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Ⅱ)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762217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Ⅱ)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Ⅱ)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结构力学(Ⅱ)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X教案2006 2007 学年第 一 学期课 程 名 称结 构 力 学课程代码220011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数60开课院(部)建筑工程学院教研室结构教研室授 课 班 级土木工程2003级主 讲 教 师职 称 讲 师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二六 年 八 月XXXXX教案课程名称结构力学授课专业土木工程班级2004课程代码2200110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限选课程();全校性选修课程( )授课教师 职 称讲师单 位建筑工程学院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考核方式闭卷( );开 卷( );课程论文( )具体操作( );多种形式结合(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时:60学 分 数3.0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58学时; 实验课 学时; 田间观察学时实际操作 学时; 讨 论学时; 上 机2学时教材名称 结构力学教程()作 者龙驭球包世华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指定参考资料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作者张俊张长领吴大炜出版社及出版时间重庆大学出版社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授课时间第1周至第10周;星期二第6,7节、星期四第3,4节、星期六第3,4节、备注注:表中( )选项请打“” 周 次第 1 周,第1 次课;总第1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位移法和力法之间的异同,了解位移法的基本概念和掌握等截面直杠的刚度方程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前言,讲解力法和位移法之间的异同2位移法的基本概念3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4讨论杆件在一端不同支座时的刚度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难点:杆件在一端不同支座时的刚度方程教学过程设计由力法引出超静定结构的第二种解法位移法,介绍力法和位移法之间的异同;位移法的基本概念,等截面杆件的刚度方程,讨论杆件在一端不同支座时的刚度方程。作业、讨论及辅导留作业2题课后小结位移法是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另一种方法,其适用范围,与力法之间的区别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强调说明,课堂效果很好。利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熟悉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授课方法灵活气氛活跃。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1 周,第2 次课;总第2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二节 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第三节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等截面直杠的刚度方程;理解由荷载求固端弯矩,掌握位移法计算刚架的基本未知量的确定,理解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思路。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的推导2由荷载求固端弯矩3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4无侧移刚架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难点:确定未知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前一节学过的内容,举例讲解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的推导;由荷载求固端弯矩;举例说明位移法基本未知量的确定;介绍无侧移刚架的基本概念。作业、讨论及辅导留作业2题课后小结在课程教学中详细讲解了基本未知量的确定内容,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用实例讲解一般的公式达到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1 周,第3次课;总第3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三节 无侧移刚架的计算(直接平衡法计算)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无侧移刚架的计算思路。掌握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无侧移刚架。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有关内力符号的规定2举例说明直接平衡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直接平衡法难点: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无侧移刚架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前一节学过的内容,举例说明直接平衡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在下课前总结本节的内容。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无侧移刚架的未知量的确定课后小结对于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基本解题过程要基本掌握,直接平衡法的利用要熟练,这在作以后的练习题中很有利。能够更多的讲解实际例题有利学生理解位移法的含义。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2 周,第1次课;总第4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四节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直接平衡法计算)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侧移刚架的基本未知量的确定。掌握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的思路。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有侧移刚架的基本未知量的确定2举例说明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侧移刚架的未知量的确定难点: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教学过程设计有侧移刚架同无侧移刚架相比,其未知量的确定增加了线位移的确定问题,复习前一节无侧移刚架的未知量的确定内容,举例引出有侧移刚架的未知量确定内容,方法要熟练掌握,举例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有侧移刚架的计算和无侧移刚架的计算之间的区别留课后练习题一题课后小结对比法介绍了两种结构的未知量的确定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板书清晰工整,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2 周,第2次课;总第5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四节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举例直接平衡法计算)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侧移刚架的基本未知量的确定。掌握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的思路。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有侧移刚架的基本未知量的确定2举例说明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侧移刚架的未知量的确定难点:用直接平衡法计算有侧移刚架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前一节学过的内容,举例介绍有侧移刚架的计算过程。 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有侧移刚架的计算和无侧移刚架的计算之间的区别课后小结习题课的效果较明显,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位移法的各种题型,有机会让接受快的同学给大家讲解一些题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效果显著。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2 周,第3次课;总第6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五节 位移法基本体系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位移法基本体系,理解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建立,掌握典型方程法解题。