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1858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申请书项目名称: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 课题名称:抗风湿病新药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的开发研制 申请单位: 主管部门(单位): 教 育 部 课题负责人: 联系电话: 湖北省科技厅制2 0 0 1 年 1 2 月 1 5 日计算机信息简表项目名称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的开发研制 课题名称抗风湿病新药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的开发研制课题领域1、工业;2、农业;3、社会发展;4、软科学课题内容摘要(150字以内)将本课题组自行研制开发的二类新药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噁丙嗪与硝酸酯有机合成,制得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通过体内释放母药及NO发挥各自的抗炎、解热、镇痛及黏膜保护,细胞因子调节以及抑制炎症细胞的黏附和激活作用, 初步完成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药动学及毒理学研究,开发出兼具抗炎及免疫抑制功效,且不良反应轻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风湿病一类新药。承担单位名称行政主管部门详细地址武汉市航空路13号邮政编码法人代表承担单位机构代码承担单位法人代码单位类别 AA、事业型研究单位(即没有改制的研究单位);AB、大专院校;AC、政府机关;AD、群众团体;AE、其它事业单位;BA、科研型企业(即转制为企业后的科研院所);BB、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BC、集体所有制企业;BD、个人独资企业;BE、合伙制企业;BF、股份有限公司;BG、有限责任公司;GH、股份合作制企业;GI、中外合资企业;GJ、中外合作经营企业;GK、外商独资企业;GL、港、澳、台投资企业;GM、其它企业单位所在地区武汉市B01 黄石市 B02 十堰市B03宜昌市B05 襄樊市 B06 鄂州市B07荆门市B08 孝感市 B09 荆州市 B10 黄冈市 B11 咸宁市 B12 随州市 B13 恩施州B28 仙桃市 B94 潜江市B95天门市B96 神农架 B97课题联系人联系电话1一.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是一组涉及肌肉骨骼系统、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并以疼痛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致病机制复杂,治愈率低,对该病的治疗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抗风湿药往往分为改善症状的药物(NSAIDs)和控制关节结构受损的药,即慢作用抗风湿药物(SAARD)或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两大类。大多数NSAIDs的共同特点是既抑制炎症部位的PGs生物合成,也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胃肠道的PGs生成。所以长期大量服用该类药物可导致胃肠道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等严重副作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多为免疫制剂或生化制剂,通过抑制滑膜组织中致炎淋巴因子的形成和表达,阻止淋巴细胞的过度增殖浸润及抗体的产生,同时阻遏胶原酶及基质溶解等金属蛋白酶和过氧化物的生成,促进胶原的合成而发挥作用。目前一些免疫及生化制剂已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病例数尚少,药物对风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观察。对风湿病的治疗,临床大多首先采用NSAID迅速改善症状缓解疼痛,再将两类药结合应用,力求逐步根治疾病。两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各有其利弊,传统治疗方法虽在治疗上达到一定目的,但给病人在经济上和用药的依从性上带来难题,尤其在中国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将风湿病的对症与对因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研制开发出高效,低毒、用药方便的一类抗风湿新药,既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又能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是我国加入WTO后医药界面临的巨大挑战。本课题组在自行研制开发成功国家二类新药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噁丙嗪的基础上,又再接再厉,设计并初步合成和鉴定出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即将噁丙嗪与硝酸酯有机合成,本课题欲进一步通过药物化学、体内过程及药效学研究完成新药临床前研制工作,开发出可在体内释放噁丙嗪及NO发挥各自的抗炎、解热、镇痛及黏膜保护,细胞因子调节以及抑制炎症细胞的黏附和激活作用, 半衰期长,副作用轻的,可从根本上治愈困扰广大患者的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疼痛性炎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5John L.Wallace. Gastroenterology 1997; 112:1000-10166. Stefano Fiorucci,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6:1089-1106二. 