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教案》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1781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教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传感器教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传感器教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感器及应用教案教师:张东虞周次:时间:课题:模块一 认识传感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 2、理解传感器的组成和适用范围 3、掌握传感器的应用重点、难点:传感器的应用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 8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 课题一、传感器的认识任务导入 相关知识一 传感器的认识二 传感器的定义及组成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和精度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 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物理量的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 。转换元件(transduction element) : 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测量电路(measuring circuit): 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的转换和处理,如放大、滤波、线性化、补偿等,以获得更好的品质特性,便于后续电路实现显示、记录、处理及控制等功能。 三、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参数式 (电阻式、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力、位移、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按结构分类: 可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传感器。按能量转换关系分类:可分为能量控制型和能量转换型传感器两大类。 四、传感器的作用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课题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测量误差与仪表等级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表示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实值(真值)之间的差值,2、相对误差它是指测量仪表中相对仪表满量程的一种相对误差3、仪表的准确度 仪表的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叫仪表的准确度。 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当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缓慢)时,其输出输入关系特性称为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由下列几种性能来描述。测量范围量程精度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和阈值重复性迟滞稳定性漂移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重要特性之一。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与其输入信号的变化形式密切相关,最常见、最典型的输入信号是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 对于阶跃输入信号,传感器的响应称为阶跃响应或瞬态响应,对于正弦输入信号,则称为频率响应或稳态响应。可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动态特性。动态特性好的传感器应具有较短的暂态响应时间和较宽的频率响应特性。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微分方程实际传感器较复杂,动态响应特性一般并不能直接给出其微分方程,可通过实验给出传感器与阶跃响应曲线和幅频特性曲线上的某些特征值来表示仪器的动态响应特性。三、传感器的一般选择原则1、与测量条件相关的因素2、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3、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4、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小结:传感器首先是一种测量器件或装置,它的作用体现在测量上。 定义中所谓“可用输出信号”是指便于传输、转换及处理的信号,主要包括气、光和电等信号,而“规定的测量量”一般是指非电量信号。 传感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应该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并且应保证一定的精度。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模块二 温度的测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 2、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3、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一般测量方法重点、难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方法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回顾 10分钟 新授 7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课题一 温度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温度的基本概念1 温度2 温标1) 摄氏温标2) 华氏温标3) 热力学温标4) 国际实用温标 二、温度传感器1热敏电阻器的分类2热敏电阻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标称电阻值2)温度系数3)时间常数4)额定功率5)温度范围3.