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提问》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757557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70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课堂提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有效的课堂提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有效的课堂提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的课堂提问 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秦红 提纲 一 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提问二 关于课堂提问三 有效的课堂提问及技巧四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类型五 课堂提问的三种模式 一 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提问 为学生设置悬念 启动思维 检查学生预习结果 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和学生沟通的一种方式 二 关于课堂提问 1 提问概述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 以提出问题的形式 通过师生相互作用 检查学习 促进思维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提问的功能 1 激励参与 2 学会思维 3 检查反馈 4 巩固强化 三 有效的课堂提问及技巧 何谓有效提问提出更好的问题提问要有广度有合适的等候时间选择恰当的学生给予有用的反馈 1 提出更好的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缺少 悬念 所提的问题几乎都只有一个答案 大多是事实 记忆类的一般常识型问题 而启发学生思考 拓展思维的应用 综合型问题却凤毛麟角 还有一些教师的提问 一个个问题较独立单一 无问题转换 缺少应有的层次感 2 提问要有深度 为了弄明白学生对课堂问题到底理解到什么程度 教师可以超越学生的第一反应 使用探询性提问 当学生不能够回答一个问题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各种线索 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 3 提问要有广度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有知识型问题 理解型问题 应用型问题 还要有分析型问题 综合型问题 评价型问题 此外 教师的提问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能力 数学一逻辑的能力 还要关注学生身体 运动的能力 音乐艺术的能力 空间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内在自我成长的能力 自然主义的能力等 4 使用等候时间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如果学生不能在1秒钟之内作出回答 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 或重新加以解释 或提出别的问题 或叫其他的伺学来回答 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 如果学生在秒钟之内成功地作出反应 教师就会迅速地 绝不会超过1秒提出 另外一个问题 这种高强度的教师提问频率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效率成反比 在这种充满言语评价和测试的高压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很少有时间或者是不情愿去思考和表达他们的观点 5 选择学生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内容要有梯度 要有层次 入选要不拘一格 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对优等生可合理 提高 对一般学生可逐步 升级 对后进生可适当 降低 引路性提问 要多问优等生 锻炼性提问 照顾中等生 鼓励性提问 穿插点问后进生 教师提问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 也可以是抢答 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 施展才华 相互促进的场所 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6 给予有用的反馈 有效的反馈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有效的反馈要与学生的回答或行为相适应 当学生做了正确的事时 要随时随地予以表扬 当学生做了错误的事时 要尽可能快地给予纠正 反馈与学生的行为在时间和地点上联系得越快 越近 则会越有效 2 有效的反馈是明确的 要能准确指出赞扬的是什么 需要改正的又是什么 明确的反馈能为学生扬长补短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 3 有效的反馈是诚实的和真诚的 教师言不由衷的反馈会迅速被学生所摒弃 2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术 1 初级提问技术表达 在设置问题或提出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言语的简洁 清晰 准确 针对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词语 避免语速过快或过慢 有时学生对教师提问的用词或表达方式迷惑不解时 教师必须变换方式将问题重新叙述一遍 在学生没有听到题目或是没有听清楚题意时 教师必须在重复一次 让学生听清楚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灵活调节问题范围大小 课堂处理技术 教师在分配问题时 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并尽量少用指向全体的提问 多用指向小组或个人的提问 这样更加深问题的思考程度 在学生回答时 教师应面朝学生 身体前倾 目光专注 认真听清学生的发言 并用目光鼓励学生充分表达 畅所欲言 在发现问题对学生有较大的难度一下难以回答时 教师可以将问题暂时搁下 等到回答时机成熟时再要求学生回答 2 高级提问技术 转引 转引是指教师把一个问题分配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的提问技术 能较大幅度增加回答人数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思考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转引是学生之间观点和经验共享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技能 能够大大提高课堂互动水平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发挥每一个问题训练的思维价值 探究 探究是指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出初步答案虽然准确 但比较肤浅 含糊 散乱 教师要求学生提供过多信息 进一步说明 澄清观点 从而使回答深入 详细 清晰 探究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由表及里 由易到难 由此及彼的连续性问题组成 提示 提示是指当学生回答不出 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 教师通过层层启发 逐渐诱导 帮助学生慢慢接近准确答案 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提问技术 提示大致的方法 缩小思考范围指名思考方向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提供部分答案提供与答案有关的就知识或其他线索类比 归缪等思维方法的运用提示比单纯由教师回答或者转由其他学生回答效果更好 转问 转问是指当学生自发问题时 教师不直接回答 而是改请其他学生来作答的提问技术 反问 反问是指当每位学生自发提问之后 教师要求学生本人解释提出问题的理由或提供所提问的可能答案的提问技术 回问 回问是指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 教师先把问题转引给其他学生回答 再回头将先前的问题或类似的问题向原先不能回答的学生提问的技术 优化提问技能的 三合一 策略 原则上突出 启发 形式上实现 灵活 内容上注重 梯度 效果上达到 反思 四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类型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是沟通教学信息的纽带 是教学调控的依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习动力 同时使课堂充满情趣和艺术的魅力 根据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参与度 