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长期以来,胃肠道副作用一直是限制传统NSAI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降低消化道毒副作用是近年来开发新型NSAIDs的基本立足点,目前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和治疗方法:(1)还氧酶-2选择性抑制剂,如美洛昔康,Celecoxib;(2)还氧酶和5-脂氧酶的双重抑制剂,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ML-3000,Flobufen等;(3)前体药物,如Piroxicam的前药Ampiroxicam; (4) 局部抗炎药,如Tepoxalin的眼用制剂和用于肠道炎症的Balsalazide等;(5) 合并用药,即将传统的NSAIDs如萘丁美酮、双氯酚酸等与米索前列醇或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联用;(6)NO释放型NSAIDs。NO是一种信使物质,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胃肠道系统中,NO发挥着与PGs相似的调节黏膜完整性和黏膜血流量的作用。同时低浓度的NO可抑制调节细胞凋亡的Caspases活性, 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自由基生成发挥抗炎免疫抑制效应。NO释放型NSAIDs在国外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可在体内迅速释放出NO和NSAIDs,一方面保留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另一方面明显减轻胃肠道黏膜损害。药物虽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且国内尚无开发研制,但它是NSAIDs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因为它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可以加强NSAIDs的抗炎作用,其应用可从根本上改变风湿病的药物治疗模式。除本课题组研制外,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的合成国内外均未见报道。噁丙嗪具有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半衰期长(约60小时), 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 患者用药安全、方便,但其药理作用相对于消炎痛、布洛芬、匹罗昔康等非甾体抗炎药较弱,使其应用前景受到限制。因此将能释放NO的结构引入药物分子中,除了发挥母药的作用优势外还可拓宽其作用范围,加强其功效,应用前景将是不言而预的。参考文献1. 姚和权,等。药学进展 2000;24(2):84-882. 李瑞文,等。药学进展2000;24(3):145-1483Stefano Fiorucci, et al. J Immunology 2000; 165:5245-52544. Aziz Karim, et al. J Clin Pharmacology 1997; 37:267-278三. 市场需求分析1随着生命科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药物的要求从以前的有效性、安全性,向高效、低毒性发展。根据WTO对今后十年世界性新药的研究动态分析显示,抗风湿药为名列前茅的10类药物之一,即为当今重点研究开发药物。2噁丙嗪于1986年由日本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九十年代中叶我院陈帮银教授研制开发出二类新药,投放我国市场。目前,在我国其年销售额约8000万元。NSAIDs是世界范围内处方量最大及销售量最大的药品,其中,噁丙嗪名列第八,作为抗风湿病的一线用药。3NO释放型噁丙嗪属一类新药,其疗效强于噁丙嗪,副作用则比噁丙嗪更轻,且用药方便。目前风湿病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安全、高效治疗药物。因此药物若能迅速研制成功,便可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而进入国内外市场,成为抗风湿病药物的主力军,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在不久的将来其市场前景将不可估量。四课题攻关预期目标,具体的考核指标(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药物化学:合成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检测结构的正确性2. 药效学:(1)通过整体动物疾病模型确证药物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且强于母药噁丙嗪;(2)结合RIA法测定滑膜液PGE2含量, 脾细胞Caspases活性及促炎细胞因子TNF-a, INF-g等检测,证明该药融合抗炎及免疫抑制两方面作用特点。(3)通过胃黏膜病理学观察及胃主细胞体外凋亡实验,证实该药副作用较噁丙嗪轻.3. 药代动力学:(1)采用HPLC法, 间接测定前药在体内代谢产生游离NO,及药时曲线.结合药效学进一步证明NO可加强噁丙嗪抗炎作用。(2) GC及HPLC法测定血浆噁丙嗪稳态浓度及药时曲线, 证实前药的成合成,以及母药的完整释放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工艺路线、关键技术(一) 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的合成 (二) N 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的药效学和毒副作用实验1. 药物治疗作用 通过小鼠模拟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前药与噁丙嗪对疾病治疗的不同之处2. 