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754427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9.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 本学期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二章商品经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流通与交易费用第五章平均利润 利息与地租第六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第七章资本积累与企业社会化第八章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第九章资本国际化与国际垄断 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导论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生产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生产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机制第十三章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及其市场兼容性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第十五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再生产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 学习意义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基础 存在 发展 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首先是一个有目的的劳动过程 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 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水平 人类进行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 人的劳动 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产业革命 一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生产关系 又称经济关系 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1 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可以表述为四个环节 生产 直接的生产关系 分配 交换 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2 斯大林从生产关系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生产关系概述为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 经济规律 2 经济规律 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是经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 规律具有客观性 2 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马恩全集 3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 两种观点 1 生产力是由劳动力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的 2 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两项 构成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 生产关系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 生产方式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4 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 2 二者的辨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一起共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二 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的科学 一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革命性政治经济学往往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和呼声 二 具有科学性揭示了社会经济的运动规律 三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 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可以加强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 可以自觉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三 有利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坚持邓小平理论 四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为学好专业课及其它经济科学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任务是什么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试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来分析说明某个问题 第二章商品经济 本章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 主要阐述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等内容 第四节自己阅读 商品经济是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都要借助于货币交换为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 以交换为生产目的 相对于自然 产品经济而言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理论 第一节商品 一 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价值1 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条件 2 交换价值 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也称抽象劳动 具有同一性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社会属性 他反映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 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劳动产品 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要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具体劳动 指各种目的 方法 程序 对象和结果都不同的劳动 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决定价值人的脑 神经 肌肉 手等的耗费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是人类同一次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劳动二重性理论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和证明 三 价值量 价值量 劳动量 劳动时间长短 价值量的决定 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的计量 由简单劳动 基本计量单位 决定 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自身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多倍 折算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实现的 简单劳动 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普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复杂劳动 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但在同一时期 各种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异是明显存在的 影响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因素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指具体的劳动生产效率 取决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 生产设备的组合和功能 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然条件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部门 四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它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 又是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但二者往往又存在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原因 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简单商品经济内包含着一系列矛盾 1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3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只有经过交换 价值被承认 才能解决主要矛盾 从而解决其他矛盾 私 社的矛盾决定和支配着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 支配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缩小 私 社的矛盾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 随着资本和生产的集中 分工的发展 私 