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83618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一、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进入高层次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健康人格的教育,就是使他们的各级需要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引导他们从低一层次的需要达到高一层次的需要,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有进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幼儿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反应出师生关系的质量。据“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3的城市幼儿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园内有喝水少的问题,46的家长报告孩子有憋便的现象。有的幼儿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恐惧老师那种怕脏、怕麻烦的厌恶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师的训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惧怕教师的心理就会形成幼儿胆小、怯弱的不良个性,影响其心理健康。为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园可把进餐活动的气氛,以及幼儿是否缺水、入厕的自由,有无憋尿、憋便的情况及老师是否训斥孩子,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指标;而教师可从改变厕所环境、营造就餐和谐氛围及温馨睡眠环境人手,教会幼儿入厕技能(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进餐技能,提醒幼儿喝水、上厕所,友善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并为其保守秘密,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快。(二)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当幼儿从温馨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其安全需要尤为突出,此时,幼儿园的工作应围绕让幼儿尽快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适应新环境而进行。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老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班级里难免有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孩子,老师应主动热情地帮助这些孩子,不要嫌弃他们,时常提醒他们;而对于那些入园情绪障碍严重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比如:有的孩子哭闹得很厉害,老师应过去抱一抱他,拿手绢给他们擦鼻涕、擦眼泪、哄劝一下,哭闹便会减轻。其次,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如:组织他们玩大型玩具,滑滑梯、转转椅,做吹泡泡的游戏等。另外,大带小的活动也是减轻人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如: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弟弟、小妹妹表演节目,送给他们自制玩具,带他们游戏等等。这样就可使幼儿逐渐地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满足幼儿依恋的需要,减少心理焦虑,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总之,帮助新人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帮助插班幼儿适应新环境,应是当班教师主要的教育内容。(三)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社会需要当幼儿适应新环境后,其社会需要中归属和爱的需要开始成为其行为的主导动机。他们希望老师和小朋友喜欢他、接纳他,并在班里有一个位置。一些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在班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归属感,其爱和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例:有一个女孩,长得不好看,小朋友也不喜欢亲近她,和她一起玩。有一天,教师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偶然站在这女孩旁边。拉着女孩的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女孩的妈妈送孩子入园时,向老师表示感谢。老师却感到莫名其妙,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女孩回家后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老师可喜欢我了,今天拉了我的手”。老师拉小姑娘的手完全是出于无心的、偶然的,而女孩对此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老师过去是忽视了这个孩子,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注与爱。从此以后,老师总是有意识地亲近这个孩子,教师的态度影响到其他孩子,小朋友也模仿教师的行为,主动去和这个女孩交往与游戏。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此外,与人交往也是人的社会需要。幼儿自出生以后,在与成人的接触中,产生了与成人交往的需要,会走路以后,逐渐注意到同龄人,对同伴产生了依恋,出现伙伴交往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束缚了幼儿与同伴的来往,是孩子最感委屈的事,假如幼儿在幼儿期不与别的孩子正常交往,一直处于比较孤寂的状态,则以后参加集体活动时就会显得相当不适应。因此,老师要为幼儿之间的交往创造条件。目前,幼儿园存在纪律约束时问过多,导致有的幼儿经常去厕所,老师感到奇怪,后来发现幼儿是在厕所里自由交谈。一天内幼儿自由交往的时间与次数,也可以作为评价幼儿园班级心理环境质量的指标之一。(四)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当幼儿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满足,自尊的需要便成为主宰其行为的主要动机。只有自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幼儿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学前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发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自尊心、自信心。自尊与自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与培养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有这样一个案例:一首“布娃娃之歌”,我们听一百遍也不会听出什么问题来:“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真漂亮,真可爱。”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年轻母亲郑重地向校方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什么只是大眼睛漂亮可爱,我女儿就是小眼睛,难道就不漂亮不可爱?如果我女儿每天唱这样的歌,对自己的自信产生不好的影响,怎么办?”这条意见,受到校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歌词。于是热闹了,每个孩子都对照自己的眼睛嘴巴鼻子头发等等修改歌词。就这样,一首“布娃娃之歌”,孩子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特点填词,共有了40个版本。这件趣事具有启迪意义:每个孩子最重要的是自信与个性。那么如何尊重幼儿的人格,满足幼儿自尊、自信的需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以正面鼓励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2、批评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对事不对人。3、批评要公正客观,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不侮辱幼儿的人格。4、要努力并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对每一个孩子发展持肯定的积极期望。5、要注意不忽视、不歧视任何一个幼儿。6、要经常让幼儿有成功感的体验。(五)自我实现需要的出现幼儿如果能非常投入地做他喜欢做的事,而不大受其他情绪的干扰,我们就可以把这看作是自我实现的表现。