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5112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8题;共14分)1. (2分)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 )A .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 . 可能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3. (2分)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降低汽车尾气中CO和NO的排放,其反应原理为2NO+2CO+2CO2 , 则内应填( )A . B . N2C . 2ND . 2N24. (2分)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 412B . 313C . 312D . 4135. (2分)下列关于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B . 符号必须要用文字表达且世界通用C . 符号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D . 符号能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6. (2分)“类推”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 .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 . 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产AlCl3和H2 , 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产FeCl3和H2C .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 (1分)结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铜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不可能变成黄金,理由是_;化学方程式SiO2+2NaOHNa2SiO3+X中,X的化学式为_8. (1分)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0gC,又知道D的式量(相对分子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 二、 中档题 (共4题;共10分)9. (2分)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纸质电池,这种“软电池”采用薄层纸片作为载体和传导体,在一边附着锌,在另一边附着二氧化锰。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X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为H2OB . 该反应中MnO2为催化剂C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D . 该反应中锌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10. (2分)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质量与反应后的质量应该相同。B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随意组合,与质量守恒定律并不冲突。C . 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一切化学反应都适应,是一种普遍的规律。D . 在Zn和H2SO4的反应中,将Zn放进H2SO4中反应之后,称取反应后的质量,发现不等于之前两个物质的质量之和,所以此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1. (2分)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2O2 2CO+CO2+3H2O,则X的化学式(分子式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等都可称为化学式)为( )A . C3H6B . CH3OHC . HCHOD . HCOOH12. (4分)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 A . 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B . 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C . 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D . 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三、 拓展题 (共2题;共5分)13. (2分)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 CO2B . Cl2C . O2D . N214. (3分)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戊装置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2)乙装置的作用是 _。 (3)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8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8-1、二、 中档题 (共4题;共10分)9-1、10-1、11-1、12-1、12-2、12-3、12-4、三、 拓展题 (共2题;共5分)13-1、14-1、14-2、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