社的矛盾逐步发展为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货币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一 价值形式 指商品的内在价值通过商品交换而得到的表现形式 简单的 个别的 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的在个别场合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包含了价值形式的本质特征 包含着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 1 2 1只绵羊 2把斧头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2 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2把斧头3件上衣1只绵羊 5公斤茶叶1克黄金一定量其他商品证明了商品具有无差别的价值 价值表现更为完全 充分 但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 一般价值形式2把斧头3件上衣5公斤茶叶 1只绵羊1克黄金一定量其他商品革命性飞跃 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 交换通过媒介物进行 4 货币形式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 货币的起源 本质 职能 一 起源 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 本质 一般等价物 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三 职能 指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固有的功能 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 可分为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 由货币的本质决定 基本职能1 价值尺度 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外在尺度 可以是观念上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两大因素 商品价值 货币币值 650元 2 流通手段 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决定着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又反过来实现和促进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是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流通领域中所需的货币量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问题 我国这两年的经济通胀是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增加造成的 铸币 指按照一定的成色和一定的分量铸造成某种形状的金属货币 纸币 指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为何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为纸币不是按照自身的价值 而是按照他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来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通货膨胀 在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情况下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 指物价持续 总体上涨 电子货币 3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退出流通被贮藏起来时执行的职能 执行职能时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实行金属货币时 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货币贮藏的蓄水池 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 既是排水渠 又是引水渠 因此 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 4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 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起因于赊帐的商品交易货币流通规律改变 5 世界货币 当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的职能 必须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 内容 1 价值的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价值的实现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唯一表现形式 原因 1 价格不会与价值偏离太远 2 从较长时期同一商品看 价格与价值相等 3 从全社会 同一时期不同商品看 商品总体上价格与价值相等 所以 从总的趋势 平均的看 价格与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三 作用1 调节社会生产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2 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对生产者起物质刺激和优胜劣汰的鞭策作用 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1 市场机制 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机体内的供求 价格 竞争 风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包括供求 价格 竞争 风险四个机制 2 市场调节 指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 思考题 1 什么是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2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它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3 货币 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4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本章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 阐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本章分为四节内容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最大化 工资 本章内容都较重要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简单商品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是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货币是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的出发点和首要条件 但货币并不就是资本 二者的区别在运动中 二者有着不同的流通形式 一 货币的流通形式与资本的流通形式 作为货币的货币 它是商品流通的媒介 流通形式 W G W作为资本的货币 他的流通形式是 G W G G G G G即 m 1 二者的共同点 都由两个阶段组成 每个阶段都同样是商品与货币相对立 2 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1 流通的目的不同 前者为使用价值 后者为价值 2 流通的内容和实质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使用价值 实质是劳动的交换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价值 实质是价值的增值 3 运动的限度不同 前者是有限的 而后者是无限的 二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 W G G G 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所共有的本质特征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是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要求 要在流通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但在流通中实现增值又和价值规律相矛盾 也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说明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增值 又不能不从流通中增值 或者说 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条件 三 剩余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1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单纯的商品买卖 不会使货币增值 按价值规律要求 商品与商品或商品与货币交换必须是等价交换 2 剩余价值不可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因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以货币投入流通为条件的 劳动力 原材料 设备要通过流通领域购买 生产的产品要通过流通领域销售 实现价值和价值的增殖 在G W G 中 剩余价值的产生 关键是购买到一种商品 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 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A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也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另一个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最终解决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 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 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 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1 劳动力必须有人身自由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 劳动力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 