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71512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种群和群落 考纲要求 1 种群的特征 A 2 种群的数量变化 B 3 群落的结构特征 A 4 群落的演替 B 5 实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c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迁入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S 型曲线 波动 物种组成 竞争 垂直 水平 初生 次生 初始植被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 江苏卷 19 某小组进行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实验时 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 见下表 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 J 型增长B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 试管 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 不同D 试管 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 开始下降解析A项中 4个试管中最初环境适宜 所以都经历了 J 型增长 B项中 最初的条件不同 达到K值不会同时 C项中 培养液体积 和 不同 试管 内种群的K值应大于试管 D项中 和 中培养液相同 中起始酵母菌数大于 所以先于试管 开始下降 答案B 2 2011 江苏单科 25 在野外试验站 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 不同初始密度 1和20头 叶 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 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 数量相同的棉叶 结果如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 可能与迁入有关 C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相同面积叶片放置相同数量的棉蚜 分别置于开放和封闭条件下 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会由于外来个体的迁入而先达到密度峰值 故B正确 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上的棉蚜在没有达到K值时便会有部分个体迁出 使种群密度先于封闭条件而降低 故A正确 C错误 种群衰退时 种群内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 故D错误 答案AB 高考考查侧重于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种群数量的两类增长曲线分析与应用等 课标卷尤其重视种群年龄组成特征分析及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1 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1 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 2 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 年龄组成 通过影响 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该特征还是预测种群密度 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4 性别比例 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牢记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与 S 型曲线的产生条件 1 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 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即理想条件 实验室条件 关键在于无 环境阻力 其 值 2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 资源和空间 有 环境 阻力 种内斗争加剧 天敌数量增加等 其增长速率为 钟型曲线 食物和空间 不变 有限 3 种群增长 S 型曲线中K值 K 2值的应用 1 资源开发与利用 维持被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种群数量在 处 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 不影响种群再生 对于有益动物的保护 应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 提高种群的 2 有害生物防治 及时控制种群数量 严防达到K 2处 若达到K 2处 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同时应设法增大 尽可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K值 如封存粮食 硬化地面 饲养天敌等可降低老鼠K值 K 2 K值 环境阻力 1 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蛙卵的密度 2016 江苏 20D 2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2015 四川卷 3C 3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014 江苏 5A 4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2014 江苏 5B 5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2013 福建 3A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1 血细胞计数板可用于计数分散在悬液中的细胞 不适于计数蛙卵 2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无需设置空白对照 酵母菌每天的数量变化可形成前后对照 1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命题角度1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 A 表示种群密度 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 春运期间 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C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破坏了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它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中 为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 也能影响死亡率 性别比例则影响出生率 所以 与 分别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是年龄组成 是性别比例 A正确 表示种群密度 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错误 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正确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D正确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答案B 2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 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 结果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多选 A 第13 25天 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 第17 29天 成虫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下降C 第21 37天 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 第1 37天 成虫数量呈 S 型增长 解析第13 25天 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 环境条件适宜 A错误 第17 29天 成虫增长率下降 B错误 第21 37天 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 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有关 C正确 第1 37天 成虫数量成 S 型增长 D正确 答案CD 种群各特征间的内在关系 典例 2016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 研究人员连续10年调查生态系统中某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绘制的 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命题角度2种群数量的变化 1 图中 值的含义是 2 第7年时 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A B C D四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 最少的是点 A之前种群数量变化为 AB段种群数量变化状况为 3 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导致该动物更易被捕食 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是 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 4 第十年时 该生态系统植被受到毁灭性破坏 则对该动物种群宜采取保护的措施以防止其灭绝 慧眼识图 答案 1 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 2 衰退型D呈 J 型增长逐渐增长 3 偏大 4 易地 界定种群 增长速率 增长率 与 值 1 增长率 末数 初数 初数 Nt N0 N0 无单位 J 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 S 型曲线增长率为 逐渐下降 2 增长速率 末数 初数 单位时间 Nt N0 t 有单位 如个 年 J 型曲线增长速率一直上升 也呈 J 型 S 型曲线增长速率呈 钟型 图示如下 3 对 的理解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 N0 t中 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而不是增长率 当 1时 种群数量增大 当 1时 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当 1时 种群数量减小 对点小练 2016 盐城模拟 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 1之间的关系 直线p表示Nt Nt 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甲种群而言 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 