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总结》word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79040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工作总结》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科技工作总结》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科技工作总结》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全年至2012年前11个月科技工作总结汇报一、企业概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陕西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是原苍村煤矿平峒实施政策性破产后,由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控股,部分员工出资参股组建的股份制煤炭生产企业,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企业所属矿井为苍村平峒。(二)矿井基本情况苍村平峒位于黄陵县店头镇,始建于1970年,1972年缓建,并简易投产,采用硐室采煤法,年产15万吨,技术装备非常落后。到1990年,经过改(扩)建,逐步采用了长壁式炮采、高档普采等工艺,形成3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有所提升。2002年实行了政策性破产,2003年3月组建新公司。2005年至2007年经过开拓延伸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2006年至2012年各系统应用新技术进行全面改造,使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矿井开拓方式是平峒斜井开拓,主平峒承担运输、进风和排水,2#风井为五采区回风,3#风井为六采区回风。主平峒采用24公斤轨道600轨距双轨运行,(部分重车道更换为30kg轨道)7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吨固定矿车运输,运距为5400米;采区和工作面运顺采用功率为150kw和80kw带宽为800mm的阻燃胶带运输机运输,运距1900米。通风采用中央边界式,高效节能轴流风机抽出式通风,现矿井等积孔为1.6。矿井供电高压为6kv,低压为1140v和660v,全部实现了双回路供电,高压供电半径不足7千米,低压供电在700米以内。采煤方式为长壁式,采煤方法主采面(六采区)为综采,回收边角煤(五采区)为炮采。矿上组建有一个综采队、一个炮采队、一个掘进队、一个运输队、一个机电队;职能科室有经营部、生产部、安检科、通风科、供应公司、运销公司、办公室和后勤科等。共有职工663人,其中各专业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15人,初级工程技术人员23人(平均年龄38岁),中高级技术工人86人(平均年龄28岁)。(三) 储量说明及服务年限陕西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井田面积9.31km2,总占有储量1775.93万吨,经过尽四十年的开采,到2011年底剩余地质储量为545.2万吨,可采储量为212.7万吨,其中1.3m以上的中厚煤层可采储量预计为95万吨,1.3m以下的薄煤层可采储量为117.7万吨。按年产45万吨计算可采年限为4.7年。陕煤建司准备将苍村煤业井田西南瑞能煤业的一块资源划拨给我们,划拨区域的可采煤层为2#煤层,煤层最大厚度为2.92m,最小厚度为0.65m,平均厚度为1.57,地质储量为1193.55万吨。但该区域内的部分煤层已遭到了小窑破坏,尤其是1.5m以上的中厚煤层全部遭到了破坏,加之留设的保护煤柱以及0.8m以下的不可采煤层,剩余的可采储量仅为263万吨,可采煤层的最大厚度为1.45m,最小厚度为1.2m,平均厚度为1.33m。作为苍村煤业的后续资源,按现有生产方式以及年产45万吨计算,可支撑我公司继续运行6年。若采用综采方式开采,按每年生产60万吨计算,现有储量可采年限为3.5年,再加上划拨区域的263万吨的可采储量,可采年限可延长4.4年,合计可采年限为8年。二、2011年2012年科技工作体系建设情况1、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公司成立了以经理领导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全面负责立项、研讨和实施工作,制定和颁发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和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紧密结合我矿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紧紧围绕公司发展主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基础,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和综合成本;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根本,把我公司打造成科技创新型、员工知识型产业环保型企业。矿上以生产部为中心科室,机电、通风等专业技术部门为主,负责全矿的科技项目的研发;各生产单位由技术员负责组成技术革新小组,承担科技项目的实施和革新工作。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矿上适时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购置科技资料,两年来外出培训人员150多人次,请进来大专院校专家培训员工118人次,购买专业书籍3000多册。为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平台和保障。2、企业科研管理体系建设矿上成立专门科技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根据选定的科技目标认真开展工作;管理机构下设五个专业小组,即采掘专业组、机电运输专业组、通风安全专业组、地测环保专业组、管理及其他专业组。各小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进行总结交流,遇到难题共同攻坚。建立健全了与集团公司相应的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实现科技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了企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科技工作计划。