一无所有 没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这两个条件 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农奴制度瓦解 手工业者分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资本主义在此基础上逐步产生 三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 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量的构成 包括三部分劳动力的价值确定是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2 使用价值 就是劳动力创造商品 创造价值的能力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他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是一般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一 一般劳动过程 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包括三要素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显著特点 1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下为资本家进行劳动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而不归劳动者所有 二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也是价值形成的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举例 鞋厂一小时工人生产一双鞋 每双鞋的市场价值16元 需消耗牛皮 鞋钉 鞋绳等材料10元 厂房 机器等生产资料5元 工人一天工资6元 12小时 12 16 192 元 10 5 12 6 6前6小时 6 16 96 元 10 5 6 6后6小时 6 16 96 元 10 5 6 6 可见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是要区分为两个部分的 一部分劳动时间 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 叫必要劳动时间 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 而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 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在这部分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 马克思说 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 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他反映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二资本的本质 一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但资本不是物 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 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按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可分为 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可变资本 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Capital 二 产品价值w c v m c v是资本家的总预付资本 c为生产资料消耗 v m是生产过程创造的新价值 m为剩余价值 除了生产过程以外 流通过程 管理过程 研发过程 也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即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价值 三 扩展的价值构成公式 W c v m c v 1 c v 2 c v 3 c v 4 m c v i m c v 1 2 3 4分别为生产 销售 管理 研发过程中生产资料及劳动力的必要耗费的价值 M中未扣除利息 税收 成本一定时 只有销售价格高于成本时 才有m 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一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一 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由追求财富的内在动力和不被淘汰的外在压力所决定 二 劳动者是影响剩余价值水平的根本原因 三 资本主义企业的根本问题 如何构造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得到保证 契约平等与权威控制的并存 构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特征 二 剩余价值率 1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以物化劳动形式表示剥削程度2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以活劳动形式表示剥削程度 可增加剩余价值量 的两种方法 一是增加可变资本量 二是提高剩余价值率 三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 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绝对剩余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由 小时延长至 小时 剩余价值率如何变化 劳动日长短的确定 最短界限 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长界限 取决于生理与社会 道德界限劳动日长度最终是由阶级力量对比决定的 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叫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的 怎样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 降低劳动力价值 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提高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且降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所以 只有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生活资料的价值才能降低 从而劳动力的价值才能降低 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缩短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才能实现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具体来说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在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而实现的 三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形成的剩余价值 举例 一般鞋厂 12小时12双鞋每双耗费活劳动1小时价值1元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工资6元 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技术先进 12小时24双鞋每双耗费活劳动0 5小时价值0 5元每双鞋社会价值16元个别价值15 5元工资6元 3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但正是在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得以实现 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但二者存在区别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 相对剩余价值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整个阶级都能得到 区别 联系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二 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1推动了技术进步 劳动生产率提高 2推动资本的积累和生产的不断扩大 3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开发 对外贸易的发展 4加剧竞争 加深了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 三 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 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第四节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一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或者说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资表面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是劳动的买卖 二 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 既无价值 又无价格 因为 1工人的劳动在出卖前是不存在的 2劳动的价值无法确定 无法说明 3如果说劳动是商品 有价值 按等价交换原则 违背了剩余价值规律 如不等价交换 违背了价值规律 工资的形式 一 计时工资 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 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 计件工资 是根据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支付工资的一种工资形式 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二者都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 本质相同 哪种形式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 工资的辅助形式 奖金津贴福利金购买本企业股票等 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 一 名义工资 以货币表现的工资 二 实际工资 指用货币工资实际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 