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思维对比与翻译.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80045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思维对比与翻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汉语思维对比与翻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汉语思维对比与翻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汉英思维对比与翻译 微观 第一讲要点回顾 文化差异 中国是大陆国家 以农业经济为 本 历受一度兴盛的儒家伦理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的而不是宗教的 人们关注的不是科学探索与物质积累 而是提高自我的精神境界 中国文化以家庭和家族为基础的伦理型群体主义文化 英语是海洋性商业文化 虽有宗教传统 但是崇尚科学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了个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系 第一讲要点回顾 打招呼习俗称呼习俗数字习俗动物习俗 1 中国人注重伦理 ethics 英美人注重认知 congnition 2 中国人重整体 integrity 重综合性 synthetic 思维 英美人重个体 individuality 重分析性 analytic 思维3 中国人重直觉 intuition 英美人重实证 evidence 4 重形象思维 figurativethinking 英重逻辑思维 logicalthinking 第一讲要点回顾 思维差异 翻译离不开语言与思维 在翻译过程中 两种语言与两种思维相互运动 相互吸引 相互碰撞 学英语的时候 老师经常会叫我们按照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运用英语 可是什么才是 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什么才是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 这些抽象的概念是难以把握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对比一下英汉的思维方式 看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如何左右我们进行翻译的 并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 本讲导入 本讲目录 正反与虚实褒贬与曲直直率与含蓄客体与主体 1 正反与虚实 正说与反说的相互转换是翻译实践中极为实用的方法 一般认为 正说就是肯定 反说就是否定 所以 在英语中从正面来说的 可能在汉语中要从反面来叙述更加恰当 有些时候英语的反说可能要处理为汉语的正说才符合习惯 请看下面的译例 Ihavereadyourarticles butIexpecttomeetanolderman 原译 我读过你的文章 我料想会见到一个年纪更大的人 改译 我读过你的文章 但没料想你会这样年轻 分析 比较两种译文不难看到 如果机械地套用 正译 译文后半部分语义不清 改译 采用反面着笔并加以相应的转换 得到的译文更加通顺达意 这就是 正说反译 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Aseamanknowsthattheseaisall powerfulandcan undercertaincircumstances destroymanandtheproductofhisbrainandhand theship 译文 水手们都知道 大海的威力是势不可挡的 在某些情况下 它能把人及人所制造的船只统统摧毁掉 正说反译 分析 句中theseaisall powerful如果用肯定说法直译 大海是最强大的 便显得很肤浅 没有从深层理解原文 远不如上面的否定说法那样生动而能感染读者 1 正反与虚实 Mine Mine Theywouldshoutattheprettyrainbowsthataredowntotheearth seemingneververyfaraway 译文 他们会冲着那从天际弯弯地挂向地面的 看来好像伸手可及的美丽彩虹大声呼喊 哎呀 哎呀 反说正译 分析 句中neververyfaraway若直译为 离得不太远 就很不深刻 大欠文采 远不如 伸手可及 形象鲜明 1 正反与虚实 需要注意的是 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 Hewasnotdispleasedwithherhonesty ittookacertainamountofexperienceinlife ancourage towanttodoitquitethatway 译文1 他倒是喜欢她这么直来直去 有点生活经验 又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译文2 他对于她的直率没有感到不快 有点生活经验 又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1 正反与虚实 分析 译文1用肯定的方式 倒是喜欢 来翻译原文中的双重否定wasnotdispleased 不如译文2种保持了原文的形式 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 双重否定的说法并不等于同意的肯定 notdispleased不等于pleased 喜欢 也不等于 没有不开心 原文之所以不用waspleased而用notdispleased 作者的意思不仅仅是在玩弄辞藻 而是要表达出 这样的直率是可能令人不快的 但他却并没有感到不快 的意思 1 正反与虚实 所谓 虚 与 实 并非指虚词与实词 虚实转换是指词汇抽象概念与具体意义的相互转换英式的抽象思维和汉式的具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往往导致两种不同的用词习惯 前者多用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描述事物 阐述事理 后者却常用表示具体概念的词语描写事物 阐述道理 因此 英汉翻译过程中常需要进行词语虚实意义的相互转换 使原文的内容实质在流畅自然的译文中确切充分地再现出来 请看下面的例子 Wisdompreparesfortheworst butfollyleavestheworstforthedayitcomes 译文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 愚蠢者临渴掘井 分析 抽象名词wisdom folly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英美读者来说 词义明确 措辞简练 但对于习惯于具象思维的中国读者来说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 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行文习惯 Becauseofthecircuitousanddirectionalflowofwaterways railwaysoftenhaveenergyadvantageoverbarges 译文1 由于水流的弯曲和具有方向性 铁路比驳船更具有节能优势 译文2 由于河道迂回曲折且水流具有方向性 铁路运输对于水运而言 常常具有节能优势 分析 原文的railways和barges只是一种虚化的概念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 译文1可能会因为缺乏逻辑的连贯性而难以理解 而译文2将两个概念落实到两种运输方式 则较为容易理解 逻辑连贯性更强 正反转换与虚实转换都是翻译中常用的技巧 但是要记住 译无定法 具体到实际的语境 译员还需要灵活加以选择 避免机械地套用 课内练习现在请大家通过下面的练习来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 1 Memory astimegoeson isaselectivething 2 Thesubversionattemptsprovedpredictablyfutile 3 Theguerrillaswouldfighttodeathbeforetheysurrendered 4 Webelievethattheyoungergenerationwillproveworthyofourtrust 5 Itwasbeyondhispowertosignsuchacontract 6 Thecustom madeobject nowrestrictedtotherich willbewithineveryone sreach 7 Intheendthingswillmend 8 Hewantedtolearn toknow toteach 9 Theseproblemsaretoocomplicatedtobeexplainedclearlyinafewwords 