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选修1.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6299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选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选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选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部分 知识系统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 商鞅变法1 时代背景 1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 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政治 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出现了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 军事 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 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 思想文化 出现的繁荣局面 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5 秦国状况 秦国的经济 政治 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 实现富国强兵 新兴地主 百家争鸣 2 各国变法 1 春秋时期 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 采取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公元前594年 鲁国实行了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2 战国时期 李悝在魏国变法 发展农业生产 推行 平籴法 制定 法经 吴起在楚国变法 限制奴隶主贵族权力 奖励军功 整顿吏治 3 变法措施 1 经济 废除井田制度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 重农抑商 奖励 统一度量衡 初税亩 耕织 2 政治 废除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废分封推行 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秦律 3 思想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4 社会习俗 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4 特点 1 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以法律推动 巩固改革 2 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措施全面 核心是 农战 和 法治 3 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世卿世禄制 县制 5 历史影响 1 积极作用 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 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军事上 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历史局限 轻视教化 刑法严苛 鼓吹轻罪重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未与旧的制度 文化 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知识拓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确立的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合乎秦国国情 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秦孝公重用 支持商鞅变法 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商鞅确立了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 改革态度坚决 而且取信于民 商鞅不顾个人安危 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重点识记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 历史背景 1 北魏崛起 统一黄河流域 2 北魏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 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冯太后 2 措施 宗主督护制 3 历史作用 1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重点识记三 王安石变法1 背景 1 社会危机 北宋统治者集中军权 财权和行政权 导致冗官 冗兵 冗费现象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土地兼并严重 农民负担加重 阶级矛盾尖锐 辽和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民族矛盾尖锐 2 有利条件 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宋神宗坚持变法 重用王安石 西夏 庆历新政 2 内容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军器监 科举制度 太学 3 结果 取得一定成效 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 变法最终失败 4 作用 1 积贫局面的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 积弱局面的改善 节省了军费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教材延伸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 触动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2 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 加重百姓负担 引起民众的不满 3 偏重于理财富国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4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去世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重点识记四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 历史背景 1 经济 落后的农奴制 使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 2 政治 俄国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 阶级矛盾激化 3 思想 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 反对沙皇专制 主张废除农奴制 4 军事 战争的失败 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激化了国内矛盾 加剧了社会危机 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2 内容 1 政治 废除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 经济 土地仍归属地主所有 但农民可以一块份地 3 组织 强化村社制度 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克里米亚 农奴制 赎买 3 评价 1 进步性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有利于的发展 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促进了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 局限性 不彻底性 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 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 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 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工业革命 4 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 经济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 资金和市场 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 政治 参照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 进行了政治改革 使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 军事 实行普遍制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4 教育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 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5 思想 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使人们看到了俄国的落后 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劳动力 义务兵役 重点识记五 日本明治维新1 历史背景 1 政治 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 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2 经济 日本出现并发展 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 外患 以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 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民族危机加剧 4 前提 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 建立并巩固了政府 2 主要内容 1 政治 废除旧体制 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 四民平等 2 经济 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 允许土地买卖 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 文化教育 倡导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4 军事 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资本主义萌芽 美国 明治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3 历史影响 1 积极作用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道路 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富国强兵 加强了中央集权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亚洲强国 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 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资本主义 天皇制 名师点津 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1 从改革领域看 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 比较全面 2 从改革方式看 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 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 不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而且更注重更新改造 4 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 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或强制推行 或示范引导 5 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 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重点识记六 戊戌变法1 历史条件 1 政治 甲午战争后 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大规模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2 