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南解读.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84214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指南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园指南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园指南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指南解读核心提示3、4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能体会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说出当地代表性的物产和景观;5、6岁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前不久,教育部正式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并给出了很多指导性的教育建议。这部指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它有着怎样的亮点与特点?海峡都市报教育周刊特邀我省唯一一位参与指南审议的专家教育部学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郑健成教授,为读者详解热点问题。一、彰显“育人为本”的理念从本源上看,教育是一种基于人、通过人而又为了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指南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表达的就是“育人为本”的价值诉求。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朱静怡老师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解读了指南的具体教育理念,还指明了科学育人的实施路径。二、高扬“尊重儿童”的旗帜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较为细致地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提出了具有极强实操性的教育建议。针对每个领域不同的侧重点,朱静怡老师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着重强调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三、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种高期待的美好愿望与科学理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朱静怡老师根据指南要求,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的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这次活动通过专家的解读及与专家零距离的互动,不仅让教师们知道儿童的发展不仅具有个体差异性,也具有不同步性。而且,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成长速度,发展得早或发展得快,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发展得好。活动还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的意识与能力,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达成了基本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扎扎实实地沿着指南指引的方向挺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解读一指南并不是统一“标尺”4岁孩子的母亲李女士,从网上看到了教育部出台的这部指南,也非常认真地看了全文。看完之后,她告诉记者,孩子在多数的教育目标里基本能达标,但因为孩子是早产儿,体质不是特别好,在运动能力上要稍弱一点,比如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等目标,她的孩子恐怕都无法做到。孩子读大班的家长郑女士则认为,孩子在情绪控制上可能比较难做到指南里说的目标。解读:“指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尺。”郑健成说,这次文件名之所用“发展指南”,而不是用“发展标准”,就是考虑到公众的心理,避免公众把它理解成为标尺。指南设定了36岁儿童身心具有普遍性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但不是评判幼儿发展的“标尺”,成人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也不可用一把“尺子”评判教育是否合格。郑健成认为,目标是具有普遍性的,至于难易,也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环境下的幼儿是有所不同的。如农村幼儿和城市幼儿,相对而言,他们在动作发展和语言发展上各有优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以指南为导向,加强城市幼儿的体育教育和农村幼儿的语言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解读二部分教育目标是否定得过高?在健康领域“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里,要求34岁的孩子连续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孩子肯定做不到。”对于这一目标,家长张女士说,她的儿子平时非常爱看电视,如果妈妈不在家监督,孩子会一直看;当大人提出不能继续看电视时,孩子会通过各种耍赖手段逼大人就范。此外,还有健康领域的“34岁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活动;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社会领域的“34岁的孩子能说出自己所住的街道、小区名称;4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和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和景观;56岁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国家一些大事”,许多家长对照自己的孩子,感觉无法做到。解读:郑健成认为,家长感觉孩子无法做到,其实是因为平时家长的教育方式还没有跟上。她说,指南很强调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培养。一是从小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拿看电视来说,家长要让幼儿明白连续看电视时间太长,对眼睛有损伤;如果按要求做,以后还有机会看。如果纠偏有困难,可以采用转移兴趣、做到就给予奖励等办法,让孩子明白耍赖是没有用的。家里其他成人对幼儿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对于自我保护能力和归属感的教育目标,郑健成认为教育的生活化、活动性、具体形象是学前教育的突出特点,家长与幼儿园协作、共育,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渗透教育,是可以实现发展目标的。解读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啥副作用?在科学领域,针对数学认知,指南要求56岁的孩子只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育部官员表示,要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不过,记者在福州一些幼儿园发现,有的幼儿园学习内容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比较常见。福州一家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他的幼儿园会借用教具,让孩子掌握9999以内的加减运算。解读:郑健成表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现在在很多幼儿园的确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家长望子成长心切造成的后果,再加上有的幼儿园也缺乏对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学龄前的孩子接受了过度或是超前的教育。“10以内的加减运算,看起来似乎要求很低,对孩子来说是在一个理解范围内的。”郑健成说,举个例子说,如果让孩子从一堆玩具中找出一块红色的正方形的积木,我们大人似乎非常容易,但对孩子来说,他就要经历一长串的思维操作过程,数学认知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幼儿园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操作活动,使孩子把10以内的数的概念内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而不是靠记住“几加几等于多少”的运算结果。郑健成说,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危害非常严重,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仅不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学前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培养的方面会被弱化,全面和谐发展直接受到影响。因此教育部在指南中特别强调要反对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声音与观点“教育建议”操作性非常强我觉得指南体现了尊重生命、包容孩子的核心思想,体现了面向孩子未来发展和终生品质的特点。“教育建议”部分操作性特别强,也是这部指南的一大亮点。比如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甚至指出了我们不适宜做的行为,这在以往的一些纲要或指南中比较少见。同时,我非常赞同指南所体现的反对小学化这一思想。幼儿阶段,孩子会计算不代表他具备了数学思维,有的幼儿园会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教给孩子一些小学化内容,实际上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很不好。肯定了家教的重要性指南的一个亮点是,明确提出这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这里肯定了幼儿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只有在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对幼儿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很多家长借口“忙”,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扔给幼儿园、兴趣班,这是不对的。指南对36岁分别列出了标准身高和体重。我让我们医护室统计一下我们幼儿园的身高体重数据,发现孩子们的身高都是达标的,没有一个出现不达标现象;而体重则每班会有个别学生属于体重超标。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