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无意说谎.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82290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的无意说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的无意说谎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幼儿无意说谎大致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可对讲“大海”的孩子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还没有去过,对吗?”在孩子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再作鼓励:“你讲大海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大海边玩的。”二、理解性心理错觉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事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三、自信眩的萌动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运动会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咱班谁跑得最快?” 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跑得最快!”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