经济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政治变革 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 思想准备 早期改良思想的传播 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和宣传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2 基本主张 学习西方 变法图强 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制度 救亡图存 资本输出 君主立宪 3 变法内容 1 政治 广开言路 精简机构等 2 经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 3 军事 改革军制 编练新军等 4 文教 提倡西学 改革科举制 废八股 培养人才等 4 失败原因 1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 主观原因 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和极少数帝党官僚 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光绪帝 5 历史意义 1 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为目标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这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 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君主 立宪制 高考考向示例研析史料探究重点 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从秦朝铸造 半两 钱开始 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 汉代的 五铢 钱 重如其文 直到隋代 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 由于盗铸 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 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 隋末 劣币盛行 千钱初重二斤 其后愈轻 不及一斤 币值混乱 影响流通 针对这种情况 武德四年 621 唐高祖下诏铸 开元通宝 钱 即在钱币上铸 开元通宝 字样 或识读成 开通元宝 大小仿汉 五铢 称作一文 亦称一钱 每十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 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 取代 铢 成为 两 以下的重量单位 此后历代钱币均称 通宝 或 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宋代以后 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 如 熙宁通宝 光绪元宝 等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 等 1 根据材料 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解析 第 1 问提取材料信息 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 回答 第 2 问从唐代币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角度回答 如新的货币体系确立 不再标识重量有利于非金属货币的产生 有利于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发展等 答案 1 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 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2 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 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方便了流通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 考点即时演练实战演练夯实基础 1 2016贵州联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 佛经广叹崇建图塔 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 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 父母恩重沙门不敬 勃 悖 逆之甚国法不容 求兵于僧众之间 取地于塔庙之下 自废 佛 已来民役稍希 稀 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东平齐国 西定妖戎 国安民乐 岂非有益 释道宣 广弘明集 材料二唐代后期 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 僧侣免除赋役 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 损害了国库收入 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唐武宗于会昌五年 845年 四月 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 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 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 奴婢十五万人 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 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 土地和纳税户 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 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 佛教徒称之为 会昌法难 百度百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周武帝 唐武宗灭佛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周武帝 唐武宗灭佛的影响 解析 第 1 问 据材料一 佛经广叹崇建图塔 壮丽修造致福极多 此实无情何能恩惠 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 可知佛教盛行 广建寺塔 骗取百姓钱财 据材料一 父母恩重沙门不敬 勃 悖 逆之甚国法不容 可知僧人不孝敬父母 国法难容 据材料一 求兵于僧众之间 取地于塔庙之下 和材料二 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可知是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 据材料二 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 损害了国库收入 等可知大量人口投入佛门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第 2 问 影响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 积极方面 据材料一 自废 佛 已来民役稍希 稀 材料二 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 土地和纳税户 可知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 土地和财政收入 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据材料一 租调年增兵师日盛 可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消极方面 据材料二 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 可知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 答案 1 背景 佛教盛行 广建寺塔 骗取百姓钱财 僧人不孝敬父母 国法难容 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 大量人口投入佛门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 影响 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 土地 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一定破坏 2 2015太原二模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 比汉朝的十三曹整整少了七个部门 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 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 贞观年间 中央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 全国仅7000余人 这应该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 据明末学者朱国桢的统计 有唐一代需财政负担的官员总数最多时约为1 8万人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份 职份田 此外还有永业田 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 也有永业田二顷 此外 还可以领到一份年薪 即便是养那几百个官员 李世民竟还舍不得由财政出钱 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古怪的 公廨钱制度 就是对富豪家庭定向征收一笔 特别财产税 以此养官 吴晓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 根据材料 概括唐初解决 吏政之患 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唐初采取的这些措施 解析 第 1 问 由材料中 唐朝的中央政府实行六部制 是一次很大的部门精简 李世民用官非常之少 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了 可以概括出精简官员 由材料中 唐朝的官员按官职高低都可以领到一份 职份田 此外还有永业田 即便是八品或九品的小官 也有永业田二顷 可以概括出给官员大量授田 由材料中 公廨钱制度 可以概括出对富豪家庭定向征税以养官 第 2 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减少财政支出 高薪养廉 吏治清明 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等角度作答 答案 1 措施 精简官员 给官员大量授田 对富豪家庭定向征税以养官 2 评价 减少财政支出 高薪养廉 使唐初出现吏治清明局面 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促进经济发展 巩固了统治 3 2015邯郸一模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所谓 开中 即 召商输粮而与之盐 洪武三年 山西行省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 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 给淮盐一引 引二百斤 商人鬻 卖 毕 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 其后各行省边境 多召商中盐以为军储 而盐商在响应朝廷开中赴边纳粮后 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 使其被迫困守盐场 长期等待支取 明中叶 除粮食外 棉花 花生 生丝 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 到宪宗成化时 赋税的征收 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 促使叶淇于弘治五年对开中盐法进行了改革 他将中盐方式由传统的以纳粮等实物为主改变为以纳银中盐为主 把上纳的地点由边仓改为盐产地运司 以致一时 太仓银累至百余万 诸淮商悉撤业归 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 历史学家吴晗指出 变法后 盐商从此可以用银买盐 不必再在边境屯田 边军所需是月粮 边地所缺是米麦 商屯一空 边饷立绌 王团伟 论明代开中盐法的转变 以叶淇盐法改革为例 1 根据材料 概括叶淇盐法改革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叶淇盐法改革的影响 解析 第 1 问 材料中 明廷却无现成的官盐供其支取 使其被迫困守盐场 长期等待支取 反映出开中盐法的弊端 材料中 除粮食外 棉花 花生 生丝 烟草等经济作物也都成为重要的商品 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 赋税的征收 徭役的征发以及国库的开支极大部分均开始用银折纳 反映出赋役折银 第 2 问 材料中 太仓银累至百余万 反映出增加了盐税收入 材料中 诸淮商悉撤业归 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 反映出新兴商人 徽商 势力兴起 材料中 边军所需是月粮 边地所缺是米麦 