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单元测试考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3367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单元测试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单元测试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单元测试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一、明察秋毫(16分)1选择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3分)A蔚然(wi) 山肴(yo) 土膏(go) 环滁(ch)B林霏(fi) 伛偻(l) 廿二日(nin) 浅鬣(li)C突兀(w) 呷浪(xi) 金樽(zn) 挂罥(jun)D风掣(ch) 大庇(b) 倩女(qin) 堕事(du)2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3下边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没有丝线,也没有竹子。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4在横线处依次填写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句子:( )( )( )( )(4分)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A立场须坚定 B事业须旺盛 C方法须随和 D人格须挺立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二、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6文学常识填空(8分)醉翁亭记作者是 , 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 ,又号 。满井游记作者是 , 代 家,与其兄、其弟并称为“ ”。7默写。(5分)采菊东篱下,_ _。长风破浪会有时,_ _。_ 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忽如一夜春风来,_ _。落红不是无情物,_ _。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6题。(17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0本文作者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 _。(2分)1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蒙络摇缀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 ) (4)悄怆幽邃 ( )12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3分) 13.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分) 14.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3分) 15. 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3分)我的职业创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 1620题。(15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6.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把酒临风 17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18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3分)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的心态。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 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 _。19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2分) 20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3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二)一、明察秋毫(18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篁 ( ) 泉而茗者( ) 飞沙走砾 ( )布衾( ) 投箸 ( ) 曝沙之鸟 ( )2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C.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3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明朝4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译文: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情态,鸟的羽毛、鱼的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B环滁皆山也。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5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一项是 ( )(3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二、知识积累及运用(18分)6名句积累(8分)安得广厦千万间,_ 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 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欲渡黄河塞川, _ _。行路难东风不与周郎便,_。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_ _, _ 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 _ _, _ _ 。7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2分)A1/100(百里挑一) B10002=100100100 (千方百计)C10000-0=10000 ( )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914题。(12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9“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2分)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B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C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D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11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A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B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 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12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3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14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 _,_ _”的旷达胸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23题。(22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在原文中找出下列两个字的同义词:(2分)居 是 16文中的进退分别指 ( )(2分)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17文中加点的“尝”“为”“微”“归”四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2分)A经常 做法 没有 归依 B曾经 两种心情 微小 回家 C尝试 两种心情 细微 回归 D曾经 两种心情 没有 归依18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 _ ,_ _。(2分)19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点段,它采用 ( )(2分)A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见解和抱负。B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居庙堂;处江湖”情操和抱负。 C议论方式,揭示了文章主旨。20对“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后天下之/乐/而/乐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后天下/之乐/而乐21选下边译句正确的是( )、是( ):(4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B不因景物美就高兴,不因自己失意就悲伤。C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异二者之为A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行为。 B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心情。C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2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3分)A深化主题 B点明中心 C总结归纳全文内容。23对这段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3分)A表现了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一、1.D2.C3.C4.D、A、C、B5.C二、6.欧阳修 宋 醉翁 六一居士 袁宏道 明 文学 公安三袁7.悠然见南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千树万树梨花开 化作春泥更护花8.不正确,因为从所提供的句子分析,这位同学的答案形式和句式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拥有的对象和舍弃的应该是形容词,至少应该是一对反义词,而他的答案不符合这一要求.如拥有踏实,就舍弃浮躁.9.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三、二、(一)10.柳宗元 永州八记 11.(1)连接 (2)约(3)像蛇一样 (4)深12.以鱼之多,鱼的空游写水清澈,却无一字涉及水.又将游鱼或动或静的状态通过日光、影子写得极为传神,互相映衬,可说是各尽其妙.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4.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伤凄凉,文中两次写乐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矛盾,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有关.作者当时被贬永州,他要寄情山水,以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看到鱼儿的游态时,感到了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快是暂时的,从而成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压抑心情的反衬,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15. 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二)16.离开国都;阳光;面对着; 17. 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三)21.被 只 以为利 吃22.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 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而人用工具.23.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24.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第六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二)一、1.huang ming li qn zhu pu 2.C 3.D4.B5.D二、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将登太行雪满山 铜雀春深锁二乔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7.万无一失 8.用无力地不简洁,属重复修饰.删去无力地,更为简洁. 落下地来与棉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不很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为贴切和形象.罗嗦、不简练.改后更为简洁.不合常理:下雪天,泥泞路上只能是泥与雪的混合,不可能镶上宽白边.石板路中间部分的雪易化成水,而路两边的积雪不易融化.(每句2分,答案意思对即可.原作不足或改后效果 的分析,只要有一处答对即可给满分.)三、(一)9.B 10.D(太守是因不善饮酒而醉,并非因精神不振而喝醉.)11. C (概括要全面、准确.) 12.背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3.B 14.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二) 15、处 斯 16、B 17、D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B 20、A 21、C C 22、B 23、C(三)24.(1)相信(2)距离.25.他的目的没有达到;从结尾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以看出来.【注意: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意思是-后来太子期满回国,(庞葱)果然不再被(魏王)接见】26.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27.(1)庞葱与太子(要)到赵国(或赵国国都邯郸)做人质.(注意:质应是名词作动词,做人质)(2)市场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了.(注意结构:夫市之无虎|明矣.明形容词作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