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68458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3G101 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 13G101 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 基础构造 说明 本图集中涉及90 弯折锚固时所述 平直段长度 及 弯折段长度 均指包括弯弧在内的投影长度 见下图 一 说明 二 一般构造 2 1 什么是钢筋锚固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如何确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能够受力 主要是依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 因此钢筋的锚固是混凝土结构受力的基础 如锚固失效 则结构将丧失承载能力并由此导致结构破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OO1O 2010中关于受拉钢筋锚固包括基本锚固长度lab 锚固长度la 抗震锚固长度lae以及labe 其中la lae用于钢筋直锚或总锚固长度情况 lab labe用于钢筋弯折锚固或机械锚固情况 施工中应按GlO1系列图集中标准构造图样所标注的长度进行下料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2 2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为什么要修正 如何修正 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锚固条件的交化 锚固长度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以下5种情况下 对钢筋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 当多于一项时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a按连乘计算 但不应小于0 6 1 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大于25mm时 a 1 1 这是考虑粗直径带肋钢筋相对肋高减小 对钢筋锚固作用有降低的影响 2 采用环氧树酯涂层钢筋时 a 1 25 为解决恶劣环境中钢筋的耐久性问题 工程中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该种钢筋表面光滑对锚固有不利影响 试验表明涂层使钢筋的锚固强度降低20 左右 3 受施工扰动影响时 a 1 1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的情况下 如滑模施工或其他施工期依托钢筋承截的情况 因混凝土在凝固前受扰动而影响与钢筋的粘结锚固作用 4 保护层厚度c较大时 锚固钢筋常因外围混凝土的纵向劈裂而削弱锚固作用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时 握裹作用加强 锚固长度可适当减短 此处保护层厚度指锚固长度范围内钢筋在各个方向的保护层厚度 当c 3d时 a 0 8 当c 5d时 a 0 7 当3d c 5d时 a 0 95 0 05c d 5 配筋富余时 当纵向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 如因构造要求大于计算值 钢筋实际拉应力小于抗拉强度设计值时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a可取值为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 但不得用于抗震设计计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中 二 一般构造 2 3 采用光圆钢筋时锚固长度是否已包括末端180 弯钩长度 180 弯钩长度取值为多少 什么时候可不设180 弯钩 1 光圆钢筋系指HPB300级钢筋 由于钢筋表面光滑 只靠摩阻力锚固 锚固强度很低 一旦发生滑移即被拔出 因此其末均应做180 弯钩 如图1 3所示 作受压钢筋时可不做弯钩 HPB300级钢筋末端180 弯钩 其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 弯弧内直径2 5d 180 弯钩需增加长度为6 25d 2 板中分布钢筋 不作为抗温度收缩钢筋使用 或者按构造详图已经设有 15d直钩时 可不再设置180 弯钩 二 一般构造 2 4 纵向受拉钢筋弯钩锚固及机械锚固的主要形式有哪几种 有什么要求 可用在什么地方 弯钩及机械锚固主要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 弯钩 贴焊锚筋 焊接锚板或螺栓锚头 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 可以有效减小锚固长度 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后 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 投影长度 可取为 0 6labe 0 6lab 弯钩及机械锚固的主要形式见图1 4 1 末端带90 弯钩形式 当上部有压力 如中间层框架节点 时 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 投影长度 可取为 0 4labe 0 4lab 当用于截面侧边 角部偏置锚固时 端头弯钩应向截面内侧偏斜 2 末端带135 弯钩形式 建议用于非框架梁 板支座节点处的锚固 当用于截面侧边 角部偏置锚固时 端头弯钩应向截面内侧偏斜 3 末端贴焊锚筋形式 建议用于非框架梁 板支座节点处的锚固 其中一侧贴焊锚筋形式 当用于截面侧边 角部偏置锚固时 贴焊锚筋应向截面内侧偏斜 4 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及末端带螺栓锚头的形式 可用于任何情况 但需注意螺栓锚头和焊接钢板的承压面积不应小于锚固钢筋截面积的4倍 且应满足间距要求 钢筋净距小于4d时应考虑群锚效应的不利影响 二 一般构造 2 5 11G101系列图集涉及到的钢筋90 弯折锚固有几种 为什么弯折锚固时必须要保证直段的长度 1纵向受力钢筋锚固时 当不能满足直锚要求时 可采用在钢筋端部设置90 弯钩的形式 11G101系列图集中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弯折锚固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 直段长度 0 6labe 0 6lab 弯折段长度15d 要求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 用于直锚长度不足 且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的情况 2 直段长度 0 4labe 0 4lab 弯折段长度15d 要求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 用于当锚固钢筋上部承受充分压力作用时 直段长度适当减小 该种情况是情况l 的特殊形式 如框架中间层端节点 3 直段长度 0 35lab 弯折段长度15d 要求直段宜伸至支座尽端 用于梁 板简支端上部钢筋的锚固 4 框架顶层中柱顶纵向受力钢筋从梁底算起直段长度 0 5labe 0 5lab 弯折段长度12d 要求竖直段伸至柱顶 2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支座长度限制造成无法满足直段的情况 