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操作流程.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76763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基础生命支持 BLS 操作流程二 成人气管插管 经口明视下 操作流程三 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双人操作 四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一 基础生命支持 BLS 操作流程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检查意识 判断 启动BLS 摆放体位 开放气道 A 人工呼吸 B 建立人工循环 C 检查评估 电击除颤 转运至医院 一 基础生命支持操作 细节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个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 医生实施抢救 护士协助 医护配合按照ABCD的程序共同完成操作 只需做第一个ABCD 1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者意识丧失应立即施救 操作者 医生 判断四周环境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自我保护意识 然后才开始实施现场心肺复苏 同时看表 记住开始抢救的时间 计时员开始计时 2 检查意识 A判断 医生先到达患者身边 位于右侧 双膝跪地 就地抢救 尽量靠近患者身体 双膝与肩同宽 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拍肩 呼唤 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 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大声呼喊 确认意识丧失 判断 贯穿于整个心肺复苏的全过程 分解到 ABCD 的每一步 始终是首先应做的第一件事 判断要快 只能用5 10秒完成 3 启动BLS 高声呼救 快来人呐 准备抢救 吩咐助手 护士 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 氧气面罩 4 摆放体位 将患者取仰卧位 置于地面或硬板上 去掉枕头 解开上衣 摆好体位 5 开放气道 A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 如有应马上将病人头转向一侧 用手指清除干净 如无发现异物需口头报告 口腔无异物 然后用 压额抬颏法 开放气道 解除昏迷者的舌根后坠 从而保持呼吸道畅通 要求头尽量后仰 动作规范 轻柔 一步做到位 6 人工呼吸 B 医生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 通过 一看 二听 三感受 判断5 10秒 如无呼吸 立即由护士采用左手 E C 手法固定 扣紧氧气面罩 右手使用简易呼吸器通气二次 用时5秒钟 每次通气1 2秒 中间呼气1秒 以看到患者胸部起伏作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 只要一看见胸廓抬起 便可停止通气 每通气两次后 护士将氧气面罩稍微移开病人面部 但仍然保持开放气道的头后仰姿势 现场无接氧气情况 7 建立人工循环 C 医生快速判断病人有无循环征象 方法是正确触摸颈动脉搏动 10秒完成 前5秒同时低下头检查呼吸 后4秒抬头巡视四肢 如是否在抽动等 最后1秒停留在面部观察病人面色和有无咳嗽反射 如判断无心跳 立即由医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要求操作者随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1 按压部位 胸骨正中线的中 下三分之一段交界处 快速定位方法为 胸骨下切迹 上两横指 每个周期按压之前都要先用手正确定位 清晰显示 2 正确手势 快速定位后 马上抽出右手搭在左手的手背上 双手重叠并十指交叉 相互紧扣 只能用左手的掌根部与病人的胸骨接触 面积越小越好 其余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抬起来 不可将按压力量作用于病人的两侧肋骨上 3 按压姿势 操作者双膝跪地 以髋关节为支点 腰部挺直 用上半身的重量往下压 杠杆原理 而不是靠两个手臂的力量发力 因此双臂必须绷直 肩 肘 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 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 并且手臂这条直线须与病人胸部形成直角 不得倾斜 以操作者自身重量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过程要求平稳 有规律 用力均匀 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不得进行冲击式按压 4 按压深度 使病人胸骨下陷4 5厘米 对成人大约施加25 30kg的力量 简便 直观的评估指标为每次按压都能触摸到病人桡动脉的搏动 或者面色逐步变红润 每次按压后手臂的力量都要松开 保证压力释放 充分放松 让胸廓完全回弹 5 按压频率 100次 分钟 但由于还要交替做人工呼吸 故每分钟不可能压够100次 具体地说18秒钟要完成30次按压 即每次按压用时0 6秒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保持相等 各用0 3秒钟的时间 通过数数来掌握节奏 规律为个位数加重复尾音 如 10 11 12 10 20 21 22 20 30 31 32 30 40 41 42 40 50 51 52 50 建议大声地数出来 8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成人为30 2 不论单人法或双人法抢救 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 按压在先 通气在后 最后一定结束于通气 应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 如果不得不暂停胸外按压时 中断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 9 检查评估 首轮做5个周期的30 2 历时2分钟 18 5 1秒 5 然后检查病人呼吸和颈动脉搏动 评估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效果 心肺复苏计时结束 标准用时150 160秒 如果仍然没有呼吸 脉搏 说明徒手心肺复苏ABC失败 应即刻进入第四步D 电击除颤 1 迅速开启除颤仪的电源开关 调整除颤仪功能旋钮键至监护位置 医生手持两个电极板放置于病人胸前 通过除颤仪的监护屏幕马上辨别心电图示波 如果显示 室颤 或者 无脉性室速 必须即刻进行电击除颤 越快越好 假设模型人显示 室颤 大声报出 室颤 立即除颤 2 护士迅速擦干患者的胸前皮肤 除颤开始计时 医生手持电极板 注意不能面向自己 护士涂上导电胶 医生将导电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的接触面 3 医生确认除颤电极板的安放位置正确 前电极板 主电极 放在病人右上胸 锁骨下方贴胸骨右缘 而侧电极板放在左下胸 上缘不超过病人乳头连线 电极板的中心点平腋中线 再次观察心电示波 确定仍为 室颤 心律 4 选择除颤能量200J 双向波 医生下口头医嘱 护士调节能量 5 按下充电按钮 使除颤仪开始充电 充电过程需要等待数秒钟 6 医生将除颤电极板紧贴病人胸壁 适当施加10Kg压力 使电极板与病人皮肤之间无可见缝隙 高声喊叫 旁人离开 确定周围无任何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身体接触 7 除颤仪充电完毕 出现声光报警信号可以除颤时 医生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钮进行电击 8 放电结束 除颤计时结束 标准用时20秒 护士擦干电极板和胸壁皮肤 电极板归位 除颤仪关机 收拾仪器和用物 10 口述 医生和护士继续心肺复苏 从胸外心脏按压开始 30 2做够5个周期 待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2分钟以后 