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9869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点突破题型透析 实验探究素能提升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考纲原生态 备选素材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考纲原生态 1 群落的结构特征 2 群落的演替 3 实验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 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1 群落及物种组成 1 群落概念要点 一定区域 2 群落的物种组成 作用 丰富度 群落中 数目的多少 两种统计方法 和目测估计法 同一时间 各种生物种群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物种 记名计算法 2 种间关系 连线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3 垂直结构 1 植物的垂直结构 具体表现 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影响因素 主要与 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如图所示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光照强度 2 动物的垂直结构 主要原因是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和食物条件 4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 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5 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 原因 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 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 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 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栖息空间 地形 自然选择 充分利用 群落 种群 生态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 联系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2 联系生态系统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还包括群落中的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3 联系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群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一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1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 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014 高考江苏卷 2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 杂草 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2012 高考全国卷 3 谚语 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010 高考广东卷 4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2011 高考安徽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5 土壤盐碱度不同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2012 高考广东卷 6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2012 高考全国卷 7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2010 高考全国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群落的结构 1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分析题意可知 青蛙以稻飞虱为食 二者属于捕食关系 A正确 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 B错误 植物病毒V与水稻是寄生关系 C D错误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判断 解析 答案 A 2 下图为甲 乙 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 则甲和乙 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A 竞争 竞争B 捕食 寄生C 寄生 竞争D 捕食 互利共生 由题图可知 乙和丙表现为 同生共死 的同步变化 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 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答案 题组一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判断 D 群落中四种典型种间关系的判断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判断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判断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群落中种间关系的判断 3 下图a b c分别代表的是在 200 3800m的海拔高度内 山坡a 森林b 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C A 在 200 3800m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 b 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在 200 3800m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 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 为不同的植物分布 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 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解析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4 2015 浙江省嘉兴高三期中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 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 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 但只有一个种群 不能构成群落 故A错误 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 故C正确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故B正确 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它们呈镶嵌分布 故D正确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A 形成群落空间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有多个种群构成群落 如第4题A项竹林中凤尾竹只是一个种群 就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 各个种群间要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 如捕食 竞争等 通过各种不同的种间关系 使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形成群落的空间结构 3 要存在形成分层现象的环境条件 如光照 温度 食物 栖息场所等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1 演替的过程 1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 演替过程 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 阶段 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阶段 森林阶段 另一个群 落 地衣 苔藓 灌木 2 演替的类型 连线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3 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缓慢 较快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长 短 1 演替并不是 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是一种 优势取代 而非 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 乔木占据优势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 草本植物 苔藓等 2 演替是 不可逆 的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 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 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 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 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14 高考江苏卷 2 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2012 高考海南卷 3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岛上植被茂盛 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011 高考安徽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4 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 形成了杂草地 这种现象是次生演替 2008 高考海南卷 5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2011 高考江苏卷 6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12 高考海南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群落的演替 1 2014浙江杭州期中 20 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在人为干扰下 可能发生 的动态变化 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 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 在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没有水平结构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演替过程 类型 特点的分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 该演替的起点是采伐迹地 原有土壤条件还保存 应是次生演替 A错误 的动态变化也属于群落的演替 只是人为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错误 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同时也有水平结构 D错误 C 解析 答案 图显 隐 2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 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 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 一般来说 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 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 1 2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被植被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起始条件优越 历时较短 3 题干给出的演替类型是在气候干燥的不良条件下发生的由森林 灌木的退化性演替 人类的开垦活动使环境条件更加恶劣 加快了这一演替 导致局部出现了荒漠 但其演替方向并未改变 解析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演替过程 类型 特点的分析 3 据调查 近5万年以来 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 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 由于人类过度开垦 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 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 未发生改变 变慢 或 变快 演替的方向 填 发生改变 或 未发生改变 1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 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 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 变快未发生改变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演替过程 类型 特点的分析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 从起点上判断 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起点为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是次生演替 2 从时间速度上判断 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演替过程 类型 特点的分析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实验探究规范步骤 实验原理 1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 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而且身体微小 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 调查 3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记名计算法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 多 较多 较少 少 很少 等等 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 制订计划 实验探究规范步骤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得出结论 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 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 物种越多 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实验归纳 1 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 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 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 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 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 识别命名要准确 并进行分类 5 远离危险地带 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实验探究规范步骤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 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 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 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 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有竞争 捕食 共生等 土壤盐碱度不同 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 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会因此存在差异 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数量较少 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答案 题组实验的原理 方法及结果分析 C 2 2014 辽宁抚顺六校高三期中考试 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 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 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 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 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 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 避高温 趋湿的生活习性 A错误 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 B错误 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 C错误 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 的酒精溶液 D正确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实验的原理 方法及结果分析 D 解析 答案 图显 隐 3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 甲 乙 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50cm 网身长145cm 网目孔径0 169mm 各随机取样3次 调查结果如表 单位 个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实验的原理 方法及结果分析 下列关于甲 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 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 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种类越多 丰富度就越大 故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于甲类群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甲类群和乙类群相比 物种4的种群密度在甲类群中较小 物种7的种群密度在乙类群中较小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实验的原理 方法及结果分析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