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0202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引言1第一章 轴类零件的加工21.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研究对象21.2 轴的类型及其功用21.3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31.4 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41.5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分析4第二章 零件图样及要求72.1 设计技术要求72.2 设计具体要求7第三章 零件图工艺分析83.1 零件几何要素分析83.2 精度分析83.3 加工方案的拟订83.4 工件的定位及装夹8第四章 编程尺寸的计算94.1 上下偏差换算成平均尺寸94.2 利用尺寸链解出图中未标注的尺寸9第五章 加工路线图105.1 工序一105.2 工序二105.3 工序三115.4 工序四13第六章 刀具调整图146.1 加工左端台阶面及螺纹146.2 调头加工工件右端锥面、曲面,钻孔并镗孔14第七章 数控刀具表15第八章 数控加工工序卡168.1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168.2 数控加工工序卡(二)168.3 数控加工工序卡(三)178.4 数控加工工序卡(四)17第九章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189.1 工序一189.2 工序二程序189.3 工序三程序199.4 工序四程序20第十章仿真验证22总结24致谢语25参考文献26附:A3图纸一张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程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轴类零件的加工进行工艺分析。轴类零件通常由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台阶面、螺纹、圆弧等组成,主要用于支撑传动零件,承受载荷,传递转矩等,有较高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为保证轴类零件的高精度要求,本设计针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尺寸计算、程序编写以及数控仿真,制定了正确的工艺方案,包括:装夹方案和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夹具,并能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实现了数控车床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快速度,短周期等功能。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零件加工之前,进行工艺分析、编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典型的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给出了一般零件设计加工工艺分析的方法,对于提高制造质量和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零件图纸分析 加工工艺 编程 仿真引言数字控制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简称数控机床,这是一种将数字计算技术应用于机床的控制技术。它把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控制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它的关联效益和辐射能力更是难以估计。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离开了数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水平不仅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着企业生产的物耗、能耗和效率等方面。也就是说,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直接决定着各种投入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效率,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在企业工艺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及其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可能性是有限的。一定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大致区间,要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开展工艺创新。目前,随着国内数控机床用量的剧增,急需培养一大批各种层次的数控人才,特别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及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技能人才。本课题以数控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为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零件图的分析以及工艺过程卡的制定和程序的编制。难点是三个相交圆弧在加工过程中不能与刀具发生干涉,另外要保证同轴度零件同轴度的要求。从此典型零件中能让我们对所学书本知识达到巩固与加强的目的,对数控零件的加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一章 轴类零件的加工1.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研究对象机械制造工艺,是指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机械制造工艺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产品的种类成千上万,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所研究的问题可归结为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3大类。