有些人认为这种情况下直段短些 弯折段长些 总的长度满足锚固长度laE la 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 弯折锚固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90 弯钩对混凝锚固承载能力 从而保证了钢筋不会发生锚固拔出破坏 弯折段的长度按图集要求已能满足要求 过长则浪费 弯折锚固要求弯钩之前必须有一定的直段锚固长度 是为了控制锚固钢筋的滑移 使构件变形不至于发生较大的裂缝和变形 二 一般构造 2 6 纵向受拉钢筋的绑扎搭接长度如何确定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非抗震设计时 ll lla抗震设计时 lle llae式中ll 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lle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 la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e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 l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25 时取1 2 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时取1 4 当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 时取1 6 当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百分率在25 50 之间时按公式 1 6 l 计算 在50 100 之间时按公式 1 6 2 计算 l 1 0 2x实际百分率 25 1 6 1 l 1 2 0 2x实际百分率 50 1 6 2 表1 6 1 1 6 2分别给出了非抗震设计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 抗震等级为三级时的搭接长度取值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2 7 钢筋连接有何基本要求 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 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 机械连接和焊接三种 各自的特点见表1 7 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接头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应避开结构受力较大的关健部位 抗震设计时避开梁端 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 如必须在该区域连接 则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2 在同一跨度或同一层高内的同一受力钢筋上宜少设连接接头 不宜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接头 3 接头位置宜互相错开 在连接范围内 接头钢筋面积百分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4 在钢筋连接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模向构造钢筋或箍筋 5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 如桁架和拱的拉杆 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果用绑扎搭接接头 6 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 25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 28mm时 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表1 7绑扎搭接 机械连接及烽接的特点 二 一般构造 2 8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 接头百分率有何要求 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及接头百分率如何计算 同一构件中配筋直径不同时 如何判定是否属于同一搭接区域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按按头面积百分率 1 梁类 板类及墙类构件 不宜大于25 2 柱类构件 不宜大于50 3 当工程中需要增大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时 梁类构件不宜大于50 板类 墙类及柱类构件 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梁 板受弯构件 按一侧纵向受拉钢筋面积计算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即上部 下部钢筋分别计算 拄 剪力墙按全截面钢筋面积计算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搭接钢筋接头除应满足接头百分率的要求外 宜间隔式布置 不应相邻连续布置 如钢筋直径相同 接头面积百分率为50 时隔一搭一 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时隔三搭一 直径不相同钢筋搭接时 不应因直径不同钢筋搭接而使构件截面配筋面积减小 需按较细镇筋直径计算搭接长度及接头面积百分率 见图1 8 1 同一构件纵向受力匆筋直径不同时 各自的搭接长度也不同 此时搭接区段长度应取相邻搭接钢筋中较大的搭接长度计算 见图1 8 2 2 9 不同等级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百分率有何要求 机械连接有何其他要求 不同直径钢筋机械连接如何计算接头百分率 1 钢筋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为35d d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50 受压时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l 通常情况下 工程设计优先选用 级接头 且控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2 实际施工过程如必须采用100 钢筋接头的连接时 应采用I级接头 3 廷性要求不高部位可采用 级接头 其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25 4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 柱端箍筋加密区 不宜设置接头 当无法避开时 应采用 级接头或 级接头 接头百分率均不应大于50 5 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 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 应满足抗疲劳性能的要求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2 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保护层 