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64415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435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5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5页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本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 刘玉瑾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概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两个主要部分 与理论性很强的微观经济学不同 宏观经济学实践性很强 随着经济问题变化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也变化 所以到目前为止 很难给宏观经济学下一个全面的定义 二 研究对象简单说 宏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经济总体 或经济体的总量关系 经济体可以是某一地区 一个国家 也可是以世界 通常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经济总量关系 经济总量关系主要有 1 总产量 最终产品 及其波动和增长率 不考虑产品构成 2 就业量与失业率 不考虑职业分布 3 价格水平与通胀率 不考虑相对价格 其中 最重要的是总产量及其增长 总产量也可称为国民收入 其随时间而增加的过程通常可用下图表示 Y 时间t Y Y 长期增长 周期波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静态地说 宏观经济学 1 从总供给 AS 和总需求 AD 两方面说明实际国民收入Y如何决定 2 将实际国民收入Y与潜在国民收入Y 进行比较 3 若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不一致 则找出原因 并说明应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图示 t1 t2 t3 总供求与实际国民收入决定 P y y y AD AS y 2 动态且短期地说 短期中实际产量Y则通常围绕潜在产量Y 而波动 这即经济周期 波动中如实际产量低于潜在产量 意味着失业 反之会有过度就业 这将造成通胀 宏观经济学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说明这种波动 包括周期性的原因及对策 3 动态且长期地说 长期中 实际产出Y与潜在产出Y是一致的 且潜在产出随生产能力的长期上上升而增加 这叫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还包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一 静态地说 Y决定二 动态地说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衰退与失业 过热与通胀 总需求 总供给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Y 宏观经济政策 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四 宏观经济主要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它反映一国总生产状况 可叫总供给 分为名义的 实际的和潜在的 1 潜在产量 总供给 Y potential 资源充分利用时最大产量 反映一国生产能力 2 实际产量Y 有两种产量概念都译为实际产量 一是与潜在产量对应 指由有效需求和实际就业决定的总产量 称actualGDP 二是与名义产量对应 指对名义产量进行价格调整得出的产量指标 称realGDP 真实的GDP 3 名义产量 nominal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实际产量 名义产量对实际产量的偏离反映物价水平变动即通胀 失业率 P607 它直接反映社会总劳动这一最重要资源的利用程度 对社会福利和发经济增长都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率包括度量 原因 对策等 通胀率 P615 名义总产值与实际总产值可能不同 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价变动 物价不仅包括一般商品价格 也包括劳动价格即工资率 一般商品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即传递着供求的信息 也是调节供求的重要杆杠 而工资率变动对就业和产量都有影响 所以通胀率对整个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 因而是个重要指标 利率 r 通胀率反映的是与货币供求状况 货币供求又与货币价格有关 货币价格就是利率 利率还影响国内投资 从短期说这会影响国内总需求 从而国民收入决定 从长期说影响潜在产量增长 而且在开放条件下 利率还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对开放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 汇率 现代经济都是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总供求包括国外对本国的供给和本国对国外产品的需求 这都与汇率有关 汇率变动会影响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从而进出口 此外 汇率变动也造成国际投资风险 从而也影响国了资本流动 因此 汇率对开放经济宏观运行也有重要影响 二 流量与存量宏观经济变量可分为存量和流量两大类 流量 指一段时间之内的经济量值 如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量 投资 财政收入等 存量 某一时刻存在的经济量值 如社会资本总量 黄金存量 外汇储备等 二者关系 存量通过流量而变化 如资本存量通过投资和折旧而变化 