1.1.1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包括整台机器的装配精度、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以及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现在,由于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电子工业和军工的需要,对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继出现了新工艺和新技术。如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和微细加工等,加工精度由1级提高到0.1级0.01级,并正向纳米(nm)级(1nm=0.001)精度迈进。1.1.2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如下。一是提高切削用量,采用高速切削、高速磨削和重磨削。例如,近年来出现的聚晶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等新型刀具材料,其切削速度可达1200m/min,高速磨削的磨削速度可达200m/s。重磨削是高速磨削的发展方向,包括大进给、深切深缓进给的强力磨削、荒磨和切断磨削等。二是改进工艺方法、创造新工艺。如利用锻压设备实现少无切屑加工,对高强度、高硬度的难切削材料采用特种加工等。三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高度自动化。如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控制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无人化车间或工厂等。成组技术的出现,能解决多品种,尤其是中、小批生产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也是企业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基础。1.1.3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是要节省和合理选择原材料,研究新材料;合理使用和改进现有设备,研制新的高效设备等。对上述3类问题,要辩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要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能以优质、高效、低耗的工艺去完成零件的加工和产品的装配,这样的工艺才是合理和先进的工艺。工艺的发展不仅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还要进行实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工艺问题,解决工艺问题,提高工艺水平。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改进和发展。1.2 轴的类型及其功用轴类零件主要用于支承传动零件(齿轮、带轮等),承受载荷、传递转矩以及保证装在轴上零件的回转精度。根据结构形状,轴的分类如图所示,根据轴的长度L与直径d之比,又可分为刚性轴(L/d12)和挠性轴(L/d12)2种。图1-1 轴的种类(a)光轴(b)空心轴(c)半轴(d)阶梯轴(e)花键轴(f)偏心轴1.3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装轴承的轴颈和装传动零件的轴头处表面,一般是轴类零件的重要表面,其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等)、位置精度(同轴度、与端面的重直度等)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均较高,是在制订轴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应着着重考虑的因素。1.3.1 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精度轴的轴颈是轴类零件的重要表面,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时的回转精度。轴颈的直径精度是根据使用要求通常为IT6,有时可达到IT5。轴颈的几何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应配制在直径公差之内,精度要求高的轴则应在图上专门标注形状公差。1.3.2 位置精度配合轴颈(装配传动件的轴颈)相对支承轴(装配轴承的轴颈)的同轴度以轴颈与支承端面的垂直度通常要求较高。普通精度轴的配合轴颈相对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一般为0.01mm0.03mm,精度高的轴为0.001mm0.005mm,端面圆跳动为0.005mm0.01mm。1.3.3 表面粗糙度轴类零件的各加工表面均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一般说来,支承轴颈的表面精糙度要求最小,为。配合轴颈的表面精糙度次之,为。1.4 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1.4.1 轴类零件的材料轴类零件材料常用45钢,对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可选用40Cr等合金结构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轴承钢GCr15等,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于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选用20CrMnTi、20Cr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低碳钢经渗碳淬火处理后,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心部强度和耐冲击韧度,但是热处理变形较大。而氮化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有很高的心部强度、优良的耐磨性和耐疲劳强度,热处理变形却很小。