提问类型主要分为 事实性 说理性 启发性 发散性和反思性提问 提问方式如 what 是 有 什么 How 怎 么 样 等 集合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正比例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与反比例有什么联系 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哪些运算 这些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观察这个表 图 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这个标题 图 你怎样思考的 1 事实性提问 主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经验 2 说理性提问 促进学生自我解释 培养思维深刻性 提问方式如 为什么这样规定 有什么理由 原因何在 等 在正比例函数y kx中 为什么规定k 0 在反比例函数y k x中 为什么k 0 为什么形如y k x的函数叫反比例函数 学习了向量的加 减和数乘 为什么还要研究向量的数量积 初中学习了函数概念 高中为什么还学习 为什么高中函数的概念的学习出现在集合学习后面 对于每节课都可以问 为什么 3 启发性提问 启发学生深度思维参与 产生 心求通而尚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言 的 启而发 效果 培养思维灵活性 提问主要运用思维方式表述 比较 观察 猜想 类比 归纳 推导等如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的教学 观察表格的数据 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表格的数据 比较上下数据关系 发现什么规律 如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的教学 向量与向量相乘时 结果是一个数 还是一个向量 物理学习中有没有向量与向量积的模型 比较正比例函数的形式 反比例函数有什么本质差异 比较正比例幂函数 指数函数有什么本质差异 比较这几个数列 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4 发散型提问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提问方式如 除 以外 还有 如果它不是这样的 那又可能是什么呢 即What ifnot 变换条件或结果 怎么样 等 除了教材第90页的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 书本是归纳方法 还有类推方法 分类方法等 在反比例函数y k x中 如果X 0 将会 如果k 0 将会 探究 向量的数量积 性质的提问 单位向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有什么规律 如果两个向量共线 那么其数量积有什么规律 如果两个向量互相垂直 其数量积有什么特点 4 反思性提问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提问方式如 如果你来说 你会怎样表达 如果你来解答 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能有更好的方法吗 你打算怎么研究 有哪些研究方法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知道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已有结论或方法吗 还有其它发现吗 我们是怎样学习正比例函数的 这种方法能够用来学习反比例函数吗 学习了向量的数量积 我们发现什么新大陆 应用产婆术和波利亚启发性提问 四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1 明确问点 选好角度提问表述上的策略 明确 具体表述核心问题 激活思维 你来说一下 什么是函数 请你回忆一下 正比例函数的表示式是怎样的 你能证明这个定理吗 你能否想出对证明这个定理有点帮助的一些定理呢 提问的角度主要有激活起点 瞄准重点 扫清难点 根据知识 生长线 逻辑起点生长经线 和学生 认知序 经验起点生长纬线 设计 问题链 激活起点 瞄准重点 扫清难点 2 循序渐进 把握梯度提问内容上的策略 问题难度循序渐进 富有梯度感 使其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 学困生吃得了 学中生吃得饱 好优生吃得香 模型1 在校运会上 运动员毛莉掷铅球后 铅球运行10秒后落地 且铅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 单位 m 随时间t 单位 s 变化的规律是 问题1 铅球飞行在时间t 1s 5s 10s时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为 问题2 铅球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 用不等式表示为 用集合A表示为 铅球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用不等式表示为 用集合B表示为 问题3 集合A与集合B的联系是 3 面向全体 实现广度提问对象上的策略 面向全体 多向交流 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特别关注学困生 教师提问 由三类学生回答 学困生 学中生 学优生 学生提问 教师随机叫学生回答 案例 平方根的导入与提问 师 同学们 请猜一猜 我想到一个数 它的平方是25 我想的数是什么 生 几乎异口同声 是5 师 沉默着 10秒 20秒 学生小声议论 也可能是 5 宁停三分 不抢一秒 自有其妙 很好 生 对了 您想的数也可能是 5 师 很好 板书 5 2 25 那么如果我想的数 他的平方是81或121 那么这个数学可能是什么呢 板书 64 121生 8 11 4 注重理答 控制密度提问理答的策略 问题不在于多 而在于质量与理答的过程 教师积极倾听不随意打断学生 表现出饶有兴趣 要耐心 鼓励 以微笑点头等表示支持 抓住回答中的闪光点 难能可贵 要及时表扬学生 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听学生回答的漏洞 仔细倾听 及时补救 听学生之间有争论时 一要肯定态度 二要给出明确的判断 如学生对于 圆周角定义 的表述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回答 圆周角是顶点在圆上的角或两边分别都和圆相交的角 对此 教师如果能听出其中表述存在的问题 就可以举出下面一些例子 如下图 给予及时澄清 4 注重理答 控制密度 教师督促其他学生积极倾听和回答 你把他刚才说的复述一遍 你同意他所说的吗 你为什么认为她的回答是错的 虽然你不同意她的建议 你能对她的想法进行修改 然后利用它们吗 你认为她的看法是什么意思 你认为她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你能发展这个想法吗 你能不能利用她的想法去解决前面所提出来的建议 如果我们遵照这个建议 它将把我们引向哪里 她的建议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她的想法和你的建议有什么相似之处 4 注重理答 控制密度 恰当追问促进学生完善自己的回答 学生展开元认知活动追问类型解释性追问 如 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 分析性追问 如 你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关键是什么 怎么个用法 勾股定理在哪个三角形里用 元认知提示语追问如 你打算怎么研究 有哪些研究方法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知道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已有结论或方法吗 有什么发现 还有其它发现吗 五 课堂提问的三种模式 1 师一生 课堂提问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 以至于大多数人提到课堂提问时 往往将课堂提问理解为这种模式 甚至是唯一的模式 2 生一师 课堂提问模式学生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 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 并且 国外的研究都证明了这种认知卷入的作用和价值 尽管如此 学生提问受到的关注水平远远不够 Becker2000 3 生一生 课堂提问模式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 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 问题来自于学生 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 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 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 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 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 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渔 而不是单纯地 授人以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