热敏电阻器的优缺点1)灵敏度高2) 体积小3)结构简单、坚固,能承受较大的冲击4)制作原料丰富,制作简单,成本价格十分低廉 三、温度的测量方法接触式和非接触式课题二 膨胀式温度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 玻璃温度计二、 压力温度计三、 双金属温度计任务实施一、 合理选择双金属温度计的结构与种类二、 双金属温度计的安装与使用课题三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 金属热电阻器1、 铂电阻器2、 铜电阻器3、 热电阻器的典型测量电路二、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结构1、 普通型热电阻温度传感器2、 端面热电阻温度传感器3、 铠装热电阻温度传感器4、 隔爆型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任务实施一、 合理选择温度传感器二、 电阻敏感元件的安装与使用三、 电阻敏感元件的校验四、 电阻敏感元件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课题四 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二、 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三、 热电偶的特点及应用任务实施一、 合理选择温度传感器二、 热电偶传感器的使用与安装三、 热电偶传感器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小结:热电式传感器就是一种能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是利用敏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达到测量的目的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一 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 2、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 3、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重点、难点:热电偶的工作特性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 观察了解热电偶的结构,熟悉热电偶的工作特性,学会查阅热电偶分度表。 二、实验原理 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电效应,当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不同时,即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此电动势即可知道两端温差。如固定某一端温度(一般固定冷端为室温或0),则另一端的温度就可知,从而实现温度的测量。本仪器中热电偶为铜-康铜热电偶。三、实验所需部件 热电偶 加热器 差动放大器 电压表 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将热电偶接差动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差放增益调节为100倍,打开电源,调节差放的调零电位器,使其输出电压为零。 打开加热器,差放输出如有微小变化,马上调节调零电位器再度调零。 随温度上升,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待加热温度不再上升时,记录电压表读数Vo=( )V。则可以E(t, t0)=Vo/100=( )mV。其中t 为热电偶热 端的温度,t0为热电偶冷端的温度。在这里可以用室温代替。 用温度计测出室温t0=( ),然后查分度表,可知E(t0,0)=( )mV。 本仪器上热电偶是由两只铜-康铜热电偶串接而成,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为室温,放大器的增益为100倍,计算热电势时均应考虑进去。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可知E(t,0)= E(t,t0)+ E(t0,0)=( )mV 式中E为热电偶的电动势,t为热电偶热端温度,本实验仪上的热电偶分度表的参考端温度为0,t0为热电偶参考端所处的温度(即室温),E(t,0) 为实际电动势,E(t,t0)为测量所得的电动势,E(t0,0)为温度修正电动势。由此反查阅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求出热电偶的热端温度t。 五、注意事项 因差动放大器增益约为100倍,所以用差放放大后的热电势并非十分精确,因此查表所得到的热端温度也为近似值。小结: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热电效应,当其热端和冷端的温度不同时,即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此电动势即可知道两端温差。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二 热敏式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热敏式温度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2、理解热敏式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3、掌握热敏式温度传感器的一般测量方法重点、难点:热敏式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测量方法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敏式传感器的工作特性。二、实验原理 应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具有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优点,热电偶一般测高温线性较好,热敏电阻则用于200以下温度较为方便,本实验中所用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导致运放组成的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发生相应变化。三、实验所需部件1 热敏电阻2 温度变换器3 电压表4 半导体点温计5 加热器6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及内容1 观察装于悬臂梁上的封套内的热敏电阻,将热敏电阻接入温度变换器Rt端口,调节“增益”旋钮,使加热前电压输出Vo端电压值尽可能大但不饱和。用温度计测出环境温度To并记录。2 将半导体点温计探头放入两片应变梁之间的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观察点温计的温升和温度变换器Vo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每升温1记录一下电压值,待电压稳定后记下最终温度T。T()Vo(V)根据表中数据作出V-T曲线,求出灵敏度K=V/T。小结:应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具有灵敏度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优点,热电偶一般测高温线性较好,热敏电阻则用于200以下温度较为方便,本实验中所用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三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2 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3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重点、难点:电路的工作原理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 教学过程: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2 熟悉电路的工作原理;3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R1/R1、R2/R2、R3/R3、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其电阻变化率为R/R;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时,则电阻变化率为2R/R;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有R1=R2=R3=R4=R,其电阻变化率为4R/R。由此可见,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三 实验所需部件 1 直流稳压电源(4V档)2 电桥3差动放大器4 箔式应变片5 测微头6 电压表7 导线若干四 实验电路 五 试验步骤及内容 1 差动放大器调零开启仪器电源,差动放大器增益置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差动放大器的增益调节电位器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可先把电压/频率表的档位开关置于20V档,调到零后再调到2V档,再调零,这样灵敏度比较高些),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调零”电位器位置不要变化。 