1.4.2 轴类零件的毛坯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圆棒料和锻件;有些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用铸件,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分布,从而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故一般比较重要的轴,多采用锻件。1.4.3 轴类零件的热处理轴类零件的使用性能除与所选钢材种类有关外,还与所采用的热处理有关。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含碳量大于=0.7%的碳钢和合金钢),以使用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轴,在局部淬火和粗磨之后,还需安排低温时效处理,以消除淬火及磨削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控制尺寸稳定;对于整体淬火精密主轴,在淬火粗磨后,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低温时效处理;对于精度更高的主轴,在淬火之后,还要进行定性处理,定性处理一般采用冰冷处理方法,以进一步消除加应力,保持主轴精度。1.5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分析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随结构形状、技术要求、材料种类、生产批量等因素有所差异。日常工艺工作中遇到的大量工作是一般轴的工艺编制。1.5.1 零件加工的装夹方法和夹具选择数控车床上零件安装方法与普通车床一样,要尽量选用已有的通用夹具装夹,且应注意减少装夹次数,尽量做到在一次装夹中能把零件上要加工表面都加工出来。零件定位基准应尽量与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对尺寸精度的影响。数控车床多采用三爪自动定位中心卡盘夹持工件;轴类工件还可采用尾座顶尖支持工件。由于数控车床主轴转速极高,为便于工件夹紧,多采用液压高速动力卡盘,因为它在生产厂已通过了严格平衡,具有高转速(极限转速可达40006000r/min)、高夹紧力(最大推拉力为2000-8000N)、高精度、调爪方便、通孔、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可使用软爪夹持工件,软爪弧面由操作者随机配制,可获得理想的夹持精度。通过调整缸压力,可改变卡盘夹紧力,以满足夹持各种薄壁和易变形工件的特殊需要。为减少细长轴加工时受力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以及在加工带孔轴类工件内孔时,可采用液压自动定位中心架,其定心精度可达0.03mm。此外,数控车床加工中还有其它的夹具,它们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用于轴类工件的夹具和用于盘类工件的夹具。用于加工轴类零件的夹具有自动夹紧拨动卡盘、拨齿顶尖、三爪拨动卡盘和快速可调万能卡盘等。数控车床加工轴类零件时,坯件装夹在主轴顶尖和尾座顶尖之间,由主轴上的拨盘或拨齿顶尖带动旋转。夹具在粗车时可以传递足够大的转距,以适应于主轴的高速旋转车削。1.5.2 轴的加工工艺过程与工艺分析 以车床主轴加工为例1)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通过对主轴的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生产比量、设备条件、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就可以拟订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加工阶段的划分 由于主轴是多阶梯带通孔的零件,切除大量金属后,会引起残余应力重新分布而变形,故安排工序时,一定要粗精分开,先粗后精。粗加工开始前先准备毛坯并正火;粗加工阶段为切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是半精车外圆,各辅助表面(键槽、花键、螺纹等)的加工与表面淬火;精加工阶段是主要表面(外圆表面与锥孔)的精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准,尽量采用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锥孔、螺纹等表面的设计基准都是轴线,采用两中心也定位,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又符合基准统一原则。轴类零件的定位基面,最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螺纹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而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就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能最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但下列情况不能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们基面。粗加工外圆时,为提高工件刚度,则采用轴外圆表面为定位基面,或以外圆和中心孔同作定位基面,即一夹一顶。当轴为通孔零件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面的中心孔因钻出通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后还能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工艺上常采用以下3种方法。l 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内锥面来代替中心孔。l 当轴有圆柱孔时,可采用1:500锥度的锥堵;当轴孔锥度较小时,取锥堵与工作两端定位孔锥相同。l 当轴通孔的锥度较大时,可采用带锥堵的心轴,简称锥堵心轴。综上所述,空心主轴零件定位基准的使用与转换,大致采用这样的方式:开始时以外圆作粗基准铣端面钻中心孔,为粗车外圆准备好定位基准。粗车外圆又为深孔加工准备好定位基准,钻深孔时采用一夹(夹一头外圆)一托(托一头外圆)的装夹方式,之后即加工好前后锥孔,以便安装锥堵,为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外圆准备好定位基准。