受物价税负房租高低等因素影响 三 相对工资 也叫比较工资 指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利润相比较的相对量 四 工资的国民差异 各国构成劳动力价值的因素各不相同 各国工资存在明显差异 1劳动力的价值构成不同 实际工资差异并没有名义工资大 2发达国家劳动者教育程度更高 素质更好 加上劳动强度大 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要大得多 即使支付更高工资 也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的本质及分类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4工资的本质及形式 为什么说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5如何正确认识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资本流通与交易费用 本章主要通过分析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说明资本顺利运动所需的条件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本章分为三节内容 资本循环与周转 流通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与交易治理结构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一 产业资本 是指投在工业 农业 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产业资本采取货币形式 2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 决定性阶段 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 3售卖阶段 卖出商品 收回预付的货币资本并实现价值增值 采取商品形式 将资本三个阶段的运动连贯起来 就是 资本循环 三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的含义 就是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三个阶段 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最后回到货币资本 实现了价值增值 资本由出发点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G W P W G G W P W G G 货币资本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运动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过程 但流通过程同样是生产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 二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一 产业资本的循环可区分为三种形式的循环 1 货币资本的循环2 生产资本的循环3 商品资本的循环 二 资本循环连续不断进行的条件资本循环连续不断进行 要求产业资本不仅必须依次采取三种资本职能形式 而且必须同时处在这三种形式上 三资本的周转 一 资本周转 指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运动 主要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循环主要是说明循环顺利进行所需要的条件 二 指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资本的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的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 售卖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 三 资本的周转次数 U 年 n 周转次数 u 周转时间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一 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 按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1 划分对象 生产资本2 划分标准 周转方式二者的区别 1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周转时间差别很大 2价值回收的方式 期限和更新的方式不同 二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 1划分的根据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流动资本包括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中的一部分 3划分的目的不同 三 固定资本的磨损问题 1有形磨损 实物磨损 在使用中 受自然力作用发生的磨损 2无形磨损 精神磨损 技术进步或出现了更高能 新型的设备 固定资本是通过折旧的方式回收的 应适当提高折旧率 减少有形磨损 避免无形磨损 提高资本周转速度 使用 自然力的腐蚀 劳动生产率提高 新机器的出现 五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一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取决于资本各部分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平均计算 1固 流的周转速度 2固 流的构成比例 3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二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固 流的周转速度加快 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 增大实际资本量 增加剩余价值量 尤其是v的增大 更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来源 2加快资本周转 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m 表示剥削程度 是一次性生产过程中的剥削率 m 年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 是多次生产过程m 之和 m 相同 m 年不同 一般后者大 第二节流通与交易费用 一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资本家垫支的流通中必须开销的费用 与商品的二重属性相联系 可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 一 生产性流通费用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发生的费用 如商品的运输费 包装费 保管费 分类 配送等费用 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继续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工人能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 二 纯粹流通费用 由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而发生的费用 可分为三项 1买卖过程引起的费用 如广告费 办事处的费用 商业雇员的工资等 买卖都不能使价值增值 2簿记费用 3货币费用 主要是第一项 二交易与交易费用 由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科斯在1930年首先提出 一 信息搜寻费用 二 合约的起草 商谈与签署生效方面的费用 三 监督履约 第三节交易费用与交易治理结构 一交易过程的特点与交易费用有关的交易过程的三个特点 1资产专业化程度2不确定性3交易频率 二交易的协调方式 1 市场和约 2 双头关系 3 等级式交易 4 一统式管治结构 思考题 1产业资本循环 其经历了那些阶段 采取了那些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3马克思把流通费用分为哪两类 第五章平均利润 利息与地租 本章主要阐述剩余价值的分割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 即可分为产业资本与产业利润 借贷资本与利息 地租 在不同领域投资都能够按平均利润率获得大致相同的平均利润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第一节平均利润与竞争 一 利润和利润率1 利润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m P2 利润率 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P m c v 3 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m 反映资本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p 反映资本增值程度的高低 利润率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P m 二决定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1 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成正比 2 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 c v p115 的大小3 取决于资本的周转速度 成正比 4 取决于不变资本的节省 三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一 部门内部的竞争与超额利润1 涵义 部门内部的竞争指同一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企业 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 销售条件和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利润就叫超额利润 2 竞争的形式 1 价格竞争 2 品牌努力 3 营销组织与服务 4 产品创新 5 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3 竞争的结果 使同种商品不同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相同的市场价值 即社会价值 市场价格 部门内部的竞争刺激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发展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 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 涵义 部门之间的竞争 是各个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的自由转移而实现的 2 竞争结果 是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 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P 的平均化过程 是各部门的m重新分配的过程 