作用特点 (1)活体标本显微镜法观察药物对白细胞血管内皮浸润的影响,证明NO抗炎作用的存在.(2)体内NO释放量与致病小鼠关节肿胀度关系, 提供NO加强噁丙嗪抗炎作用的依据。3 作用机制 RIA法检测关节滑膜液PGE2含量;荧光法测定巨噬细胞内Caspases (即IL-1转化酶样蛋白酶)活性; ELISA法动态测定脾淋巴细炎症因子TNF-a, INF-g, IL-1分泌量, 阐明该前药的抗炎作用机制.4 胃肠道副作用 胃黏膜损伤的病理学观察及胃主细胞凋亡的体外检测(三) 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体内过程的测定1. 采用HPLC法, 通过测定血浆硝酸盐含量,间接测定体内NO释放量以及药时曲线2 GC和HPLC测定噁丙嗪血浆稳态浓度,药时曲线及消除半衰期六课题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可能取得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取得国外专利)及知识产权分析1本课题将既具黏膜保护作用又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信使分子NO与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噁丙嗪结合,两者优势互补,研制成药效强, 副作用轻的抗风湿病一类新药。2课题设计上将抗风湿病治疗中的两大类药物作用融合到一个化合物,研究技术涉及仪器分析、分子免疫及药代动力学的先进手段,充分发挥了药学院及医学院重点实验室的优势。3 NO释放型噁丙嗪合成成功及药效学实验初步完成便可申报新化合物专利 因在国内外各种文献中均未见报道。新药临床前实验完成后可申请一类新药证书,最终取得独立的知识产权。七课题实施年限及年度计划安排1课题如获批准将立即组织实施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 年度计划安排(1)2002.6-2002.12,合成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2)2003.1-2003.6,进行新化合物结构鉴定(3)2003.7-2003.12,进行体内药效学实验及毒副作用研究。 处理实验数据, 整理实验材料, 申报新化合物专利(4)200412004.6 完成体外及半体外作用机制研究(5)2004.72004.12 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6)2005.1-2005.6 总结实验结果,若获其他基金资助,完成新药临床前实验研究, 并准备新药申报材料。八课题总投资预算、安全措施及来源渠道1. 总研究经费: 8.00 万元 其中:自筹经费: 2.00 万元 科技拨款: 6.00 万元 分年度拨款概算: 2002年 2.00 万元 2003年 2.00 万元 2004年 2.00 万元 2. 经费使用预算:支出科目金 额(万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 计6.00科研业务费0.900方法引进、调研、学术交流及业务资料费实 验 费4.00生化试剂、实验动物、原代细胞等仪器设备费0.50补充玻璃仪器、强力搅拌器、色谱柱等协 作 费0.50HPLC、IR、RIA、质谱、电镜等测试费管 理 费0.100水、电等安全管理九课题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竞争力分析,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分析1非甾体抗炎药在抗风湿病治疗中起迅速缓解症状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位于处方量之首,因此陈帮银教授的二类新药噁丙嗪研制成功后,立即开发投放市场,获得年销售额8千万元的骄绩。2NO释放型噁丙嗪前药设计思路新颖,将抗风湿病治疗的两种措施有机结合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污染小,使用方便安全,综合比较而言,既可为患者消除病痛,满足其特殊的消费要求又可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3目前国内外均无研制报道,该产品的开发成功将迅速产业化,获的知识产保护,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有力的竞争性,为中国制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及走向世界带来机遇。十课题的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等)本开发研究在技术、工艺等方面不存在问题,研究有一定基础且研究者已掌握其关键技术和方法。噁丙嗪为陈帮银教授开发研制,原料来源也不成问题。市场调研前景广阔。风险主要来自两个国内研究的共同方面,一是资金筹措问题,若有足够的开发研究经费,必将大大加快本项目的开发研究,尽快获得专利保护;二是协调组织管理和各方面的关系问题,理顺了这些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十一.课题的基础条件(与课题相关的现有技术、设备基础和工作基础)1 药物合成方面: 在对噁丙嗪多年研制开发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善了药物合成的技术条件。课题组已用半年时间合成了目的化合物,并通过IR、MS检测证明结构无误。 2 已将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投资引进了与实验检测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现已有IR、HPLC、MS等,可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3 药效学实验已通过动物模型初步确定其抗炎作用,本课题组具备整体动物实验,体外细胞培养、酶联免疫检测、荧光分光光度测定等与实验相关技术和设备。十二.课题的关联行动,相关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落实情况,与其他相关湖北省科技计划(工作)、项目的衔接和分工课题部分工作在药学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完成,该实验室已引资200万元组建分子靶点体外筛选工作平台。