这条道路上,就这样在这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的付出了半大辈子。她,扎根农村,心系农村居民疾苦,用平凡而实在的行动去关心群众健康,保一方老百姓健康。【篇四】世有万千苦与痛,巧手医治百家病。世代良方配良药,一片红心暖万家。xx省赣州市寻乌县长安大道46号xx诊所,开办已有几十年,出身祖传中医世家的xx大夫是当地的名老中医,擅长各种疑难杂症和中风、癌症等慢性病的中医理疗调理,行医多年,医治患者无数。其子xx在放满了中药材的大柜子间穿梭长大,看着父亲抓药取药、闻着中药的特殊馨香,十多岁时就可只凭气味辨识数十种中药粉末,上百个小格子里的中药,他都能快速准确的找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xx大夫也从小就立志从医,2000年他毕业于xx省卫生学校,2009年毕业于xx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期间在父亲的亲身指导下,结合病例进行实际钻研学习,在疼痛科和皮肤科方面颇有建树。秉承着刘氏家族严谨的门风和以人为本的先训,在十几年的临床实践中,xx大夫更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从医风格。选择产品优中选优,既追求品质更注重价格,力求把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带给最需要的患者,在打造自己特色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不忘时刻提升自己的全科知识,他说,能给最多的人提供医学救助,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最大能力的完善自己;而能给最需要的人提供最需要的帮助,那就要精益求精,在特色领域内能不断的攀登新的高峰。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钻研和提升下,xx诊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和信任,口耳相传,远道而来求医者也是络绎不绝。2017年6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xx大夫接触到安奇川独家特色的郭公传蜂蜜膏药系列和僵蚕乳膏水剂产品,纯中药产品的绿色理念第一时间就吸引了他,作为疼痛科必不可少的外敷膏药,多年来,xx大夫接触到的产品也是数不胜数,但是真正的纯中药、抗过敏、无残留,可持续贴敷3-5天,真正的止痛又治痛的膏药,却也是第一次接触。在亲身体验过蜂蜜膏药和泥灸产品的效果之后,他被彻底的征服,作为主打产品开始上架经营。经过半年多的推广和临床实践,郭公传蜂蜜膏药贴敷加上泥灸理疗疗法得到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xx诊所也随着这一产品和疗法的推广声名远扬。康肤专家、清肤专家净僵蚕乳膏水剂产品,更是治愈无数顽固性皮肤病患者。随后,xx大夫又引进了安奇川小儿蜂蜜透皮贴系列和贝婴舒儿童专用皮肤抑菌膏,将绿色贴敷疗法延伸到儿科领域,成为引导患者远离激素、营造大健康环境的先锋卫士。虽无华扁回生术,丹心妙手除固疾。作为一个基层诊所的大夫,没有光鲜亮丽的包装、没有光环加身的荣耀,但是医者仁心,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造福一方百姓,为大健康产业奋斗终生,已足以成为值得众生赞扬的精神楷模。杏林春暖暖人心,致敬仁厚大爱的xx大夫!【篇五】大山无言、岁月安然。40年前,一个背着药箱的年轻身影出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扛起了守护村民健康的重任;40年后,乡间小道变成了硬化公路,年轻的医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华正茂,却依然日复一日地背起药箱,翻山越岭走向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这便是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xx。他17岁从医,行医治病,默默奉献,一干就是42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里雨里,严寒酷暑,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只为守护家乡人民的生命健康。2015年9月,xx入围了9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候选人。xx,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xx寻乌人。1974年,参加了寻乌县人民医院赤脚医生培训班。1975年,他在吉潭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项山乡福中村,当时还叫做农村合作医疗站,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1984年,他在自己家里开办诊所,直至今天,他仍然还在自己家开办的诊所为民行医。从寻乌县城往东57公里,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宁静地坐落于群山之中,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南接广东省平远县差干镇,素有“一脚踏三省”的说法,辖区面积10.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224户934人,这便是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福中村地广人稀,道路崎岖,生活条件艰苦,现年59岁的xx,从小就树立了扎根农村基层,投身医疗事业的梦想,他用自己的行医经历告诉那里的人们,生命比金钱更重要,行医是为了救死扶伤。从医奉献守护村民健康在福中村当地村民眼里,xx是一位责任心强、医德高尚的医生,他也深知,既然选择了从医,就意味着奉献。70岁的福中村村民潘其和,1995年患上肺气肿后,其间都是xx照顾,只要病情发作,他都会第一时间过来,打针开药,从来也不收出诊费和护送费。病情紧急时,他还会亲自护送到上级医院治疗。用潘其和的话来讲:“我们这位乡村医生,不仅随叫随到,还送医送药,现在这样的医生已经很少了。他护送病人从来不收护送费,对病人相当负责,对工作相当敬业,从不厌烦病人。”在村民看来,xx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他们的亲人,只要有他在,村民们看病就不难了。xx说过:“医者父母心!我行医这么多年,没有误诊过,那是我有行医准则。”把医生最应该做的事情时刻记在心中,就是xx坚持的标准。xx看病虽然用的是“老三样”,但从来没有误诊过,没有发生医疗纠纷,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没有把医术看成一个赚钱的技术,他只是把医术换得三省交界处村民的健康。