按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的原则取得平均利润 三 平均利润理论的意义 1 平均利润的形成 掩盖了利润的本质与来源 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不再一致 利润似乎只与资本的数量有关 2 工人受全体资本家阶级剥削平均利润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问题 思考与讨论 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在生活中是否常见 试举例说明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 成本价格 即生产成本 W c v m k m指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K c v k p1 使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分界线 2 是资本家经营成败的关键 二 生产价格 指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三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中心上下波动 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 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四对利润率平均化的反趋势 1 沉淀成本与退出壁垒2核心竞争力与进入壁垒3创新与先发优势4垄断性行业具有进入壁垒问题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否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利润率都没有多大差别 为什么 第二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 一 借贷资本 是生息资本 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二 借贷资本的形成 调剂资本余缺 G G W P W G G 借贷关系 还本付息 1来源于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过程中游离出来的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暂时未用于更新设备的折旧费 流动资本 积累的剩余价值 食利者及社会成员的货币储蓄 2另一部分资本家为了扩大经营范围 应付生产和经营中的某些季节性和临时性需要 往往需要借入货币资本 3借贷关系形成 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 二借贷资本的特点 一 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 二 借贷资本具有双重身份 三 借贷资本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三利息与利息率 一 利息 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m的进一步转化形式 二 利息率 是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最高限度 最低限度 平均利润率一定时 利息率取决于资金供求关系 利息率反过来也影响资本供求 影响社会生产与流通 interest 四银行 金融资本与银行利润 一 银行 是经营货币资本 充当债务人和债权人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 二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日益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 掌握大量金融资本的少数大垄断资本家集团 bank 金融资本 金融寡头 三 银行利润 1来源 银行存贷利息差额 2银行利润率 贷款利息收入 付出存款利息 各种管理费用 呆坏账损失 自有资本 1 贷款利息收入 取决于贷款利率 对企业发放贷款的数量 2 经营成本 包括存款利息与管理费用 3 呆坏账损失 是银行经营的特殊成本 是对银行利润的扣除 银行利润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m 五信息与银企关系 一 选好优先贷款对象 涉及的难题1信息不对称 2激励与约束 贷款部门与人员 二 解决办法 1发展中介性信息核实机构2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创新3对接受贷款企业实行担保与抵押制度 降低呆坏账的风险 rental 第三节地租 一资本主义地租一切形态的地租 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一 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是通过普鲁士和美国式两种不同的道路实现的 二 资本主义农业与封建农业的根本区别 1 涉及的阶级不同 2 地租的构成 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 三 地租 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剥削收入 是农业工人创造的m的一部分 是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率的那部分m 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 二级差地租 一 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 指由于耕种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 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2产生原因 土地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3形成的条件 土地质量差别或自然条件的不同 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客观条件 4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 以劣等地的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 农业中的超额利润是经常的 稳定的 被经营优 中等地的资本家获得 5级差地租的来源 农业工人创造的m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 具有两种形态 优等地中等地 劳动生产率高 个别生产价格低 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劣等地 劳动生产率低 个别生产价格高 社会生产价格 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 二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土地位置不同 是等量资本投在等量面积的各级土地上使用时产生的不同结果 1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引起的级差地租 2由于土地位置不同引起的级差地租 120 30 30 24 30 20 30 180 30 60 三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 是在农业集约化经营下 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等量投资而具有的不同生产率所产生的 级差地租 是级差地租 的不同表现 实质上二者是相同的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级差地租 由等量资本投入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块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三绝对地租 一 绝对地租 指农业资本家无论租用什么样的土地 都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地租 二 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土地有限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三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 是超额利润 是农产品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农产品以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 问题 为何前些年许多土地抛荒 这几年又会出现民工荒 四 产生的条件 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 五 源泉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m 问题 如何看待战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绝对地租形成的影响 四垄断地租 一 垄断地租 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由某些地块特殊的自然条件产生 二 形成的实体 是由于产品的价格可按照不仅大大超过生产价格而且也超过价值的垄断价格出卖 绝对地租具有了垄断地租的性质 五地价是资本化的地租 土地本身没有价值 却成为买卖的对象 具有价格 土地的买卖 实际上是收取地租权利的买卖 土地的价格也就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的决定 取决于地租数量和利息的高低 地价 地租存在上升趋势 思考题 1生产价格 平均利率 2生产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3地租的本质 产生的原因 形成的条件 形成的实体 第六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本章主要是马克思的资本积累学说以及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包括四节内容 其中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三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 四 经济危机 其中一 二 四三节较重要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积累 一 生产与再生产1生产 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 2再生产 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 不断重复 分为 二 简单再生产 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一10080c 20v 20m 120二10080c 20v 20m 120三10080c 20v 20m 120四10080c 20v 20m 120五10080c 20v 20m 120六10080c 20v 20m 120 三 分析简单再生产 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特点 1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不仅养活了自己 