存量大小也是决定流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另一类变量是比例变量 如价格 二 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一 联系宏观经济学以微观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首先说明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 然后 通过对微观经济行为的汇总 来推论宏观经济的规律 所以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二 区别1 合成谬误2 部门 微观经济中的部门指生产行业 宏观经济中的部门分为 居民 企业 政府和对外部门 三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常分三步 一 从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出发 来说明其行为规律 比如 消费者如何从效用最大化目标出发 理性地确定自己的消费需求量 厂商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目标出发 理性地选择资本存量从而投资需求 二 对个体行为变量进行加总 得出各宏观经济总量 进而说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 P425 三 利用统计数字对理论进行检验 其中 如何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加总以合成为宏观经济规律 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关键 四 本书主要内容 一 国民收入核算 十二章 二 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十三 十六章 1 收入 支出模型 450线模型或凯恩斯交叉图 十三章 2 IS LM模型 十四章 3 用IS LM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十五 十六章 三 总供求共同决定收入的AD AS模型 十七章 第二十二章 四 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 失业与通胀 五 开放经济的IS LM BP模型 十九 二十章 六 经济增长与周期 二十一章 七 其他 第二节GDP 一 一个虚拟的例子 一年中 先生产一台麦粉机 值100元 可用十年 然后生产100斤小麦 值100元 此后 将小麦加工成80斤面粉 值120元 其中小麦成本100元 机器折旧10元 人工费10元 问 这里的GDP是多少 机器100元 小麦100元 面粉120元 320元 机器100元 面粉120元 220元二 GDP的定义 428 三 说明 一 GDP是市场价值 这有两层含义 1 为市场生产 自用品生产和自我服务不计入GDP P429 2 按市场价格核算 所用价格分为 1 现行价格与名义GDP 此时 GDP数值不仅反映生产 也反映物价 2 不变价格与实际 真实 GDP 二 GDP是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 用于再加工的 最终产品 当期用于居民消费的 C 当期用于民间投资的 1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2 企业固定投资 3 存货投资 原材料 在制品 产成品 当期用于政府购买的 G 净出口或外国净购买 NX X 说明 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依据是当期经济用途 所以 用于加工最终产品的资本品也算最终产品 增加的存货 原材料储备 在制品 产成品库存 属于最终产品 出口品属于最终产品 三 GDP是生产指标 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经市场销售得到收入 依销售收入来核算产值 所以产值也是收入 但原有存货在当期进行的交易 当期新发行证券的交易等 其销售所得收入都能不计入GDP 因为前者是前期而非当期的生产结果 后者虽是当期新创造的 但不是生产的结果 这说明虽根据市场价格和市场交易额核算GDP 但本质上它是生产指标而非销售指标 是收入但不同于当期进款 四 GDP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值 通常以年为时间为单位 所以是流量 五 GDP是某地区域内的生产指标 与GNP的区别 GDP核算以国土为原则 GNP核算以国民为原则 二者关系用公式表示是 GNP GDP 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本国人在外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取得的要素收入 本国人的净要素收入NFI P435 这样 二者关系的公式是 GNP GDP NFI 第三节国际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 生产法各单位当期生产的增加值二 支出法Y C I G X M 关于支出的一个说明 三 收入法Y C S T 二 支出法 GDP等于购买当期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由前面定义的最终产品可知 对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包括 1 居民消费支出C 2 企业投资支出 意愿与非意愿的 I 3 政府购买G 4 开放时 C I G中包括支付给外国的 即进口M 应减掉 同时应加上出口X所以 用支出法核算的GDP为 Y C I G NX 三 收入法 一 方法当期生产新创造的价值 经销售变为收入 并在相关当事人 不一定是本国国民 之间分配 转化为 1 劳动者工资与薪金收入 2 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收入 利息 股息等 3 实物资本提供者及土地所有者租金收入 4 政府税收 间接税 直接税 将来自GDP的各种收入汇总 可得GDP 第四节GDP的分解 一 从生产总值到生产净值 一 GDP到NDPGDP中包括资本消耗或折旧 后者是重复计算 应予剔除 剔除折旧后 得到NDP NDP GDP 折旧 剔除资本消耗后的的总投资称为净投资 总投中资剔除的部分 叫重置投资 P432 二 从GDP到NNPGDP NFI GNP GNP 折旧 NNP 二 