终磨锥孔之前,必须磨好轴颈表面,以便用支承轴颈定位来磨锥孔,从而保证锥孔的精度。工序顺序安排 安排主轴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基准先行 机械加工工艺安排时,总是先加工好定位基准面,使零件便于定位和夹紧。主轴加工也总是首先安排铣端面钻中心孔,以便为后续工序准备好定位基准。深孔加工的安排 为了安排中心孔能够在多道工序中使用,希望深孔加工安排在最后。但深孔加属粗加工,余量大,发热多,变形也大,会使得加工精度难以保持,故不能放到最后。一般深孔加安排在外圆粗车之后,以便有一个较为精确的轴颈作定位基准用来搭中心架,这样加工出的孔也容易保证主轴均厚均匀。先外后内与先大后小 先加工外圆,再以外圆定位加工内孔。如上述主轴锥孔安排在轴颈精磨之后再进行精磨;加工阶梯外圆时,先加工直径较大的,后加工直径较小的,这样可避免过早地削弱工作的刚度。加工阶梯深孔时,先加工直径较大的,后加工直径较小的,这样可以便于使用刚度较大的孔加工工具。次要表面加工的安排 主轴上的花键、键槽、螺纹等次要表面加工,通常均安排在外圆精车或粗磨之后、精磨外圆之前进行。如果精车前就铣出健槽,精车时因断续切削而易产生振动,既影响加工质量,又容易损坏刀具,也难控制健槽的深度。这些加工也不能放到主要表面精磨之后,否则会破坏主要表面已获得的精度。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轴需进行调质处理时,应放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进行。如采用锻件毛坯,必须首先安排退火或正火处理。如轴毛坯为热轧钢,可不必进行正火处理。主要工序加工方法外圆的加工 外圆车削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外圆表面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法。成批生产时采用转塔车床、数控车床;大量生产时,采用多刀半自动车床、液压仿形半自动车床等。磨削是外圆表面主要的精加工方法,适于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较小的外圆表面,特别适用于加工淬火钢等高硬度材料。当生产批量较大时,常采用组合磨削、成形砂轮磨削及无心磨削等高效磨削方法。 螺纹的加工 为了保证螺纹大径的精确,在螺纹加工前,在外圆的时候应多削0.10.3mm。在加工螺纹的时候,主轴转速和进给都不能太大,背吃刀量也应当逐渐减小。在螺纹加工的最后一步,应重复多走一次,这样螺纹加工完后会更光滑一些。 槽的加工 槽在轴类零件经常的遇见,槽的加工应特别注意转速和进给的调整,实际的转速和进给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刀子的质量而定。 第二章 零件图样及要求2.1 设计技术要求 以下图轴零件为例图2-12.1.1 零件图如图所示:2.1.2 技术要求如下:(1)以中批量生产条件编程。(2)不准用砂布及锉刀修饰表面。(3)未注倒角1X45,锐边倒钝0.2X45。(4)未注公差尺寸按GB1804M。(5)端面允许打中心孔。(6)毛坯尺寸:(55X150)。(7)材料:45#,调质处理HRC2636。2.2 设计具体要求1、零件图工艺分析 2、计算编程尺寸3、画出加工路线图 4、画出刀具调整图5、列出数控刀具表 6、编制加工工序卡7、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8、进行数控仿真第三章 零件图工艺分析3.1 零件几何要素分析从结构上看该零件主要由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内孔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结构形状复杂,很适合数控车床的车削加工。3.2 精度分析3.2.1 尺寸精度分析该零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有: 右端内孔直径28+0.04 0内孔深26+ -0.02、球面圆弧S48+ -0.02、凹圆弧R9+ -0.02、凸圆弧左端面直径35 0 -0.03 、凸圆弧直径42 0 -0.03、左端大圆外圆柱面直径52 0 -0.03、槽宽3 0 -0.03、相邻槽间距4+0.03 0、左端30圆柱面的长度33+ -0.02、零件总长145+ -0.08。需仔细对刀和认真调整机床,并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案。3.2.2 形位精度分析主要的形位精度有:外圆52轴线对基准轴线A的同轴度公差要求。3.2.3 表面粗糙度分析52圆柱面、35圆柱面、20圆椎面、28内孔表面,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um,其他表面的粗糙度为Ra3.2 um。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就要通过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合理选择工件的装夹方式,通过选用合适的刀具及几何参数,正确的粗、精加工路线,合理的切削用量等措施来保证。3.3 加工方案的拟订由于该零件比较复杂,加工部位较多,因而采用两次装夹后完成粗、精加工的加工方案。 手动钻中心孔后,先加工工件左端外形,完成粗精加工后,掉头加工工件右端。进行数控加工时尽可能采用沿轴向切削的方式进行加工,以提高加工过程中工件与刀具的刚性.3.4 工件的定位及装夹为了减小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定位误差,工件在CKY400型数控车床上采用三爪卡盘进行定位与装夹。当掉头加工工件右端时,采用一夹一顶的装夹方式。工件装夹过程中,应对工件进行找正,以保证工件轴线与主轴轴线同轴。第四章 编程尺寸的计算4.1 上下偏差换算成平均尺寸28+0.04 0换算为28.02+ -0.0235 0 -0.03换算为34.985+ -0.01542 0 -0.03换算为41.985+ -0.01552 0 -0.03换算为51.985+ -0.0153 0 -0.03换算为2.985+ -0.0154+0.03 0换算为4.015+ -0.0154.2 利用尺寸链解出图中未标注的尺寸图4-1A0=A1+A2+A3+A4 解得 A3=18ES(A0)= ES(A1)+ ES(A2)+ ES(A3)+ ES(A4) 解得 ES(A2)=0EI(A0)= EI(A1)+ EI(A2)+ EI(A3)+ EI(A4) 图 4-2解得 EI(A2)=0 A2=18A0=A7-A1-A2-A3-A4-A5-A6 解得A6=7 ES(A0)= ES(A7)- EI(A1)- EI(A2)- EI(A3)- EI(A4)- EI(A5)- EI(A6) 解得EI(A6)=-0.06EI(A0)=EI(A7)- ES(A0)- ES(A1)- ES(A2)- ES(A3)- ES(A4)- ES(A5)- ES(A6) 解得ES(A6)=+0.06 综上可得A6=7+0.06 -0.06第五章 加工路线图5.1 工序一 手动钻孔:4mm中心钻5.2 工序二工步(一):调用刀具T02外圆粗车刀,粗车左端面、台阶面图 5-1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0.2(mm/r)、背吃刀量1.5(mm),留精加工余量X0.2mm、Z0.2mm。