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76415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1 到底该怎样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 呢 首先 要将其与 物质文化遗产 区别开来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指被各群体 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 表现形式 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实物 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 传统美术 书法 音乐 舞蹈 戏剧 曲艺和杂技 三 传统技艺 医药和历法 四 传统礼仪 节庆等民俗 五 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 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 经验 精神 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 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 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 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 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 生死 婚配 祖先 自然 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 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 其实用性 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 非遗 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 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 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 Q2 为什么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 不是因为好看 而是因为有用 如果 非遗 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跟古董和艺术品收藏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更加重要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 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审美习惯 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 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 记笔记啊 然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们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在物欲横流 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 非遗 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 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 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 保持 非遗 的非物质特征 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现实保护中 我们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 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 甚至 非遗 的留存 申报乃至保护 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 不仅是个人的需要 还有当地政府的助推 使得申遗工作变成了本地的广告 旅游的宣传 增值的途径 更有甚者 非遗 的申报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 商品化的过程 去神圣化的过程 从文化常态中剥离的过程 没有经济利益的冲动 有多少人会从文化本位上关注 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 是民族个性 民族审美习惯的 活 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以声音 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是 活 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 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Q3 该怎样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呢 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指导方针 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明确职责 形成合力 长远规划 分步实施 点面结合 讲求实效 一 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较之有形遗产而言 如指间之沙 稍有不慎 就会流失于指缝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 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 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它长期产生 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 受历史条件 经济形态 生产 生活方式及群众思想观念的局限 必然要打上某一时代与阶级的烙印 其中既有金砾玉石 亦有残渣败絮 既是精神动力 亦是沉重的包袱 我们在对其研究时 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 对其金砾玉石及精神力量 要使之发扬光大 给予继承并创新 对其残渣败絮 沉重包袱 必须弃之不惜 坚决甩掉 三 创造保护 传承 发展良好氛围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 近年来 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行动的启动 全球性的保护 珍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逐渐掀起热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像文物一样被保护起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死的 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最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又是珍贵的 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所以 一定要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