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三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094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优秀教案(三篇)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吓唬、挨、耽搁、缥缈、绽开、急遽、惆怅、惊惶、依偎、消逝等词语。2品读分析关键语句,体会那个星期天“我”心情的变化。3辩证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加深对责任与爱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分析关键语句,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感受融情于景的语言魅力。教学难点感受孩子的失落与母亲的无奈,辩证理解母亲的形象,加深对责任与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迁移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铁凝的盼,“我”盼穿新雨衣最终实现了愿望,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小说那个星期天,看一看“我”有着怎样的期盼,又是否实现?设计说明:由上学期已学课文盼引入课文,唤醒记忆,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二、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正字正音。2梳理情节(1)通读课文,思考:“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关注文中人物的言行情感)(2)交流梳理,完成表格设计说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落实教学重点做准备。三、品读分析,感受心情1师生合作(1)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第3节关键语句,抓住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体会早晨母亲刚答应带“我”出去玩时满怀期待的心情。(2)旧知点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可以表现人物心情。此外,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烘托人物的心情。2生生合作(1)小组合作圈画4-6节中表达“我”心情的描写性语句,体会“我”在那个星期天心情的变化。(2)交流朗读关键句,体验人物情感。设计说明:在合作中通过品读课文语句,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方法,感受融情于景的语言魅力,落实教学重点。四、辩证思考,理解主旨1朗读第七段,感受母亲给我带来的伤害。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2.品析课文,关注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教学重难点】1、重点关注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2、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学生分享并展示导学案上用微信表情画的心情)。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读课文用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2、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2)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我”的心情)(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黑板出示生字词)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4)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追问: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梳理文章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二、品读感悟、理解情感(一)1、读课文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P2-p5)要求:用中括号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小括号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明确: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3)“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耐心地等待。思考: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我坐在草丛里。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落落”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关注句子“我”)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还有“我”孤寂的内心。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那个星期天是六年级统编版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通过朗读的方式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细腻情感。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内容上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朗读不但要在技巧上进行指导,更要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在的情感体味出发进行朗读。同时结合关键语段,体会作者从人物的行动细节、环境的烘托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效果,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最后,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故事,用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富有生活情趣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继续从技巧、文章的情感体味出发进行朗读的指导。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方法,但通过动作的细节、环境的烘托来表现的手法学生还没有透彻理解掌握需要加强引导和练习。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情感世界丰富、敏感、细腻,文章以孩童视角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七(1)班的学生基础较为扎实,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欠佳,学生分层较为严重,但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三、教案设计思路问题链设计:1.“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印象如此深刻?2.在那个星期天“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课文第六段,出现的三次“一声不吭”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一样的吗?3.文中的母亲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呢?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已有知识,对文章的简单梳理采用表格的形式在预习环节呈现。教学过程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对“我”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的感悟,在该环节借助预习部分的表格,以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感悟主题环节,探究“我”对母亲情感的变化,体会母亲的无奈,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教学目标1.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体会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效果。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母亲的无奈。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动作的细节、环境的烘托体会孩子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感受孩子的失望和母亲的无奈。课前准备1.通读全文,完成预习单2.制作课件板书设计练习设计1.摘抄课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仿照课文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写一写自己的生活体验,100字左右。(必做题)(设计意图:教学环节中对于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有所涉及,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吸收能力,有必要在作业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巩固。)2.拓展阅读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与地坛,上网查询收集有关史铁生的生平事迹,制作成课件课堂进行汇报(选做题)(设计意图:课文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通过对史铁生代表作品的阅读以及生平事迹的搜集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四、教学过程一、吸引兴趣,导入新课。师: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急切地盼望某件事情的经历,回忆回忆,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当时的感受。我们的作者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也热切地盼望着,而这第一次的盼望令他至今记忆深刻。(板书:那个星期天史铁生)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1.散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如此深刻?预设: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我很失望、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引入下一教学环节。小结:“我”积累了很久的盼望落空了,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异常尖锐、强烈的伤痛。2.在那个漫长而昏暗的星期天,“我”的心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结合预习作业中的表格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学生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汇报。预设:学生根据预习单里的表格对“我”的心理变化从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意图:以预习作业中的表格为抓手,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我”的心理变化进行体会。小结:文中语言、动作、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我”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从最初的“热切盼望”到等待母亲买菜回来的“焦急兴奋”,到念念叨叨跟在母亲身后的“委屈急切”以及等着母亲洗完衣服可以出去的“倔强执着”,直到最后期盼落空,不出声地流泪的“绝望、痛苦”,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注重朗读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