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C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65095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7:记叙文阅读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 (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的小河小河又是地球母亲最珍爱的女儿。她A的身躯绝禁不起淤塞的折磨和污染的强暴。可令我不安的是,小河也往往难逃B了。流经城市的小河,往往也出现了污染,她们被迫吞咽着污垢,一些飘浮物随波逐流,玷污了小河清白的面容;还有一些人,自以为高明,把小河的水抽干,把河床用水泥砌起来,如同一个温柔美丽的少女,硬给她穿上一层厚厚而又冰冷的盔甲。小河于是就切断了与大地母亲的血脉,而变成了一个池子,一个地沟。人们还不时在小河上加个橡皮坝之类的营生,把一条完整的小河切成一段一段的格子。如今,清澈美丽的小河越来越少了,不是被肢解,就是被渠化,而地处偏远的小河,随着人类的涉足,也面临着污染的威胁。期待有一天,人类将停止一切污染的恶行,学会与大自然h xi相处。期待那一天,鱼儿在小河中欢快地跳跃,垂柳在河畔的微风中婆娑起舞,鸟儿在枝头细细地诉说。期待那一天,我们可以在家乡清澈的小河里愉快地畅游,青山绿水装点着我们金色梦境,绿色的原野盛满了我们美好的希望。期待那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皎洁的月光撒满星夜,我和我的小河共同m y在温柔的月色下,相伴而行,直到永远。我是多么想念那天生丽质、自然朴素的小河,我又是多么珍惜那温柔动人,善解人意的小河啊!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那条永远属于我,在我心中不曾污染、永不干涸的小河!(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读拼音写汉字。_h xim y污垢淤塞_相处_(2)选词填空。在A处该填的词语是_ 柔弱;软弱;脆弱在B处该填的词语是_ 命运;厄运;幸运(3)把下面句子改成反问句。昔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小河又变得清澈美丽,大家都很高兴。(4)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以大海为主题,写几句话。期待那一天,_。(5)你认为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6)请你拟一条有关环保的广告标语。例:再不珍惜水资源,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2. (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夜夜啊,静悄悄的,一弯新月高悬天际,银灰色的月光洒在我的小屋里,更显得寂静。我躺在床上,焦躁不安地想:“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出差 , 我怎么偏在这个时候生病啊?”这时,门“吱嘎”一声开了,老师走了进来。她走到我的床前,轻声地对我说:“快起未,老师带你去看病。”我诧异地问:“您您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把起我往医院走。路上,我依偎在老师怀里,_阵阵寒风向我袭来,_我心里感到无比温暖。到了医院,老师顾不得喘口气就赶忙去挂号,一会儿又把我抱进急诊室。大夫诊断后对老师说:“她妈妈,不要紧,孩子得的是重感冒,我开些药给她吃,过几天就会好的。”这时,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微微涨红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仿佛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大夫呀,我们老师还没有结婚呢,可她时时刻刻都像慈母一样关怀我们,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涌出眼眶 , 流进嘴里。银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夜似乎更静了。路边的树木被风吹得飒飒作响,像是在赞美老师。我在老师的怀里,感到她变得更加高大了。我忽然觉得老师走错了路惊奇地问老师这是上哪儿到我家去啊老师亲切地回答老师把我抱得更紧了(1)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_出差喘口气涨红眼眶(2)在短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路上,我依偎在老师怀里,_阵阵寒风向我袭来,_我心里感到无比温暖。(3)给短文结尾处加标点。 我忽然觉得老师走错了路惊奇地问老师这是上哪儿到我家去啊老师亲切地回答老师把我抱得更紧了(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_ 诧异_(5)照样子,写词语。 时时刻刻、_、_、_不知不觉、_、_、_(6)“到了医院,老师顾不得喘口气就赶忙去挂号”中的“喘口气”不是“呼吸”的意思,而是_的意思。 (7)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 (8)用波浪线画出与短文开头相照应的句子。 3.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鹿树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伐走了。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在树上做窝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就伤心地流下眼泪。鹿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帮你的。”鹿回到家,把自己精心装扮一番。哈哈,它完全变成了一棵树的模样。它那枝丫般的鹿角上还长着一些树叶儿,风儿一吹,树叶儿沙沙作响,像在唱一首美妙的歌。枝丫间,还开着几朵小红花,远远望去,像绿叶间跳动的几粒红火焰,真美丽。小鹿来到树根那里,树根惊奇地说:“多美的一棵树呀。”突然,空中响起“嘀哩哩、嘀哩哩”一串鸟叫。一只红嘴巴小鸟飞来了。它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儿,就落在小鹿的一根枝丫上。小鸟问:“你是我的好朋友那棵大树吗?”小鹿说:“是呀。才过了几个月,你就不认识老朋友啦。”“可我的那个朋友又高又大呀。你,你怎么这样矮小呢。”“是那个老巫婆给我施了魔法,我才变得又矮又小呢。”小鸟决定在这棵树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啦。它在鹿的枝丫间做窝下蛋孵娃娃。过了一些日子,鸟儿们孵出来了,大鸟和小鸟一起唱歌,真快活。小鹿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大伙儿说:“多有趣儿呀,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1)那个树根原先的树,对那只小鸟的承诺是什么? (2)小鹿是怎么装扮自己的,请你找出短文有关的语句。_ (3)和其他树相比,鹿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这只小鹿真有意思,你想对它说什么? 4. (23分)阅读乐园。 小鸟天堂正是北国千里冰封的时节,想不到在南国新会却是一派小阳春的天气。这天,我们去游览闻名遐迩的“小鸟天堂”。“小鸟天堂”无愧于天下奇观这一赞誉:一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榕树,“一树成林”,竟能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覆盖着一个小岛。远看像一簇簇珠帘从半空中垂下。有的低垂于静静的水面,有的则沉默在湖底,尤其是那些色彩斑驳的枝干,峥嵘突兀,千姿百态,无论你从哪个方向观察,也难以分出主干与枝干。所谓奇观,不仅是古榕树,还有那成百上千只在此栖息的鹭群,黄昏时分,它们盘旋飞翔,像一片片云彩。这里落户的鹭有三种:白鹭、灰鹭、麻鹭。,早晨,它们飞出去到处觅食,黄昏后归宿。此时灰鹭又掠翅起来夜巡,再于晨曦中回家小憩?它们按时轮换,和睦共处,简直比一家人还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难想象它们是如何共饮一湖水,同栖一小岛的?当然,这奇观的形成在于人为,当地人多少年来就养成了保护绿地、爱护鸟儿的传统。他们甚至定下禁令:不准在“小鸟天堂”附近的地区鸣放鞭炮,不准任何人登上小岛一步。