再去检查病人呼吸 脉搏和心电图 证实自主呼吸与心跳恢复 心肺复苏成功 最后 医护配合整理病人 穿好衣服 准备转送 操作结束 二 成人气管插管操作流程 经口明视下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摆放体位 加压给氧 准备物品 开始插管操作 正确置入喉镜 充分暴露声门 插入气管导管 调整插管深度 确认导管位置 最后固定导管 二 成人气管插管操作 细节 经口明视下 一 摆放体位 操作者 医生 站立于病人的头顶部 首先将病人取去枕平卧位 用压额抬颏法开放气道 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 尽量保持头后仰 使口轴线OA 咽轴线PA 喉轴线LA在一条直线上 二 加压给氧 使用复苏球囊 面罩加压给氧 然后交给助手 护士 继续给病人有效吸100 纯氧2 3分钟 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 以上 插管时暂停通气 通气频率10 12次 分 三 准备物品 由医生独立完成 顺序依次为 铺无菌治疗巾 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 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 在导管内放入导引钢丝并塑型 不要触摸充气套囊段的导管 确认导丝距管口至少有1cm距离 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五个面 选择适当大小的弯形喉镜片 检查喉镜光源亮灯后关闭 带翼牙垫 固定胶布 听诊器 整个准备过程限时2分钟 四 开始插管操作 物品准备完成后 操作者两脚一前一后蹲弓步 身体尽量往下沉 保持视线与病人喉轴线平行 打开喉镜并且亮灯 听到 喀嚓 声开始操作计时 五 正确置入喉镜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与食指交叉拨开病人上下牙齿及口唇 左手正确手势握持喉镜柄 从右侧口角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内 左手尾指顺势将病人下嘴唇推开 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 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将喉镜向左移动 推开舌体 保持喉镜在口腔正中线上 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 六 充分暴露声门 左手缓慢地把喉镜沿中线向前推进 过悬雍垂后在原位上翘喉镜 看清会厌 依次暴露病人的悬雍垂和会厌 解剖标志 将镜片放置于会厌的上面 即会厌在镜片的下方 继续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深入 直达会厌盲腔底部 然后用力向前上方45 合力提喉镜 从而抬起会厌 充分暴露下方的声门 整个动作要求一气呵成 一步到位 喉镜在病人口腔内不能来回进退 左右移动和反复寻找等重复操作动作 或者以病人的牙齿为支点去撬门牙 插管模型会发出 卡嗒 的报警声 七 插入气管导管 上提喉镜抬起会厌 暴露声门后 马上可以见到左 右声带及其之间的裂隙 操作者用右手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 将导管前端的斜口面朝左 沿着镜片的右侧金属凹槽送入口腔 直视下对准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 轻柔地旋转导管 使其顺利地通过声门裂插入气管内 要求一次性送入导管 插管一次成功 插管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 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 或向某一侧轻推 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 调整插管深度 当气管导管过声门裂1cm后 立即请助手拔除管腔中的导引钢丝 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5cm 调整并确认导管刻度距门齿读数在21 23cm之间 此时套囊已完全通过声门裂 而导管顶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cm 可拍摄X光胸片证实 注意插管时不允许带着导引钢丝一次插到底 必须先拔除导引钢丝 再前进导管送到位 声门裂下6cm 以避免坚硬的导引钢丝对病人气管造成强烈刺激和损伤 气管导管也不可以送入过深 务必防止进入一侧支气管而造成单肺通气 九 确认导管位置 先放入牙垫 再将喉镜取出 顺序不能反 立即用注射器给导管气囊充气8 10ml 随即由助手将复苏球囊连接气管导管 开始第一次捏皮球有效人工通气 此刻即停止操作计时 单纯插管操作过程限时20秒钟内完成 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呼吸音是否清晰 对称 并将听诊器移至病人上腹部检查有无气过水声 口述 由此判断插管位置正确无误 气管插管计时结束 标准用时少于20秒 十 最后固定导管 牙垫的两片固定翼应置于病人牙齿与口唇之间 用两条胶布以 八字法 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部 在未固定好第一条胶布之前 手不能离开导管和牙垫 固定导管后 随即接复苏球囊正压给氧通气 三 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双人操作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检查伤情 上肢伤口的止血 上肢伤口的包扎 伤口上肢的三角巾悬吊 头部有异物外露伤口的包扎 结束 三 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细节 一 评估周围环境 戴乳胶手套 环顾四周 术者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环境安全 对伤员说 我们是120的急救人员 现在为你急救 请配合 二 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大声报告伤情 左前臂中段掌面有一8 10cm大小软组织缺损创面 广泛渗血 中央有喷射性出血 术者一只手将患肢抬高 另一只手采用手指压迫伤员肱动脉止血 口述 抬高患肢2分钟 报告第二伤情 左顶部有一4cm头皮裂伤伤口 伤口中有金属异物刺入颅内 外露2cm 进行止血 包扎 助手根据伤情准备物品 两块开口敷料 两块方纱 一卷绷带 四张三角巾 一张纸片 一支笔 一个弧形针 用托盘装好 三 上肢伤口的止血 大动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 应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 接着用止血带止血 检查止血效果 扪远端动脉搏动 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再包扎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 在扎止血带部位 上肢在上臂上1 3段 下肢在大腿上2 3段 垫衬垫 然后扎上止血带 检查止血效果 大声报出 桡动脉搏动消失 伤口出血停止 在纸片上记录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 上止血带要求手法正确 压力均匀 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 四 上肢伤口的包扎 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 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 首先检查伤口 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 然后按无菌操作原则 手接触敷料面不能接触创面 敷料应大于创面 将敷料覆盖在创面上 再用绷带包扎 绷带在腕部开始 将绷带头呈三角反折 环行扎两圈 然后螺旋形包扎 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 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 最后平绕一圈 在近肘关节桡侧结束 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方向由远向近 