从NNP到NI 一 国民收入NI的概念NI 要素所有者 国民 的要素收入 二 从NNP中扣除非要素收入 加上政府对国民的补贴 即得NI 即 NDP 间接税 企业转移 比如企业坏账 政府对企业的补贴间接税是NNP的组成部分 但不是国民收入 比如某企业最终产品价值 略去折旧 100元 间接税10 产品市场价格GDP 110元 但企业收入NI 100元 所以间接税不属于NI 三 从NI到个人收入PI 假定所有国民都在公司制企业中就业和取得收入 此时 NI首先表现为公司收入 公司 1 缴纳企业所得税和 2 社会保险税后 3 再留出未分配利润 其余的都将分给个人 此外 个人还可从政府转移中获得收入 所以 NI 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 未分配利润 政府对个人的转移 个人收入PI 四 从PI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 即可自由支配 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五 总结 从GDP到DPI GDP NFIGNP 折旧NNP 间接税等NI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 未分配利润 政府对个人转移个人收入PI 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 两部门 一 含义 只有居民和企业 没有政府和对外部门 后者即假定经济是封闭经济 二 恒等式 总供给 总收入 C S 总支出AE 或总需求AD C I 恒等关系 AD AE C I Y C S ASADI SAS储蓄S与投资必然相等的原因是 一方面 没卖出去的产品也算作收入 但这种 收入 显然是不能用于消费的 所以也被算作一种储蓄 另一方面 那些没卖出去的产品被算作增加产成品库存的投资 这是 非意愿 的投资 两部门 企业 S1 I1 GDP AS C S S2 I2 居民 PI DPI 资本市场 折旧 未分配利润 I3 居民储蓄 S3 消费C S1 S2 消费C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NDP GDP AS C I 二 三部门 加入政府 一 总供给 总收入 DPI T C S T 二 总需求 C I G 三 恒等关系 AD C I G Y C S T ASI G Y S T 企业 居民 GDP AE GDP AS 政府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S1 S1折旧 T1 NDP T1间接税 NI T2 T2企业税 S2 S2留利 TR PI T3 T3个税 DPI C S3 S1 S2 S G C G I 三 四部门 加入对外部门 假定对外经济交往只包括进口 和出口 一 总供给等于总收入 C S T恒等关系 二 总需求 C I G X M 三 恒等关系 AD C I G X M Y C S T 企业 居民 GDP AE NDP AS 政府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 T1间接税 NI T2企业税 TR PI DPI C S C I X G G 国外部门 M M 四 总结 GDP折旧 NFI 假定 0 间接税 企业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 未分配利润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0 储蓄S 税收T 消费C 国民收入Y 四 恒等式与经济理论 一 收入核算恒等式从生产结束后对产值进行核算的角度说 总生产必等于总供给 为了能从收入与支出两个角度来计算产值 就将总供给中没售出的部分说成是售给生产者自己 这使总供给必然等于总需求或总支出 这种必然相等 即事后收入核算的恒等关系 收入决定理论 但一国实际生产和供给的产品总量并不必然等于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即国民收入生产或实际总供给 不必然等于对国民收入 意愿的 总需求 二者不等时 如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宏观经济就会因需求不足而衰退并伴有失业 如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就会刺激经济过热并引发通胀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需求的决定 总需求与总供给不等的原因 及对策 这即宏观经济理论 第六节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 实际 第十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一 在由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 国际市场构成的宏观经济中 只讨论商品市场的供求和国民收入决定 二 凯恩斯定律 P446 略掉货币供求 等于假定了利率和价格不变 这又意味着 1 产品市场水平的供给曲线 这称为凯恩斯定律2 投资I是外生变量 自发性支出 见下图 AS AD AD AD y P P y 1 凯恩斯定律 P 此时 实际国民收入Y由总需求决定 2 自发投资 假定利率不变 投资 是外生变量 y I0 二 均衡产出 一 总需求 支出 决定总收入总需求或总支出AE是C I G NX P448 产出或总收入是Y 总需求 支出 决定收入即 Y C I G NX或者说 实际国民收入由产品市场的总供求均衡决定 即 S T I G NX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Y 是均衡产出 二 图示 均衡产出 450 Y E E Y E Y Y Y E Y E Y 三 投资等于储蓄 一 首先 假定是封闭经济 即 X M 二 没有政府 即 T G 三 此时需求决定收入简化为 Y C I面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简化为C S C I 即 S I 第二节凯恩斯消费理论 一 消费函数 一 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 消费C是当期可支配收入Yd的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公式为 C 450 Y E 消费函数图示 Y E 二 消费倾向1 平均消费倾向2 边际消费倾向 二 储蓄函数 一 储蓄函数 二 储蓄倾向 S 