而且养活了资本家 2分析再生产过程 可以认识资本的本质和来源 3工人的个人消费 工人阶级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一 扩大再生产 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分为外延的和内涵的两种形式 扩大再生产是依靠积累实现的 资本积累 m转化为资本 即m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要求 1 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 2 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 accumulate 三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一 资本积聚 由资本积累导致 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m的资本化而扩大它的规模 二 资本集中 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通过互相吞并或合并变成少数大资本 强有力的杆杆是竞争和信用制度 资本集中有吞并与联合两种形式 三 二者的区别 联系 1区别 1 资本积聚 速度慢 受制因素多 能增大社会资本量 反映资本对劳动支配权的扩大 2 资本集中 速度快 受竞争规律与信用制度的影响 不能增大社会资本量 直接反映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联合关系 2联系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相互作用 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区别 联系 四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 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资本积聚 集中的必然结果 1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 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c v 2资本的技术构成 指由技术构成决定的生产资料 Pm 和劳动力 A 的比例 3资本的价值构成 c v 指不变资本 c 和可变资本 v 的比例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 社会总资本和两大部类 一 社会总资本1个别资本 指独立地发挥资本职能 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 分属不同的资本家 2社会总资本 指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是指许多个别资本互相交错 互为条件的循环和周转 二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资本的实现问题 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该卖的卖掉了 该买的买到了 三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和物质形式的构成1社会总产品 指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顺利实现 是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关键 2价值形式构成 包括三部分 即c v m3物质形式构成 社会总产品按照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由此可将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 将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部分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三 几个假设条件 1考察的是纯粹资本主义经济 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2生产周期为一年 C的价值一年中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 3商品按价值出售 价格不变 4没有对外贸易 5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实基础 一 两大部类的产品是怎样实现的 9000 假设1 三大交换关系 1 c在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实现价值的补偿 实物的替换 2 v m 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v m的价值得到实现 资本家和工人都分别购买到消费资料 3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是两大部类剩余的产品都得到实现 2 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 1 v m c说明了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c v m c c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实现 即社会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等于社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总量和结构 3 c v m v m v m 说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实现 即社会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等于社会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总量和结构 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 v m c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 扩大再生产的两个前提条件1 c v m c c简化为 v m c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数量 必须大于两个部类总共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数量 2 c v m v m x v m x 简化为 c m m x v m x 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数量 必须大于两个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总共消耗掉的消费资料数量 以便为追加工人提供消费资料 前提条件 二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过程 1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2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 v v m x c c 表明了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c v m c c c c 说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品的实现 3 c v m v v m x v v m x 说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二部类产品的实现 实现条件 四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客观要求 一 理论内容 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 其次是制造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 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该规律制约着社会总产品各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该规律最终受消费资料发展的制约 五再生产理论的意义 一 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客观存在的依赖和制约关系 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根本条件 二 公式只是表明了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现实中还取决于宏观调控和企业经济行为等因素 资本主义两大比例关系经常失调 第三节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矛盾 一再生产矛盾的具体表现 一 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 二 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取决于生产与分配的矛盾 最终取决于生产过程内部的矛盾 即剩余价值生产的目的和无限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手段之间的矛盾 三比例失调的两种类型 一 局部比例失调 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又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加以纠正 二 宏观比例失调 主要指普遍的生产过剩 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相当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 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具有了现实性和必然性 二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 一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二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一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指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所经历的时间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分为四个阶段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二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既为资本主义再生产摆脱危机提供了基础 又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创造了物质条件 四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一 危机次数频繁 两次危机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 二 