条件允许时 钢筋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CB50010 2010有关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 条件不允许时 连接件保护层不得小于15mm 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3 不同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时 接头面积百分率按较小直径计算 同一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同 连接区段长度按较大直径计算 见图1 9 2 10 常用普通钢筋焊接有何要求 不同焊接方法如何应用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细晶拉热轧带肋钢筋 HRBF 焊接应经过试验确定 热轧带肋钢筋 HRB 直径大于28mm焊接应经过试验确定 余热处理钢筋 RRB 不宜焊接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CJ18 2012中RRB400W级钢筋可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捍 常用焊接方法包括电阻点焊 闪光对焊 电渣压力焊 气压焊 电弧焊 使用中应注意 1电阻点焊 用于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 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不大于10mm时 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倍 较小直径为12 16mm时 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倍 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直径的60 二 一般构造 2 闪光对焊 钢筋直径较小的400级以下钢筋可采用 连续闪光焊 钢筋直径较大 端面较平整时 宜采用 预热闪光焊 钢筋直径较大 端面不平整时 应采用 闪光 预热闪光焊 连续闪光对焊所能焊接的钢筋直径上限应根据焊接容量 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要求见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 2012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4mm 3 电渣压力焊 仅应用于柱 墙等构件中竖向或斜向 倾斜度不大于10 钢筋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 4 气压焊 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 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径差不得超过7mm 5 点弧焊 包括帮条焊 搭接焊 坡口焊 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 帮条焊 熔槽帮条焊使用时应注意钢筋间隙的要求 窄间隙焊用于直径 16mm钢筋的现场水平连接 熔槽帮条焊用子直径 20mm钢筋的现场安装焊接 注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 接头百分率计算同机械连接 二 一般构造 2 11 梁 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为什么要求搭接长度范围配置横向钢筋 有何要求 绑扎搭接钢筋在受力后的分离趋势及搭接区混凝土的纵向劈裂 尤其是受弯构件挠曲后的翘曲变形 要求对搭接连接区域有很强的约束 因此在梁 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 包括受扭纵筋 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 其体规定如下 1 箍筋直径不小于搭接筋最大直径的0 25倍 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最小直径的5倍 且不应大于100mm 3 当受压钢筋直径d 25mm时 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见图l 11 例如柱中的钢筋 机械连接接头在箍筋非加密区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但必须进行必要的检验 焊接接头在箍筋非加密区也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但要求现场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虚焊 夹渣气泡 内裂缝等缺陷 以及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应力等 二 一般构造 2 12 混凝土保护层有何要求 柱 墙地面以下保护层如何设置 什么情况下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 保护层厚度较大时如何设置防裂钢筋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 箍筋 构造筋 分布筋等 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最小保护层厚度见表1 12 表中数据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除满足表中最小保护层厚度要求外 尚应注意 l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 表中保护层厚度应增加5mm 3 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有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 且不应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承台底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表1 1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in mm 二 一般构造 各类构件保护层厚度示意见图1 12 1 6 2 混凝土结构中的竖向构件在地上 地下由于所处环境类别不同 因此要求保护层厚度也不同 此时可对地下竖向构件采用外扩附加保护层的方法 使柱主筋在同一位置不变 见图1 12 5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时可适当减小 但减小之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1 构件表面设有抹灰层或者其他各种有效的保护性涂料层时 2 混凝土中采用掺阻锈剂等防锈措施时 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使用阻锈剂应经试验检验效果良好 并应在确定有效的工艺参数后应用 3 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镀锌钢筋或采取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时 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 