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课案2 语言表达连贯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6473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课案2 语言表达连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课案2 语言表达连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十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课案2 语言表达连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案2语言表达连贯 感知高考 学习目标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 1 明确考纲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要求及考查特点 2 掌握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的技巧 感知高考 1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 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 网上支付 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 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 快乐购物的目的 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 完成购物 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的能力 处要填的内容应是前面内容所产生的结果 要包括消费者和商家两方面 处内容上要注意与上句的 工作忙碌 相关联 句式上要注意与下句的 还 相衔接 处应与后句的 完成购物 构成承接关系 形成网上购物的一个连续过程 答案 示例 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除了大量节省宝贵时间 上网浏览商品信息 2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 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 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 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 带着自己的思考 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的能力 把握文章思路 处所填内容要概括下文 从下文看 主要是讲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处联系上文 上文说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从 它不追求 可知应从反面来讲 即跟记忆型阅读对比来说 处注意前后句式 表述时要衔接自然 答案 示例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简单的 机械的知识记忆 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3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借助算盘和口诀 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 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2013年12月4日 中国珠算 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珠算算盘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用珠算运算 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 C D 解析 D从前文的句子 借助算盘和口诀 可看出 下文应是对 算盘 和 口诀 的相对应的解释 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 是对 珠算口诀 的解释 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 放在最后 故选D项 4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 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 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 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然而 也有研究指出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 施肥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但这必须有个前提 植物还活着 如果土壤被污染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 氧气工厂 和 空气净化器 解析 本题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 首先分析所填句子的地位 本语段主要谈 二氧化碳 的利与弊 第一个空应该是对前文 全球变暖 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 海洋水位上升 淹没大量沿海城市 等情况的总结 是总结句 前面是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 因此可填写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第二个空是对 给植物 施肥 现象的总结 也是对前面 灾难 的转折 是过渡句 因此可填写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其次 分析语境 第三个空根据后面 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 氧气工厂 和 空气净化器 的语境可填写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答案 示例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5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 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 打马球 赛马等习俗 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帮人们种地运货 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作为六畜之首 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千里马 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 B C D 解析 D解答此题 要分析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系 首先分析句子作用 抓住中心句 不难发现第 句是总写句 其次 根据语境 横线前的句子陈述对象是马 与第 句一致 故应放在句首 因此可排除A B两项 再次 抓标志 根据 句中的 还 可知 句应跟在 句后 用排除法 选D项 当然 句中的 重大影响 领起 两句也不难看出 6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大家都知道 倘若呼吸停止 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 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 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 也是一个 的过程 解析 解答此题时 首先要把握语段的整体意思 其次分析前后语境 再次要具备相关的科学常识 处 根据 倘若呼吸停止 生命也将终结 可分析出 生命不终结必须呼吸 的信息 处 根据 排出 可分析出 吸入 的信息 根据科学常识 可分析出 吸入氧气 的信息 处 根据 和人的呼吸一样 也 可分析出 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的信息 将分析出的信息按照字数要求整合成句 答案 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分类点拨 类题一 排序类 语句排序 是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 使之有序 主要有嵌入式排序 衔接式排序两种形式 高考多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 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 扣得紧 脉络清晰 文气顺畅 准确 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此考点在高考命题中 有排序类和补写类两种类型 方法突破答题方法1 抓中心句 整体把握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如总领句 总结句 过渡句 解说句 观点句 材料句等 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一个句群的中心 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 也有放在句尾的 2 抓思路 巧用排除从总体上看 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 相承 相属的关系 从局部看 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 对照 承接 解说 递进 转折 因果 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顺句序 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找到 句链 很多时候抓住连接最紧密的两三项 采用排除法就可选出正确选项 3 抓标志词 细节突破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 或转折 或条件 或假设 或递进 或因果 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 表示等同关系 与此同时 表示相承关系 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 表示相反 相对关系 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首先 其次 再次 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 不可倒置 先前 与 后来 过去 现在 与 将来 表示时间先后 总之 综上所述 由此看来 表示要提出结论 诸如此类 表示综合 所谓 表示有所解释 例如 表示举例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 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容上 形式上 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 肯定 否定的一致性 陈述对象前后一致 议论角度一致 4 抓语境 分清首尾嵌入式排序 承接式排序 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 类题二 补写类 方法突破 1 要找准话题 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 陈述主体 陈述内容 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 而不能混杂 2 要分析所补写的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 分清是领起句 过渡句 还是总结句等 再根据前后材料拟写 补写类衔接 是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入合适的话语 使之上下贯通 如拟写串台词 填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等 多是主观题 3 分析语境 注意逻辑事理 在语言表达中 应该注意上下文 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 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 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 不能顾此失彼 自相矛盾 4 考虑语境的和谐 所写句子要与文段所描述的画面 环境 情调 氛围 风格保持和谐统一 还要注意音节和谐 选用句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