他每次看病只收成本,经常甚至自己贴钱给村民看病,他本来有赚钱的生意可做,但是每次想到还有村民在受到疾病的困扰,他也就毅然决然的把这个困难的事情坚持了下来。他本来打算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行不通,现在他又想把自己比较安静的儿媳送去学医,担心的就是自己没有接班人,村民的疾病没有人来接手。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就是当代浮躁社会下的一种坚持?作为一名乡村医生,xx始终本着治病救人、为民服务的理念,就是要让村民少花钱、治好病。2007年正月二十,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村民何方远,从寻乌县大中村骑摩托车回家,途中摔断了左腿。经检查,诊断为骨折没有移位,便决定保守治疗。于是便联系上xx,虽然山高路远,但xx丝毫没有推脱,连续6天上门为何方远治疗。回家的途中他的摩托坏了,花了50元换了一根链条,但还是不能骑,费了1个多小时才把车骑到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又花了300多元换了主机,这才可以使用。6天的时间,xx每天都到何家为他治疗,总共才收了他120多元,修车都花掉了300多元。细算起来,看病还亏本,但他却从不计较。清贫医生弘扬医术正气行医数十载,xx高明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不仅为家乡人民所传颂,在邻县外乡也颇有口碑。57岁的福中村村民谢长恒,1998年患痛风,在县中医院和个体诊所治疗了9年,仍不见好转,找过邻村的偏方医生,同样没有治好。去年端午节,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xx看病,按照xx的处方连续治疗了3个月,他的痛风好很多了,现在也不痛了。他说:“我在寻乌县城治疗9年,花费6万元都没有治好,在潘医生这里连续治疗了3个月,100多元就治好了病,他人好,技术过硬。”46岁的福建省武平县民主乡坪畲村村民何国栋,他的母亲被确诊为尿毒症,经常请xx上门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电话打过去,他就会过来。他给老人看病,打了好几天的针,还配了中药,最贵的一次只收了50多元。潘医生看病很有原则,是多少钱就多少钱,从来不多收一分钱,不收出诊费,只收一些药品成本费。既是家也是诊所作为一名乡村医生,虽然只靠微薄的行医收入过日子,但他从不为钱动心,从不收取患者给予的红包。在他家里,有一叠厚厚的账本,密密麻麻地记着村民看病的欠账记录。在别的地方看病,一般都是先收钱再开药,而在xx这里,从来都是先看病再收钱,村民没钱就先欠着,他照样用心看病,也从来不去催取,他心里牵挂的只是病人的健康。恪尽坚守彰显医者仁心近年来,振兴发展的东风吹拂着赣南大地,党的政策温暖了老区人民,这里的很多村民都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新房,而xx一家仍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用的还是简陋的家具,过的仍是清贫的生活。唯一两间新建的砖房,是村民自发帮忙建成的,他拿来当做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就是为了给前来看病的村民一个良好的看病环境。在村里,提起xx,很多村民都心存无比的感恩。42年的从医生涯,铸就了xx治病救人、甘于奉献的高尚医德和优秀品质。他给自己制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看病免收门诊费;外伤包扎、测量血压等全部免费;自己确实治不了的病,第一时间帮助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并亲自护送病人到上级医院治疗,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村里人支持他,邻县其他村的村民称赞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xx却深受赣粤闽三省村民的拥戴和信任。许多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在他这里得到及时解决,一些疑难杂症也能很有效的治疗。高尚的医德、优秀的人格、高明的医术,让他在村里村外都获有良好的口碑,这不仅是他从事多年农村医疗事业以来最真实的写照,更体现了他扎根农村,为村民的生命健康而甘于奉献的济世情怀。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大山深处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穿梭于田间地头,奔走于三省村界,真诚地坚守在农村,为赣粤闽三省村民健康提供服务。岁月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带不走的是他那几十年如一日,立志用毕生的心血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梦想。我们也坚信,xx那颗悬壶桑梓的心还会继续发光发热,永远地温暖这方山村的黎民百姓。他默默付出,只为能够医治更多父老乡亲;他无怨无悔,只求自己能够守护自己家乡;他敬业奉献,四十年来不曾间断。他将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完美的诠释出来,用执着的信念坚守在大山深处,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xx,无愧是时代的楷模,道德的先锋。【篇六】xx,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2007年毕业于xx市卫生学校社区医学专业,中专学历。1997年起在xx县三义寨乡丁圪当村卫生室工作至今。行医多年来,在xx的努力下,本村的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居全乡先进行列。疫情面前,xx总能冲锋在前,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他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不漏一人,并自费印制各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xx积极为村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他通过打印告知单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的做法在全乡得到推广。行医过程中,xx始终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医德就是尊重生命、生命至上。在利益和医德之间,他总是选择后者。xx始终坚持病人能口服药物治愈的就不输液,能用便宜的药决不用贵药。