所以,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一定的问题,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在小朋友的掌声中及老师的鼓励、夸奖中有种胜任感和成功感。相反,当幼儿不愿去参加某个活动或在活动中表现得不活跃时,教师就应该提出疑问:他的安全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对陌生环境恐惧?)他的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小朋友不喜欢或不接纳他?)他的自尊是否得到了满足?(老师或小朋友看不起他?)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导行为。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准确判断其心理需要和动机,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甚至进行干预,促使幼儿产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建立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这种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健康成长。二、益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的创设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创设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硬件环境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教师在环境创设上仍在唱独角戏。他们花很多时间将活动室布置得精制而富有艺术性,他们将成人的意念带进了幼儿世界。然而,对孩子来说,这不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不仅不一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安。因此,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例如,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人初生时是一个自然的人,所以幼儿天生具有一种与大自然的亲和力,他们向往大自然,希望到自然中去探索。天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自从孩子上了大班,好奇心迫使他们探索太空的秘密,渴望知道宇宙中除了地球外还有什么?天上的那些星星是怎样停在空中的?为满足幼儿的这一需要,幼儿园可以购置介绍自然现象的图书、光盘,看自然介绍的专题电视片;组织幼儿种植、观察花草树木;布置泥巴区、沙坑、浅水池等游戏场地。再有,幼儿喜欢宽阔的活动场地,能自由自在的欢跑和游戏。讨厌狭窄、压抑的空间。所以在建园时就应该考虑给幼儿留出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不同的幼儿兴趣和爱好各异,所以玩教具也应丰富多彩,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二)重视能加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软环境的创设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内心感到“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本应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被抑制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好奇,引起探索欲望与冒险精神,增强自主、自信。1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改变“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使幼儿从教师的“检查”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做到这一切,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提高软环境创设的能力和水平。2消除幼儿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幻想,鼓励幼儿所表现的首创性、互异性、多样性等。如,幼儿因探索声音的奥秘而敲坏了玻璃杯,成人要做的是:及时收拾好碎玻璃,摸摸他的头说:“轻轻敲,秘密更好找。”幼儿会因成人的宽容而受到鼓励,陶醉于他的探索之中。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分析是整个幼儿群体的共同特征,还是个别人的落后表现。针对错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合理的帮助和引导。不要幼儿一犯了错误,就马上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惩罚以后不能再玩。其次,重视活动规则的制订。合理的活动规则是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也是保证幼儿能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这是说创设的环境体现开放、自由,让幼儿无拘无束地活动其中。第一,材料、活动区是开放的,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第二,允许幼儿向权威挑战,创设一些有利于辩论、讨论的环境氛围,设置一些有障碍的情境,有难度的游戏环境;第三,提供幼儿个人空间。幼儿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会创造,但适当的“人际分离”也会对他们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幼儿在自己“个人空间”里的表现总是富于独创性的,喜欢独立玩耍与活动的幼儿总显得挺有“头脑”。例如:身体运动智能区的创设可以在户外和室内灵活安排,户外应有大型组合式玩具,让幼儿开展走、跑、跳、投、钻、爬、游泳等大肌肉运动,室内多配置球类、滑板车、锤子、锯子、汽车、飞机等仿真工具以及干净、潮湿的沙盘,以锻炼小肌肉,在游戏中增强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灵活性、活动幅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协调能力等等。教师在此区域内除看护幼儿的安全外、重点帮助幼儿发展感觉器官和身体的配合。再如:幼儿想玩针,教师可以事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规定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在活动中进行提示。不要光从安全方面考虑,而严禁幼儿接触此类东西。(三)加强干预、治疗心理问题环境的创设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幼儿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幼儿自闭症、言语发育迟缓、多动症、情绪障碍等等。我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创设干预和治疗心理问题的环境的目的是要对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影响,把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时期。幼儿阶段是为小学做准备的时期,幼儿时期良好的发展与锻炼能为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发育不足或不良,将直接影响小学阶段的发展。幼儿园要对幼儿的发展负责,要本着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不要等到在小学问题暴露出来再进行干预和治疗。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发展上不足或不良的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一个改善他们自身心理素质的环境。如设立诊断、筛查心理问题的机构,指定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给有知觉一动作缺陷、感觉统合失调、注意缺陷、记忆缺陷的幼儿分别创设适合的环境,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以改善提高这些方面的素质。如:根据沙箱疗法的理论,在幼儿园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心理治疗的活动室,配有沙箱及各种玩具。幼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不能忽视心理有问题的幼儿,更不能歧视。而要积极地创设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环境,使心理问题得到干预或治疗。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课,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同时教师应该积极进修,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而不要再犯把心理问题当作德育问题看待的错误,耽误治疗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