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及园林艺术.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84197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及园林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楼梦及园林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楼梦及园林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的园林艺术红楼梦的园林艺术(汉风先生2009年12月18日讲于徐州建筑学院)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这个寒冷的晚上,你们这么多人聚集到一起,有的甚至不顾明天的考试,只为了来听我的讲座,我非常感动!我向你们深鞠一躬! 你们是建筑学院的学生。建筑究竟是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钢筋水泥与火柴盒么?不。在中国的传统语境里,建筑是文化和艺术,是温情和意蕴。有人把建筑比作音乐,说她是凝固的音符,而我认为园林就是这些音符组合中最富人文情感和美学意蕴的乐章。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花费了大量笔墨塑造的纸上园林大观园,数百年来一直是红学家和建筑学家研究的对象。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都遵循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范,体现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征,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之作。今晚就让我们翻开红楼梦,走进大观园,去体味这无穷的园林意蕴。一、曹雪芹构造红楼园林的历史背景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堆山理水,植花种木,建筑楼台亭阁,厅堂廊榭,再通过分景、借景等艺术手段,创造出的具有艺术情趣及美学意境的特定环境。殷周时代的“囿”是我国园林的滥觞,距今已有3000余年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书院园林、祠堂园林、寺院园林等多种形式。其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富特性、最能代表我国造园思想、技术和成就的园林类型。而在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兴盛与成熟期。所以,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描摹园林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如果仅凭曹雪芹所生活的朝代是园林艺术的繁盛时期就臆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潜心构造大观园的原因,不足为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园林在中国文化中的特质以及曹雪芹审美理想与作品的需要所决定的。园林的功能从秦汉时代的“法天象、通神明”,经过魏晋时期的观赏娱乐和唐宋时期的寄情怡志,直到明清时代的“壶中天地”,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人实践“天人合一”理念,体悟宇宙玄远、天地高妙以及实行修身养性,退隐于精神生活的最佳处所。正因为园林与中国文化精神的暗合,所以园林常常成为文人寄托精神理想,抒发人生意向的对象;成为他们寓意生活与生命观的“哲理园”和穷困之后“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曹雪芹所生活时代的社会特征是君主专制制度更加严密和完善,残酷的文字狱使文人士大夫噤若寒蝉,人人自危。为了维持心灵的平衡,文人士子纷纷退隐,以蚁蜗自喻,渴望在芥子之中构筑园林景观,以体悟须弥高远的世界,寻求精神寄托。于是私家园林一时繁盛。留存至今的江南名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扬州的个园、南京的芥子园、上海的豫园等都是明清时代建造的。而这些园林及园林景观几乎都是依据庄子、陶潜等有热爱大自然及归隐情结的文人诗文中的诗词妙句及意境而命名,从中进一步体现了明清文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和归隐情趣的挚爱。曹雪芹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又经历了家道衰落、人生穷困。因此,他对时代的氛围及士大夫的生存境况身感受同。他晚年就定居在北京西郊的山林中,故而他能对寄托文人理想及人生情趣的园林有着更加特殊的感悟。【清代蘅芜院题诗图】二、大观园是红楼园林文化的核心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倾心构筑了众多园林。其中包括金陵宁国府和荣国府的花园、都城宁国府的会芳园、荣国府的花园、大观园、江南甄家花园、史湘云家的花园及赖大家的花园等。而大观园无疑是所有园林中的扛鼎之作。我们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经历的啼血之作。从结构上来看,作品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单线结构模式,采用了多条线索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遁入红尘,历经悲欢离合之后,复归于青埂峰下,形成了个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推移和统摄下,推演出以贾府为中心辐射整个社会现实世界。在红楼人物活动中心的大观园、贾府以及“太虚幻境”这三个世界的推移与叠印中,上演着一幕幕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而这三个世界生活又以大观园中的人物刻画为中心。大观园是什么?是曹雪芹笔下、眼中和心里最清静的女儿园,是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创造的干净的世界、有情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与园林的精神以及艺术特质量相吻合。所以,曹雪芹选择了园林作为大观园的载体。