由内向外 绷带卷向上包扎 压力均匀 包扎完毕绷带要超过敷料5厘米 不能有敷料外露 五 三角巾悬吊上肢 肘关节屈曲80 85度 贴紧胸壁 术者将三角巾展开 顶角向肘关节 从伤臂与胸壁之间掖进三角巾 助手将两个边角绕过颈部 在伤侧锁骨上窝处打平结 三角巾顶角在鹰咀上方扭曲 尾部掖入上臂下部尺侧 将肘关节包住 悬吊角度80度 肢端血液循环正常 伤员无不适感 六 头部有异物外露伤口的包扎 不能拔除异物 先固定异物 再进行包扎 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 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 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 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在异物四周圈住 固定圈结实 中间孔大小合适固定 高过异物 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 除去眼镜及头饰 伤口有敷料覆盖 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2 3厘米 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 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 在枕后粗隆下交叉 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 将结尾摺入带边内 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包扎完成后三角巾平整 不松跨 不遮盖眼睛和耳朵 伤员无不适感 七 整套操作要求 动作流畅 轻柔 相互配合 动作不重复 不交叉 不跨过头部操作 不掉落物品 不阻挡评委视线 口令清楚 四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固定伤者头颈部 测量颈部长度 调整颈托 放置颈托 全身伤情检查 移动伤者 固定伤者 搬运伤者 四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细节 一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 表明身份 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 初步判断伤情 简要说明急救目的 先稳定自己 再固定伤者 避免加重颈椎损伤 用 五形拳 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 统一协调 整体搬运 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 五形拳 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 头锁 伤者仰卧位 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 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 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 放在大腿上或地上 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 拇指轻按额 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 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 不可盖住耳朵 助手中指指在胸骨正中 以便术者调整位置 2 胸背锁 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 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 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 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 手指锁紧枕骨上 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 胸锁 伤者仰卧位 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 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 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 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 斜方肌挤压法 伤者仰卧位 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 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 先固定双手肘 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 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 掌心向上 手指指向脚部 锁紧斜方肌 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 改良斜方肌挤压法 伤者仰卧位 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 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 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 放在大腿或地上 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 另一手则像头锁般的固定伤者头部 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 术者检查颈部伤情 并固定伤者头颈部 2 助手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 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 四指并拢 拇指于下颌正中 食指置下颌下缘 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 调整颈托 塑型 4 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 再放置颈前 保证位置居中 扣上搭扣 松紧度适中 5 颈托固定后 术者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 检查伤者头面部 耳 鼻 气管是否居中 胸骨有无骨折 胸廓挤压分离试验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腹部 会阴部 背部 四肢有无损伤 6 移动伤者 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 搬动必须平稳 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7 固定伤者 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 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 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 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 髋部 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 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 8 字固定 8 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 足侧的助手先行 术者在头侧 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