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试题附全答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21119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会计学试题附全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务会计学试题附全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务会计学试题附全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财务会计学试题附全答案一、单选题1、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5年,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第一年的年折旧率为( )。A.20% B.33% C.40% D.50%答案B解析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年数总和=5/【(1+2+3+4+5)】=33%。2、某固定资产原值为250000元,预计净残值6000元,预计可以使用8年,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二年应提取的折旧( )元A 46875 B 45750 C 61000 D 30500 答案:A解析:折旧率=2/8*100%=25% 第一年折旧额=250000*25%=62500 第二年折旧额=(250000-62500)*25%=468753、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40000元,预计净残值2000元,折旧年限为4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第三年折旧额为( )A7600元 B 8000元 C 3800元 D 12000元答案:A解析:第三年折旧额为(40000-2000)* (2/10)=7600元4、一台机器设备原值80000元,估计净残值8000元,预计可使用12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第二年应计提折旧为( )元。A.6600 B.6000 C.7000 D.8000 答案B解析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额=(80000-8000)/12=6000元。5、下列各因素中,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通常不考虑的是( )。A.固定资产原值 B.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C.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D.固定资产实际净残值答案D解析: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包括:(1)计提折旧基数,即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 (2)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折旧方法;(4)固定资产净残值,此净残值是预计的,而不是实际的。6.某企业2007年5月期初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0元,5月增加了一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00万元;同时5月份减少了固定资产 原值600万元;则5月份该企业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 )万元A 100000 B 100500 C 99900 D 99400答案:A解析: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所以5月份该企业应提折旧额为100000元。7.下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初期不需要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方法是( )。 A.工作量法 B.平均年限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年数总和法 【答案】C【解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初期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而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加速折旧法的是( )。A. 平均年限法 B. 工作量法 C. 双倍余额递减法 D. 年数总和法答案CD3、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有( )。A.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B.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答案AC解析 根据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第一,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注意: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4、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 )。 A.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B.固定资产的原值 C.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D.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答案ABC解析企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无关。5、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 )。A.工作量法 B.平均年限法 C.年数总和法 D.双倍余额递减法答案ABCD解析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折旧计算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方法。三、判断题1.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该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 )答案解析: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2、加速折旧法与平均使用年限法相比,并非缩短使用寿命,只是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体现了谨慎原则( )答案:对解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前期多提折旧额、后期少提折旧额,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收回大部分投资,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并可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应当遵循一贯性原则。( ) (2)计算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答案:(1) 采用双倍余额 递减法计提折旧时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提取的折旧额=100000*40%=40000 答案解析 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损益,因此,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4、某设备原价为90000元,预计净残值2700元,预计可以使用15000小时,实际使用12000小时,其中第五年实际是使用3000小时,采用工作量法第五年应提折旧为17460 答案:解析:每小时折旧额=(90000-2700)/15000=174605、已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 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 额。( )答案:解析:已达到预定可适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 旧额。四、核算题1、 某企业有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要求:(1)计算采用双倍余额 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第二年应提取的折旧额=(100000-40000)*40%=24000 第三年应提取的折旧额=(60000-24000)*40%=14400 第四年年初账面净值=100000-40000-24000-14400=21600 第四、五年提取的折旧额=(21600-2000)/2=9800 (2) 采用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1+2+3+4+5=15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基数=100000-2000=98000 第一年折旧率=5/15=33% 第一年折旧额=98000*33%=32340 第二年折旧率=4/15=27%第二年折旧额=98000*27%=26460第三年折旧率=3/15=20%第三年折旧额=98000*20%=19600第四年折旧率=2/15=13%第四年折旧额=98000*13%=12740 第五年折旧率=1/15=7% 第五年折旧额=98000*7%=68602、某企业甲材料的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如下:日期 摘要 数量 单价 金额 3月01日 期初结存 2000 10 20000 3月10日 购进 5000 11 55000 3月15日 发出 40003月18日 购进 6000 12 72000 3月26日 发出 70003月29日 购进 3000 14 42000要求: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计算该月发出材料的成本。(1)先进先出法下发出材料的成本 200010+200011+300011+400012 123000元(2)后进先出法下发出材料的成本 600012+100011+400011 127000元 (3)加权平均单价(20000+55000+72000+42000)(2000+5000+6000+3000) 1181发出材料的成本(4000+7000)1181129910元3、A公司于2001年7月26日销售商品一批,售价600000元,增值税102000元,收到购货单位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张,面值为702000元、期限6个月,不带息。9月26日,公司持该商业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为9,带追索权。要求:按下列情况,计算或编制A公司适当的会计分录。 收到商业汇票; 计算该商业汇票的贴现息和贴现额; 将该商业汇票贴现; 2001年12月底,得知购货单位财务困难,即将到期的商业汇票估计无法支付; 该汇票到期时遭到退票,贴现银行向A公司追索票款,A公司以其存款支付。 借:应收票据 70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0 贴现息=7020009124=21060元 贴现额=70200021060680940元 借:银行存款 680940 财务费用 21060 贷:应收票据 702000 借:应收账款 702000 贷:预计负债 702000 借:预计负债 702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4、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0.5%1 该企业从2004年开始计提坏账准备,这一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万元。 2 2005年和2006年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分别为125万元和110万元,这两年均未发生坏账损失。