巴金老人当年来此参观后,禁不住撰文赞美这里是小鸟天堂,而后,又亲笔为此处奇观题字“小鸟天堂”。小鸟天堂原名是雀礅,此一改名,分外添色,让本来就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更是洋溢着分外诱人的春色。在“小鸟天堂”里游览,我们不仅为此处的壮观奇景而沉醉,更为新会人民懂得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深深感动。无论是“一树成林”的奇观也好,还是“百鸟王国”的壮观亦罢,又怎能及他们的远见卓识更令人喟叹?(1)读短文,写出文中一个比喻句。 (2)短文中描述的“小鸟天堂”是( ) A . 南国新会的一座天然公园。B . 成百上千只小鸟柄息的小岛。C . 充满诗情画意的游览胜地。D . 一株枝繁叶茂的巨大古榕树。(3)这篇游记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小鸟天堂”这一天下奇观的?(用文中的词语来答) (4)趣填关于“鸟”的成语 鸟鸟鸟鸟5. (19分)课外阅读。 鉴 宝文/聂鑫森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芳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B .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阳欣的厨艺高超。C .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D .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的厨艺,也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3)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 (15分)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_周恩来同志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来自他的伟大抱负。早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着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着造福于人民而学习的志向。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到东北读书。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中外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改造中国、富强中华民族的火焰。有一天,身穿长衫的魏校长给学生上课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教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老校长叫起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学生,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慢声慢语地说:“为明礼而读书。”老校长摇了摇头,又叫一个官家子弟。这个学生很傲慢地回答:“为做官而读书。”老校长叹了口气,接着把一个靴鞋老板的儿子叫了起来。他得意洋洋地答道:“为家父而读书。”其他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有的说;“为挣钱,为吃穿!”也有的说:“为不欺负!”老校长皱着眉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眼光忽然落在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他没料到一个年位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校长睁大吃惊的眼睛又追问:“你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提高嗓音,坚定地重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小小的教室里久久回响。老校长高兴地说:“_”(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形容说话响亮而有力。”可用文中“_”一词来概括。(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垂头丧气_ 慌慌张张_(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5)请将“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句意。(6)“铿锵有力的声音”文中指的是_(7)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因为_7.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掩饰过失的猫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让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1)写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2)“话没说完,就沉没了”指的是_。 (3)下面属于短文中猫掩饰过失的事情是( )(多项选择) A . 捕捉老鼠B . 河边捉鱼C . 掉进泥坑D . 掉进池塘里E . 掉进河里F . 被主人打(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 . 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掩饰过失。B . 要像小猫一样掩饰过失。8. (20分)课外阅读,回答问题。点亮心灯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南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o h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 w)。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给,”她说,“快拿去治病!”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他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chng)若惊。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1)给文中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游手好(ho ho)_闲 厌恶_( w)(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音节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再查_画。 (3)文中两个问句不相同。第一个是_句,第二个是_句。 (4)文中“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这句话中“眼光”的意思是_,“那样的人”指_的人。 (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6)“他”和“她”是什么关系?“他”是靠什么使自己由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变成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呢? (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9.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中国宋庆龄15岁在美国留学时。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皱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_说得好_以理服人_这些话多么有力量_宋庆龄_身在国外,_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1)给划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_说得好_以理服人_这些话多么有力量_(2)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关联词。 