4 当对地下室外墙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 与土壤接触面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 但不应小于25mm 4 当梁 柱 墙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 宜对保护层混凝土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进行拉结 防止混凝土开裂剥落 下坠 可采取在保护层内设置防裂 防剥落的钢筋网片的措施 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其直径不宜大于8mm 间距不应大于150mm 保护层厚度不大于75mm时可设A4 150的网片钢筋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梁设置防裂防剥落钢筋网片示意见图1 12 7 在工程中经常会遇到框架梁与框架柱的宽度相同 或者框架梁与框架柱一侧相平的情况 这时框架梁中的最外侧纵向受力钢筋应从框架柱外侧纵向钢筋的内侧穿过 这么做会造成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的情况 会使混凝土保护层产生开裂 影响对纵向受力的保护作用也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必要时宜在此部位设置防裂防剥落钢筋网片 见图1 12 8 图1 12 9 二 一般构造 2 13 为何要划分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其目的是什么 在工程施工中如何理解环境类别的划分 1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的划分是为了保证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耐久性 不同环境下耐久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混凝土结构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进行耐久性设计 包括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基本要求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技术措施以及结构使用阶段的检测和维护要求 2 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是指混凝土暴露表面所处的环境条件 见表1 13 1 严寒地区系指最冷月平均温度 10 日平均温度 5 的天数不少于145d的地区 2 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平均温度 10 0 日平均温度 5 的天数为90 145d的地区 3 室内干燥环境是指构件处于常年干燥 低湿度的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4 干湿交替环境是指混凝土表面经常交替接触到大气和水的环境条件 二 一般构造 5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是指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是指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 停车楼等建筑 6 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 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 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 由调查研究和工程经验确定 7 四类和五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 其耐久性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表1 13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条件 二 一般构造 2 14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对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基本要求 如何满足这样的要求 耐久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施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可靠性 耐久性的基本要求是其中的一方面 结构的可靠性是由结构的安全性要求 结构的适用性要求和结构的耐久性要求三者来保证的 根据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 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01的规定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 正常维护下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 所谓足够的耐久性能 系指结构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中 在预定时期内 其材料性能的恶化不至于导致结构出现不可接受的失效概率 从建筑工程的角度来讲 足够的耐久性能是指在正常维护条件下 结构能够正常使用到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是根据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而提出的要求 不仅要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而且规定了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对混凝土的水胶比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等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 一般构造 二 一般构造 1 混凝土结构施工时 应满足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结构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2 当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环境类别为一 三类时 应符合表1 14的要求 2 15 结构中钢筋的选用有何要求 牌号带 E 的钢筋性能和普通钢筋相比有何特别要求 1 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 对材料的要求分为强制性要求和非强制性要求两种 按一 二 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 这类构件包括框架梁 框架柱 框支梁 框支柱 板柱 抗震墙的柱 以及伸臂桁架的斜撑 框架中楼梯的梯段等 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强屈比 超强比和均匀伸长率方面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l 