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语言与文学知识点

上传人:yoush****ohua2 文档编号:784213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语言与文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语言与文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语言与文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语言与文学知识点【原文欣赏】语言与文学今天我讲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分为四个问题来讲: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二、词汇与文学;三、语音与文学;四、语法与文学。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我们要学好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字不通顺,就写不出好的小说、剧本、诗歌、散文来。不知道有多少青年文艺工作者,只因文字不通顺,他们的作品被扔进文艺杂志编辑部的字纸篓里。我们要学习人民的语言。工人的语言,农民的语言,小市民的语言,我们都要学。学生腔是用不上的。我们说文学家要深入生活。我认为,学习人民的语言也是深入生活的一方面。惟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作品有生活气息。赵树理熟悉农民的语言,老舍熟悉小市民的语言,所以他们描写的农民、小市民才那样生动、传神。我们要学好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有许多修辞手段,我们今天还用得上。其次,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更不能不学好古代汉语。否则,我们连古文、古诗都看不懂,怎能研究文学史呢?二、词汇与文学这里讲的主要是形象思维的问题。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形象思维是用具体形象来构思,表现为语言则是多用具体名词,少用抽象名词。诗经的比兴,是形象思维的实践。后来“兴”发展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托情于景。抒情诗如果没有形象,就是最坏的抒情诗。诗的意境,也靠具体形象来表现。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就是以丛菊和孤舟这两个景物寄托他的思乡之情。假如他简单地说:“离家两年多了,我很想家”一类的话,就味同嚼蜡了。甚至讲哲理的诗也离不开形象思维。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有池塘,有镜子(鉴),有天光,有云影,有源头活水,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每天看书都领会到许多新的道理,好像有源头活水的清池,照得心里亮堂。这样说才有诗意,是一首好诗;如果用抽象的话说出,就不成其为诗了。文心雕龙用相当大的篇幅讲形象思维的道理。它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思)又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比兴)又说:“山沓水(t)杂乱。,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物色)这是古代文论中的形象思维论,值得我们好好地领会。形象思维也并不都是好的。庸俗的比喻就表现诗格的卑下。例如明世宗送毛伯温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这种诗只有小学生的水平,是毫无诗意的诗了。简介: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背景:文学的学习有助于大大提高青年人经验,广泛拓展读者的视野,为个人提供一种探索他自己无力自己参与的人生与生活的机会,而且也为他提供一种有如亲临其境的探索各种情景的机会,从而使其既不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也不能受他们能够参加的时间、社会阶段、职业种类和社会群体的局限。字词:编辑()山沓水沓()铿锵()徘徊()味同嚼蜡()薜荔()骈文()山川相缪()旌旃()绮筵()心旷神怡()省识()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形象思维也并不都是好的,庸俗的比喻就表现诗格的_。(2)在某些散文里,作者也_使它韵文化。(3)为了欣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美,我们_懂得古韵和古代声调。(4)有些诗人在新诗中成功地_了平仄的节奏。A.卑劣 着意 须要 应用B.卑下 刻意 须要 运用C.卑劣 刻意 需要 应用D.卑下 着意 需要 运用答案:D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诗人们还把名词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宫室、动物、植物、形体等。同一小类相对,叫做“工对”。B.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环的美。C.文心雕龙用相当大的篇幅讲形象思维的道理。它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又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D.我们要学习人民的语言,工人的语言,农民的语言,小市民的语言,我们都要学。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