宋庆龄_身在国外,_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3)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的理由是什么?用波浪线从文中画出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用“_”画出文中宋庆龄的神态、动作描写,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_。 10. (20分)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1)联系课文说说,“重重困难”是指哪些困难。 (2)为什么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3)你认为商鞅的办法好吗?你还有其他办法吗?说一说。 11.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在回家的路上桂文亚有一年暑假,我们每天上午到学校补习,下课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玩“闭着眼睛走路”的游戏。我仰着脸,闭着眼,让太阳暖烘烘地晒着。这时候,眼前是一片猩红,而这一大片猩红里,又出现了一个会跑的小黑点,我闭着眼睛“看”着这个小黑点,小黑点开始逃走,我追着它,一会儿追到上面,一会儿追到下面,脚步也开始加快,我觉得自己快要跌倒了,赶快睁开眼睛,哈!直直的一条路,被我走歪了。我试着把手平平地向左右两边伸齐,假装自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正走着高空钢索,一头披着乱发的大狮子正张着嘴,等着我掉进它的嘴里,当作美味午餐我想得紧张悬疑,眼见大狮子吃不到又香又嫩的小人肉了,脚下忽然一阵踉跄,不好!我跌进了什么黑洞,怎么软绵绵湿漉漉的?原来,我闯进了一堆绿油油的秧田里!老天,我的鞋子!我叫了起来,鞋子陷进了烂泥里,失踪了!我焦急地弯下身子,用手在浑浊的泥水里摸,摸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1)在短文中找出ABB式词语,积累下来。 (2)“我”是怎样闭着眼睛,追眼前的小黑点的?请把相关的句子用“_”画出来。 (3)“我”假装自己在走高空钢索时,想象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通顺的话写一写。 12. (11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雨过后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红 虹)。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碧绿的柳枝经过大雨的冲洗,变得更加绿油油的了。柔软的小草也醒过来,点着头洒下水滴,感谢阳光的照晒。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一只青蛙精神抖擞地蹲在荷叶上,使劲儿歌唱。一只蜻蜓张开翅膀,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好(象 像)在表演舞蹈。蚂蚁连忙来到地面,准备往家里搬东西。蚯蚓(专 钻)进稻田里,正在和小虫捉迷藏呢。蜘蛛慢慢地从屋顶、门窗上爬下来,趴在摇篮似(h )的网上。一只小猫正在练习滚、扑、咬的动作。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图画。(1)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的空气 _的柳枝 _的小草 _的图画(3)文中划线的句子,把_比作_。 (4)雷雨过后,小动物们的反应怎样?用波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13. (2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中的伞许多年了,每每走在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我总会想:父亲又送伞来了吗?那是读中学时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雨浙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越来越深,我硬着头皮冲进了雨里。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发现竟是父亲。父亲苍瘦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着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嚅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一前一后地各自走着。我只望着飞舞的雨丝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表示谢意的话都不曾说过。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伐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地接过便沉默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未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恹恹地躺在床榻上,青筋直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这感念极深、牢记于心的爱的方式。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送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1)将文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_感念极深、牢记于心_(2)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我”见到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4)一次,两次,三次(你从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 (5)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生出无限的歉意。(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6)本文的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联系全文,说说你觉得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14.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群光头男孩张瑶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布莱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瘤(li)。他在接受化学治疗。结果,他那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布莱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见了。大家都很着急。一天,同班的一个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头发全剃(t)光,这样,_。”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 柔嫩)的金发全剃光了。这一天,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三天学校里(发现 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第四天清晨,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莱恩的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莱恩的名字。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那么欢。