三、科研资金投入情况2011年2012年度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科技活动经费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R&D(研究开发),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后实际减免税额,科技经费专款专用,资金合理规范使用情况,对重大项目要详细说明。四、重点研发项目实施情况我矿2011-2012年两年来主要完成的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简要说明如下:(一)薄煤层综采项目薄-中厚煤层掩护式综采支架在苍村煤业软底、软顶工作面得到了应用,三机配套为:电液控,薄-中厚煤层两柱掩护式综采支架、电牵引无链变频调速采煤机、封底式双中链刮板运输机。该项目从2011年7月开始,在陕煤建司的大力支持下,苍村煤业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从立项、考察学习、方案制定研讨、实施方案编制、三机配套设计、人员培训、设备购置和安装,历时11个月,于2012年6月顺利完成。项目总投资2600余万元。投入使用后经过四个多月的运行,效果明显。1、回采工效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高档面在顶底板条件正常情况下月产量3.5万吨左右,回采工效8.5吨/工左右;上综采后月产量在4.5-5万吨以上,回采工效16.5吨/工以上。2、材料消耗明显降低,特别是坑木消耗基本为零,制造成本降低一半以上。3、采用高档普采时采面每月发生的轻伤事故在1到2人次,采用综采后,近四个多月综采面没发生一起工伤事故,实现了零指标。4、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注意力集中了。从此提高了采面的安全环境。(二)、轨道运输“信、集、闭”系统应用苍村煤业水平巷道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控制范围约6.5公里,承担着煤、矸石、材料、人的运输任务。随着巷道范围的延伸后期机车监控范围可扩展。为了保障机车运输安全、提高指挥效率、增强经济效益和顺应社会发展,我矿井下安装机车监控系统(信、集、闭系统)。本系统可在地面调度站,采用直观、清晰的显示终端作为机车监控模拟屏,在计算机终端和图形设备上以汉字、模拟图和表格等形式显示个列车的位置、区段占用及解锁情况、信号机状态、道岔位置、机车调度任务以及系统操作提示信息。项目在2011年五月到2011年八月完成,总投资120万元。经济及社会效益: 选用轨道运输“信、集、闭”系统,大大提高了苍村矿机车的周转率,保证了矿井年产量的完成,保证了井下工作人员和矿井的安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三)、注氮防灭火技术应用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黄陵县店头镇,主采2#煤层自燃等级为I类,属易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26个月。本地区处于国家天然保护林区,严禁在林区内取土,临近无大量供应黄土、灰渣源,若采用灌浆法防灭火成本高、难度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十必须十禁止规定相关要求,开采易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落实以灌浆或注氮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措施。根据管理要求及矿井实际状况,提出了以注氮防灭火技术为主的防灭火措施。注氮防灭火技术在苍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使用效果良好,使矿井符合了易自然煤层管理要求,随采煤推进开放式注氮,有效遏制了煤层自燃,目前矿井综采首采面已回采结束,无自燃发火征兆,从而解决了黄陵地区灌浆防灭火技术取土成本高、难度大的历史难题。该移动注氮系统筹备安装期2个月,实际应用、效果观测期5个月。总投入资金80余万元。注氮防灭火技术在黄陵地区的应用,不仅为矿井灭火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注氮防灭火技术优异的防灭火效果,解决了黄陵地区采用灌浆防灭火大量取土难题,有效促进天然保护林区生态平衡,同时,其抑制瓦斯爆炸注氮功能,亦可大范围用于高瓦斯矿井生产过程中瓦斯超限的及时处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四)、架线式电机车斩波调速系统应用我矿原有架线式电机车8台,都使用电阻式控制器调速,耗能大制动灵敏度差,必须进行改造。斩波调速原理是利用可控硅整流调压来达直流电动机调速的目的。利用可控硅的开关特性,控制其通断时间从而实现斩波,以改变转子两端的电压来调节直流电机的转速。斩波调速系统采用了IGBT高压大功率开关器件,控制方法为定步调宽 (PWM方式),当驱动脉冲为高电平 (+ 15V)时器件导通,反之低电平 (0V或一15V)时关断。 由于开关频率高,实际电机的电流等效为直流电流,通过改变 IGBT 的导通与关断的比例 (即调压比=tanT或V出/ V入),即可改变电机两端的电压平均值,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实现机车调速的目的。由于 IGBT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关断时损耗很小,所以调速状态下节能效果显著。斩波器的各种保护功能(软起动、欠压、过压、过流)亦通过 IGBT导通与关断的比例来实现。 该项目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2012年10月完成。总投资66万元。该技术应用后结论为: 1、实现了无级调速方式,起动平稳、起动力矩大,从起动到全速均能平稳过渡,能有效地保护电机车的机械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控制机车速度,且牵引力比电阻调速机车大,工作效率高。 2、有过流保护,当机车超载时,电流保护电路动作,使电机电流恒定,确保了电机车安全运行。 3、有过压欠压保护,当电网电压超过或低于斩波器整定的电压值时,控制盒的过压欠压保护电路动作,保护电机和斩波器。 4、直流接触组件触点无弧通断,在正常操作下,所有直流开关触点均无弧通断,故障率低,大大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五)、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苍村煤业原用KJ95型监控系统是2005年投入安装运行的,2008年10月升级改造为KJ101N。现有地面监控计算机2台,监控分站8台,各类传感器:甲烷、风速、温度、一氧化碳、设备开停、风门位置、煤位、烟雾等传感器73个。现结合苍村煤业监控系统软件、监控通信接口、矿用监控分站以及甲烷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更新为新标准的KJ110N型矿井安全监护系统。