他总是耐心给病人及病人家属讲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有钱没钱,都能先看病。没有新农合以前,由于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差,每年年底都有五六千元的欠账,而且相当一部分是一欠多年,但他从不去收账,能减的减,能免的免,直到现在还有2000多元的欠账。村民耿美菊家庭困难,三个孩子常生病,每次看病都是欠着,她说:“广灿叔,我的孩子多大就欠你多少年钱了,你也没有跟俺要过。”村里的孤寡老人钱金才发烧腹泻,xx怕他独住出问题,就把他接到村卫生室观察治疗。病治好了,临走的时候老人说:“广灿,我可没钱给你呀,我回去还得吃饭。”xx鼻子一酸,掏出20元钱递给老人说:“你回去先买点东西吃吧,药钱我不要。”老人感动的说不出话来。xx爱民为民,无私奉献的举动受到上级卫生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好评。2006年、2007年两年度被三义寨卫生院评为“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获得三义寨乡“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三义寨卫生院评为“手足口病防控先进个人”。2011年、2012年在三义寨乡卫生院组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篇七】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谁都替代不了。xx,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一名身残志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一名优秀的人民健康守护员,拖着残疾的身躯在平凡的岗位上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用并不强壮的身体为社区群众撑起健康的蓝天。他6岁时不幸因意外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别人的嘲笑、自己的彷徨与无助,曾经让他绝望过,但命运终究是公平的,上天虽然让他身受病痛折磨,却同时赐予了他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品格,在家人和朋友真诚鼓励和开导下,他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顽强的他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上天没有赐给自己健全的身体,他就为别人治病疗伤,用不完美的自己成就别人!励志做一名优秀的医生!1994年,xx努力考上了xx卫校,在学校中,他的学习成绩始终非常优秀,连续多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三年寒窗苦,他圆满完成了医学中专课程的学习,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基层乡村医生。卫生室虽然不大,负担的工作却不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管理、健康教育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预防接种管理等等工作,种类多、项目杂。他总是条理清楚,认真落实,从不推诿作假,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得到领导的肯定。2003年大年初一的晚上,风雪交加,地上下了厚厚的一层雪。临村狄家庄子一村民打来电话,说自己的孩子生病了,接报后他立即收拾药箱准备前往,两村相距虽然只有几公里的距离,但大风雪刮的人根本睁不开眼,正常人都行走困难,家人劝他明天再去,但他体会到病人家属的急迫心情,就一瘸一拐步行着往邻村赶,地上白茫茫一片,看不出路的轮廓,他几次滑进路边沟里,再艰难地爬出来,继续一瘸一拐往前走。到生病孩子的家已经是半夜了,孩子的病并不重,经过输液治疗,病情很快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孩子的父母看着xx身上的雪和泥十分感动。葛子铺村民老李得了严重的肺心病,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没有根本好转,加上付不起高额的治疗费,绝望地放弃了治疗。他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他家,主动提出要为他治病。经过他连续半年的悉心医治,病人有了明显好转,其家属大喜过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在上门治病时,他看到病人家里穷,总是顺手捎点自家的水果点心、米面油盐,并悄悄为李山富垫付了2000多元的药费。这些年来类似于这样的出诊已数不清多少次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相反,他因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而高兴不已。医者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具备高超娴熟的医技,方能保得百姓健康。xx一有闲暇就拿起医学书籍,深入其中废寝忘食。还经常参加一些医学考试,以保证自己医术的稳定提高,他自学了慢性病学、心理学,开展慢性疾病、心理问题等的诊疗咨询。又通过电脑网络学习,始终坚持用最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够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行医中,他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接待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二十二年来,他从未发生过任何差错事故,也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他讲诚信,行善举,济贫困,时时为患者着想,事事为病人考虑。他深知,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需要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透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在乡村行医生涯中,他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xx所在的卫生室为单人卫生室,一个人只有上班,没有下班,在就诊的高峰期,每天持续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耽搁正常吃饭时间是常事,他总是认真、耐心地看完每位病人,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视病人为亲人,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常常换位思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和每位患者都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每位患者总能在看病之后感觉心情愉悦,带着满意而归。