本课题组曾获省自然基金资助,其中的细胞因子检测和免疫组化方面与本课题有相关性,可穿插在该项目研究中。十三.课题的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课题第一阶段由以陈帮银教授带头的研究小组进行,负责人协调合成与结构检测工作,第二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药效学研究,并协调*教研室的指标测定,第三阶段仍由课题负责人组织体内过程研究,协调完成。各教研室合作工作可得到科研管理部门协助落实。十四.课题负责人背景资料课题主要参加人员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特长职称、学历工作单位签名十五、承担单位意见 课题负责人为本单位科研及教学骨干,从硕士毕业起,承担多项省级课题研究,课题完成情况较好,与他人协作获得化合物专利一项,完成较高水平论文数篇。该项课题是在长时间工作积累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希望在药学院研制出第一个一类新药。该课题设计新颖,方法可行,集中与药学相关的多种学科,人员业务素质高,事业心强,有良好的科研协作精神。若课题获得资助,我单位会尽力组织协调各方人员,充分保障研究设备条件,使课题顺利完成。 * 20011215十六、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十七、省直有关部门或市州科技局意见课题类别卫生厅编号湖南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研究课题计划(合同)申 请 书课题名称: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湖南省卫生厅一九九三年十月制简 表研究课题名称(25字内)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正常值 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类别A.重点 B.一般 C.青年基金申请金额 2万元起止年月起2002年10月止 2003年9月申请者姓名性别男出生年月 1966年7月专业技术职务主治医师学位博士所在部门工作单位名称所在地性质A.高等院校 B.医疗卫生单位 C.科研单位 D.其它课题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辅助人员博士硕士学士参加单位数52212211 课题组主要成员含负责人姓名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年参加月数工作单位项目中的分工签章35主治医师全程负责44副主任医师全程协作40主任医师全程负责31主管技师全程协作28医师全程协作-1-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200字内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AP,A)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分泌酶的作用下裂解出来的含有40-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脑脊液中A有A40和A42两种形式;两者在正常老年人和Alzheimer病(AD)脑脊液中均存在,A42与AD老年斑形成密切相关。Tau蛋白是脑细胞内的一种功能蛋白,有形成细胞骨架、组装和稳定微管的作用。正常脑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很少,因而不易被磷酸化,脑脊液中Tau蛋白的含量较少。AD患者脑细胞内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增多,Tau蛋白呈异常磷酸化,脑脊液中Tau蛋白的含量增多。本研究拟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年龄段人群(包括痴呆和非痴呆)脑脊液40、A42和Tau蛋白含量,通过大样本的分析,界定其参考正常值范围,为Alzheimer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AP,A)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分泌酶的作用下裂解出来的含有40-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脑脊液中A有A40和A42两种形式;两者在正常老年人和Alzheimer病(AD)脑脊液中均存在,A42与AD老年斑形成密切相关。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 -AP,A)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在分泌酶的作用下裂解出来的含有40-4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脑脊液中A有A40和A42两种形式;两者在正常老年人和Alzheimer病(AD)脑脊液中均存在,A42与AD老年斑形成密切相关。-2-一 本研究的立项依据和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随着社会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Alzheimer病(AD)已成为人类的第四大死因。AD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目前AD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缺乏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AD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前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样蛋白(A),后者的主要成分是Tau蛋白。AD患者脑脊液中A水平是增高还是降低,各家报道不一致1-4。