工步(二):调用刀具T03外圆精车刀,精加工左端面、台阶面图 5-2主轴转速1200(r/min)、进给量0.1(mm/r)、背吃刀量0.1(mm),加工到标注要求尺寸。工步(三):调用T04螺纹刀,车螺纹至要求尺寸图 5-3主轴转速400(r/min)、进给量2.0(mm/r)、背吃刀量0.90.1(mm)。螺纹刀的背吃刀量应按照螺纹加工手册查表,逐渐减小。螺纹刀在最后一次走刀的时候,重复多走一次,确保螺纹的光滑。5.3 工序三工步(一):工件调头装夹,调用T05粗车右端外圆锥面、曲面 主轴转速600(r/min)、进给量0.17(mm/r)、背吃刀量1.3(mm),圆锥面、曲面各留精加工余量X0.2mm、Z0.2mm。图5-4工步(二):调用T06粗精车右端外圆锥面、曲面至要求尺寸图 5-5主轴转速1000(r/min)、进给量0.07(mm/r)、背吃刀量0.08(mm),加工到标注要求尺寸。工步(三):调用T07切槽刀,切圆锥面、右端面至要求尺寸图5-6主轴转速400(r/min)、进给量0.1(mm/r),加工到标注要求尺寸。切槽刀在加工到最标注尺寸的时候,应在底部停留几秒,保证槽底光滑。5.4 工序四工步(一):调用T08钻头,钻直径为25的孔图5-7主轴转速300(r/min)、进给量0.1(mm/r),加工到标注要求尺寸。工步(二):调用T09内孔车刀,镗内孔至要求尺寸。粗车时主轴转速400(r/min)、进给量0.1(mm/r),进给量1.2(mm)精车时主轴转速800(r/min)、进给量0.08(mm/r),进给量0.1(mm),加工到标注要求尺寸。图 5-8第六章 刀具调整图6.1 加工左端台阶面及螺纹图6-16.2 调头加工工件右端锥面、曲面,钻孔并镗孔图 6-2图 14 第七章 数控刀具表产品名称及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程序编号O0001O0002工步号刀具名称刀具型号刀片刀尖半径 (mm)备注型号牌号1中心钻A型手动钻中心孔2机夹可转位车刀PCGCL2525-09QCCMT097308GC4350.8工序二3机夹可转位车刀PCGCL2525-08QCCMW080304GC4350.44机夹可转位螺纹刀SWR2020P16BRT16.012.00GMGC4355机夹可转位车刀MDPNN2525M11DNMG1104DFGC4350.8工序三6机夹可转位车刀SWBN2020K11VNMG16040PMGC4350.47机夹切槽刀QZQ2020R03ZQMX3N111EGC435825钻头GC435工序四9机夹可转位内刀车刀S10MSCLCR06CCMT060204HFGC4350.4第八章 数控加工工序卡8.1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一)工厂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编号使用设备车间一无三爪卡盘普通车床1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背吃刀量mm1钻中心孔钻孔T014mm中心钻8.2 数控加工工序卡(二)数控加工工序卡片(二)工厂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编号使用设备车间二O0001三爪卡盘塞块数控车床2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背吃刀量mm1粗车30外圆,台阶端面, 52外圆,留精加工余量 0.2mm30外圆,台阶端面, 52外圆T0295左偏刀60002152精车30外圆,台阶端面, 52外圆至尺寸30外圆,台阶端面, 52外圆T0395左偏刀120001013车螺纹至尺寸螺纹T0460螺纹刀4002.009、06、06、04、018.3 数控加工工序卡(三)数控加工工序卡片(3)工厂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编号使用设备车间三O0002三爪卡盘(软爪)数控车床2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背吃刀量(mm)1粗车外圆曲面,锥面留精加工余量0.2mm外圆曲面,锥面T05主副偏角62.56000.171.32精车外圆曲面,锥面至尺寸外圆曲面,锥面T06主副偏角72.5 10000.070.083切外圆曲面,锥面端面到尺寸外圆曲面,锥面、右端面T073mm宽切槽刀4000.18.4 数控加工工序卡(四)数控加工工序卡片(3)工厂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编号使用设备车间四O0003三爪卡盘(软爪)数控车床2工步号工步内容加工面刀具号刀具规格主轴转速(rmin)进给量(mmr)背吃刀量(mm)1钻孔钻孔T08直25钻头3000.12镗内孔至尺寸28内孔T09左偏内孔镗刀粗车4000.11.2精车8000.080.1第九章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9.1 工序一手动钻中心孔9.2 工序二程序%0002;T0202; (粗车端面,外圆)M03 S600;G00 X58.0Z2.0;G71 U1.5 R1.0 P10 Q20 X0.2 Z0.05 F0.2;N10 G00 X0;G01 Z0 F0.08;X26.4;X30.4 Z-2.0;Z-32.8;X50.4;X52.4 Z-34.0;N20 G01 Z-52.0;G00 X100;Z150 T0200;T0303; (精车端面、外圆)M03 S1200;G00 X26.0 Z2.0;G01 X26.0 Z0;X30 Z-2.0;Z-33.0;X49.985 Z-33.0;X51.985 Z-34;Z-52.0;G01 X58.0;G00 X100;Z150 T0300;T0404; (车螺纹)M03 S400;G00 X34.0 Z2.0;G82 X29.1 Z-25.0 F2.0;X28.5 Z-25.0;X27.9 Z-25.0;X27.5 Z-25.0;X27.4 Z-25.0;X27.4 Z-25.0;G01 X31.0;G00 X100;Z150 T0400;M05;M309.3 工序三程序%0003;T0505; (粗车曲、锥面)M03 S600;G00 X58.0 Z3;G71 U1.5 R1.0 P30 Q40 X0.2 Z0.05 F0.17;N30 G00 X37.86 Z2;G41;G01 X37.86 Z0 