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9970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I)卷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A . 胆矾研磨成粉末B . 碘受热升华C . 加热氧化汞分解D . 酒精挥发2. (2分)如下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水通电可以发生分解B . 氯化钠能溶解在水中C . 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D . 塑料制品易老化3. (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 溶液关系B . 构成物质的微粒C . 六大营养物质D . 物质分类4. (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取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把导管伸入水中C .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 . 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取出5. (2分)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 .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 .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D .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6. (2分)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安全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B化学实验数据记录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C化学与生活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加水溶解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化学中常见的“三”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 . AB . BC . CD . D7. (2分)硝被称为“抗癌大王”结合如图硝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硒的原子序数是34B .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a8C . 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 .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8. (2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连线对应错误的是( ) A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B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C环境问题及对策D化肥与植物生长A . AB . BC . CD . D9. (2分)下图是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的溶解度比c大B . 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C . 将t2a、b、c的三种跑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D . c可能为气体,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10. (2分)在某密困容器中,有关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变化1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 . 变化中发生了分解反应C . 该密闭容器中,变化前后所有的物质均为氧化物D . 在变化中,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11. (2分)用纯净的木炭粉末还原氧化铜粉末时,可以发生如下的反应:C+2CuO 2Cu+CO2,C+CuO Cu+CO。现将2.4g木炭粉还原20g氧化铜粉末,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气体产物是( )A . CO、CO2B . COC . CO2D . Cu、CO12. (2分)各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可溶性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甲乙丙丁B . 乙甲丙丁C . 丁丙乙甲D . 乙甲丁丙13. (2分)家庭小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 . 用盐水除去暖水瓶内壁上的水垢B . 用肥皂水鉴定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C . 用蜡烛和冷碟子制炭黑D . 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来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的物质二、 填空题 (共2题;共3分)14. (1分)每天吃大米饭时,你想过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吗,而一提到它,人们会想到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吗?最古老的大米消费证据是从中国湖南省道县的岩窑洞玉蝉岩洞中找到的四粒大米,与该遗址有关的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谷物似乎代表了早期的驯化形式,这可能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国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并填写下列空白。 (1)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主要三大原因:品种、水土、气候。就东北的气候看,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的化肥是_(填写化肥的种类),这种化肥的作用是增强作物的_能力。 (2)把水稻去壳,就制成了大米,大米中含有的营养素糖类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提供能量。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化学式为_;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_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_。 15. (2分)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请分析如图知识网络,回答有关问题。(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溶液呈_色。 (2)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 (4)由性质可知Ca(OH)2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必须密封保存,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为了验证性质,可选择的物质是_(填序号)。 ANa2CO3 BHCl CKCl DCuSO4三、 实验题 (共2题;共6分)16. (3分)如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广口瓶除外):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_ (2)应选择量筒的量程是_毫升(填50或100),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水时,用俯视读数法,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或偏小) (3)B操作向托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_操作E的作用是 _17. (3分)“嫦娥飞天”“中国高铁”等“中国制造”,展现了“中国智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四号”探测器悬梯等关键部件采用铝合金而不采用纯铝,原因是_。 (2)“复兴号”动车高速运行离不开铁轨。建造铁轨需要大量钢铁,钢铁属于_(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3)建造铁轨所需要的钢铁通常用还原铁矿石制得,如上图,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中,a处看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改进的方法是_。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8. (6分)有一份锌粉与铜粉的混合物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32.5g样品加入10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是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5分)19. (3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 (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A铜丝 B天然气 C干冰 D食盐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填字母,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2)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编号1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2、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3、探究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实验设计实验分析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相同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由此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_取等量的硫粉点燃后,分别插入相同规格的盛有空气和氧气样品的集气瓶中,发现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该对比实验所得结论为_(3)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和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A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B每32gS和32gO2完全反应后,生成64gSO2C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一定有:a+b=c+d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20. (2分)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1)设计与实验 同学们分别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试管中,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一中,同学们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实验二中,当小婧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_(填化学符号)。实验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四中,小辉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得出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即:碳酸钠能与_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某些碱反应、能与某些_反应。(2)反思与提高 小亮在完成实验三时没有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小明发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在组成上与碳酸钠有相似之处,于是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检验,其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草木灰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_,不能与_混合施用。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3分)14-1、14-2、15-1、15-2、15-3、15-4、15-5、三、 实验题 (共2题;共6分)16-1、16-2、16-3、17-1、17-2、17-3、四、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8-1、18-2、五、 科学探究题 (共2题;共5分)19-1、19-2、19-3、20-1、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