其原因主要与没有分别测定A40、A42和总A有关;且因均采用ELASA法,测出的结果受主客观影响较大,致使A测定的应用价值降低。A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水平是增高的,国内外报道是一致的5-6。由此推断:脑脊液Tau蛋白和A联合测定可能会提高实验室诊断AD的应用价值。虽然,国外新近有脑脊液Tau蛋白和A正常值的报道7 ,但目前尚无国人脑脊液Tau蛋白和A的参考正常值。界定国人的脑脊液Tau蛋白和A的参考正常值可为Alzheimer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参考文献1 丁新生,程虹,张雪玲,等。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检测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3-5。2 吴恺,胡刚,国泓,等。Alzheimer病患者脑脊液淀粉样蛋白的检测。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13-15。3 王磊,袁锦楣,郝洪军,等。Alzheimer病血清和脑脊液-淀粉样蛋白的测定。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102-103。4 Kanai M,Matsubara E,Isoe K,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cerebraospinal fluid levels of tau, A1-40,A1-42(43) in Alzheimers disease:A stady in Japan,Ann Neurology,1998,44:17-26.5 王琨,丁新生,程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Tau、A1-40、A1-42(43)蛋白测及其临床意义。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2:109-112。6 Shoji M,Matsubara E,Kanai M,et al.Combination assay of CSF tau , A1-40 and A1-42 as a biochemical marker of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l Sci ,1998,2:134-140.7 Sjogren M,et al .Tau and Abeta42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rom healthy adults 21-93 years of age:establishment of reference values .Clin Chem 2001;47(10):1776-81.-3-2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年龄段非AD和AD病人脑脊液中 A40、A42和Tau蛋白的检测,确定脑脊液中A40、A42和Tau蛋白的参考正常值。为AD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拟解决的问题:理论上说,只有痴呆患者(包括AD性和非AD性)的脑脊液A和Tau蛋白异常,正常人、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非痴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A40、A42和Tau蛋白含量是一致的。但为证实这一理论,先将非痴呆组分为正常人、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非痴呆神经系统疾病三个亚组的脑脊液分别检测,如这一理论得到证实,则将这三个亚组的脑脊液A和Tau蛋白的含量视为正常人的含量来分析,以增加样本量,克服真正的正常人脑脊液来源不足的弊端。 -4-3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根据(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比较)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脑细胞的代谢产物可释放到脑脊液中,脑脊液中成分的变化一定程度反应了脑细胞的活动情况。脑脊液取材操作简单,放射免疫法检测受主观干扰因素少,结果可靠。 目前,国内外关于脑脊液A和Tau蛋白检测的报道主要是对已确诊为痴呆的研究,对非痴呆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A的检测的报道甚少。本课题拟通过对非痴呆患者的不同人群脑脊液A和Tau蛋白含量的研究,界定其参考正常值,为确诊AD提供实验室依据。 4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或成果 预期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非痴呆人群脑脊液Tau蛋白和 A的检测,界定其人群的参考正常值。 -5-5本课题的情报查新情况及结论 检索关键词(个): 检索年限(前3年以上): 检索刊物名称(至少有种系国外刊物): 检索手段(光盘、手工、其它): 检索结论: 检索机构及检索人盖章-6-二、研究方法和路线、 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可靠性论证方法、步骤、技术路线:1) 脑脊液的收集:包括所有行腰穿(神经内科和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时的脑脊液,除外有明显出血的脑脊液,经离心沉淀后分管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根据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然后再分亚组。详见表。 AD 痴呆组- 非AD 正常人 非痴呆组-非神经系统疾病 非痴呆神经系统疾病 2) 选用相应的试剂合,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4) 书写论文。可行性、可靠性论证: 1) 腰穿留取脑脊液化验检查是神经内科诊断疾病常用的方法,因而收集足够的脑脊液是可行的。