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5960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五人墓碑记》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末年 宦官魏忠贤专权 他排斥异己 杀戮大臣 暴虐无道 形成了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的局面 天启六年 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 苏州市民群情激愤 奋起反抗 发生暴动 事后 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 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 挺身投案 英勇就义 次年 崇祯帝即位 罢黜魏忠贤 魏畏罪自缢 阉党失败 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 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 称为 五人之墓 五人墓碑记 张溥 有的人死了 他却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却死了 臧克家 教学目标 一 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及作者 二 整体感知 把握思路 三 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 如重点实词 虚词 常见的特殊句式等 四 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碑记又称 碑志 刻在墓碑上 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 评价 歌颂死者功德 有关作者本文选自 七录斋集 张溥 p 幼年勤奋好学 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 抄好朗读之后烧掉 再抄 一直要抄到六七遍 因此 他的书斋起名为 七录斋 整体感知 把握思路 第一部分 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 并提出问题 发人深省 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 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 高度评价 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 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 照应开头 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自读课文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依靠语脉 语感来推断重点词义的方法 1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 按诛五人 古今异义 行为 是 行 和 为 两个词的连用 行 品行 名词 为 成为 动词 今义为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私人 党羽 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按 考查 查究 今常用义为 压住 依靠等 4颜色不少变视五人之死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颜色 面貌 容貌 脸色 今常指由物发射 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视 比较 今无此义 首领 头颅 脑袋 1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2 敛赀财以送其行 通假字 有 同 又 赀 同 资 资财 钱财 读z 1 人皆得以隶养之2 去今墓而葬之3 其疾病而死 4 为之声义5 缇骑按剑而前6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词类活用 隶 名词作状语 当作奴隶那样 墓 名词用作动词 修墓 疾病 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声 名词用作动词 伸张 前 名词作动词 走上前 抚 用作动词 出任巡抚 7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8 不能容于远近9 抶而仆之10 安能屈豪杰之流 远近 形容词用于名词 远近的人 远近的百姓 仆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倒下 屈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屈身 记 名词用作动词 作记 10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11不复敢有诛治12激昂大义荣于身后尽其天年 哀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 为哀 哀惜 诛治 动词用作名词 株连治罪的事情 激昂 形容词用作动词 激动振奋 荣 名词使动用法 使 得到荣誉 尽 副词用作动词 享尽 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为之声义 忠义暴于朝廷 一词多义 义愤 形容词 合宜的道德 行为或道理 正义 名词 为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为之声义 谁为哀者 从 看来 介词 替 给 介词 行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敛赀财以送其行其辱人贱行 固1轻重固何如哉斯固百世之遇也 品行 名词 走 动词 行为 名词 本来 引申为 究竟 到底 副词 实在 真是 副词 1 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 斯固百世之遇也 3 五人者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 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6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句式判断 判断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 谁为哀者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疑问句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之 字提宾 被动句 宾语前置 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3 忠义暴于朝廷4 荣于身后5 不能容于远近6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7 忠丞匿于溷藩以免8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1断头置城上2投缳道路3激昂大义4扼腕墓道 于 于 于 于 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二 2 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分析文章 一 就文意理解和理清思路质疑解难 1 讨论第一段要点 首句笼罩全篇 蓼洲周公之被逮 伏下文苏州市民反抗阉党斗争 激于义 是五人之死事的本质 死 伏下文五人当刑 重在 激于义 三字 义 是全文关键字 叙建墓经过仅用一个长句 魏阉废祠 暗示地方缙绅屈身事魏 伏第五段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有几人欤 立石与其墓之门 伏结尾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抑扬分明 盛 伏下段 独五人之皎皎 表明作者将有所议论 朗读第二段 回答以下问题 本段为什么不接叙五人之死的经过 却就建墓事发表议论 讨论明确 以常人与五人对比 已暗含 死生之大 四字 实为结尾张本 本段中两个 夫 字作用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 第一个引出事实作为立论的出发点 第二个引出议论的内容 明确 可分两层 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 用事实印证上文 激于义 三个字 后一层写五人被诛 从分析结构入手 理解第三段的意思 本段可分为几层 试概括层意 讨论明确 这一层的描写 感情真挚 写吴民 则 哭声震动天地 抶而仆之 其义勇可见 写缇骑 则 按剑而前 问 谁为哀者 凶横之态毕见 写狗官 则 匿于溷藩以免 惶急之状可知 可见作者憎爱分明的感情 前一层叙述反阉斗争的经过 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如何 明确 反映五人浩气长存 虽死犹生 3 文中述贤士大夫发金买五人之脰 有何作用 明确 既有称颂贤士大夫之意 又有从侧面烘托五人形象的作用 分组讨论第四段要点 1 如何选材来突出五人事迹 五人之事迹不可尽书 故只写其当刑之从容 说明作者选材之精当 2 断头置城上 颜色不少变 反映五人的什么精神 根据以上方法 学生互相讨论 自学第五至第七段 要求 归纳各段要点 找出表明思路的句子 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明确 第五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 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时期不附逆者极少 又用一提示性的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 激于义 第六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连用四个长句 运用强烈对比 提出死的轻重问题 突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点明 匹夫之有重与社稷 这个重大主题 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 都没交代姓名 为什么要放在最后写呢 明确 既可使行文简洁 又有评功的作用 对贤士大夫不称名 表示一种敬意 一 找记叙 议论的句子后 分析特点 1 夹叙夹议 叙议结合 从全文看 前两部分侧重记叙 第三部分侧重议论 两部分之中 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 2 巧妙使用对比 文章多处使用对比 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 如第二段把富贵之子 慷慨之徒与五人对比 突出五人之伟大 3 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 与柳子厚的 墓志铭 比较 体会此种文章的语言特点 布置作业 1 练习一2 练习四 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记叙 议论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