2 按实验电路图将实验各部件用实验线连接成测试桥路。桥路中R2、R3、R4和WD为电桥中的固定电路R和直流调平衡电位器,R1为应变片(可任选上、下梁中的一片工作片,但注意的是:应选箔式应变片)。直流激励电源为4V。3 将测微头装于悬臂梁前端的永久磁钢上,并调节使应变梁处于基本水平状态。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仪器电源,并预热数分钟。4 调整电桥的直流调节电位器WD,使测试系统输出为零。(使电桥平衡)5 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作向上和向下方向的运动,以水平状态下输出电压为零,向上和向下各移动7.5mm,测微头每移动1.5mm记录一个输出电压值,并填在下表中。(注:测微头每旋一圈是0.5mm。逆时针向上运动,顺时针向下运动。)6 根据表中所测数据计算单臂电桥的灵敏度SV,SV=V/X,并在坐标图上做出V-X关系曲线。位移X(mm)01.53.04.56.07.5向上位移时输出V(V)0向下位移时输出V(V)0六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检查实验接插线是否完好,连接电路时应尽量使用较短的接插线,以避免引入干扰。2 接插线插入插孔时轻轻地做一个小角度的转动,以保证接触良好,拔出时也要轻轻地转动一下拔出,切忌用力拉扯接插线尾部,以免造成线内导线断裂。3 稳压电源不要对地短路,也不能加大电源。4 向上移动测微头7.5mm后再回到原点时,若系统输出不为零,需重新调零后再向下移动。小结: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四 箔式应变片三种桥路性能比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熟练连接电路;2 掌握三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3 比较三种电桥的输出。重点、难点:三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 熟练连接电路;2 掌握三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3 比较三种电桥的输出。二、实验原理 说明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其工作原理与单臂电桥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电桥),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电阻相对变化率r分别为R/R、2R/R、4R/R。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是1/4Ur,电压灵敏度Kv=V/r,于是对应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1/2E和E。由此可知,当E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阻的大小无关。三、实验所需部件1 直流稳压电源(4V)2 电桥3 差动放大器4 箔式应变片5 测微头6 电压表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一) 双臂半桥的性能测试1 差放“调零”开启仪器电源,差放增益调至100倍(顺时针方向旋到底),“+,-”输入端用实验线对地短路。输出端接数字电压表,用调零电位器调整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电位器位置不要再变化。2 根据图(1)连接电路,接成双臂半桥的测试系统。其中,半桥中的R1、R2为应变片,且受力方向不一样。3 装上测微头,调应变梁处于基本平衡状态。4 加上电源,调WD使系统输出为零。5 旋动测微头带动悬臂梁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以水平状态下输出电压为零,向上和向下移动各7.5mm,测微头每移动1.5mm(即旋动两圈)记录一下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值,记在表中。(二) 全桥的性能测试1 差放调零方法同(一)中的1,不再赘述。2 根据图(2)连接电路,注意R1、R2、R3、R4的受力方向。3 系统调零(即电桥调零)方法同(一)中的4。4 旋动测微头使悬臂梁向上和向下运动各7.5mm,并记录差动放大器的输出结果,填入表中。位移X(mm)01.53.04.56.07.5半桥向上位移的输出V(V)0向下位移的输出V(V)0全桥向上位移的输出V(V)0向下位移的输出V(V)0根据表中测试的结果,求出双臂半桥和全桥的灵敏度,并与单臂电桥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并在同一坐标中画出三种电桥的V-X的曲线图。六、注意事项1 应变片接入电桥时注意其受力方向,一定要接成差动形式。2 直流激励电压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应变片自热而损坏。3 由于进行位移测量时测微头要从零旋到正的最大值,又回复到零,再旋到负的最大值,因此容易造成零点偏移,必须进行系统调零,在计算灵敏度时可将正X的灵敏度与负的X的灵敏度分开计算,再求平均值,以后实验中凡需过零的实验均可采用此种方法。小结: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电桥),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模块三、力的测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力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2、应变片力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与适用范围 3、掌握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回顾 10分钟 新授 7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 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力传感器二、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三、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使用方法1)将应变片直接粘贴于被测构件上,用来测定构件的应变或应力。2)将应变片贴于弹性元件上,与弹性元件一起构成应变式传感器敏感元件。四、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1)单臂半桥电桥电路2)双臂半桥电桥电路3)全桥电桥电路五、应变片的粘贴1)应变片的选择与检查2)试件的表面处理3)做粘贴标记4)底层处理5)点胶6)贴片7)固化8)粘贴质量检查任务实施课题二 电子秤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电子秤的结构二、称重传感器1)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种类任务实施一、称重传感器的选择方法二、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课题三 应变片压力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压力的基本概念及单位二、压力传感器的种类1.绝对压力传感器2.相对压力传感器3.