大观园也便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红楼梦也便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园林最完美的结合。【清代红楼梦插图】三、大观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有人说,文学是人学,透视人的心灵,表现人的情感与理想;园林是憩园,安顿人的身心,体现人的情趣与审美。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深受中国哲学、诗文、绘画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壶中天地”的审美观念使园林建筑重视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重视建筑与植物的搭配,重视道家“有”、“无”相生哲学理念的运用。而曹雪芹深谙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为我们构造的大观园,最能体悟个中三味。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结晶,代表着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那里处处美不胜收,步步引人忘返。下面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来具体欣赏大观园的美学意境。第一、相地立基,因地制宜。明代园林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说:“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意思是说造园时,设计者要先相地,据周围环境,因地制宜,设计园林。园林地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决定着园林风格的选择。大观园的相地选址属于傍宅地。所谓傍宅地,就是选用门宅前后的空地造园。红楼梦第十六回写贾府准备为元妃建造省亲别院。贾蓉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至西北,丈量准了,一共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书中说,相地立基“全依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都是曹雪芹精心创造的,每一个姓名都反映人物的精神意旨。这主持园林建造的既然是“老明公”、“山子野”,当然不会有闪失。第十六回后半部具体写到这样相地的好处:一是宁荣二宅可以连属:二是可以利用会芳园的活水,无须再引:三是可以挪用荣国府旧园中的竹树山石及亭榭栏杆等物,省得许多财力;四是这样造园离宁荣府最近,便于家人团聚,省却贾母等内眷外出的不便和奔波之苦。所以,我说大观园的相地立基可谓因地制宜,合情合理。【大观楼雪霁图】第二、叠山理水,骨魂相应。在造园因素中,山与水当居首位。山是园林的骨架,水则是园林的血脉与灵魂。园林中的山有土山和石山两类。大山用土,小山用石。这是因为土山可就地取材,掘地而成,易于建造,不仅省钱省工,而且易于种植花草树木。石山的优点在于通过堆叠技术,制造出峰峦幽谷,曲折婉转的意境来。但由于山石难取,造价昂贵,再加上对堆叠技术要求较高,故而一般而言,园林多以土山为主,以石点缀。曹雪芹在营造大观园中的山景石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特点。园中的大山有大主山、小主山和小山坡。石山就更多了,而且每一处石山的安排都是用心良苦。比如第十七回写大观园建成之后,贾政率众人与宝玉对额,打开大门,迎面便是“一带叠嶂”,“白石峻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众人出亭过池,一面走一面听贾政说话,“倏尔青山斜阻”。步入蘅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行至沁芳涧,“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可见,大观园既利用了自然山体,也匠心独运地堆叠了众多巧夺天工的山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山好还要水妙。没有水园林就缺少了生机与活力,缺少了血脉与魂魄。因此,造园家们一向重视理水。理水要师法自然,水到渠成。造园家在据不同的地形、环境,营造池塘、湖泊、渊潭、河流、瀑布等形态各异的水体。理水的原则是:“水面大则分,小则聚;分则萦回,聚则浩渺;分而不乱,聚而不死;分聚结合相彰。”湍急的河流、跌落的瀑布、涓涓的小溪,是动态的水体,给人以安祥、宁静的气氛;而风掠过水面,波光粼粼,水平如镜,倒映云影天光,又增加了一份与神奇的美感。园林中的河流一般较曲折婉转让人觉得源远流长。大观园的理水原则完全遵循了园林传统。从园子的东北角引进河水,形成沁芳河,弯弯曲曲地绕园一圈后,从东南角流出园外。第十七回写贾政等人“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忽闻水声潺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可见洞后水面之大。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甚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大观园中的水不仅清、静、活而且被垂柳相衬,被桃杏相依,只见落花在上,不见尘土一粒。她确是大观园的血脉魂魄啊!【清代黛玉临竹图】第三、建筑小品,相得益彰。山水属于园林的自然属性,建筑属于于园林的人为属性。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主要有楼、台、亭、阁、舫、榭、轩、斋等。这些建筑除了自身的实用价值和作园林点缀之外,最重要的在于它们能扩大空间,创造意境,使游览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从而使游览者对整个宇宙、历史、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与领悟。计成在园冶中说:“轩盈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一扇窗就能“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而一个亭子,四面皆空,更能集聚和吸纳无限空间的景色,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苏轼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张宣题倪云林画溪亭山色图曰:“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些诗句都说明亭子的特点就是空,就是虚,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气的流动,才能从小空间进入到大空间,接触自然宇宙,从有限到无限的。