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 容易灭绝 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 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 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 对于乙种群而言 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解析已知图中甲 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 Nt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 Nt 1 之间的关系 直线p表示Nt 1 Nt 分析曲线图可知 甲曲线上的A B C三点分别表示Nt 1 Nt Nt 1 Nt Nt 1 Nt 所以在A B C三点中 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点 A正确 甲曲线Nt小于a时 Nt 1 Nt 种群数量更容易消亡 因此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 容易灭绝 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B正确 乙曲线Nt小于a时 Nt 1 Nt 种群数量容易回升 因此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 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C正确 对于乙种群而言 F点时Nt 1 Nt 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D错误 答案D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 2014 江苏卷 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为一个种群 A正确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正确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 C错误 由于外界条件的不同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 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 往往会在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正确 答案C 2 2014 全国课标 6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 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A正确 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 两者不是竞争关系 B错误 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 C D项错误 答案A 高考考查常侧重种间关系的判断 群落结构 演替类型判断及特点分析等 解题时 宜从概念定义着手或就相关物种间关系曲线走势判定种间关系属性 就 起始条件 判定群落演替类型特点 据 空间 配置确认群落结构 如有 横向位移 变化者为水平结构 否则若仅存在 垂直 方向配置者为垂直结构 1 群落4种常考的种间关系 1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关系 其曲线为先后增减 呈因果关系 先上升者先下降 后上升者后下降 2 两种生物争夺其 共同 资源 空间 可呈现同步此消彼长或 你死我活 3 两种生物 同生共死 曲线呈同步性升或同步性降 4 一种生物依附另一种生物 部分营养 而生存 捕食 竞争 共生 寄生 2 群落的两种结构及影响因素 1 垂直结构 关键点 垂直方向上 a 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b 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和 2 水平结构 关键点 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 其影响因素包括 光照强度 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的影响等 分层 光照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人与动物 3 规避群落演替的4个误区 1 演替 是 或 不是 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成熟阶段 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 生态系统 稳定性也高 2 演替不是 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是一种 而非 3 受条件制约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不一定是 森林 如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区 不会演替至 森林 4 群落的演替一般使群落朝着物种 群落结构复杂化 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使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 有机物总量 不是 抵抗力 优势取代 取而代之 多样化 增加 1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2011 海南 24B 2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011 全国卷 4D 3 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2011 安徽 6C 答案 1 2 3 提示 2 草坪群落仍具垂直分层现象 典例 如图A B C分别代表山地 森林 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命题角度1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 A 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慧眼识图 答案C 对点小练 1 2015 四川卷 7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 调查了蜥蜴个体数 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 干重 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 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 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 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 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 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 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 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减弱 A错误 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 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 可推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 越不便于隐蔽 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B正确 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C正确 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 蝗虫数量越少 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 D正确 答案A 2 2013 江苏 10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 甲 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 另一段边坡 乙 不进行移栽 其他实验条件相同 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根据表中数据 移栽植物会增加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A错误 移栽植物后植物种类变多 相应的小型土壤动物也会增多 B正确 边坡甲上虽然没有移栽乔木 但也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错误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缓 D错误 答案B 1 2016 江苏连云港模拟 如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命题角度2群落的演替 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 土壤等条件有关 与人类活动无关 C 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 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D 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 也有水平结构解析次生演替其演替速度仍会随时间而变化 群落演替只会发生物种的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群落演替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 答案D 2 2016 重庆模拟 如图为退耕还林后 不同年限的群落盖度 植物覆盖面积占地面总面积的比率 变化曲线 1 总的来说 演替包括了两种不同类型 图中所示的为 演替 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演替 2 从如图分析 退耕后此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的总量将 增加 减少 3 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 演替一定年限后 此生态系统比原来耕地的结构更加 复杂 简单 其抵抗力稳定性更 强 弱 4 人类可以毁林开荒 也可以退耕还林 这表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和 解析 1 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前者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的地面 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后者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退耕还林属于后者 而火山岩属于前者 2 3 退耕还林后 生态系统生物量增加 结构将更加复杂 其抵抗力稳定性将更高 4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 1 次生初生 2 增加 3 复杂强 4 方向 着眼于 4 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考点三种群密度及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 