差压传感器三、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四、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五、压力传感器的校验小结: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本实验中的悬臂梁)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模块三、力的测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力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2、应变片力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与适用范围 3、掌握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回顾 10分钟 新授 7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课题四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压阻式压力敏感元件二、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1、测量绝对压力2、测量相对压力3、测量压力差4、测量电路三、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使用与校验方法五、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课题五 压力变送器任务导入相关知识一、压力变送器二、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1、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2、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3、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4、电容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三、典型电容式压力变送器的结构四、电容式压力变送器测量液位工作原理任务实施一、测量油库液位的实例二、压力变送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三、压力变送器使用时的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小结: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五 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和温度补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温度变化对测试系统的影响。2、掌握实际电路中温度补偿的方法。重点、难点:电路中温度补偿的方法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 说明温度变化对测试系统的影响。2 由于温度变化引入了测量误差,因此实用测试电路中必须进行温度补偿,所以掌握实际电路中温度补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电阻丝温度系数的存在,当温度变化是时,应变片自身的标称阻值发生变化。其二,当试件与电阻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温度改变将引起附加变形,使其产生附加电阻。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用补偿片法是应变片电桥温度补偿方法中的一种,如图(2)所示,在电桥中,R1为工作片,R2是补偿片,R1=R2,当温度变化时两应变片的电阻变化R1与R2符号相同,数量相等,桥梁如果原来是平衡的,则温度变化后R1R4=R2R3,电桥仍满足平衡条件,无漂移电压输出,由于补偿片所贴位置与工作片成90,所以只感受温度变化,而不感受悬臂梁的应变。三、实验所需部件1 直流稳压电源(4V)2 电桥3 差动放大器4 电压表5 测微头6 加热器7 半导体点温计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一) 箔式应变片温度效应的测试1 与前面实验一样,首先进行差放调零,然后按图(1)连接电路,正确无误后方可开启电源,调整系统输出为零。2 记录加热前测试系统感受的温度,可用半导体点温计可插入二片应变梁之间的加热器当中来测量。3 开启“加热”电源,观察测试系统输出电压随温度计升高而发生的变化。待电压读数基本稳定后记下电压值。4 求出温度漂移值V/T。 (二) 应变电路的温度补偿1 按图(2)接好线路,图中R1和R2分别是箔式应变片的工作片和补偿片。(注意这两个的受力方向要一致)2 重复上面(一)中的14步,求出接入补偿片后系统的温度漂移,并与(一)的结果进行比较。 六、注意事项应正确选择补偿片。在面板的应变片接线端中,从左至右18接线端分别是:1上梁半导体应变片;2下梁半导体应变片;3上梁箔式应变工作片;4下梁箔式应变工作片;5上梁箔式应变工作片;6下梁箔式应变工作片;7上梁温度补偿片;8下梁温度补偿片。电路中工作片与补偿片应在同一应变梁上。连线时要注意。小结: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有二:其一,由于电阻丝温度系数的存在,当温度变化是时,应变片自身的标称阻值发生变化。其二,当试件与电阻的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温度改变将引起附加变形,使其产生附加电阻。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六 半导体应变片性能的测试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和温度效应。2、掌握实际运用的半导体半桥电路,与半导体单臂电桥进行性能比较重点、难点: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和温度效应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新授20分钟 实操 80分钟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 说明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和温度效应。2 通过实际运用的半导体半桥电路,与半导体单臂电桥进行性能比较。二、实验原理 由于材料的阻值,则或当应变,灵敏度;对于箔式应变片,K箔1+2主要是由形变引起的。对于半导体应变片,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由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特别明显,可以反映出很微小的形变,所以K半要大于K箔,但受温度影响大。三、实验所需部件1 直流稳压电源(2)2 电桥3 差动放大器4 半导体应变片5 测微头6 电压表7 半导体点温计8 加热器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及内容(一)半导体应变片性能的测试1 同前面一样,首先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2 按图(1)连接电路,其中R1是半导体应变片,另一臂电阻是电桥上固定电阻。开启电源后预热数分钟。3 按单臂电桥实验步骤调整悬臂梁位置,调整系统输出,用测微头进行位移,记录V,X数据,作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 位移X(mm)012345向上位移时输出V(V)0向下位移时输出V(V)04 重新调整测试系统输出为零。用点温计记录加温前的工作温度T。5 打开“加热”,观察随温度升高系统输出电压温漂情况。待电压稳定后测得温升,求出系统的温漂V/T。 (二) 半导体应变片直流半桥的测试1 按图(2)接线,电桥中R1和R2为半导体应变片。2 按上面(一)的方法测出V,X值,画出V-X曲线,求出灵敏度,测出温度变化时的温漂。并与上面进行比较。位移X(mm)012345向上位移输出V(V)0向下位移输出V(V)0六、注意事项该实验中直流激励只能用2V,以免引起半导体自热而损坏。小结: 由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特别明显,可以反映出很微小的形变,所以K半要大于K箔,但受温度影响大。