升级后即可节省大量资金投入,又便于今后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其性能完全符合国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新标准要求。项目从2012年10月9日到25日完成,26-31日试运行,11月1如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投资68万元。五、新产品开发情况我们主要是技术推广应用,极大改善了我们的生产条件和环境,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用科技改变矿井高危行业生产的落后面貌。六、群众性技术革新的开展情况包括制度建立、活动开展情况、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数、产生的效益等。七、知识产权管理情况无八、发表科技论文和制定标准截止2012年11月发表论文数量15篇,其中:SCI数量、EI数量、ISTP数量、ISR数量;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量,参加国家标准化组织数量。九、企业内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截止2012年11月科技活动人员数量188人,科技活动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为28%,工程技术人员数量38人,其中各专业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15人,初级工程技术人员23人(平均年龄38岁),中高级技术工人86人(平均年龄28岁)。十、对外交流与合作无十一、科技文化利用板报和视屏教育进行科技文化宣传,设置科技专栏。根据单位应用的项目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购买书籍和碟片,每月进行一次科技教育。矿上每年组织20人次以上外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时知识更新。基层单位每周组织职工一次业务技术学习。不限时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或进行小革新小改造,并进行奖励。十二、存在问题及建议生产单位主要是技术应用,说实话要搞科研创新,受到了知识、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如果要搞好科研就必须要成立专职部门,组织专职人员,选定课题专心研究,否则都是照草照搬,没有突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关键指标单位名称(盖章):序号关键指标(单位)“十一五”期间2011年2012年备注1一、科技创新投入2 (一)科技管理费用(亿)3 (二)科研项目费用(亿)4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费用(亿)0.060.01940.28195二、科技创新产值6 (一)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亿)7 (二)技术合同交易额(亿)8 (三)科技成果收益(亿)9 1、科技成果转化(亿)10 2、科技成果推广(亿)11 3、科技成果应用(亿)12三、科技创新体系13 (一)科研平台建设(个)14 1、国家级科研平台(个)15 2、省部级科研平台(个)16 (二)战略合作平台(个)17 (三)技术创新联盟(个)18 (四)科技管理制度(项)19四、科技创新人才20 (一)大专及以上人员(名)383821 (二)科技管理人员(名)101022 (三)科技研发人员(名)202023五、科技创新成果24 (一)专利25 1、专利申请量(个)26 2、专利授权量(个)27 3、发明专利授权量(个)28 (二)产品29 1、高新专利产品(个)30 2、名牌产品(种)31 (三)科研项目32 1、科研项目申报(项)1433 2、科研项目立项(项)1434 3、科研项目完成(项)1435 4、国家级获奖项目(项)36 5、省部级获奖项目(项)37 (四)标准建设38 1、企业标准(项)1439 2、参与或承担行业标准(项)1240 3、参与或承担国家标准(项)苍村煤业科技项目统计序号项目名称总投资(万)完成时间备注1综采技术应用26002011.7-2.12.62综掘技术应用3002009.9-2010.13防灭火注氮系统852012.2-2.12.54电车斩波技术662012.9-2012.105小窑破坏区复采1002009.3-2010.126束管监测技术672011.8.1-8.207老顶预裂爆破302007.4-2007.128信集闭系统1202011.5-2011.89窄煤柱开采技术202009.1-2009.1010三下采煤技术研究252005.11-2006.311安全监控系统升级682012.10.9-2525-31试运行11.1验收2005年启用,投资120万12人员定位系统302008.5-2008.613工业电视502008.5-2008.814主扇风叶调角和性能测试72011.8.1-2011.820“十一五”期间完成的科技项目说明1、 三下采煤技术研究 2005年当时五采区正规面生产已结束,需要利用现有生产系统进行煤柱回收,针对五采区仓村乡所压煤柱(约80万吨),与西安矿院合作设计村庄下采煤,完成了仓村乡建筑物下煤层开采方案。该方案采用在巨厚黄土层下,有向性窄条带回采,回采率可达到30%以上。该项目虽然没有实施,但为以后回收煤柱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目研究费用20万元。2、 窄煤柱开采技术应用 苍村煤业井田储量剩余不多,必须珍惜煤炭资源,减少损失。2007年开始应用窄煤柱开采技术,先后在五采区三个短壁式炮采面,六采区两个机采面进行试验,将原来面间煤柱20米缩小到8米、10米、15米试验,结果确定15米为最佳尺寸,到2009年成功。这样既能保证煤柱在回采期间不压垮,又能减少煤炭损失。按此计算,每个工作面至少多回收煤炭1万吨。一年多回收煤炭2万吨.该项目在试验期间,为了加强支护和监测投资20万元。3、 小窑破坏区复采 苍村煤业五采区北部和六采区中部受到小窑的严重侵蚀,如果对破坏区避开不采,损失惨重,因此2009年提出采取内探外查、综合分析、加强监测、确保安全的小窑破坏区复采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小窑破坏区复采,多回收煤炭资源20多万吨。4、 老顶预裂爆破技术 苍村煤业煤层部分老顶较坚硬,工作面初采期间,老顶大面积初次垮落,易形成强烈风暴威胁安全。为了消除这一危险源,我们采用老顶预裂爆破技术(即在切眼开采推进4米后沿切顶线打深孔,进行预裂爆破)。从此避免了老顶大面积初次垮落,造成强烈风暴危害。5、 综掘技术应用 苍村煤业掘进技术较落后,2009年完成了一套综掘技术应用,应用效果良好。从此结束了我矿掘进机械化程度为零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