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96004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置其中。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核心即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华民族是素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邦,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髓,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贯穿其中的就是正确的教育导向,只有教育导向正确,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然而社会现状是,唯以升学论成败,升学独以分计,由于这种错误的教育导向,致使家长和学校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先从改变教育导向入手,将学生的德育情况作为升学、评优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高分低能、有知识没文化的现状。传统的文化典籍和思想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显现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及提升品德和修养,这对于其人格的形成,及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要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从小培养,常言道,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建立,更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可寓教寓乐,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学习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更加放松,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传递着千年不变的思想,传递着中华文明史几千年经久不衰的秘诀!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增加在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方面教育的内容,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孩子从弟子规、三字经等学起,从小就了解祖先留给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学习如何做人、提升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竞争力,成为一个真正“人才”。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风气与家庭中长辈的榜样示范密不可分,父母应该注重环境的教育作用、注重以身作则,不应该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技能,跑各种补习班,特长班,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德教育、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要从家长自我做起,践行孝道、严格律己、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判断事物,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