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练习试题B卷 附解析.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765499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练习试题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练习试题B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练习试题B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练习试题B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2、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B.爱国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生存教育3、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力十分自信,认加自已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A.教学责任感 B.教学幸福感C.教学理智感 D.教学效能感4、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 发现学习B 接受学习C 合作学习D 互动学习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准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8、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B鹦鹉学舌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 )。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10、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11、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2、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13、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学校教育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15、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D、以成绩为本16、郭阳同学最近总是不由自主地反复洗手,即便是洗了几遍仍然认为没洗干净。明知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自己。这说明他可能患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C.强迫症 D.恐怖症17、班杜拉认为个体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影响其注意的因素不包括( )。A观察者自身特点B榜样行为的特征C榜样自身的外部特征D个体与榜样的关系18、原本乘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后来乘船、乘飞机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19、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20、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斯基 B.乔姆斯基C.巴甫洛夫 D.弗洛伊德21、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A.直接功能B.间接功能C.附带功能D.超越性功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的材料的难度越大,越难以产生迁移。2、正强化可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可以降低反应频率。3、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2、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初一(2)班学生李小刚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极差,各科考试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数学考试,他一道数学题答不上来,就在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难道你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数学老师阅卷时,看到这份无标点,别字连篇,字迹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气的把李小刚叫到办公室,交给了新任班主任梁老师,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小刚,而是耐心的帮助李小刚在他的“杰作”上加上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的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握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然后,梁老师让李小刚读了这段话,赞叹道:“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啊!听到这句话,李小刚感到很诧异,梁老师接着说:“诗贵形象,你的这首诗很形象,诗言情,诗言意,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不甘与零分为伍的人。”“这是诗?我也能写诗?”没想到梁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会如此的评价他,李小刚非常感动。从此,在梁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李小刚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坚定了学习的信心,端正了学习的态度。两年后,李小刚顺利的考上了高中。问题:(1)梁老师成功的运用了哪一种教育原则?(2)结合材料,阐述贯彻其原则的基本要求。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D2、B3、D4、答案:B5、答案:C6、C7、【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8、B9、D10、A11、答案:B12、B13、B14、【答案】D15、答案:A16、C17、D18、C19、D20、【答案】A。解析:题干中表述的观点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解析:此观点错误,题干中所述的学习材料难度越大,就很难产生迁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所产生的影响,与学习材料本身的难度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两个知识之间能够产生影响就能发生学习迁移。2、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两者都可以增强反应的频率。3、此说法是错误的。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4、错误。理由: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 (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 (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2、(1)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梁老师成功运用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内在的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材料中梁老师不仅帮李小刚纠正了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体现了科学性,同时鼓励他、帮助他,让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体现了教育性。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2、(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