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出现 滞胀 三 再生产周期发生了变形 整个周期好象由危机 回升 高涨三个阶段组成 五新经济下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一 新经济 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由知识要素驱动 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 二 实践证明 新经济并未消除经济危机 三 新经济非但未能消除经济危机 而且使经济震荡加剧 1加剧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人才市场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加剧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加大了资本市场泡沫与金融风险 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只要制度存在 经济危机必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作用 一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尖锐化的表现 同时又暂时的 强制性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二 加快资本集中 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七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1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 2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3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思考题 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实现条件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根源 周期性 第七章资本积累与企业社会化 本章主要介绍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 以及企业社会化 包括四节内容 大企业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 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企业中的净剩余分配 现代企业与市场竞争 本章重要性一般 第一节大企业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17C末至19C末 垄断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 列宁 斯大林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20C初至中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C中叶至今 一大企业的规模与构成 一 横向联合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 二 纵向联合 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三 多样化经营 二现代企业的新特征 一 三位一体 的资本家让位于 三者分离 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 劳资两级的简单对立让位于多样化主体构成的分工体系 三 资本所有权的私人垄断让位于股权社会化 四 企业劳动者范围大大拓展 第二节现代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容 大企业典型的委托代理和约体系分为四级 P147 二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处理 要解决两个问题 动力问题 信息问题 第三节现代企业中的净剩余分配 一净剩余分配的形式 一 利润分成 作为奖励 二 股票期权和赠与 二净剩余分享模式与企业分类 P152 三净剩余分享模式的驱动因素 一 资本社会化的驱动因素 创新所必要的资金规模 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特征与竞争压力 信用融资行业的经营特点 创业者生命周期 二 劳动资本化的驱动因素 劳动创新性程度 劳动成果的可测性 经济知识化 第四节现代企业与市场竞争 一大企业与市场竞争 垄断并未消灭市场竞争 二大企业与中小企业 二者并存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三大企业与创新 具有更强的资本集中与科技进步能力 思考题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 现代企业做大规模的主要方式 以及现代大企业的主要特征 第八章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 本章主要介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 分为三节 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和原因 国家经济参与的基本形式 国家参与的后果与政府管理 其中第二节较重要 monopoly 第一节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和原因 一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 一 国家参与经济是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运行失衡 阶级关系失衡 制度失衡 二 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原因 1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 即 市场失灵 问题2苏联30年代的成就对自由放任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3凯恩斯理论及国内政治的发展为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条件 第二节国家经济参与的基本形式 一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 并当作资本用于经营的国有财产 一 通常经营三个部门 基础设施和基本产业部门 自然垄断部门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 二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通过国有化和国家财政拨款新建两种途径形成的 三 国有经济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四 国有经济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体系的重要基础 同时加重了财政负担 本身官僚主义严重 效率低下 二宏观政策调节的目标与手段 一 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 政府的财政调节 指通过财政收入 支出以及公债的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三 政府的货币调节 通过利率调整 使货币量供应量 流通量迅速膨胀或收缩 以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为前提 政府调节货币供应量 影响利率 影响利润 影响投资 影响总需求和社会再生产水平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1公开市场业务2调整贴现率3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四 收入政策 政府通过调节工资 利润和物价 国家通过分配领域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克服工资和物价的螺旋式上涨 五 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1经济计划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中期和长期的经济预测 制定与协调各项具体目标 选择实现计划目标的政策和手段 2产业政策 是一种调节总供给的政策 是指导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包括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和调整产业结构 以及产业促进和限制等政策体系 第三节国家参与的后果与政府管理 一经济周期的新特点 再生产周期发生变形 各国发展不平衡 总体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处于 高速增长期 二菲利浦斯曲线 说明了通胀 工资增长率 与失业率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政府调节与政府失灵 出现了 大政府 与巨大的财政赤字 一 政府决策与利益集体的竞争 二 政府实施与行政科层的官僚主义 思考题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 国家参与经济的必要性 主要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采用哪些调节经济的手段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滞胀 第九章资本国际化与国际垄断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 分为四节 生产的国际化 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本章只需大致了解 第一节生产的国际化 一国际分工及战后的新特征 一 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超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专业化 二 新特征 1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部门内的分工 2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科研活动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新变化 一 国际贸易数额庞大 发展迅速 地位提高 二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几个基本概念 世界市场 国际贸易顺差 逆差 汇率 第二节资本的国际化 一资本输出与借贷资本国际化 一 资本国际化 P190 二 借贷资本国际化 P190 三 资本输出 P191二产业资本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一 产业资本国际化 P192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 二 跨国公司 P193 垄断价格 三国际垄断利润的争夺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一 国际垄断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