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位移法基本体系2位移法基本方程的建立3矩阵中系数的物理意义4举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位移法基本方程的建立难点:用位移法典型方程解题教学过程设计由直接平衡法转到位移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典型方程法,其物理意义,基本方程,方程的系数物理意义都要牢牢掌握。最后举例说明其解题的过程。作业、讨论及辅导作业2题课后小结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的解题的过程,寻求最适宜的一种方法,这要在以后的不断练习中摸索。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3 周,第1次课;总第7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第五节 位移法基本体系一、无侧移结构的计算二、有侧移结构的计算三、横梁刚度无穷大的刚架结构四、带斜杆的刚架(选学内容)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用典型方程法解无侧移和有侧移结构的计算。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无侧移结构的计算(典型方程法)2有侧移结构的计算(典型方程法)3横梁刚度无穷大的刚架结构4带斜杆的刚架(选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典型方程法解题的思路难点:用位移法典型方程解题教学过程设计用典型方程法举例说明无侧移结构的计算;有侧移结构的计算(典型方程法);横梁刚度无穷大的刚架结构最后介绍带斜杆的刚架的计算问题(选学内容)。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典型方程法和直接平衡法两者的优缺点课后小结更多的课外例题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位移法的应用情况。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3 周,第2次课;总第8次课 章节名称第八章 位移法 第六节对称结构的计算 本章小结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等值半刚架法的概念,掌握对称结构承受正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对称结构承受反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牢固掌握等值半刚架的绘制。掌握利用对称性计算刚架。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对力法中对称内容的回顾2对称结构承受正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3对称结构承受反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4举例利用对称性计算刚架5本章的总结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对称性计算刚架难点:对称结构承受正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对称结构承受反对称荷载时的简化形式。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力法中学过的对称结构的内容,举例引出位移法中对称性的内容,增加了等值半刚架法的内容,要求同学记住和理解,在下课前总结本章的内容。作业、讨论及辅导作业2题课后小结等值半刚架法是计算对称结构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利用等值半刚架确定位移法中的基本结构,减少计算工作量。课堂教学中举例说明了各种结构的等值半刚架形式。最后的总结有利学生将整章节贯穿起来。课堂效果很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3 周,第3次课;总第9次课 章节名称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第一节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一)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掌握根据远端支承情况的不同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的不同;熟练掌握分配系数的求法。理解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的过步骤。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相关名词(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2力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3举例说明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采用逐个结点轮流放松的办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根据远端支承情况的不同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的不同。难点:分配系数的求法教学过程设计对前两章的内容作以简要回顾,引出本节力矩分配法与前两种解超静定结构的不同的内容,板书后要求同学记住和理解的内容,在下课前总结本章的内容。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之间的异同点。课后小结本节内容要概念较多需要记住和理解, 要熟练掌握计算思路,明确力矩分配法同前两种方法的异同。课堂效果较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4 周,第1次课;总第10次课 章节名称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第二节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二)第三节无剪力分配法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力矩分配法计算多结点结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力矩分配法计算刚架、带悬臂的等截面连续梁、对称结构。了解无剪力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无剪力分配法计算结构。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力矩分配法计算无侧移刚架2力矩分配法的计算带悬臂的连续梁3力矩分配法的计算对称结构。4无剪力分配法(1)无剪力分配法的基本原理(2)计算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矩分配法计算刚架、带悬臂的等截面连续梁、对称结构;剪力分配法的基本原理难点:力矩分配法计算刚架;用无剪力分配法计算结构。教学过程设计对前一节的内容作以简要回顾,举例说明力矩分配法的应用,无剪力分配法式力矩分配法的一种特例。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无剪力分配法和力矩分配法解超静定结构之间的异同点。课后小结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各种不同的例题讲解力矩分配法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其应用范围和同前两种方法的不同,效果较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4 周,第2次课;总第11次课 章节名称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第四节 力矩分配法与位移法的联合应用第五节 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板书,在讲授过程中向同学提问并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同学学习新的知识形成很好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应用的适用范围;掌握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结构。理解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1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结构的原理。2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刚架3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连续梁。4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刚架、连续梁;难点: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联合计算刚架;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教学过程设计对有侧移的结构如果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怎么办?引出本节的联合应用的内容。理解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的方法。在下课前总结本节的内容。作业、讨论及辅导讨论机动法作超静定梁的影响线与机动法作静定结构的影响线之间的不同。课后小结本节内容相对较难,力矩分配法和位移法的联合应用其原理相对好理解,但实际做题掌握不是太好,同学们要多练习。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次第 4 周,第3次课;总第12次课 章节名称矩阵位移法基本概念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结构矩阵分析方法和结构力学传统方法的区别,介绍矩阵位移法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局部坐标系概念。