3 2007年7月,确认一笔坏账,金额为9000元. 4 2007年12月,上述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2500元 5 2007年末已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 根据上面的材料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1 该企业从2004年开始计提坏账准备,这一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500贷:坏账准备 2 5002 2005年和2006年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分别为125万元和110万元,这两年均未发生坏账损失。 05年借:资产减值损失 3 750贷:坏账准备 3 75006年借:坏账准备 750贷:资产减值损失 7503 2007年7月,确认一笔坏账,金额为9000元. 借:坏账准备 9 000 贷:应收账款 9 0004 2007年12月,上述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2500元 借:银行存款 2 500贷:应收账款 2 500 借:应收账款 2 500贷:坏账准备 2 500 5 2007年末已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 000贷:坏账准备 6 0005、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该公司历年采用应收账款余额0.5%计提坏账准备。有关资料如下:(1)2007年期初应收账款余额4000万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20万元;2007年8月销售商品一批,含税增值税价款3510万元尚未收到货款,2007年12月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万元。(2)2008年4月收回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2000万元存入银行,2008年6月销售商品一批,含税增值税价款2340万元尚未收到货款,2008年12月实际发生坏账损失30万元。(3)2009年3月收回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5000万元存入银行,2009年7月销售商品一批,含税增值税价款7020万元尚未收到货款,2009年9月收回已确认的坏账损失25万元。要求:计算并编制各年有关计提坏账准备的相关会计分录。【答案】(1)2007年借:应收账款 3510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借:坏账准备 30 贷:应收账款 30 2007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000+3510-30=7480 2007年末坏账准备余额=7480*0.5%=37.4 2007 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37.4+30-20=47.4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7.4 贷:坏账准备 47.4 2007年末应收账款价值=7480-37.4=7442.6 (2)2008年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账款 2000 借:应收账款 234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 借:坏账准备 30贷:应收账款 302008年末应收账款余额=7480-2000+2340-30=7790 2008年末坏账准备余额=7790*0.5%=38.95 2008 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38.95+30-37.4=31.55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31.55贷:坏账准备 31.55 2008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7790-38.95=7751.05(3)2009年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账款 5000借:应收账款 7020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 借:应收账款 25 贷:坏账准备 25 借:银行存款 25 贷:应收账款 25 200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7790-5000+7020=9810 2009年末坏账准备余额=9810*0.5%=49.05 2009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49.05-38.95-25=-14.9借:坏账准备 14.9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14.9 200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9810-49.05=9760.956、甲企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有关资料如下:(1)该企业从2001年开始提取坏账准备,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000 000 元; (2)200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400 000 元,2002年末发生坏账; (3)2003年4月,经有关部门确认发生一笔坏账损失,金额为15 000 元; (4)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2000 000 元; (5)2004年6月上述已核销的账款余额收回10 000 元; (6)200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500 000 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1)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2000000*0.005) 贷:坏账准备 10000(2)2002年应收账款余额为2400000所以2002年末坏账准备计提数应为2400000*0.005=12000因为以前计提使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10000所以2002年末在计提2000元即可,所以2002年末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2000贷:坏账准备 2000 (3)借:坏账准备 15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4)因为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2000000,所以到2003年末应收账款应计提即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2000000*0.005=110000,而在2003年末之前应收账款为 15000(借方)-10000(贷方)-2000(贷方)=3000(借方)而根据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要求2003年末应计提110000元坏账准备,所以2003年末在计提110000+3000=113000元即可,所以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13000 贷:坏账准备 113000 (5)借:应收账款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6)2004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2500000*0.005=125002004年末前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贷方110000+10000=120000,所以2004年末应冲回计提坏账准备120000-12500=107500,所以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107500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07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 借:应收账款 25 贷:坏账准备 25 借:银行存款 25 贷:应收账款 25 2009年末应收账款余额=7790-5000+7020=9810 2009年末坏账准备余额=9810*0.5%=49.05 2009年应提坏账准备金额=49.05-38.95-25=-14.9借:坏账准备 14.9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14.9 2009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9810-49.05=9760.956、甲企业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5,有关资料如下:(1)该企业从2001年开始提取坏账准备,该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000 000 元; (2)200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400 000 元,2002年末发生坏账; (3)2003年4月,经有关部门确认发生一笔坏账损失,金额为15 000 元; (4)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2000 000 元; (5)2004年6月上述已核销的账款余额收回10 000 元; (6)2004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额为2 500 000 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 1)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2000000*0.005) 贷:坏账准备 10000(2)2002年应收账款余额为2400000所以2002年末坏账准备计提数应为2400000*0.005=12000因为以前计提使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10000所以2002年末在计提2000元即可,所以2002年末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2000贷:坏账准备 2000 (3)借:坏账准备 15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4)因为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2000000,所以到2003年末应收账款应计提即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22000000*0.005=110000,而在2003年末之前应收账款为 15000(借方)-10000(贷方)-2000(贷方)=3000(借方)而根据200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要求2003年末应计提110000元坏账准备,所以2003年末在计提110000+3000=113000元即可,所以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13000 贷:坏账准备 113000 (5)借:应收账款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6)2004年末应计提坏账准备2500000*0.005=125002004年末前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贷方110000+10000=120000,所以2004年末应冲回计提坏账准备120000-12500=107500,所以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107500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107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