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2740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4题:(1) 指出“底线思维”所蕴含的辩证法原理。底线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事物的量变一旦突破底线,即突破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底线思维”是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求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限度,若无视或跨越这个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消极的力量,会促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或势态发展。“底线思维”着眼负面后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从坏处准备,积极转化,化风险为坦途、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事物向好处发展。(2)这一原理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看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35题: (1)结合材料2、3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及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所谓“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质上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材料2、3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2)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一,创新驱动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第二,创新驱动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第三,创新驱动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最新实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3)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一,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第四,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36题:(1)为什么要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即在中国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及要不要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否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或者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进行相互否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时期有两件大事: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自己肩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接力探索取得的,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3)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时期?学习党史,国史有何重要意义?对待改革开放前后这两个历史时期,不要搞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对于推动全党从对党的历史的坚定自信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7题:(1)结合材料1,说明应如何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自由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民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2)结合材料2,3,4说明如何正确认识保障公民互联网言论自由与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关系。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但是,公民在互联网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构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联网,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管理互联网,维护互联网安全这是互联网健康发展和有效运用的前提。(3)从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角度说明维护网络秩序的必要性及基本手段。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作为公共空间,也需要公共秩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甚至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更离不开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和保障。网络的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38题:(1)结合材料1,2,3,联系材料4,指出材料5中的不同观点并加以评析。材料5反映了美国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看法根本不同。美国把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说成是搞“新殖民主义”,而非洲国家领导人则认为中国是来帮助非洲的,是合作而不是殖民。在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坚持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坚持同非洲国家平等相待,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合作;坚持向非洲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始终认为中非之间的援助和支持是相互的;坚持把自身发展寓于与非洲共同发展之中,并以自身发展促进非洲的发展。中非友谊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对外政策“真”“实”“亲”“诚”,所谓中国对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是对中国的恶意中伤。(2)结合中非关系的发展,说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及中国梦与世界的关系。今天,中非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合作,已经成为中非关系的标志,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中非关系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强调发展的和平性,自主性,科学性,合作性。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3)结合“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说明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及如何理解“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需要非洲,非洲也需要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加强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础。中非应不断开辟新方式、新途径,不断解决新问题,推动中非关系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