掌握杆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发展历史。局部坐标系概念。杆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 矩阵位移法的分析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局部坐标系概念,杆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矩阵位移法的分析过程。难点:杆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矩阵位移法的分析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矩阵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发展历史。二、利用位移法基本概念建立杆件单元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方程。三、矩阵位移法的分析过程。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0-1、10-2。课后小结本节课概念性的东西较多需要同学记住和理解。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次第 5 周,第 1 次课;总第 13 次课 章节名称单元刚度矩阵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杆件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理解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掌握特殊单元:连续单元及轴力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教学基本内容纲要杆件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单元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含义。建立特殊单元:连续单元及轴力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杆件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连续单元单元刚度矩阵。难点:单元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含义。特殊单元:连续单元及轴力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教学过程设计一、杆件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单元刚度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含义。二、通过实例来建立特殊单元:连续单元及轴力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0-5课后小结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相对较难,注意各种量的物理意义。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次第 5周,第2 次课;总第14次课 章节名称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1)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整体坐标系得建立,及在整体坐标系下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掌握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教学基本内容纲要整体坐标系得建立,及在整体坐标系下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通过例题来具来具体求解各个杆件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难点: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教学过程设计一、整体坐标系得建立,及在整体坐标系下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二、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0-3课后小结在课程教学中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板书清晰工整,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要适当增加现代教学手段。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次第 5周,第3次课;总第15次课 章节名称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整体坐标系得建立,及在整体坐标系下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掌握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教学基本内容纲要整体坐标系得建立,及在整体坐标系下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通过例题来具来具体求解各个杆件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难点: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教学过程设计二、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系中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三、通过例题来具来具体求解各个杆件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作业、讨论及辅导思考题:10-3课后小结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要用实际例题说明效果会好一些。局部坐标系和整体坐标系的区别,之间的转换要好好的理解,容易出错。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6周,第 1 次课;总第16次课 章节名称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1)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重点掌握单元集成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两种方法比较,一、传统做法,二、单元集成法:1、单元集成法的概念和力学模型。2、按照单元定位向量由局部坐标系求整体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3、单元集成法的实施方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难点: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教学过程设计一、传统做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二、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三、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5课后小结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两种方法的不同,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板书条理,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6周,第2 次课;总第17次课 章节名称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重点掌握单元集成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两种方法比较,一、传统做法,二、单元集成法:1、单元集成法的概念和力学模型。2、按照单元定位向量由局部坐标系求整体坐标系中的刚度矩阵。3、单元集成法的实施方案。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难点: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教学过程设计二、单元集成法建立连梁的整体刚度矩阵三、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5课后小结本节的单元集成法建立连续梁的整体刚度矩阵,其基本思路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较多的例题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板书清晰工整,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周 次第 6周,第 3 次课;总第18次课 章节名称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1)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一、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二、单元定位向量三、单元集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二、单元定位向量。三、单元集成。四、铰节点的处理难点:一、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四、铰节点的处理教学过程设计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思路同连梁的建立思路。一、结点位移分量的统一编码总码二、单元定位向量三、单元集成四、铰节点的处理 五、例题: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7课后小结本节需要理解和记住的内容较多,例题的处理还需要更好的把握。