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八模理综化学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3729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八模理综化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八模理综化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八模理综化学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八模理综化学考试试卷C卷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2015青海)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海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使海水淡化B . 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C . 为节省水资源,可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D .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2. (2分)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 湿衣服晾干B . 食物腐败C . 自行车胎受热爆炸D . 蜡烛融化3. (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铁:FeOB . 二个氢原子:2HC . 正二价的镁元素:Mg+2D . 铝与盐酸的反应:Al+2HCl=AlCl2+H24. (2分)(2015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试管中甲烷纯净B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该固体一定是NaHCO3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D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A . AB . BC . CD . D5. (2分)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去除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有单质银;镁条表面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 . 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 . 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仅发生2AgNO3+Mg=Mg(NO3)2+2Ag反应D . 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活动性强6. (2分)(2016岳阳模拟)据报道,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存在一种与C60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 , 它在高温下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N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 . 单质B . 混合物C . 化合物D . 无机物7. (2分)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是一种有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溶液呈红色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0分)8. (6分)化学新材料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线不同时期使用的金属材料不同,有铝合金,铁,铜(1)电线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2)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内的位置比较靠前,铝虽然比较活泼,但是却不易被氧化,原因是:_,我们可以用稀硫酸除铝锈(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铝可以压制为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3)由电线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_9. (4分)(2016德惠市一模)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1)新装修的房间里可以放活性炭除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2)校园中的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 (填字母)A . K2CO3 B . NH4ClC . Ca(H2PO4)2(3)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中的一 种,只要加入足量的_,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10. (7分)(2017兰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探宄: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l、Ca(OH)2你的猜想: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一正确戊同学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_猜想二正确【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填一点)11. (5分)(2016槐荫区一模)海洋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3%,从浩瀚的海洋里获取淡水,对解决淡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如图1是采用膜法淡化海水的示意图,当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时,在其左侧可得到淡水,其原理是海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透过,请回答下列问题:在混合物分离的常见物理方法中,_操作与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相似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右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2)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依据上表数据,可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A”或“B”);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00gKNO3 , 充分溶解,可得到该温度时KNO3的_(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若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6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填最简整数比)12. (3分)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 , 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_ 13. (5分)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_; (2)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3)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_;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_ 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5分)14. (5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其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钠,且碳酸钠易溶于水【方案设计及实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1)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mL的集气瓶中,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25mL 方法2: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抽取150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此时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_,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mL(3)【实验反思】 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_(填写“方法1”或“方法2”),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_%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15. (5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做如下实验。反应结束后,所加盐酸刚好反应了一半,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 (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 (4)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5)用36.5的浓盐酸配制80g上述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_。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0分)8-1、8-2、8-3、9-1、9-2、9-3、10-1、11-1、11-2、12-1、12-2、12-3、13-1、13-2、13-3、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5分)14-1、14-2、14-3、四、 简答题 (共1题;共5分)15-1、15-2、15-3、15-4、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