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预防医学多选题.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8925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预防医学多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大学预防医学多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大学预防医学多选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一般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允许误差的大小,允许误差越大所需样本越小。B:对调查结果精确度要求(即与值)的高低,精确度要求越高,所需样本越大。 C:总体差异的大小,总体差异越大所需样本越大。D:预期患病率高低,预期患病率越高则所需样本越大。 引起传染病周期性流行的基本条件是 A:有传染源存在B:人口较多,人群免疫水平下降,易感宿主积累到一定比例 C: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力D:传播途径易于实现 标化发病(死亡)比 A:是表示某病发病(死亡)率的特殊指标。B:是比较各地发病(死亡)率差异时调整人口构成趋于一致的重要指标。 C:是用来比较某一人群与一般人口的发病(死亡)数的指标。D:是以实际发病(死亡)数为分子,预期发病(死亡)数为分母而计算出的百分比。实质上是以全人口的发病(死亡)率做为对照组而计算出来的比,是一个率的替代指标。 由于各地人口构成不同,在相互比较时不宜采用的死亡率指标是 A:病死率。B:总死亡率。 C:死亡专率。D:标化死亡率。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常用发病率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期新发病例的频率。B:发病率为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已痊愈者)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C:发病率是指某一时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频率,可按疾病种类、性别、年龄、职业及不同地区而分别统计计算,常用来描述疾病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或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D: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疾病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不是 A:描述性研究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 为了正确地描述人口健康或疾病的分布,应有 A:相应的行政和财政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B: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 C:准确的病例数。D:有关人口资料。 为了正确地描述人口健康或疾病的分布,应有 A:相应的行政和财政支持,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B: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 C:准确的病例数。D:有关人口数字。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B: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C: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D:理论性研究(theoretical study) 流行病学研究 A: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对策和措施B:预防和控制伤害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C: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的有效对策和措施D:促进和保障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儿童计划免疫中常说的四苗不包括 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C:麻疹疫苗D:百白破三联制剂 “卫生厕所”的标准不包括 A:厕所有墙、有顶。B: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 C:厕内清洁,无蝇蛆。D:粪便定期消除,并行无害化处理。 在我国现阶段应达到初级卫生保健最低标准的具体指标包括 A:食品卫生合格率达到80%。B:地方病患病率每五年递降百分比不低于10%。 C:“安全卫生水”的普及率达到70%。D:县、乡政府年度卫生事业拨款占两级财政支出比例的8%。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包括 A:健康促进开展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用安全卫生水、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B:预防保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C: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品,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D:社区康复尽量使残疾者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2000年我国的预防保健目标是 A:婴儿死亡率低于30。B:14岁幼童死亡率不超过2。 C:孕产妇死亡率不超过50/10万。D: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1岁。 全球卫生保健最低限度指标不包括 A:至少90%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达到2500g以上。B:每千名活产婴儿死亡在50以下。 C:出生平均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D:成人受教育比例超过70%。 全球卫生保健最低限度指标包括 A: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B:资源分配公平,即在不同人群或地区中,在城市和农村,按人口的卫生经费,从事初级卫生保健的人员及设施的分配大体相同。 C: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的距离之内有安全水。D:在步行或坐车1小时行程距离以内可得到至少20种药物的供应。 各国人口健康状况指标应该包括 A:儿童营养及发育状况。B: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C:人口平均期望寿命。D:人口发病率、伤残率和总死亡率等。 国家卫生服务指标包括 A:健康教育覆盖率。B:计划免疫覆盖率。 C:卫生人力的分布及各类人员比例。D: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 社会经济指标不包括 A:人口增长指标。B:收入分配,居民平均收入。 C: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文盲率)。D:人均热量供应量(千焦耳)。 以下不属于国家卫生保健政策指标范畴的是 A:对公民的卫生保健承担政治义务。B:公平分配卫生保健资源。 C:社区参与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D:社会卫生保健组织机构与管理程序的正常设立和运行。 人人健康不是 A: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B: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一。 C:在全体成员中均匀地分配一切卫生资源的理论基础。D: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场所时刻都应注意保持的状态。 调查方式不包括 A:调查人直接观察B:采访被调查人 C:被调查人填表D:通信调查 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要求 A:对整理出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B:对整理出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C:用适当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D:将统计学结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要求 A:对整理出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B:对整理出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C:用适当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D:将统计学结果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统计资料整理的过程不包括 A:资料核查B:资料分组 C:资料汇总D:资料分析 拟订调查表时应注意: A:调查内容只包括能解决调查任务所必需的问题B:调查内容只包括那些能得到答复的问题 C:调查内容避免引起被调查者的疑虑D:对问题答案的定义要明确 统计学的设计类型包括 A:调查设计B:实验设计 C: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D:课题设计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设计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 人体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维持基础代酣B:满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C:脑力活动D:体力活动 膳食参照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DRI)包括的营养水平指标有 A:膳食营养素供给量(nutritional allowance),也称建议膳食营养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 , RDA)B: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intake, EAR) C:推荐摄入量(referenced nutrition intake, RNI)D: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UL) 以下关于API叙述正确的是: A:API是指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B:API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C:API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数及其浓度和在空气中滞留时间的长短。D:长期接触API值为101200的人群会表现出刺激症状。 大气中的大量烟尘,能吸收太阳能而造成 A:“冷化效应”B:“温室效应” C:“酸性沉降”D: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升高。 以下关于TSP叙述错误的是: A: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粒径在0.1m100m之间的各种颗粒物的总称。B: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粒径10m的颗粒物(PM10),也称飘尘。 C:TSP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在城市大气中的一半以上来自汽车废气。D:TSP的吸附能力明显低于细(微)粒子(PM2.5)。 以下关于PAH叙述错误的是: A:PAH是多环芳烃的英文缩写。B:PAH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英文缩写。 C:PAH主要来源于各种含氮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D:苯并芘(BaP)具有致癌性,但并非所有PAH均具致癌性。 以下关于PHC叙述错误的是 A:PHC是初级卫生保健的英文缩写。B:PHC是多环芳烃的英文缩写。 C:PHC是一种大气致癌物。D:WHO在1978年提出通过PHC途径,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以下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的大气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D:光化学烟雾 环境污染的毒作用有 A: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B:蓄积性中毒 C:远期危害(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D:免疫损伤(致敏和免疫抑制作用) 人为环境污染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 A:污染源和污染物(包括一次和二次污染物)B:污染途径和条件 C:污染对象和受害对象D:环境教育、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完善程度 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可以包括 A: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B:暴露(物质、途径、浓度和时间等条件)效应关系(exposeeffect relationship) C:剂量反应关系(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D:暴露(物质、途径、浓度和时间等条件)反应关系(exp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环境因素对机体的联合作用,按其量效关系分为 A:相加、协同、独立和拮抗作用。B: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的作用。 C:自然环境和社会(或人为)环境的作用。D: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是以什么为模式? A:服务-教学-科研B:环境-人群-健康 C:生理医学和心理医学D:生理心理社会医学 预防医学的研究目标之一是 A:全面揭示疾病的自然史。B:有效保护和促进个体、群体和人类的健康。 C: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爆发流行。D:努力消灭和根除某些可能消灭和根除的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