商屯一空 边饷立绌 反映出给边粮供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答案 1 背景 开中盐法的弊端 盐商守支等问题 明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 大规模的赋役折银 2 影响 增加了盐税收入 冲击了盐业专卖制度 新兴商人 徽商 势力兴起 适应和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给边粮供给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 2015河南六市联考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由于外侵内战 中国农村经济萧条 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 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 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 晏阳初 黄炎培等 史称 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 不久改称民众学校 成立农业合作社 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 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 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 1932年1月 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 兴办乡农学校 这年冬天 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 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 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校好的大村 每区5 8处 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 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 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 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 课程为三民主义 精神陶炼 识字 史地 乡村自卫 农业科技等 除正规乡农学校外 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 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 学习内容为识字 时事 农业知识等 截至1933年冬 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 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 另外 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 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 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 邹平的成年教育 1 根据材料 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解析 第 1 问 根据材料中 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 不久改称民众学校 成立农业合作社 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 培育现代合格村民 等信息概括 第 2 问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首先肯定其初衷是好的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 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 有利于农村科技 卫生 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 局限性就是从其最终的命运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 答案 1 活动 梁漱溟从学校教育 农业合作社 农业改良三个方面培养现代合格村民 以提升他们在政治 文化以及生活 卫生常识 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素养 2 评价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在内忧外患 农村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为中国农村建设寻找的出路 有利于农村科技 卫生 教育文化事业的提高 但在近代中国未实现民族独立的背景下也注定了他所进行的农村改良运动失败的命运 5 2015锦州二模 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 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 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 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 打开了西学之门 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 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 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 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 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 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首次提出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 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 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 1936年3月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 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 计划投资267100万元 发展汽油 钢铁 发电机 铝 电器等生产 以满足国内需要 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 高坑煤矿 大冶 阳新 彭县铜矿 中央钢铁厂 江西钨铁厂 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 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 四川金矿 天河煤矿 灵乡铁矿 四川油矿 水口山铅锌矿等 中华民国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两场 自救 运动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析两场 自救运动 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解析 第 1 问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历史背景的能力 结合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回答 洋务运动 的背景 联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共关系 中日关系及世界局势分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背景 第 2 问 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洋务运动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中洋务运动的内容来分析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影响 从对经济发展 后来抗日战争的影响和近代化的角度考虑 联系甲午战争及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全面侵华分析其结果 答案 1 背景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经济基础薄弱 国共对峙政局动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2 影响 前者 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创办新式学堂 创办近代海军 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 教育 军事近代化 后者 发展了国民经济 增加了国民收入 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 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结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打断了中国起步的近代化进程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运动 6 2016武汉质检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 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 联合政府责令组成了以布赖斯为首的协商会 研究全面改革上院的可能性 委员会 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 重建第二院 社会名流 平民和贵族皆可当选 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 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 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 理由是贵族院是一个非选举的特权机构 是国家立法机构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 是社会民主的障碍 1935年大选前夕 工党重申废除上院的要求 其领袖艾德礼宣称 上院是不合时代的机构 它同现代民主是不相称的 贵族的克星 工党 在1945 1979年间3次上台执政 英国两大政党连续30多年实行 共识政治 为争取选民支持 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 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 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 1949年 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 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 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 上院不得随意修改 至此 上院成了徒具形式的橡皮图章 阎照祥 英国贵族史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归纳英国上院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焦点 2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英国上院改革能够不断推进的原因 解析 第 1 问 背景依据材料中 随着英国贵族的不断衰落 1917年战火纷飞之际 结合所学来分析 焦点依据材料中 建议参照下院议员选举的方式 重建第二院 在反对建立第二院的势力中 以工党态度最为坚决 它一贯主张取消上院 归纳双方争论的焦点 第 2 问 依据材料中 英国两大政党连续30多年实行 共识政治 归纳出工党的长期执政 依据 为争取选民支持 即使是保守党也不得擅自更改贵族地主政治经济特权的政策 归纳出英国贵族失去了保守党的保护 依据 不列颠贵族失去了可靠的保护者 社会地位和影响进一步降低 归纳出英国贵族的社会地位日益下降 依据 1949年 工党针对以往议会立法的不足 支持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法 规定以后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 归纳出通过立法削弱上院的权力 答案 1 背景 工业革命的推进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英国贵族的整体衰落 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 世界大战的影响 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焦点 重建第二院还是取消上院 2 原因 工党的长期执政和强力推动 贵族逐渐失去了保守党的保护 贵族社会地位的日益下降 通过修改议会立法 注重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任意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