(1)选择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柔软 柔嫩)_的金发 (发现 出现)_了一群光头男孩(2)请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光:光线;光彩,荣誉;明亮;一点儿不剩;只,单。他那一头漂亮的金发都掉光了。_郎平教授带领女排姑娘勇夺里约奥运会排球金牌,为国争光。_这块石头很有光泽。_光靠两个人是收拾不了这烂摊子的。_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在小草身上。_(3)选择句子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 我就是最酷的孩子 B . 布莱恩就不会认为自己很特殊,就不会自卑了(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这情景”指的是_。 (5)这一群剃光头的男孩都是_的人。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15. (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的手我的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充满爱意的手。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_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天气真冷!晚上我躲在房间里做作业,忽然听到厕所里传来刷刷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妈妈蹲在厕所的水龙头旁边,正在洗我那双沾满泥水的鞋子。望着妈妈冻_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我回房做作业_做得很专心_很认真_妈妈轻轻_来到我的身边_她拿起我的作业_说_我看看你的作业_说着,就到一边坐下。看完以后,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你进步多了,继续努力吧!”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_全身。顿时,我沉浸在无限幸福中了。做完作业,我在床上总睡不着,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的手在眼前晃动,烧饭、煮菜、刷洗衣服,一切都是为了抚育我成长。(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_ 顿时(近义词)_马虎(反义词)_ 严厉(反义词)_(2)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我回房做作业_做得很专心_很认真_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_她拿起我的作业_说_我看看你的作业_说着,就到一边坐下。(3)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_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望着妈妈冻_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妈妈轻轻_来到我的身边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_全身。(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的妈妈有一双_的手,一双_的手。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_,又用那温柔的手_。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_,_。(5)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 A . 简要叙述,说明起因B .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C .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温柔(近义词)1 顿时(近义词)2马虎(反义词)3 严厉(反义词)4(7)在第3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我回房做作业_做得很专心_很认真_妈妈轻轻来到我的身边_她拿起我的作业_说_我看看你的作业_说着,就到一边坐下。(8)选择“的、地、得”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记得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在回家1路上,一脚陷进了小水坑里,弄得鞋子满是泥水;回到家里,我把鞋子悄悄放在厕所的门背后,准备等天气暖和些再洗。望着妈妈冻2通红的手,我感到妈妈不是在刷鞋,而是在洗我那懒惰的习惯。妈妈轻轻3来到我的身边这时,妈妈的手热烘烘的,一股暖流流遍我4全身。(9)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的妈妈有一双1的手,一双2的手。冬天的夜晚,妈妈用冻得通红的手3 , 又用那温柔的手4。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5 , 6。(10)这篇短文开头的方法是( ) A . 简要叙述,说明起因B .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C .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16.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牛牛是很平凡的。浅灰色的身躯,一个带着角的脑袋,一条尾巴与四只粗壮的脚。但是,这样平凡的牛,却给人们带来多少好处啊!春天,牛吃力地耕地,那粗壮的脚在一望无际的松黑的土地上行走,随着滚滚的泥浪,出现一片片松软的土地,人们就在那里插秧。夏天,牛吃力地拉着车,运来一车车灰沙、石料,筑起那高高的河堤,使那泛黄的洪水无可奈何。秋天,牛载着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行走在那村间大道上。冬天,牛仍然为人们劳动而且还用那鲜美的牛奶去滋补体弱的人们。牛为人们做出这么大的贡献,然而索取的却很少。它住的是茅棚,吃的是一堆堆的草。对人们,它是那样地顺从,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它那双沉静、温和的大眼睛,永远流露着对人们的忠心和诚意。对邪恶,它是那样勇猛、不屈,它那坚硬的角就是战斗的武器。在我国,很早就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我们要学习牛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还要像它那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1)照样子,完成填空。吃力地(耕地) 匆匆地_ 拼命地_鲜美的(牛奶) 清澈的_ 美丽的_(2)写出两个含“牛”的成语。 (3)请在文中找出描写牛的外貌特征的句子。 (4)作者以“春、夏、秋、冬”四季写了牛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试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牛对人们贡献的句子。 (5)文章赞美了牛的什么精神? 第 29 页 共 29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16题;共282分)1-1、1-2、1-3、1-4、1-5、1-6、2-1、2-2、2-3、2-4、2-5、2-6、2-7、2-8、3-1、3-2、3-3、3-4、4-1、4-2、4-3、4-4、5-1、5-2、5-3、6-1、6-2、6-3、6-4、6-5、6-6、6-7、7-1、7-2、7-3、7-4、8-1、8-2、8-3、8-4、8-5、8-6、8-7、9-1、9-2、9-3、9-4、10-1、10-2、10-3、11-1、11-2、11-3、12-1、12-2、12-3、12-4、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4-5、14-6、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5-10、16-1、16-2、16-3、16-4、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