他常对自己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凡是孤寡老人、五保户来找他看病,他都尽量免收诊疗费,每年减免费用达2000余元。对于个别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他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一般他还会尽量少做设备检查,多做亲手查体。一位患者说“他的膝关节炎疼痛,在淄博、xx大小医院花了好几千也没看出什么病,还一天比一天重,没想到在你这里花了2百来块钱就看好了。”还有患者说“在韩大夫这里看病,看完了清清楚楚,不像在别处,花了好多钱也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病该怎么治。”就这样通过一点一滴,一言一行良好的口碑在患者中树立起来。村卫生室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单位,各种工作种类杂、数量多,在上级安排的重大工作任务中,他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003年非典期间,他冲峰在前,为村民一户户的送上消毒药品;早出晚归,每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在手足口病爆发的时候,加班加点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针对禽流感,他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外出务工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经常在村里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卫生院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搜集整理筛选出慢性病人,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免费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他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他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年来,他每年接诊7000人次,累计接诊15万余人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标准,凭良心和医德做好工作,凭人品和尊严行使职责,时时刻刻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尽一切可能维护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荣誉,先后多次荣获优秀乡医称号!他用残疾的身躯守护一方百姓的身体安康,用无私的心灵走出了医者的健康人生!【篇八】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xx市中医药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中专学历。1993年起在xx县红庙镇东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为该村卫生室负责人。xx热爱本职工作,扎根农村基层,热情为群众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遵守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长者,深受群众好评。20年来,他累计接诊近百万人次,出诊10万人次。行医过程中,xx一直关心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的群众,给这些人看病,他从不推托,治疗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2011年12月的一天,本村王双喜70多岁的母亲在女儿的陪同下洗澡时,突然晕厥摔倒,不省人事,xx赶到后紧急进行救治,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护送老人到县医院,为老人垫付医疗费5000元,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而转危为安。1997年1月的一天夜晚,本村孟三孩的母亲患急性哮喘,呼吸困难,夜里1点多钟叫他出诊,他不顾寒冷,急忙穿上衣服,带上应急药品,一路小跑往病人家赶,由于雪天路滑,摔了一跤,他不顾左膝关节疼痛,急忙爬起,继续赶路,及时给老人用上了药,守护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老人的病情稳定后才离去,可他的左腿瘸了半个多月才好。在他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这种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事情不胜枚举。他所负责的村卫生室制度完善,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在当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由于成绩突出,红庙镇东村卫生室和他本人多次受到市、县表彰。该村卫生室被xx市卫生局评为“2009年度xx市文明村卫生室”。2012年被红庙镇卫生院评为“一体化管理示范卫生室”。他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05年被红庙镇卫生院评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被红庙卫生院评为“传染病防治先进个人”。2010年被红庙卫生院评为“手足口病防控先进工作者”。2011年在全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中荣获二等奖。【篇九】我叫xx,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被提名为“最美乡医”候选人,既感到荣幸更感到压力之大。