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卷 .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0867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模试卷D卷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定位。若对新区的市民和单位提出下列要求,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污水集中处理B . 禁止燃放烟花炮竹C . 垃圾分类处理D .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2. (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 .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 . 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可以作食品的防腐剂D .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蜡烛代替红磷不可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 (2分)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 . 用天然气作燃料C . 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 . 用金刚石刻划玻璃4. (2分)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石墨、金刚石、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B . 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X+3O2 2H2O+2CO2 , 则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C . 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CO2则属于无机物D . C6H6(苯)和C2H2(乙炔)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5. (2分)(2016聊城)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B . 稀释浓硫酸C . 读出液体的体积D . 取用大理石块6. (2分)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食品安全领域的“地震”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24H38O4 , 对人体血液系统会造成损害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塑化剂是一种氧化物B . 塑化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2C . 塑化剂由66个原子构成D . 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3.8%7. (2分)(2016天水)分析图判断关于氧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 . 氧原子的质量为16.00gB .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 . 氧为金属元素D . 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8. (2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加碘食盐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碘元素B . 可用甲醛溶液来保鲜肉类食品C . 蔬菜水果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D . 用氢气代替石油作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9. (2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B . 某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该物质一定是金属C . 某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氧化铜变红色,则该气体可能是氢气D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10. (2分)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 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 . 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C . 向等体积、等浓度稀盐酸中加入金属D . 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11. (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 运动呼吸过程B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C . 酒的酿造D . 钢铁生锈12. (2分)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操作结果不相符合的是( ) A . 加热混有MnO2的KMnO4制O2B . 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铁片和锌片反应C .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铝丝D . 将蜡烛放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13. (2分)关于H2H2O,COCO2 , 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 . 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 . 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D . 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14. (2分)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ABCD实验要求区分羊毛线和棉线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区分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方案灼烧闻气味滴加酚酞试液加水灼烧闻气味A . AB . BC . CD . D二、 解答题 (共4题;共38分)15. (5分)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 (1)该转化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_(填“金属”或“非金属”) (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是一种_(填“化石能源”或“清洁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属于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16. (7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1)【集体讨论】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A蜡烛 B红磷 C硫粉 D铁丝写出用该药品进行实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1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3)【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8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4)【实验拓展】如图2为小芳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和足量的木炭后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燃烧结束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_,原因是_17. (16分)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了3次实验:(不考虑稀盐酸挥发) 【查阅资料】:a、碳酸镁晶须受热分解,生成3种氧化物;b、相对分子质量:Mr(MgCO3):84、Mr(H2O):18、Mr(MgO):40、Mr(CO2):44(1)【实验步骤】 _;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打开弹簧夹a,_;编 号123实验前228.00228.00228.00实验后229.10229.11229.09准确称量C装置的质量(如右表);重复上述步骤;根据数据进行计算(2)【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A装置中盛放的溶液是_,其目的是_;(3)D装置的作用是_; (4)计算碳酸镁晶须中的n值:(要有计算过程) (5)【实验反思】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可以在B、C增加一个_装置以减少误差;(6)下列选项中,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偏小的是_; 反应结束后,没有通空气; 称量C装置前,没有通空气;没有A装置; 没有D装置;(7)为精确测定n的值,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称取13.8g MgCO3nH2O进行热重分析,并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热重曲线示意图则: t2时,剩余固体为_(填化学式); 最终剩余的4.0g物质是_(填化学式); 碳酸镁晶须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18. (10分)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化学方程式为_ (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4)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进(选“b”或“c”);若用装满水的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进(选“b”或“c”) (5)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反应方程式为_; (6)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解答题 (共4题;共38分)15-1、15-2、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7-5、17-6、17-7、18-1、18-2、18-3、18-4、18-5、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