大观园中的亭有沁芳亭、滴翠亭、牡丹亭和圆亭。它们点缀在大观园的不同地方,正彰显着亭子的哲学意蕴。比如滴翠亭,盖在池中水上,四面是游廊,是欣赏水景,亲近园水的最好去除。园林中的楼阁常依山傍水,既可凭栏远眺,又可俯仰天地,襟情开阔。大观楼背靠大主山,为水所抱。红楼梦中描述它:“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佛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远望巍峨壮观,与山水浑然一体;登之俯瞰全园,全园景然尽收眼底。如果说亭子有顶盖,楼阁有遮挡物,那么台子则一物不留,把“虚”与“空”进行到底。但从中国哲学的角度看,“空”与“虚”蕴含着“实”与“有”。游览者站在高台之上,周身空无一物,然而又全身置于宇宙自然之中,俯身便见大地。故而唐代的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怀古诗中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正是因为高台的“空”引发了诗人面对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的“实”感。可见亭台,甚至楼阁在园林中的审美价值寄存了它们自身的功能,构成自然与人生的无限广阔的意境,从而给予观赏者以深刻的哲理感受。大观园中的建筑几乎囊扩了亭、台、楼、阁、轩、堂、榭等所有的建筑样式。每一种建筑小品都彼此照应,相得益彰。【北京大观园】第四、匾额楹联,画龙点睛。园林中的所有山水、建筑都是无言的,造园人只有通过园中的匾额楹联来直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所以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可以看作是园主的直抒胸臆之作。大观园中的匾额、楹联非常多,每一处都洗练而精确,常常是园林景观的点睛之笔。贾政评大观园时说:“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说清贵妃赠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自观其景,亦难得拟。若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这匾额楹联对于园林建筑而言是何其重要!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集中描绘了大观园中的匾额楹联。而宝玉的才思也在这一回中井喷。话说贾政和宝玉一行从里面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亦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面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个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大家觉得怎么样?好!但是贾政却说:“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也不错吧?贾政道:“也俗。”然后问宝玉见,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真未见长吗?那是贾老爷子替儿子谦虚!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或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正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众人道:“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人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花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百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推宝玉,教他说好我们不再向下欣赏了。至此可以看出,大观园的联额虽然都是贾宝玉的即景之作,却又都是点睛之笔。【怡红院】第五、植花种草,衬托人物。人的居住环境与人的性格关系密切,通过居住环境,房舍装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在长期的生活中,文人逐渐赋予了各种树木花卉人格化的特征。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象征人的孤傲清高。桃、李、杏卓尔不群,文人纷纷以此自比,并植于庭前屋后,吟出无数诗篇。曹雪芹深谙中国古代文化,在大观园中精心营造了贾宝玉和群钗的居住环境,藉庭前舍后的花木,内部的陈设装饰等来反映每个人的性格。我们仅据贾宝玉的怡红院与林黛玉的潇湘馆来见一斑。红楼梦有四次通过不同人的眼光焦距描写了怡红院的环境,既有轮廓式的简单勾勒,又有浓墨重彩的渲染,互相补充,彼此衬托,刻画了怡红院主人贾宝玉的两大特征;满身脂粉气和富贵公子习性。怡红院里有棵海棠。宝玉说:“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可见这棵海棠都与女儿脱不了干系,有“闺阁风度”,怡红院便因此而得名。其实,这棵“女儿棠”也是宝玉身边丫头的象征。第七十七回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宝玉欲云看她。对丫环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已经明确暗示了这一点。这就显出以“红”和“女儿”为特征,那正是这位“怡红公子”的癖好。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误闯怡红院,通过她充满好奇惊讶的眼睛为我们展示了怡戏院的摆设;栩栩如生的仕女图,“墙上锦龙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大穿衣镜等,令她目眩神迷,禁不住感叹道:“这是那位小姐的绣房,这样别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一样。”在刘姥姥陌生的眼里,的确像一个十足的闺阁,生活在其中的主人是何性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宝玉的这种脂粉气并不是一般的怜香惜玉,整天地与丫头耳鬓厮磨,而是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宝玉常说:“凡由用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他心目中,女儿是干净美好的,男子是浊臭,丑恶的,女儿世界则是未受男人污染的纯真自然的天地。