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也没有做多么伟大的贡献,只是做着每一位乡村医生应尽的职责。每天早早起床,打扫一遍卫生,迎接第一波的患者学生,因为上学他们来的比较早,怕耽误上课,也就早早起床给他们诊治一下。紧接着一天的工作开始忙碌了,李大爷感冒了,张大娘腰扭了,刚要休息一会,就有人急匆匆跑来说:“李大娘突然晕倒了,赶快去看一下”。这个李大娘,子女在外工作,高血压病史多年。听到这些我感觉到这次病重了,随携带急救药品、血压计等,赶到患者家中。经测量血压达到190/112mmhg、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利,初步诊断为脑血管意外。进行紧急处理之后,随拨打120,转至县医院,经CT诊断为脑出血。由于去的比较及时,转危为安。子女相继回到老人身边,对我十分感激地说:“如果晚去十分钟,就怕危险了,多亏你啦”,我说这是每个医生都应该做的。这也只是我们乡医一天的工作缩影罢了。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我们乡医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是我们的两大责任,我们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同时,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辖区服务人口1715人,截至目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510份,管理148名高血压患者,55名糖尿病患者。每年配合卫生院,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并将查体结果告知本人及其子女。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增进了父母和子女的感情,也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更是为我们当前的医患信任尽了微薄之力。这时我感觉到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也有伟大之处。国家提出了新时代的变革思潮,同时对我们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在我省试点推行,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一方百姓。我刻苦学习,最终以252分的高分通过了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这也是在我们学校以第四名的成绩取得了奖学金。这虽是我个人的荣誉,同时也告知我们的同行,我们的乡村医生也有能力拿到国家级的证书,有能力赶上时代的步伐,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当我回想这些,感觉到作为一名乡医很自豪。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定以“最美乡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医德、医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做一名让领导放心、患者认可、百姓信赖的新时代乡村医生。【篇十】xx,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商丘卫生职业中专社区医学专业,中专学历,执业医师。1984年起在xx县xx镇西街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任村卫生室负责人。1984年,xx放弃在xx镇卫生院工作的机会,主动到xx镇西街村开办卫生室。多年来,他以卫生室为家,每天24小时接诊,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病人求助,随叫随到,无怨无悔。“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工作不允许有半点疏忽!”xx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宗旨和职责,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接诊每位患者。工作之余,他从不忘记学习,努力提升自身医疗水平。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考试,2001年参加xx省卫生厅组织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2003年参加xx县卫生局组织的乡村医生继续再教育的培训。在38年的行医生涯中,xx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心系群众。2011年冬,天寒地冻,路上积雪半尺厚,为了发放脊灰糖丸,他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扶着冷藏包,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滑地往儿童家里走,车子倒了再扶起来,人滑倒了再爬起来,腿被车子砸伤了坐在雪里歇一歇,手冻麻了就脱掉手套搓几下、放在嘴上哈哈热气,拍拍身上的雪继续前行,他挨家挨户的询问登记、发放糖丸。发放到其中一户人家时,孩子的爷爷开门看到雪中的曹医生,意外和感动地说不出话,连忙把他让到屋里,递上一杯热水,“曹医生,辛苦了!”听到乡亲的一句话,他心里比火炉还暖和。冯国义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台湾同胞,他年轻时立志报国,痛打日本鬼子,几十年风风雨雨,落了一身疾病,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缠身,非常痛苦。1990年,年事已高的冯老先生叶落归根,回到家乡xx,住在曹医生卫生室附近的家里,因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曹医生天天上门诊治,给冯老先生打针、送药、保健、治疗。十几年如一日,不论刮风下雨、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饭时午休,随叫随到,从不误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冯老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和缓解,冯老的家人常说“曹医生是我们家的私人医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xx同志2008年被xx县xx镇卫生院评为“公共卫生防疫工作优秀模范”。2010年、2011年度被xx县xx镇卫生院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