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考试与教学.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700076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考试与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考试与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考试与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考试与教学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许晓林 2018年8月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 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作用 四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五 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教学 六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七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几个观点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九 省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送审稿 解读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内容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一 物理学科考试知识范围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命题 各高校自主命题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二 物理学科考试深度 1 物理学科合格性考试深度 合格性考试深度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二 物理学科考试深度 2 物理学科等级性考试深度 等级性考试深度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三 物理学科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深度对比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三 物理学科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深度对比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三 物理学科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深度对比 一 新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范围与深度 三 物理学科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深度对比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 育人 教书 以前教书 是让学生学习知识 现在教书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现在高考考五种能力 以后是教书育人 高考考核心素养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 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 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等的基本认识 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 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物理观念 主要包括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等要素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 是分析综合 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 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 进行检验和修正 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科学思维 主要包括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等要素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 形成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获取和处理信息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 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 评估 反思的能力 科学探究 主要包括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等要素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 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 认识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关系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严谨认真 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以及遵守道德规范 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 主要包括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等要素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二 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 形成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等 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 找出规律 形成结论 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 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 解释和预测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 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追求科技创新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二 课程目标 3 具有科学探究意识 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 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 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 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 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 处理信息 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 能准确表述 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4 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 尊重他人 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事求是 不迷信权威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认识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的关系 具有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三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1 物理观念 2 科学思维 3 科学探究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模型构建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问题 证据 解析 交流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在培养 促进发展过程中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不是独立的 其中的一些要素也是有关联的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四 物理核心概念和核心规律与 物理观念 之间的关系 1 是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2 是微观到宏观的关系 3 课程内容所选物理知识都是物理核心概念和核心规律 二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三 核心素养的意义和作用 是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路径 是学校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从理念到现实 从活动到学科 从课堂到课程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认同 如从忙于 教物理 到明白 为什么教物理 是 三维目标 十五年实践之后所提炼出来的课程目标的 中国话语 四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教书 教书育人 教什么 如何教 为什么教 1 区别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物理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由广泛要求到重点要求 2 联系 五 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教学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 主动获取物理知识 领悟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科学探究教学是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之一 五 什么是科学探究的教学 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 1 提出问题 7 交流与合作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 分析与论证 6 评估 科学探究 问题 证据 解析 交流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 模型构建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课例1 课例2 六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一 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顺序关系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一 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顺序关系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 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 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六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 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1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 2 学生 自主 和教师 指导 的矛盾 解决办法 侧重部分要素 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能力目标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不属于本课题侧重的过程 教师可以大胆指导 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所侧重强化的要素上 六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六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 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 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 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 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二 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1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 2 学生 自主 和教师 指导 的矛盾 解决办法 侧重部分要素 1 科学探究 的教学 名称是全新的 但是 这种教学方法不是全新的 其实许多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大量的采用 科学探究 进行教学 2 科学探究 的教学过程设计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循序渐进 要因材施教 3 恰当地 有效地实施 科学探究 的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因而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提高学生物理高考成绩 七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几个观点 4 任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习题教学都是 科学探究 的教学 5 一堂课可以只涉及一个探究过程 也可以包括多个相对独立探究过程 6 一个探究过程可以包括七个要素 也可以只包括七个要素中的部分要素 甚至可以没有设计实验步骤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要素 七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几个观点 7 对于科学探究教学方式中的 七个要素 其中任何一个 要素 可以是学生的活动 也可以是教师的活动 8 对于某一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的 七个要素 既不可以都是学生的活动 更不可以都是教师的活动 不让学生充分思考的科学探究是形式上的科学探究 七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几个观点 一个探究过程中的七个 要素 如果都是学生的活动 自主学习 一个探究过程中的七个 要素 如果都是老师的活动 传授是教学 一 日常学习评价的作用 日常学习评价 主要是评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素养水平和综合能力 日常学习评价应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 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为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安排丰富多样的评价任务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确保评价全面 真实 有效 起到检查效果 诊断问题 明确方向 促进发展的目的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课例3 好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 好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好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必备的品质和发展关键的能力 因而能提高学生高考物理成绩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课堂问答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 在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 课堂提问是一种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为一体的过程性评价 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找出存在的问题 及时加以纠正 课堂问答应在学生原有基础与课堂学习的目标之间搭起桥梁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纠正原有的错误观点或模糊认识 达到新的思维高度和探究水平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1 课堂问答 日常学习评价通常有四种方式 课堂问答 书面评语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阶段性测验 现在我们课堂教学问答少 评价 简单粗暴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课堂问答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 问题设置应有针对性 即针对学生原有的想法 观念和思维惯性等设置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 应与学习目标密切关联 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就意味着向学习目标前进一步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解答 促进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学习目标 应有恰当的思维难度 让学生 跳一跳 摸得到 使学生既不至于无从下手 也不会觉得没挑战性 过难和过易的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课堂问答 现在我们课堂教学的提问并不是课前老师精心设计的 而全是课堂上老师临时想到的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书面评语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 实验报告 研究性活动或其他活动报告所做的书面评语 是一种过程性的质性评价 书面评语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 而是用一段话表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看法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学生的学习欲望 投入情况和学习策略 反映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学习效果 2 书面评语 我认为学生的年龄越大 成绩越好 书面评语的作用越大 对差生的作用也很明显 因为感觉老师重视他 没有放弃他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书面评语可具体地说明学生的进步 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带给学生的信息比简单的一个等级或分数更多 更具体和深入 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评语应以正面鼓励为主 但也要明确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合理分析 起到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2 书面评语 如何保证学生的课外作业是独立完成的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让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进行反思 检查回顾学习的起点 过程 成果 困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进而学会评价与反思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很重要 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也十分重要 3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反思是良好的习惯 是正确认识自己和同伴最好的方式 也是情绪发泄的方式之一 也是自信心的主要来源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法多样 如 教师要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自我反思和讨论 采用成长记录方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习和进步的情况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议 教师要及时对成长记录进行评析 肯定学生的进步 指出存在问题 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在一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 可通过分组或全班的形式举行学习分析讨论会 教师不应代替学生进行分析 应提出具体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 3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 需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 以便较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阶段性测试的目标应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课程内容要求以及学业质量相吻合 测试内容的选择应与测验目标保持一致 围绕课程标准中有关内容和学业要求的规定 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4 阶段性测验 测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要制定科学 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能客观 全面 有效地收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信息 真实反映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 为什么老师都喜欢把测验试题出得很难 跟高考题一样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二 日常学习评价的方式 在阶段性测试中 还应注意测试结果的反馈 倡导让学生参与测试结果的判断和解释过程 关注后续决策与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教师应将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发现 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充分认识测试结果不同呈现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反馈 让学生了解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 发展了哪些能力 还有什么潜能 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 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等 4 阶段性测验 八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措施 一 课程学分结构表 九 省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送审稿 解读 二 学科教学周课时安排建议表 九 省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送审稿 解读 三 课程内容安排建议表 九 省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送审稿 解读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