因此他爱纯洁的女儿,对她们温文尔雅,体贴入微。这种爱超越了当时尊卑贵贱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如他平等对待晴雯等丫头,尊重她们,关心她们。这种爱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矛盾,是为贾政等封建卫道士所不能理解和容忍的。正因为对女儿爱之深而为情痴,便哀叹自己是浊臭的男子之身,恨不得生而为清爽的女儿体。但他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于是从居室环境到生活习性都模仿闺阁女儿,满屋浑身都飘着女儿的氲脂粉香。【潇湘馆】我们再来看黛玉的潇湘馆。萧湘馆的环境是“一带粉墙,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竹遮映。”这儿是如此清静幽雅,使人脱尽俗气,以至于贾政来到此地禁不住感慨:“这一处还好,若能夜坐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脱俗的黛玉堪居此地。黛玉说:“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儿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这是黛玉的心语。可以说,竹子是黛玉的人格写照。提起竹子,我们总会想起那段动人的传说。传说远古时期,天子舜外出巡视各地,死在苍梧。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听说后即时追赶到湘江,因伤心和思念攀住竹子痛哭不已,眼泪滴到竹子上,随即成为点点斑痕,从此,这种竹就称斑竹。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又称湘妃竹。红楼梦在很多地方就有意渲染黛玉与湘妃的关系,黛玉住的地方叫潇湘馆,屋内挂的帘子是湘妃竹帘。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更是让探春直接点明了这一层关系:“当时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关于竹子,郑板桥有一则题画:“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行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竹子有节,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象征高风亮节,高雅脱俗。东晋的王徵之性爱竹,暂借住别人的空宅也要种上竹子,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苏东坡于潜僧绿竹轩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都体现出中国文人率性而为,高雅清逸、不同流俗的审美风度。竹子早已成为高雅绝俗的象征,为文人所钟爱。黛玉爱竹,正揭示出她“孤高自许,且无下尘”之高雅脱俗的品格。【永远的黛玉】四、大观园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作为园林本身所呈现的建筑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寄托了曹雪芹的人格理想与人生梦想。曹雪芹从现实中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中取材,经过艺术想像创造出了一处人间罕见的园林大观园。元妃评价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始建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通过以上的品赏,我们看到大观园确实是“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园林典范。然而,我认为大观园的价值不仅于此。大观园还是曹雪芹精心塑造的当时污浊社会的一方净土,是一方纯真的女儿园,是曹雪芹心里的情的世界、爱的世界和理想的世界。我们看到大观园的女儿们个个鄙薄功名利禄,远离官场,在园林中过着悠然闲适的生活。贾宝玉是这种生活的代表。宝玉不喜读书,那是不喜读俗世间举业和功名的书,而对于诗词、戏曲、小说、庄子等诸子书,却是兼收并蓄,无所不阅。大观园是个女儿国,是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所以,大观园的主角宝玉就喜欢女孩子,其心愿和理想就是永远和女孩子在一起,和她们一块化成烟化成灰。因此,自搬进大观园,宝玉“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曲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簮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他住的怡红院里,也疏略地点缀着几块山石,植着松树,养着两只仙鹤这正体现出他淡泊的心情。这种园林生活自然远离现实社会中虚伪的礼仪应酬和仕途经济的生吞的熏染,犹如陶潜的世外桃源,此乃宝玉所爱。大观园是宝黛爱情的依托。正是大观园的建造,才使宝玉、黛玉在里面相知相爱、成为知己;同样,随着大观园的毁灭,宝黛爱情也走向坟墓。可以说,大观园不仅是快乐的象征,美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情的象征,大观园的鲜花就是黛玉等群钗们的象征。因此红楼梦的山水园林美,与它的青春美、智慧美、心灵美、人性美、艺术美、人文美,是揉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的,这就显出了曹雪芹创造红楼梦中大观园山水园林的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有些东西去了,有些东西却永远在】可叹的是,这样一个大观园,最终还是千红凋落、万艳飘零,成了白茫茫的大地。曹雪芹的梦想与幻想归于破灭,就不能不让我们痛绝了这世俗透了的人间。大观园的颓败衰落,在昭示我们,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在过程上都是短暂的和有限的,比如朝霞、旭日、秋月、春花、青春、诸位大学时光、还有我们这个美妙的冬日的夜晚但是这些美好事物所光照出的美的意境与精神却将永存于世,就像曹雪芹所创造的红楼大观园!谢谢大家一个晚上的陪伴!【增平补图石头记大观园总图】【北京大观园总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