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7周,第1 次课;总第19次课 章节名称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的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三、单元集成。四、铰节点的处理五、例题: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单元集成。四、铰节点的处理难点:铰节点的处理教学过程设计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思路同连梁的建立思路。三、单元集成四、铰节点的处理 五、例题:建立刚架的整体刚度矩阵。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7课后小结本及所举例题较繁杂,课堂效果不是太理想,希望同学们课下还要好好理解和运用。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7 周,第 2 次课;总第20次课 章节名称等效结点荷载(1)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等效结点荷载: 1、基本思想 2、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步骤,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步骤,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难点: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教学过程设计一、位移法的基本方程。二、等效结点荷载的概念。三、按单元集成法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四、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例题:10-3课后小结板书清晰工整,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在课程教学中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7 周,第3 次课;总第21次课 章节名称等效结点荷载(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等效结点荷载: 2、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步骤,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 3、通过例题进一步讲解等效结点荷载的求解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求等效结点荷载的步骤,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难点:用单元集成法来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教学过程设计一、位移法的基本方程。二、等效结点荷载的概念。三、按单元集成法求整体结构的等效结点荷载。四、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例题:10-3课后小结在课程教学中对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适度,适当的增加了一部分内容,丰富了教材本节的内容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板书清晰工整,;教学方法应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效果。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8周,第 1 次课;总第22次课 章节名称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1)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通过例题10-5讲解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难点: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单元集成。教学过程设计一、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二、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11课后小结本节的内容理解较难,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要利用课下时间好好理解和掌握。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8周,第2 次课;总第23次课 章节名称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2)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4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通过例题10-5讲解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忽略轴向变形是矩形刚架的整体分析。桁架、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难点:忽略轴向变形时矩形刚架的单元集成。教学过程设计三、桁架、组合结构的整体分析四、例题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0-11课后小结这节的内容例题相对较少,学生理解较难。希望寻找更多的适合课上讲解的例题。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8周,第 3 次课;总第24次课 章节名称结构的动力计算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动荷载的分类。掌握动力计算中体系的自由度的确定,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的特点。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动荷载的分类。动力计算中体系的自由度的确定,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求解,结构自振周期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难点: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教学过程设计一、结构动力计算的特点、动荷载的分类。二、动力计算中体系自由度的确定, 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三、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结构自振周期的概念及性质。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3-1、13-3 课后小结结构力学的第三部分,学生理解相对较好,概念较多,需要记住和理解的问题掌握相对也较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 9周,第 1次课;总第25次课 章节名称单自由度体系的强迫振动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单自由度体系在承受不同的动荷载下运动方程及各种荷载下的振动情况。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强迫振动的平衡方程承受不同动荷载时的运动情况:1、简谐荷载2、一般动荷载:突加荷载、短时荷载、线性渐增荷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自由度体系承受简谐荷载的强迫振动,杜哈梅积分。难点:单自由度体系承受一般动荷载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单自由度体系强迫振动平衡方程的建立。单自由度体系受不同动荷载时的运动情况:1、简谐荷载2、一般动荷载:突加荷载、短时荷载、线性渐增荷载。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3-9、13-11课后小结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效果会更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9月3、孙俊、张长岭主编结构力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4、吴大炜主编结构力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5、阮澍铭,于玲玲 结构力学概念题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周 次第9周,第 2 次课;总第26次课 章节名称阻尼对振动的影响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 验();田间观察()实际操作();讨 论();上机()教学时数2授课方法和手段课堂板书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阻尼的概念,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有阻尼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教学基本内容纲要阻尼的概念,有阻尼的自由振动,阻尼对体系参数的影响,临界阻尼常数,阻尼比。有阻尼的强迫振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阻尼的自由振动,阻尼比,有阻尼的强迫振动。难点:有阻尼的强迫振动。教学过程设计一、阻尼的概念。二、有阻尼的自由振动,阻尼对体系参数的影响,临界阻尼常数,阻尼比。三、有阻尼的强迫振动。作业、讨论及辅导习题:13-15课后小结本节的内容较多,既有概念性的东西,也有要理解掌握的内容,从课堂提问来看,效果较好。参考资料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