强屈比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 25 这是为了保证当构件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以后 塑性铰处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 大变形下具有必要的强度潜力 2 超强比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 30 这是为了保证按设计要求实现 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的效果 不会因钢筋强度离散性过大而受到干扰 3 均匀伸长率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这是为了保证在抗震大变形的条件下 钢筋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其他普通钢筋应满足设计要求 宜优先采用延性 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 2 带肋钢筋包括普通热轧钢筋 HRB335 HRB400 HRB500 和细晶粒热轧钢筋 HRBF335 HRBF400 HRBF500 在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 2中还提供了牌号带 E 的钢筋 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HRBF400E HRBF500E 这些牌号带 E 的钢筋在强屈比 超强比和均匀伸长率方面均满足第1条中要求 抗震结构的关键部位及重要构件宜优先选用 二 一般构造 2 16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代换 是否可以高强度钢筋等面积替换低强度钢筋 在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是否可以同时使用不同强度等级的钢筋 1 在工程中由于材料供应等原因 往往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进行代换 钢筋代换一般不可以简单的采用等面积代换或用大直径代换 特别是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 柱 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等部位 当代换后的纵向钢筋总承载力设计值大于原设计纵向钢筋总承载力设计值时 会造成薄弱部位的转移 以及构件在有影响的部位发生混凝土的脆性破坏 混凝土压碎 剪切破坏等 对结构并不安全 钢筋代换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 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钢筋代换主要包括钢筋的品种 级别 规格 数量等的改变 2 钢筋代换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纵向钢筋总承载力设计值应相等 3 应满足最小配筋率 最大配筋率和钢筋间距等构造要求 4 钢筋强度和直径改变后 应验算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在允许范围内 2 同一钢筋混凝土构件中 同一部位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同一牌号的钢筋 二 一般构造 2 17 焊接封闭箍筋有何要求 箍筋末端拉钩有何要求 拉筋拉钩做法有何要求 上部结构构件中 G101系列图集要求的箍筋都为封闭箍筋 封闭箍筋可采取焊接封闭的做法 也可在末端设置弯钩 1 焊接封闭箍筋宜采用闪光对焊 采用气压焊或单面搭接焊时 应注意最小直径适用范围 单面搭接焊适用于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 气压焊适用于直径不小于12mm的钢筋 为保证焊接质量 焊接封闭箍筋应在专业加工场地并采用专用设备完成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 2012规定了详细的施工操作和验收要求 焊接封闭箍筋要求如下 l 每个箍筋的焊接连接点数量应为1个 焊点宜位于多边形箍筋的某边中部 且距离弯折处的位置不小于100mm 2 矩形柱箍筋焊点宜设在柱短边 等边多边形柱箍筋焊点可设在任一边 3 梁箍筋焊点应设置在顶部或底部 4 箍筋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布置 二 一般构造 2 非焊接封闭箍筋末端应设弯钩 弯钩做法及长度要求如下 1 非抗震设计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为保证受力可靠 工程多采用135 弯钩 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10倍和75mm两者中的较大值 3 构件受扭时 如梁侧面构造纵筋以 N 打头表示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10倍 4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 全部纵筋面面积除以柱截面积 大于3 时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为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10倍 5 圆形箍筋 非螺旋箍筋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受拉锚固长度lae la 末端均应做135 弯钩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10倍和75mm两者中的较大值 3 拉筋末端也应做弯钩 具体要求如下 l 拉筋用于梁 柱复合箍筋中单肢箍筋时 两端弯折角度均为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同箍筋 2 拉筋用作剪力墙 边缘构件除外 楼板等构件中的拉结筋时 可采用一端135 另一端90 弯钩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5倍 二 一般构造 2 18 并筋的主要形式及等效直径的计算方法 采用并筋时如何计体保护层厚度 钢筋间距及锚固长度 并筋如何搭接 1 由两根单独钢筋组成的并筋可按竖向或横向的方式布置 由三根单独钢筋组成的并筋宜按品字形布置 直径 28mm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 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 直径 36mm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等效直径按截面积相等原则换算确定 当直径相同的单根钢筋数量为两根 并筋等效直径取1 41倍单根钢筋直径 当直径相同的单根钢筋数量为三根时 并筋等效直径取1 73倍单根钢筋直径 2 当采用并筋时 构件中钢筋间距 钢筋锚固长度都应按并筋的等效直径计算 且并筋的锚固宜采用直线锚固 并筋保护层厚度除应满足本图集第1 12条要求外 其实际外轮廓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距离尚不应小于并筋的等效直径 3 并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 应按每根单筋错开搭接的方式连接 接头百分率应按同一连接区段内所有的单根钢筋计算 