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84691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生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体生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体生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名词解释1. 静息电位: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为跨膜静息电位。2. 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进食一段时间后,机体虽处于安静状态,但其产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额外能量消耗是由进食产生的,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3. 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可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4.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心动周期。5. 心指数: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6. 拮抗作用:指多种激素在调节同一生理效应时,作用相反。7.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电位快速而短暂的逆转,并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8. 胆盐的肠肝循环:指胆盐随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再合成胆汁,排入肠内的过程。9. 食物的热价:1g食物在体内完全氧化(或体外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10. 易化扩散:指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11. 胃的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口、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的舒张,胃容积扩大,这种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12.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在血浆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13. 牵涉痛:某些内脏疾患引起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14. 协同作用:指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调解时,激素与激素之间效应可相加,所产生的总效应大于各种激素单独作用所产生效应的总和。15. 负反馈: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从而减弱或抑制控制系统的活动。16.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17. 肾糖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阀。18. 基础代谢: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时的能量代谢。19. 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20. 肾小球过滤率(GFR):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单选: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流动镶嵌模型,功能:选择性屏障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接受刺激、传递信息的作用;对离子的选择透过性是形成生物电活动的基础。2.跨膜转运:单纯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O3 CO2 N2 NH3 尿素 酒精。出胞入腺(大分子内容物)递质。 易化扩散(顺电化学梯度的过程)核苷酸。主动转运(逆电化学梯度)钠离子 钾离子3.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某些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这些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是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静息电位值接近K+平衡电位。4.缺铁性贫血原因:进入血液的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而被运送到幼红细胞。当铁摄入量不足或胃肠道吸收障碍,或长期慢性失血以至机体缺血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原因:内因子分泌减少或机体内产生抗内因子的抗体时,可发生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产生的。5.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压力大。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蛋白质形成。压力小。意义: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浆容量。6.心动周期时间的分配:成年人的平均心率约为75min,则每一心动周期的时间约为0.8 s。房缩0.1 s,房舒0.7 s,室缩0.3 s,室舒0.5 s。7.自律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工作细胞: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不具有自动节律性。8.动脉压的范围:健康成年人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平均动脉压为100mmHg。动脉压升高的后续效应:高血压,动脉血压升高,心肌肥厚,泵血功能下降。9.工作细胞(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2期的离子基础:主要是由于同时存在的Ca2+缓慢持久的内流和K+外流引起的。10.激素的概念: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11.负反馈举例:正常人体血压水平的维持,血液中葡萄糖以及物质的浓度12.尿在什么部位受ADH(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小管液在流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时,水分被重吸收的多少13.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是由钠钾泵来维持的14.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被吸收15.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是XII,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凝血因子是来自组织细胞的组织因子(III)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总时程的仪器是:平台期17.心肌细胞是快反应还是慢反应细胞是由动作电位0期决定的18.肺通气:指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19.肺泡的氧分压最高20.胃液的成分: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胃蛋白酶原、粘蛋白、内因子及HCO3-等无机物。HCO3-的作用:与粘液联合作用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有效地阻挡氢离子的逆向扩散,保护胃黏膜免受氢离子的侵蚀;碳酸根与氢离子中和使靠近胃腔的一侧PH较低;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21. 胰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强22. 食物在胃中排空速度: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23. 致密斑感受的刺激:感受小管液中Na+浓度变化和调节肾素的分泌24. 肾小球过滤率的促进因素:主要是有效过滤压过滤膜的通透性,还有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25. 突触:神经元间的紧密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突触前膜冲动传来引起钙离子通透性增加。26. 由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由视上核合成,催产素由视旁核合成27. 机体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外界温度机体时为主)28. CO2和O2体内运输: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形式存在29. 微循环迂回通路(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交换的主要场所30. 维生素B12内因子作用: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与远侧回肠粘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缺乏内因子时,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症,影响红细胞生成,出现恶性贫血。31.