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1690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比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五 教学策略和和方法: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六 教学过程(一)有氧呼吸本节的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也在于此,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无氧呼吸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预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起到熟悉知识的作用,并且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记准化合物名称,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有氧呼吸课堂教学过程如下:1、自学与讨论:独立完成如下图片,小组讨论确定答案:2、知识细化:依据动画细化有氧呼吸过程,明确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去向。3、书面落实:依据学案独立完成知识小结有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基础知识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要求学生板演4、讨论与陈述:学案上有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与线粒体的什么结构有关?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储存于AIP中1161 KJ,其余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大?5、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有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6、练一练:(二)无氧呼吸1、依据动画总结无氧呼吸过程,并简单描述。2、书面落实:(学案导学)无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基础知识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板演3、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无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4、练一练:七 作业例1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1)A瓶内NaOH的作用是 。(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为何要用不透光的钟罩罩住植物? 。(4)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5)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是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 (2)检验CO2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 (3)防止光合作用吸收CO2(4)检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5)实验效果与前者一致。例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展示的是物质代谢系列反应就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是在叶绿体的 薄膜上进行的,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所需的外部条件是 。(3)在上述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 (用标号表示)。答案(1)基粒片层结构;光;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2)线粒体;有氧(3)(4)例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室温25的实验室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C)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增加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减少例4将酵母菌放含有培养液的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一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B)A、1/6 B、1/3 C、1/2 D、1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5分钟教师要设置针对本节课知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训练1】下图表示大气中O2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其中A曲线代表CO2释放量,B曲线代表O2的消耗量。贮藏水果时O2浓度应调节到(D)AM 点 BN 点 CP 点 DQ点【训练2】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 D气孔周围的细胞【训练3】8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D)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分解成CO2和HC释放出CO2时 D氢和氧化合成水时【训练4】16在航天飞机舱中的宇航员,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消耗的氧气量,可产生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依次分别是(A)A6mol 2870kJ 1161kJB6mol686kJ300kJ C2mol 1870kJ 1715kJ D2mol1255kJ686kJ【训练5】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训练6】26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右图。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B)AO2、CO2、乳酸B乳酸、CO2、O2CCO2、O2、乳酸 DCO2、乳酸、O2【训练7】下图表示水稻(实线)和小麦(虚线)的幼苗在不同生理状况下,CO2的释放量与O2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请据图回答:(1)曲线表示 呼吸的速率,曲线表示 呼吸的速率。(2)当O2体积分数为 %时,水稻幼苗的两种类型速率相同,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数量相当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数量的 。(3)当水稻幼苗进行两种呼吸并且CO2的释放量大致相同时,小麦以 呼吸为主要形式。答案(1)水稻无氧;小麦有氧(2)8;1/3(3)有氧呼吸6总结提升;这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大约5分钟。学生先对本节课做出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刚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系,形成知识串。并要做补充总结,提炼其中解题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而使知识达到升华。八、板书设计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概念(二)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条件过程分解产物释放能量特点总反应式相同点九、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答疑、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典例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CAI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2、本节课充分体现和落实了我校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模式。从具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这六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环节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自学探究与合作释疑。在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中教师要做好有效调控,及时铺设将知识拓展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并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时候给与解疑点拨,所以教师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善于将知识问题化,锤炼课堂语言,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采用各种有效地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快乐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