10 RocketshavefoundapplicationfortheexplorationoftheUniverse 2 褒贬与曲直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对一个事物的褒贬态度 但问题是 许多场合中 褒贬的含义并不能从字面或词汇本身中看出来 往往要通过上下文来决定 翻译时要尽量正确理解原文 表现真实的含义 请看下面的例句 TheironyisthatMrs Gandhipresidesoveranationwithahighlypromisinglong termpotentialbutwhichissaddledwithequallydifficultcurrentproblems 译文1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甘地夫人掌管的国家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国家 但在目前却具有难以克服的困难 译文2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甘地夫人掌管的国家是大有希望的 但目前却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分析 通读全句 这里的irony并没有 具有讽刺意味的 含义 也不能翻译为 嘲弄人的 Shewasvexedbythepersistentringingofthephone 译文1 她被执著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译文2 她被没完没了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分析 这里的persistent根据句子的意思明显带有贬义 所以 译为 没完没了 更为妥帖 2 褒贬与曲直 Alltheinventorshavearestlessmind 译文1 所有的发明家都生性好动 译文2 所有的发明家都有一个思想活跃的头脑 分析 restless字面上没有明显表露出褒义或贬义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原句的意思 发掘出句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而忠实地翻译出来 2 褒贬与曲直 课内练习下面请大家一起来体会以下句子的褒贬 1 Hewasamanofintegrity butunfortunatelyhehadacertainreputation Ibelievethereputationwasnotdeserved 2 Heliedtomeandmademethetoolofhiswickeddeeds 3 Thosewhodonotrememberthepastarecondemnedtoreliveit 4 Thefilmactressappearedinallhergloryattheball 5 Heisalwayssayingtheusualpolitenothings 汉语有句古话说 文如看山喜不平 也就是说 一些人说话写文章会故意运用曲折 含蓄的语言形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英语也不例外 对于英语中这类曲折的语言形式 在翻译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 褒贬与曲直 请看下面的例子 WhenJohnwastwoyearsold hewasimpossible atypical TerribleTwo Hewasdestructiveandstubborn 译文1 约翰两岁时变得异常调皮 是个不折不扣的 第二号可怕人物 他固执 常常损坏东西 译文2 约翰两岁时变得异常调皮 是个不折不扣的 两岁魔王 他固执 常常损坏东西 分析 译文1的 第二号可怕人物 不知所云 英语的TerribleTwo来自于典故 当然译文没必要全部解释 如译文2那样用 魔王 来体现也可 课内练习下面请大家一起来体会以下句子的曲直 6 Withdetermination withluck andwiththehelpfromlotsofgoodpeople Iwasabletorisefromtheashes 7 TheUniverseisnotrichenoughtobuythevoteofanhonestman 8 Itseemsthataverydifficultdecisionnowfaceshim 9 Angerandbitternesscovereduponmeforweeks 3 直率与含蓄 西方人喜外露 中国人喜含蓄 英语经常表态在前 叙事在后 汉语经常相反 英汉对译时 信息重心常需做前后调整 请看下面的句子 Iamveryhappytoreceiveyourmessageofgreetings 译文 接到你的贺信 我十分愿意 Thetwosidesfounditbeneficialtohavethisopportunitytopresenttooneanothertheirviewsonavarietyofissues 译文 现在有机会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 对此 双方认为是有利的 4 客体与主体 中华文化以人本为主 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人本文化以人文为中心 以人生为本位 而儒家先哲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不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 而是出于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关注 孔子哲学以 仁 礼 为中心 仁 寻求人伦关系规范化 礼 要求社会有序化 先哲们谈论人生哲学的目的是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关心的是人道 而非天道 是人生之理 而非自然之性 这种人本文化的长期积淀便形成了汉民族本体型的思维方式 而物本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以自然为本位 西方人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 例如 亚里士多德认为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培根推崇 知识就是力量 西方人以认知自然为视觉焦点 崇尚自然 认识自然 探索自然 最终征服自然 主宰宇宙 这种物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则形成了西方人客体型的思维模式 因为汉民族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 对思维的主体和客体没有严格的区分 汉语中常常出现一些自动和他动不分的句子 如 一个房间住三个人 也可以说成 三个人住一个房间 体现了汉语注重意合 主客体之间相互交融 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 英语多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主动和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泾渭分明 而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或潜在的主语 充分地反映了汉民族重主体意识的思维方式 例如 AmericaneducationowesagreatdebttoThomasJefferson 译文 托马斯 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Memorandawerepreparedinadvanceofprivatemeetingsonmatterstobediscussed 译文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 我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好了备忘录 在以上例句中 原文的主语都不是行为的发出者 而在汉语译文中改换或增添主语 这样更符合英汉民族的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课内练习根据上述解释 试翻译以下几个句子 尽量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1 Whathashappenedtoyou 2 Anideasuddenlystruckme 3 AmericanEnglishowesagreatdealtoNoahWebster anAmericanlexicographerandwriter 4 Hergoodworkandobediencehavepleasedherteach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