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89162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 日本侵华的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2、 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并扩大侵略,占领东北。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蓄意制造一系列的事件,总称“华北事变”3、 国民政府抗日政策:“攘外必先安内”4、 西安事变的背景、结果和意义背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蒋介石坚持“剿共”。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5、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7、 日军的侵华暴行南京大屠杀 “以华制华” “以战养战” “三光”政策 重庆大轰炸 实施细菌战 推行“慰安妇”制度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 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时间战役影响1937年8月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企图。1937年9月太原会战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938年1月至5月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 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内容背景:国民党内部分人存在“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中共党内部分人存在轻视游击战的倾向。内容: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3、 敌后战场的开辟(中国共产党)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战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 敌后战场的作用配合正面战场,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速决战”,使战局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战”发展。迫使日本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使日军疲于奔命。有利于增强抗日力量,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5、 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进行了抗战。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鼓舞了民心士气。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6、 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背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召开: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内容: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7、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8、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标志、原因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9、 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后两种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2、 重庆谈判的时间、结果时间:1945年8月至10月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3、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4、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5、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6、 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战役结果意义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取得数量优势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7、七届二中全会时间和地点: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8、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国民党: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共产党: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9、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