并筋中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单筋分别计算 二 一般构造 3 1 框架柱与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同时浇筑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 若不允许同时浇筑该部位混凝土时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在结构设计中严格控制框架柱的轴压比 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塑形变形能力 提高框架的抗倒塌能力 为了达到设计要求 并满足 强柱弱梁 的设计思想 往往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周边梁板高 当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框架梁时 施工时节点区和周边部位不能同时浇筑 造成很大不便 节点核心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很复杂 特别在有抗震设计时 要承担很大的剪力 很容易出现剪切的脆性破坏 施工单位若需要将节点区混凝土按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浇筑时 需得到设计方的确认 GB50666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8 3 8 1 节点核心区轴压比限值按右式核算 三 柱和节点构造 三 柱和节点构造 2 受剪承载能力核算 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第11 6节进行核算 当非抗震设计或抗震等级为四级时 节点剪力增大系数码 jb取为l 3 当设计要求需按高强度混凝土 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浇筑时 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与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之间应采取分隔措施 分隔位置两侧混凝土分别浇筑 且应保证在一侧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另一侧混凝土的覆盖 3 2 框架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配置的太密集 施工很不方便 是否可以不按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方法设置 抗震设计及非抗震设计对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有何不同要求 1 框架结构的节点核心区受力状态很复杂 为使梁 柱纵向受力钢筋有可靠的锚固条件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约束 节点核心区应配置水平箍筋 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 需要保证 强柱弱梁 节点更强 的设计理念 因此 我国相关标准对节点核心区的配箍特征值 柱端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以及箍筋的直径 间距都有明确的要求 除此之外 还要求对一 二 三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进行抗震验算 2 抗震设计的框架节点核心区中水平箍筋 应按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要求配置复合箍筋 不得随意减少 按G101图集设计的平法施工图 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一般情况下等同于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 当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与柱端箍筋设置不同时 设计人员应在括号中注明核心区箍筋直径及间距 如 A10 100 200 A12 100 括号内数值表示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直径12mm 间距100mm 不同于柱端箍筋 3 对无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内的水平箍筋 柱箍筋 构造要求就相对松一些 箍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且不应大于柱短边尺寸及1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义不包括顶层端节点 对于四边有框架梁与柱相连的节点核心区 可仅沿节点周边设置矩形箍筋 其他情况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水平箍筋 4 节点区设置复合箍筋时 除外圈必须采用封闭箍筋外 其他核心区中部箍筋可采用拉筋代替 三 柱和节点构造 3 3 如何正确理解嵌固部位和基础顶面的关系 抗震设计的框架柱嵌固部位箍筋加密区高度为什么比其他楼层大 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 地下一层柱每侧纵筋为什么要求多10 且不能伸至嵌固部位以上 1 嵌固部位是结构计算时底层柱计算长度的起始位置 11G101 1中要求在竖向构件 柱 墙 平法施工图中明确标注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基础顶面和嵌固部位之间关系如下 1 无地下室时嵌固部位一般为基础顶面 有时由于基础顶面至首层板顶高度较大 而设置了地下框架梁 或基础联系梁 箍筋加密区见图2 3 4 三 柱和节点构造 3 4 钢筋混凝土柱要求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 如何理解 刚性 地面 当边柱仅一侧为刚性地面时 是否也需要箍筋加密 柱中的纵向钢筋是否可以在此范围内连接 当与柱根部箍筋加密区重叠时 是否要重叠设置箍筋加密 1 刚性地面系指无框架梁的建筑地面 其平面内的刚度比较大 在水平力作用下 平面内变形很小 震害表明 在刚性地面附近范围若未对柱做箍筋加密构造 会使框架柱根部产生剪切破坏 通常现浇混凝土地面会对混凝土柱产生约束 其他硬质地面达到一定厚度也属于刚性地面 如石材地面 沥青混凝土地面及有一定基层厚度的地砖地面等 2 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设置箍筋加密 其箍筋直径和间距按柱端箍筋加密区的要求 当边柱遇室内 外均为刚性地面时 加密范围取各自上下的500mm 当边柱仅一侧有刚性地面时 也应按此要求设置加密区 三 柱和节点构造 3 柱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此范围内连接 4 当与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重叠时 重叠区域的箍筋可按柱端部加密箍筋要求设置 加密区范围同时满足柱端加密区高度及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要求 三 柱和节点构造 4 1 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为何有底部加强部位的要求 其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加强部位有何主要构造要求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是否也有底部加强部位的规定 