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解运动;蠕动32.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肌肉活动(主要);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学效应;精神活动33. 泌尿系统中,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即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和促红细胞生成素34. 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公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35.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长期调节动脉压的功能36. 氢离子对呼吸的调节:外周化学感受器,不进入中枢 二氧化碳分压:中枢外周化学感受器,能进入中枢。 CO2分压指溶解在血液中的CO2分子产生的压力。37. 血型鉴定:只与抗A凝集,A型;只与抗B凝集,B型;都不凝集,O型多选1. 肾脏生理功能概述:泌尿功能:排泄、调节渗透压、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促红细胞生成素2. 钠钾泵功能特点:钠泵的活动依赖膜内钠离子和膜外钾离子浓度的增加;钠泵泵出钠离子和泵入钾离子的过程是耦联的;耦联性钠钾主动转运直接能源是ATP;维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衡分布(可兴奋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许多细胞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建立钠离子浓度势能储备。3. 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4. 胆汁的生理作用: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通过肠肝循环而被重吸收的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合成和分泌胆汁。5.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压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6. 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化学结合7. 区别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器位于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内,中枢器位于延髓腹外侧的浅表面部位8. 肾脏能产生的活性物质: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和促红细胞生成素9.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简答题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0期(去极化过程):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引起电压门控Na+通道部分开放和少量Na+使心肌细胞膜部分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快速激活开放,Na+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快Na+梯度失活,瞬时性外向K+电流(It0)被激活,K+快速外流。2期(平台期)慢Ca2+通道被激活,Ca2+缓慢进入膜内。在2期早期Ca2+内流和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随时间推移,Ca2+通道逐渐失活,微弱的K+外流逐渐增强,膜内电位逐渐下降。(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其他神经、骨骼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慢Ca2+通道失活,内向离子流终止,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促使膜复极化,复极化加速K+外流。4期(恢复期静息期)细胞泵出Na+、Ca2+,泵入K+,细胞恢复正常离子分布。2.血液凝固及其过程: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被有限水解、逐个激活的过程,最终形成纤维蛋白。该过程可以分为3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内源性凝血途径:表面激活阶段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因子XII成因子XIIa,XIIa激活因子IX、XI成IXa、Xia;磷脂表面阶段IXa与因子VII和血小板磷脂表面上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在它作用下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纤维蛋白生成阶段 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被激活,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 外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III与血浆中因子VII形成复合物,在Ca2+存在情况下激活因子X为Xa,其后反应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相同。3.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维持相对稳定,若全身血压降至80mmHg一下后,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滤减少。囊内压 当肾盂或输尿管堵塞时,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滤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亦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滤增大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加长,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变小,有滤过作用肾小球数量减少,有效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4.细胞跨膜转运方式:单纯扩散:指脂溶性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作跨膜转运的过程。如:O3 CO2 N2 NH3 尿素和酒精等。特点是不需要外力帮助,细胞也不消耗能量。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分为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时顺浓度差移动,细胞不耗能。主动运输:指由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多数由ATP水解酶提供出胞与入胞作用 出胞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由细胞排除的过程,多见于细胞分泌作用。入胞指细胞外的某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5.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性质:胃液为无色液体,PH 0.91.5,成人每日分泌1.52.5L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及内因子生理作用:盐酸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原的作用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进入小肠后促进铁、钙吸收。胃蛋白酶原 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黏液 润滑和保护胃黏膜,并和HCO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H+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内因子 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它在回肠的吸收。6.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内其余成分均能滤出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的量很大,而且很多成分是有用的,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99%要被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将自身的代谢物质转运到肾小管中,最后形成终尿。7.简述心肌兴奋后的变化绝对不应期: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化达-55mV时期内,不论用多强的刺激,膜部不会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局部反应期:膜内电位由-55mV 恢复到-60mV这一期间,如给以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反应,发生部分去极化,但不能引起扩布性兴奋。相对不应期:从膜电位-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的这段时间,施以高于正常阈值的强烈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反应,说明心肌兴奋性较有效不应期有所恢复,但仍然低于正常。超长期:从膜电位-80mV到-90mV的时期内,用以引起该细胞发生兴奋性所需要的刺激阈值比正常低,兴奋性高于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