F0.07;G03 X35.465 Z-29.27 R24;G02 X36.845 W-12.95 R9;G03 X35.385 Z-57 R8;G01 X37.04 Z-61.17;G01 X41.13 Z-65;N40 X53.985 Z-95 G40;G00 X100;Z150 T0500;T0606; (精车曲、锥面)M03 S1000;G00 X37.46 Z2;G41;G01 X37.46 Z0 F0.07;G03 X35.065 Z-29.27 R24;G02 X36.445 W-12.95 R9;G03 X34.985 Z-57 R8;G01 X36.64 Z-61.17;G01 X40.73 Z-65;X53.985 Z-95;G40;G00 X100;Z150 T0600;T0707; (切槽)M03 S400;G00 X55;Z-89;G01 X39;G04 P4;G01 X55;W7;X39;G04 P4;G01 X55;W7;X39;G04 P4;G01 X55;Z-65;X34.985;W5;X50;Z0;X0;Z3;G00 X100;Z150 T0700;M05;M30;9.4 工序四程序 先手动钻孔%0004;T0909; (镗内孔)M03 S400;G00 X25 Z3;G01 X26 Z0 F0.1;Z-26;G01 X10;G00 Z3;G01 X27;Z-26;X10;G00 Z3;G01 X27.8;Z-26;X10;G00 Z3;M03 S800;X30.02;G01 X30.02 Z0;X28.02 Z-1;Z-26;X10;G00 Z150X100 T0900;T0101;M05M30;第十章 仿真验证根据编写出来的程序,在宇龙数控仿真软件上验证,并通过实际加工,符合工艺要求,获得合格工件。毛坯设置:55X150材 料:45#机床选择:华中数控车床工序二:程序O002仿真图图10-1工序三:程序0003仿真图(一)图10-2工序三:程序0003仿真图(二)图 10-3工序三:程序0003仿真图(三)图10-4工序四:程序0004仿真图图10-5总结毕业设计是我们面临毕业时的一项难关,同时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本次课题贯穿本专业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术,从分析设计到计算、实际的编程、数控仿真,同时本次选题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毕业设计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点,本次选题的目的是数控专业教学体系中构成数控技术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传统的回转体工件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产品生产的问题和需求。现代回转体类的数控加工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开始强调产品尺寸精度,工艺严格性,从而更加有得于学生装的数控编程及操作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次对零件图的完整工艺分析和编程设计,我摆脱了以前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让我把所学与实际紧密的相结合起来,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虽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麻烦,但这让我认识到了以前课程当中的纯粹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差异,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去面对和改善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各种设计合理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工夫不负有心人,此次的设计让我对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各工艺分析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数控零件的加工工艺与编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多多的实践,才能更牢固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是我们很好的把过去学过的知识能够很好的串起来,当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共同讨论和老师的指导,解决了很多问题,当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查漏补缺,再接再厉,把这门课程的知识学的更扎实,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致谢语毕业设计已经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感慨时间过的之快。做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已经意识到了,我还要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关于数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那样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跟上社会的发展,将来不会被时代、社会所淘汰。这次的毕业设计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所学不足之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真谛。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葛卫国老师和各位专业老师以及林先良等几位同学这几个月以来的热心帮助。也正是他们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设计最终顺利完成。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辅导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四年中除在学校向各位老师学到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此致敬礼致谢人:谢飞 参考文献1 李硕,栗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 余英良.