1 2016 全国课标卷 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 甲地 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 再除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 除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综上所述 A B 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 答案C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 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 再乘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 2012 江苏单科 27 蓝藻 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 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见图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1和图2分析 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在pH为8 0时 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 2 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 其原因是 3 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 请回答以下问题 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 其目的是 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 这是因为 将样液稀释100倍 采用血球计数板 规格为1mm 1mm 0 1mm 计数 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 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 mL 解析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 1 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 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 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 pH为8 0时 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 即利用CO2能力最强 2 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 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 答案 1 绿藻蓝藻 2 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 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细胞密度过大 1 108 高考考查侧重于教材三类调查实验 即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及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 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也多有考查 解题关键是熟记各类调查方法的适用对象 计数原则 方法 误差 偏大 偏小 分析与纠正及实验注意事项等 生态调查汇总 植物 活动能力弱 强 大 1 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2015 江苏 9A 2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2013 福建 3A 3 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012 海南 21D 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抽样检测计数时 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让滴入的培养液自行渗入沉降至计数室底部 5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事先 静置 答案 1 2 3 4 5 提示 1 调查蜘蛛的种群密度不适合用样方法 5 不是 静置 而应 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1 2014 高考江苏卷 T26 节选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 有多种动物栖息 命题角度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 为调查机场内蜗牛密度 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 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 其他处为草地 其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2 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 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个 解析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 随机取样 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故 取样最合理 根据样方的计数原则 其数目为统计样方内所有个体数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原则 在本样方内共6只蜗牛 内 左上 7 内 左下 7 内 右下 7 内 右上 6 故本题答案填6或7 答案 1 2 6或7 2 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 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B 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 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 对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全部统计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 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 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 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 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若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全部个体 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性 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若没有打开电灯 则捕获的小动物数目将偏少 答案D 种群密度调查 误差 分析 1 标志重捕法 误差 归纳切记重捕后带标记者位于 分母 上分母增大 估计值偏小 否则估计值偏大 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 a 标志物脱落 b 被捕一次后 难以再次捕获 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小 a 标志物影响动物活动 导致更易被捕获 b 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 2 样方法误差归纳 未做到 随机 取样 未找到 分布比较均匀 的地块 导致数量 过密 或 过稀 未对 多个 样方取平均值 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 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而是全部统计 1 2016 山东烟台一模 某小组的同学为了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右图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 1mm 1mm 0 1mm 的计数室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命题角度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A 在最适状态的情况下 关闭出入口流速控制阀 则装置中酵母菌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B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 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 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计数C 对酵母菌样液稀释时 如果加入的无菌水过多 会使酵母菌细胞膨胀破裂D 计数室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 且稀释倍数为B 则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4AB 106个 答案C 2 2016 江苏南京六校联考 22 下图是一同学用血球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未经稀释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 A 酵母菌体内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 滴管应轻轻吸取 避免溶液晃动 C 血球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 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 防止气泡产生D 血球计数板的正确用法是从图中选择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解析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其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A正确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为了随机取样 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取样计数前试管中的培养液应轻轻振荡摇匀 B错误 应先将盖玻片盖好 再滴上酵母菌培养液 C错误 图中只显示出一个中格 计数时要以整个中格中的数量进行换算 D错误 答案BC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误差归纳 1 未做到每天取样时间一致 2 取样时未 振荡 而是从静置培养液上层或下层取样 3 未能保障培养温度 pH等无关变量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