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67995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宋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 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提示语,选一句喜欢的摘抄在下面: _。2. (15分)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余儿行路中,遏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 , 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注】余儿:我的孩子。命:命令,吩咐。俟:等到。人皆称为知礼:人们都说(我的儿子)懂得礼数。皆,都。礼,礼节、礼数。(1)说说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鞠躬行礼 鞠躬:_人皆称为知礼 知礼:_(2)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 3.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才美不外见_安求其能千里也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是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的社会现实。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时彼众各以手触,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 , 其触尾者言象“如绳”。【注】萝菔:萝卜。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杵(ch):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用于舂(chn)米等。臼(ji):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n)米的器具。脊:这里指背部。瓮(wn):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1)用“/”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象类何物?_时彼众盲各以手触。_(3)解释后面句子。其触耳者言象“如箕”。(4)给本故事拟一个标题,应当是:_。 (5)本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7. (1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吕布为曹操所缚,将死之际,乃语操曰:“明公之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操竞杀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吕布为曹操所缚_将死之际_乃语操曰_明公之所患_(2)为什么吕布愿意投降并效力于曹操却仍然被杀?请谈谈你的理解。 8.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译文)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三旦:_善哉: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 . 习惯早晨锻炼。B . 用弹弓打黄雀。C . 观察螳螂捕蝉。D . 引起吴王注意。(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高阳应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 , 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 加涂其上 , 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 , 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 , 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室家:房屋,房舍。匠:古代专指木工。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涂:泥。挠(no):弯曲。败:毁坏。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益:更加,越发。枯:干。劲:坚固有力。任:担负。(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高阳应将为室家 为:_以生为室 以:_今虽善 善:_其后果败 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10.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ho ho)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 窥头于牖 ,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 sh)龙而非龙者也。【注】子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ho ho) 似_(s sh)(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天上的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附参考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1. (6分)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找出文中的三对反义词,写下来。 _ _ _(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12. (1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方:_欲:_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 _ _ _还 _ _ _ 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 15.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 )A . 乐器B . 弹奏C . 发动(3)洋洋乎若江河( )A . 如果B . 好像C . 你(4)志在流水( )A . 志向B . 记住C . 记号(5)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1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是吾剑之所从坠_(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2-1、2-2、2-3、3-1、3-2、3-3、3-4、4-1、4-2、4-3、4-4、4-5、5-1、5-2、5-3、5-4、5-5、5-6、5-7、5-8、5-9、6-1、6-2、6-3、6-4、6-5、7-1、7-2、8-1、8-2、8-3、9-1、9-2、9-3、10-1、10-2、10-3、10-4、10-5、11-1、11-2、12-1、12-2、12-3、12-4、12-5、13-1、13-2、13-3、13-4、13-5、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5-5、16-1、16-2、16-3、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