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李正峰.数控加工工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 廖建刚,倪祥明.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6 严爱珍.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 李长江.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李斌,李培根.数控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2.9 赵长明,刘万菊.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科学出版社.2006.10 袁哲俊.金属切削刀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 宋放之,等.数控工艺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 刘雄伟,等.数控加工理论与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 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4 宋莉莉.数控车床车削加工工艺过程分析及编程.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5 潘培道,徐健.基于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工艺与装备,2006.16 赵太平.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7 胡如祥.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8 杨利群.数控工艺培训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 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0 朱喜林,张代治.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 姚福生,等.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rocessing Process Study And Programming Design Of the Axis Class Components XIE Fei(Grade 2006,Mechanical Design,Manufacture&Automation,School of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Wanzhou 404000)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focus on the technology analysis of the processing for the shaft components. Generally, the shaft components are made up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ical surfa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ne surface, terminal surfaces, step surfaces, screw thread and circle arc, It has been mainly used for supporting transmission parts, bear loads and transmit torques and need the high precision and roughness,In order to ensure high-preci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Shaft ,This article develops the right technology program for technology analysis, size calculation, programming and NC simulation. Including the setup process and technology routes, chose right clamp and cutters. It has been checked by NC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achieves the automation, intellectualization, high precision, rapid production, short production period of the NC Lathe. NC machin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es. It is highly crucial to proceed with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programming before machining the shaft components. Based on the typical technology analysis of NC machining of the shaft components,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a method about analysis of design process of the usual components, it raises products quality and guide actual manufacturing and has a certain level of guiding significance.KeyWord Component Analysis Machining Technology Programming Simul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