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3187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离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离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五课离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并背诵诗中的关键语句。2了解运用比兴手法等创作上的特点,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吟诵,注意节拍、重读,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体会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体会诗歌中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法运用 探究式与讲解式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互动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导入 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个习俗延续至今。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可以采用提问式解决,教师可做适当补充。(2)文体知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为“辞”或“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称之为“骚体”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的骚体诗,它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建立起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先提问,再补充讲解。(二)疏通字词 解决难句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可同桌讨论,疑难问题师生探讨。(三)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问题投放】大声朗读课文,注意骚体诗的诵读节奏。【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点拨】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压韵的字要重读等。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整合答案】(1)注意节拍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讲解: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2)注意延长 如: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讲解:“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3)注意重音 如:虽九死其犹未悔(4)注意感情 讲解: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感情。诗人在感叹时要读得深沉而有力,诗人在充满理想时要读得激越而昂扬;读出诗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愤懑;还要读出诗人在“众女”种种丑态面前所表现出的高昂气节,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现出的一往情深。2自读梳理 理清结构【问题投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学生活动】全班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然后全班交流,各组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补充。【教师点拨】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整合答案】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遭小人中伤、君主疏远哀怨、忧闷坚持真理,九死未悔后悔彷徨反思坚持献身理想,体解不悔3总结归纳 积累整合(1)重点实词修姱:修洁而美好。羁: 喻指束缚、约束。谇: 谏诤。怨: 恨。(“恨”在文言中多为“遗憾”义)浩荡:多义词,这里为“荒唐”义。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释为“人生”)溘: 突然。(“溘然长逝”中的“溘”即为此义。)忍尤:忍受强加的罪过;尤:这里作“罪过”讲。(“以儆效尤”中“尤”即此义;“怨天尤人”中的“尤”为“归咎”义;“无耻之尤”中的“尤”为“特异”、“突出”义。)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讲。忳:忧闷。岌岌: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险。)陆离:修长的样子。(“光怪陆离”中“陆离”形容色彩繁杂。)(2)重点虚词之 哀民生之多艰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高余冠之岌岌兮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以 长太息以掩涕兮 相当于而,表顺承 既替余以蕙纕兮 连词,因为 竞周容以为度 介词,把当作 虽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唯 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使 (3)通假字偭规矩面改错 通“措” 忳邑郁侘傺兮 通“郁邑” 何方圜之能周兮 通“圆”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4)古今异义词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道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5)词类活用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加长。(6)文言句式不吾知其亦亦已兮宾语前置,不知吾(四)课下练习,复习巩固朗读、背诵课文。第2课时(一)析段品句 1精段分析【问题投放】阅读第一、第二两段,回答下列问题。(1)速读课文,找出第一段中表现作者心理状态的词,并分析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因为“蕙纕”“揽茝”遭嫉、被贬,反映出怎样的现实?(2)找出第段中表现作者心理的词及其所领起内容。上文是“九死未悔”,这里是“悔相道之不察”,“不悔”与“悔”是否矛盾?【学生活动】全班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然后全班交流,各组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补充。【教师点拨】分析问题,抓关键句,从关键句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词,再结合文段去理解就比较容易的总结出答案。【整合答案】(1)哀:民生多艰、朝谇而夕替。怨:灵修不察民心,众女嫉余蛾眉,谓余善淫。作者追求美德、洁身自好却遭嫉、被贬,反映出屈原与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和君主清浊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哀”、“怨”揭露了楚国政治黑暗、君王昏聩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作者因“蕙纕”、“揽茝”遭嫉被贬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2)悔:相道不察。不矛盾。a这里的“悔”并非真正的后悔,而只是一种自我反省:是否是当初没有看清道路,应该返回呢?作者这里并没有否定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具体体现;“延伫”、“步”、“止息”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b作者由“悔”生“退”,“退”的目的是“修吾初服”,是为了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自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长余佩”“佩繁饰”,之后,作者不仅回到了“九死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让我们看到一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硬汉子形象!2名句鉴赏【问题投放】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学生活动】全班自由朗读,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老师巡回指导。然后全班交流,各组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补充。【教师点拨】可根据所找出的语句总结诗人的高尚品德。【整合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二)挖掘内涵【问题投放】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你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记下讨论结果,推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立足全文,作深入思考,可从内、外部两个角度把握。【整合答案】高高的帽子外长长的佩剑在荷叶做的上衣唯美形荷花缝缀的下装高洁象众多的饰品扑鼻的香气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内余心之所善,九死不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在宁溘死流亡,不为此态: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善品伏清白死直,固前圣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至质民生各有所乐,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美进不入以离尤,退修初服:上下求索,不改初衷启发:正面:爱国;不同流合污等。 反面:愚忠;懦弱;不能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三)探讨写法【问题投放】作者主要通过哪种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了这一“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学生活动】仔细体会并总结。【教师点拨】概括出手法,引文中诗句加以论证。【整合答案】(1)比兴手法。“蕙纕”、“揽茝”、“鸷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等字句告诉我们,作者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表现了他人格的高洁,对美德的追求。“众女”则喻指奸佞小人,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的轻蔑与不屑。(2) 对比和夸张。对比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了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诗人以香花异草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写出了诗人唯美高洁、至善至美的形象,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异样的光芒和色彩。(四)拓展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经为象兮。(1)开篇作者用哪一个字来总颂橘?下文又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颂橘?答:(2)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有人说乃是“物我”的神来之笔,请作分析。答:【参考答案】(1)嘉。第一方面诗人从橘的生长习性、根、株、花、叶、枝、果这些方面赞颂橘树的外在美;第二方面是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表现了橘的志节专一,刚正不阿、坚贞不屈、谦虚谨慎的特性。(这个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诗歌的形象。从诗的外部特点入手来归纳内容要点,然后再深入挖掘它的内在品质。)(2)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头斗雪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这个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赏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