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模块四 流量的测量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 2、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3、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一般测量方法重点、难点: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回顾 10分钟 新授 7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 课题一、容积式流量计 任务导入 相关知识 一、流量的基本概念 二、容积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 1、容积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常见结构类型 1)齿轮式容积流量计 2)刮板式容积流量计 3)旋转活塞式容积流量计 4)皮膜式容积流量计 三、容积式流量计的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1、容积式流量计的选型 2、容积式流量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课题二、差压式流量计 任务导入 相关知识 一、差压式流量计概述 二、差压是流量计的分类 1、按产生差压原理的分类 1)节流式 2)动压头式 3)水力阻力式 4)离心式 5)动压增益式 6)射流式 2、按结构形式分类 1)标准孔板 2)标准喷嘴 三、差压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特性 1、工作原理 2、主要特点 四、差压式流量计的选型要点 1、仪表性能 2、压力损失 3、安装条件 4、环境条件 5、经济因素 五、差压式流量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任务实施 课题三、超声波流量计 任务导入 相关知识 一、超声波流量计概述 二、超声波流量计的分类 1、按照测试原理分类 2、按照换能器供电方式不同分类 三、超声波流量计的选型 四、超声波流量计的使用 任务实施小结: 流量、温度、压力是重要的过程参数,在工业现场,流量仪表同压力、温度仪表一样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自动化仪表与装置中,流量仪表被用作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检测仪表和物料数量测量的总量表。作业布置:审批:后记:周次:时间:课题:实训七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相敏检波器面板上各个端口的作用 2、通过实验来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功能重点、难点:教具:传感器模块教学方法:讲授法时间分配:回顾 10分钟 新授 70分钟 小结 15分钟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学过程: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相敏检波器面板上各个端口的作用;2 通过实验来了解相敏检波器的功能。二、 实验仪器设备1 音频振荡器2 直流稳压电源3 双踪示波器4 电压/频率表三、 实验器材1 相敏检波器2 移相器3 低通滤波器四、 实验步骤和内容1 了解相敏检波器在实验仪面板上的符号。每个脚的功能如下: 是输入端 是交流参考信号输入端 是输出端 地 直流参考信号输入端 观察口 观察口2 直流参考输入时的实验(1)根据下图的电路连线,将音频振荡器的Lv端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把直流稳压电源+2V输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直流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两根输入线分别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组成一个测量电路。(2)调整好示波器,开启主、副电源,调整音频振荡器的幅度旋钮,示波器输出电压峰峰值为4V,频率为5KHz。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入和输出的相位和幅值关系。 (3)改变参考电压的极性(除去直流稳压电源+2V输出端与相敏检波器参考输入端的连线,把直流稳压电源的-2V输出接至相敏检波器的参考输入端,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的相位和幅值关系。(4)由此可得出结论:当参考电压为正时,输入和输出( )相,此时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倍。当参考电压为负时,输入和输出( ) 相,此时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倍。3参考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的实验(1)关闭电源,根据下图电路重新连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Lv(或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将从Lv(或0)输出端接至相敏检波器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连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和,将相敏检波器输出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电压/频率表的电压表(20V档)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根据示波器的显示对应画出输入和输出波形。(2)开启电源,根据下表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用示波器监测),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表。Vip-p(V)0.5124816Vo(V)(3)根据上面的实验,说明此时电路的功能。4参考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的实验 (1)关闭电源,根据下图的电路重新接线,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将从180输出端接至相敏检波器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连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和,将相敏检波器输出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电压/频率表的电压表(20V档)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根据示波器的显示结果,对应画出输入和输出波形。(2)开启电源,根据下表中的要求调整音频振荡器的输出幅度波器监测),同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表。Vip-p(V)0.5124816Vo(V)(3)根据上面测试结果,说明此电路的功能。小结:将音频振荡器的信号从0输出端输出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端,将从180输出端接至相敏检波器参考输入端,把示波器的两根输入线分别连接至相敏检波器的输入 和,将相敏检波器输出同时与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电压/频率表的电压表(20V档)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测量线路。根据示波器的显示结果,对应画出输入和输出波形。作业布置:审批: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