1 延性剪力墙一般控制在其底部即计算嵌固端以上一定高度范围内屈服 出现塑性铰 抗震设计时 将墙体底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高度范围称为底部加强部位 提高其受剪承载力 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 使其具有较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 其规定为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当结构计算嵌固部位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 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框支层及以上两层 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1 10 宜取以上两者较大值为底部加强部位范围 3 高度大于24mm的房屋 底部两层 地下室顶板以上墙体总高度的1 10 可取以上两者较大值为底部加强部位范围 4 不大于24mm的房屋 可取底部一层为底部加强部位 5 带大底盘的高层 含筒体结构 及裙房与主楼相连的高层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宜延伸至大底盘或裙房以上一层 四 剪力墙构造 2 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范围内的边缘构件 墙体配筋构造要点如下 l 抗震等级为一 二 三级 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较大 超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1表6 4 5 1 的剪力墙 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其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 墙体内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不设置底部加强区 4 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 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高度及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加强措施都有明确的说明 施工时不需按以上有关规定再次计算 由于该部位是剪力墙很重要的部位 因此 在施工中应该有更多的关注 四 剪力墙构造 4 2 哪些部位设置的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 平法注写及配筋有何要求 构造边缘构件有何要求 1 剪力墙端部及大洞口两侧均应设置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可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是剪力墙中很重要的部分 是保证剪力墙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的构件 正确地按要求施工确保构造合理 使剪力墙能正常的工作 方能达到建筑整体结构安全的目的 剪力墙墙肢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或轴压比大到一定值 就应该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使墙肢端部成为约束混凝土 具有较大的受压变形能力 剪力墙应在以下部位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1 抗震等级为一 二 三级 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比较大 超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表6 4 5 1 的剪力墙 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 约束边缘构件可分为暗柱 有端柱 有翼墙及转角墙四种情况 包括阴影部分和沿墙肢长度lc 见11G101 1第71页图 11G101 1以YBZ表示约束边缘构件 1 阴影部分 要求注明尺寸 纵筋及箍筋 并给出截面配筋图 阴影部分尺寸以箍筋外皮计算 四 剪力墙构造 2 沿墙肢长度lc范围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注明尺寸 并注写该范围内拉筋 或箍筋 规格直径 间距 可统一说明 该范围内竖向 水平钢筋同相邻墙体 3 当非阴影部分外圈设置封闭箍筋时 箍筋应套住阴影部分非边缘处的纵筋 位于阴影部分内部的箍筋肢可计入阴影部分体积配箍率计算 见图3 2 3 除以上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部位之外 抗震设计时其余剪力墙端部及大洞口两侧 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11G101 1以GBZ表示构造边缘构件 要求注明阴影部分尺寸 纵筋及箍筋 并要求给出截面配筋图 4 边缘构件范围内拉筋 两端弯折角度均为135 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同箍筋 四 柱和节点 5 1 在梁中纵向钢筋的水平最小净距是多少 如果配置双层钢筋时 竖向净距是多少 当下部配置三排纵向钢筋时 第三排钢筋的水平净距和其他层的是否相同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的水平和竖向最小净距的要求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有足够的握裹力 使两种材料能共同工作 也是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而规定的 另外 竖向最小间距涉及到设计计算时确定的截面有效高度 不可随意加大 否则会影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 1 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 即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不应小于30mm和1 5d d为上部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2 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3 梁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两层时 两层以上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至少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1倍 4 各层之间的钢筋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d为两层纵筋直径软大者 五 梁构造 板构造 5 2 楼层框架梁边支座上部 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弯折锚固时 当直段长度不满足 0 4labe 0 41ab 