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659567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目的 1 学习 盛 告 困 于 其 之 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 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 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 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导入 同学们 初中时我们学过 醉翁亭记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 体味到了他那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 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 伶官传 的序言 伶官传序 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 生子当如李亚子 李亚子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 他是李克用的长子 小名亚子 幼时体貌出众 而且忠厚沉稳 喜欢独来独往 很受李克用的喜爱 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 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 昭宗见了他 非常惊讶 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 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 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 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 此子可亚其父 意思是说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 超过其父 因而得名 亚子 伶官传序欧阳修 伶 乐工 艺人 伶官 乐工作了官 作者介绍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 著名文学家 史学家 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 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 中宋代的五位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 文 书法 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一 解题 伶官传序 是欧阳修为 新五代史 伶官传 作的短序 伶官传 是一篇合传 写敬新磨 景进 史彦琼 郭从谦四个伶人 写敬新磨善于讽谏 没有贬词 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 货赂交行 偶不逞意 即陷人于罪 破家灭族 使后唐上下离心 互相猜忌 祸乱不息 伶官传序 就是欧阳修为 新五代史 伶官传 作的序文 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 总结历史教训 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 指出 封建王朝的兴亡 不在 天命 主要在于 人事 要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 励精图治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 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 反而忍受耻辱 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一 感知全文 一 补充注释 1 盛衰之理理 道理2 岂非人事哉人事 人力3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究4 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 的原因5 而皆背晋以归梁以 而6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其 祈使副词 相当于 应该 一定 的意思 7 负而前驱负 背负 8 及凯旋而纳之及 等到9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 当 组 绳子10 函梁君臣之首函 用匣子装着11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意气 气势 指骄傲之气12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 或者 迹 迹象13 举天下豪杰举 全14 数十伶人困之困 围困15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 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微 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 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 知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B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C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D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2 与A与其所以失之者B与尔三矢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C无乃尔是过与D与秦而不助六国也3 以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C而皆背晋以归梁D请其矢 盛以锦囊4 乃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B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必以长安君为质 兵乃出 5 方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十里 高万仞C形若土狗 梅花翅 方首 长胫D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6 盛A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B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其非人事哉C太后盛气而揖之D请其矢 盛以锦囊7 告A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B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D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8 困A数十伶人困之B天下诸侯已困矣C牛困人饥日已高D困兽犹斗 而况国相乎 9 于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C而皆自于人欤D智勇多困于所溺E霜叶红于二月花10 其A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其后用兵D何其衰也E其真无马耶11 之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莫能与之争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E之二虫又何知F吾欲之南海 何如D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三 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 还矢先王 而告以以成功2 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 3 此三者 吾遗恨也 4 智勇多困于所溺5 请其矢 盛以锦囊6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四 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2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 与其所以失之者4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5 其后用兵6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7 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8 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9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10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11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12 自然之理也13 举天下豪杰 莫能与之争 五 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 名词活用为动词 推原 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名词活用为动词 用木匣子装夜 东 名词作状语四 数词作状语兴 亡 使动用法忽微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 分析赏读 一 分析1 2段问题探究 1 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也在于 人事 2 通过第二段的叙述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在于什么 答 忧劳可以兴国 3 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告知三件憾事 劝庄宗完成遗愿 4 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一段议论 二段记叙 总分关系 二 分析3 4段问题探究1 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 是对 逸豫可以亡身 的说明 2 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试具体说明 答 是对照关系 二段正面叙说 三段反面叙说 3 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 引人深思 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 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 记住 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的历史教训 4 讨论 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 三 翻译下列句子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 都是由于人事吗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 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难道只是 溺爱 伶人才如此吗 四 通读课文 找出文章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 报仇雪耻 后来由胜转败 由盛转衰的事实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论证方法 908年912年923年926年 23岁 27岁 38岁 41岁 接受三矢 继父遗志 系燕王父子以组 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 亡梁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论点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立国 15年 灭国 3年 全文结构 得天下 15年 盛失天下 3年 衰 为什么 伶官传序 论点 论证 结论 推论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举庄宗为例 原其得与失 事 理 得 失 盛 衰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 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 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 文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 励精图治 名句积累 1 满招损 谦得益 2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 自满招来损害 谦虚得到好处 释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释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附 板书设计 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 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 有何意义 明确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 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 伶官传 并冠以短序 是为了告戒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 力戒骄奢 防微杜渐 励精图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