2) 本院核医学科有一流技术的医技人员和成套设备,能够完成该科题的实验检测。3) 试剂合可在国内外生物技术公司购买。 -7-2、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1)2002年10月-2003年3月 规范实验程序,收集标本。(2)2003年4月-2003年6月 购买试剂,实验阶段。(3)2003年7月-2003年9月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8-三、实现本课题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1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 本研究负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1997.92000.7)曾参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Alzheimer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该课题密切相关。2实现本项研究已有的主要仪器设备,尚缺的仪器设备及解决途径本院核医学科有成套的仪器设备,已开展放射免疫检测多年,不缺任何仪器设备,只需购买相应的试剂合。3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已取得的主要科研成就 4不需动物实验-9-四、申请课题经费预算预算支出科目金额(万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合计21、科研业务费2、实验材料费3、小型土建安装费4、协作费0.510 0.5调研费 万元;业务交流费 万元;培训费 万元。编程软件材料费 万元;资料、书籍购买费 万元直接主管部门开户银行及帐号:主要研究单位开户银行及帐号-11-五、合作单位意见(一)同意申请书的内容并做到:1、保证参加合作研究的人员、物力和时间:2、督促课题参加者按计划完成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并按时报送有关报表(二)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合作单位1(公章)合作单位2(公章)合作单位3(公章)合作单位4(公章)-12-六、申请单位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对本课题的意义特色和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的先进性、可行性及研究者素质水平等签署意见)本研究课题紧密联系临床,研究人群脑脊液的A和Tau蛋白的参考正常值,为AD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课研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先进,论证可行,在国内属首创。主任或副主任委员(签字) 年 月 日七、申报单位领导审核意见(一) 同意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并做到以下几点:1、保证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2、督促课题负责人严格执行计划进度安排3、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二) 需要说明的其它问题单位领导(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13-八、推荐意见(申请青年基金课题需填写此栏由两名同行高级科技人员填写,推荐意见要说明课题的意义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者和课题组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现有工作条件等)推荐人(签字) 专业技术职务 专长 单位推荐人(签字) 专业技术职务 专长 单位-14-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委托单位组织同行评议或情报咨询意见:卫生厅审批意见:-15-合 同 条 款1本研究课题为期 年。从 年 月起,到 年 月止。实验、临床、现场等研究工作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 乙 方应向 方提出科研总结或申请成果 的完总资料。2本课题确定为 偿拨款。由甲方资助经费总额 元,分 次拔完,完成全部合同任务。其中按协议应偿还的 元,于 年内 分次还清。3所 签定的此项合同课题,乙方不得另向其它部门或单位申报计划。如向省科委、卫生部等上一级主管部门申报时,应通过甲方协同办理。4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确需调整合同期限和内容时,乙方必须及时提出书面报告,报请甲方审批备案,方能生效。5合同执行过程中,乙方应于每半年向甲方汇报一次进展情况,整个合同完成时,及时向甲方申请验收。申请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奖励时,有关文件、资料应注明为 方合同课题。6乙方对科研资料负有保密责任。其研究成果未经专家鉴定或未经 方同意,不得对外提供成公开发表具有保密价值的关键资料、数据(包括某些诀窍、方法)。7乙方拟将成果转让成开发时需征得甲方同意,凡有经济效益者,需提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为 方扩大科研基金费。8凡未被甲方认可的理由,不如期按要求完成合同任务者,进行文字通报。如乙方仍未采取新的有效措施保证完成,或要求终止合同时,甲方将采取措施追回部分或全部科研以费,并在二至三年内不受理课题负责人的科研任务。签定合同各方签字委托单位(甲方)负责人 年 月 日委托单位(乙方):单位负责人:课题负责人 年 月 日保证单位(丙方):(系指各附属医院及地市所属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16-合同执行过程中有关事项记载时 间 内容摘要-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