的要求时 是否可用加长弯折段长度使总长度满足最小锚固长度的要求 中间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支座内可以采用直锚或者弯折锚固的形式 直线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 可不弯折 采用弯折锚固时 支座内钢筋直段长度应满足 0 4labe 0 4lab 的最小要求 大量的框架节点试验证明 钢筋直段长度 0 4labe 0 4lab 加15d的弯折段 即使总长度小于lae la 时也可以满足锚固强度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 由于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径较粗 框架柱的截面宽度较小 会出现直段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当直段长度不能满足 0 4labe 0 4lab 的要求时 采用增加弯折段的长度使总长度满足锚固要求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1 采用直线锚固时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 la 的要求 且伸过柱中心线5d 五 梁构造 板构造 2 采用弯折锚固时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柱纵向钢筋内侧并自下弯折 直段长度应 0 4labe 0 4lab 弯折段长度应为15d 3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与设计方进行协商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 可减小钢筋的直径 使直段长度满足 0 4labe 0 4lab 长度要求 4 直段长度不足时 不得采用加长弯折段补偿总锚固长度的做法 5 对于非抗震框架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 当计算中不利用钢筋的强度时 伸入支座内长度可为12d 五 梁构造 板构造 5 3 施工图纸中经常会对双向板的配筋提出下部钢筋短方向在下 长方向在上的要求 如何理解双向板及单向板 l 双向板和单向板是根据板周边的支承情况及板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值确定的 而不是根据整层楼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位来确定 1 两对边支承的板为单向板 2 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 为双向板 3 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2而小于3时 也宜按双向板的要求配置钢筋 4 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的比位大于或等于3时 为单向板 2 双向板由于板在中点的变形协调一致 所以短方向的受力会比长方向大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都会要求下部短方向钢筋在下 而长方向的钢筋在上 板上部受力也是短方向比长方向大 所以要求上部钢筋短方向在上 而长方向在下 四边支承的单向楼板下部短方向配置受力钢筋 长方向配置构造钢筋或分布钢筋 两对边支承的板 支承方向配置受力钢筋 另一方向配置分布钢筋 五 梁构造 板构造 6 1 梁板式筏形基础中钢筋排布应注意什么问题 底平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如何排布 顶平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如何排布 1 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传至地基 基础中构件计算综合考虑基础底面地基反力及地基变形 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排布时 应注意 1 构件及钢筋相互支承的关系 2 宜保证主要受力方向构件或钢筋的位置 3 执行第2 款时 也应对整个基础钢筋排布进行综合考虑 避免钢筋层数过多 钢筋能通长布置时避免不必要的截断 4 当钢筋排布造成截面有效高度削弱时 应与设计人员沟通 5 按以下第2 4条内容选择钢筋排布方案时 应得到设计人员的确认 2 底平梁板式筏形基础底部钢筋排布时 可不考虑钢筋的相互支承关系 以下各方案中第 排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 尤其是第 排钢筋 造成截面有效高度削弱 应得到设计人员确认 六 基础构造 方案一 见图6 9 2 自下而上钢筋排布如下 第 排 x向底板钢筋 y向基础梁 次梁 箍筋第 排 y向底板钢筋 y向基础梁下部纵筋 y向基础次梁下部纵筋第 排 x向基础梁下部纵筋 六 基础构造 方案二 见图6 9 3 自下而上钢筋排布如下 第 排 y向底板钢筋 x向基础梁箍筋第 排 x向底板钢筋 x向基础梁下部纵筋第 排 y向基础梁下部纵筋 y向基础次梁下部纵筋 六 基础构造 方案三 见图6 9 4 自下而上钢筋排布如下 第 排 x向基础梁箍筋第 排 x向底板钢筋 x向基础梁下部纵筋第 排 y向底板钢筋 y向基础梁下部纵筋 y向基础次梁下部纵筋 六 基础构造 方案四 见图6 9 5 自下而上钢筋排布如下 第 排 y向基础梁箍筋第 排 y向底板钢筋 y向基础梁下部纵筋第 排 x向底板钢筋 x向基础梁下部纵筋 x向基础次梁下部纵筋 六 基础构造 3 顶平梁板式筏形基础上部钢筋排布时 需要考虑钢筋的相互支承关系 如次梁上部钢筋应摆放在与之垂直的主梁上部钢筋之下 板上部钢筋应摆放在与之垂直的主梁及次梁上部钢筋之下 以下方案中第 排钢筋保护层厚度加大 造成截面有效高度削弱 应得到设计人员确认 方案一 当一个方向上有次梁 如图6 9 1 仅在y向布置有基础次梁 时 宜将与次梁垂直的主梁上部纵筋摆放在上层 如图6 9 1 宜将x向基础梁上部纵筋放在y向各基础梁的上方 见图6 9 6 自上而下钢筋排布如下 第 排 x向基础梁箍筋第 排 x向基础梁上部钢筋第 排 y向底板上部钢筋 y向基础梁上部纵筋 y向基础次梁上部纵筋第 排 x向底板上部钢筋当有相互交叉的次梁高度相同时 应根据施工图明确次梁之间的支承关系 从而确定钢筋的支承关系 为避免钢筋层数过多 可考虑次梁上部钢筋在支座附近弯折通过 或板钢筋在支座部位弯折通过 六 基础构造 4 当筏形基础中间设置暗梁 图6 9 7 或者两个方向基础梁同高 图6 9 8 时 钢筋摆放 l 有次梁时宜先确定上部钢筋的排布方案 按第3条 2 一个方向主梁上 下部纵筋 宜同时位于另一个方向主梁的上方或下方 以避免某个方面梁有效高度削弱较大 5 采用双层双网的梁板式筏形基础 设计文件中需注明上 下层钢筋各排的位置关系 如上层上排 上层下排等 6 根据设计文件中注明的上 下层排布关系 参考本条钢筋摆放方案进行排列 六 基础构造 六 基础构造 6 2 筏形基础什么部位需要封边 有何构造要求 厚度比较大的板无支承边端部 应进行封边 筏板基础厚度一般均不小于400mm 因此筏板基础边缘部位应采取构造措施进行封边 当筏板边缘部位设置了边梁 布置墙体时 可不再进行板封边 1 封边钢筋可采用U形钢筋 见图6 10 2 间距宜与板中纵向钢筋一致 2 可将板上 下纵向钢筋弯折搭接150作为封边钢筋 见图6 10 3 3 U形封边钢筋直径 当设计未注明时可按下列要求布置 板厚hs 500mm时 可取d 12mm 板厚500mm hs 1000mm时 可取d 14 板厚1000mm hs 1500mm时 可取d 16 板厚1500mm hs 2000mm时 可取d 18 板厚hs 2000mm时 可取d 20 六 基础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