三 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Y E 四 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P454 阅读 第三节其他消费理论 一 相对收入理论二 生命周期理论与持久收入理论 第四节两部门的收入与变动 一 使用支出函数 一 代数方法 I C C I E Y Y E I 二 使用储蓄函数 均衡条件 一 代数方法 I S 两种方法的关系 AE C I I 第五节乘数论 投资乘数 一 乘数原理 I Y1 S1 C1 Y2 S2 C2 Y3 Y Y1 Y2 Y3 二 乘数的计算 一 数列求和 二 三 自发支出也有乘数效应 自发支出乘数 三 乘数的几何表示 I Y I0 I1 AE0 C I0 AE1 C I1 C Y AE 一 使用消费函数 二 使用储蓄函数 I Y I0 I1 S Y 三 两种方法的关系 AE C I I C AE C I 四 乘数论的局限 一 以凯恩斯消费理论为基础 按持久收入理论 当期收入变动的乘数效应很小 二 乘数作用需求时间 政策时滞 三 双刃剑 节俭悖论 I0 S0 S1 Y0 Y1 Y 第六节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一 政府收支 一 政府收入1 税 T T0 tY略掉tYYd Y T2 公债 略掉 二 政府支出1 政府购买G2 对个人的转移TR 二 假定 政府收入T 政府支出G 都是外生变量 即G也是自发支出 二 政府收支与收入决定 固定税 一 使用支出函数 代数模型 几何模型1 税收对收入Y的影响 令G 0 AE Y 税收是紧缩性的 Y0 YT 几何模型2 政府购买对收入Y的影响 令T 0 G AE Y Y0 YG 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体 政府收支与收入决定 Y AE Y AE T 0 G 0 二 利用均衡条件 2 几何方法 S S T I I G Y0 YG YT Y Y 只有G时 只有T时 I S S T I G 政府收支与收入决定 Y 第七节各种政府乘数 一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对G求导数 二 税收乘数 对T求导数 三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一 政府转移支付TR的含义 二 有政府转移时的居民可支配收入 Yd Y T TR三 收入决定 Y AE C I G 对TR求导数 四 平衡预算乘数 1 平衡预算的含义 政府收 T 支 G 相等 即 G T 2 平衡预算乘数 四 平衡预算乘数 一 平衡预算的含义 二 收入决定 三 平衡预算乘数 令 第八节四部门的收入决定 一 四部门的总支出 二 四部门收入决定 四部门的乘数 将 对各自发支出变量求导数 可得四部门的各种乘数 1 乘数变小 2 出口乘数是正的 3 进口乘数是负的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收入决定的IS LM模型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 实际利率与投资 一 实际利率r是名义利率 通胀率 本章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所以二者相同 二 实际利率与投资r是百元投资的机会成本 投资随实际利率利率反向变化 用公式表示是 I I r 用图表示见下页 投资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I r 投资I是实际利率r的减函数 二 投资与利率关系的证明 有几种方法可以说明投资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一是用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来说明 也可用企业投资函数来说明宏观投资函数 一 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1 现值与未来值2 资本边际效率 MEC 3 投资边际效率 MEI 1 现值R0与Rt未来值的关系 R1 R0 R0 r R0 1 r R2 R1 R1 r R0 1 r R0 1 r r R0 1 r 1 r R0 1 r 2Rt R0 1 r t反过来 在前一场合 r是收益率 在后一场合 r叫贴现率 2 资本边际效率 一项投资会在较长时间里有一系列收益R 因不同时期的R价值步同 所以需将其换算成现值 即分别贴现后加总 如果使用的主观贴现率使投资收益现值总和恰好等于投资的原值 这一贴现率即资本边际效率 假定投资品残值等于零 它其实就是该投资的预期收益率 3 投资边际效率如考虑投资会使投资品价格上升 这将使投资收益率下降 此时的资本边际效率叫投资边际效率 4 资本边际效率图示 P483 二 企业投资函数 1 企业最优资本存量 企业投资服从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为 令P 1 代入 令 将 代入 即 2 资本与投资 三 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 1 Y 即产出预期 总投资受总产出Y影响 这称为加速原理 2 产品成本 其他不变时 产品成本下降使企业盈利和产出增加 这需要企业增加投资 3 投资税抵免4 风险5 股票价格 假定 I r 第二节产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 一 IS曲线推导与曲线含义 一 使用支出函数 二 使用储蓄函数二 IS曲线的斜率三 IS曲线的移动 一 两部门IS线的推导与含义 一 使用支出函数1 推导 1 代数方法 2 几何图形 I i I 450 ED C I 450 I1 I2 C Y C I1 C I2 r1 r2 r I I Y Y r 1 2 IS Y AE AE Y Y ED 2 IS曲线的含义 1 线上各点 表示产品市场供求均衡 2 线左下方 是产品市场存在过度需求 3 结右上方 是产品市场存在生产过剩 二 使用储蓄函数 1 推导 1 代数方法 S S I I IS a a a a b b b b c d Y r r Y 450 S I S I I S 2 IS曲线的含义 1 线上各点表示给定消费 储蓄 和投资函数时 使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收入Y与利率r的所有组合 即在给定条件下 为使产品市场供求均衡 收入与利率的搭配 2 线右上方 S I 产品市场供给过剩 3 线左下方 I S 产品市场需求过剩 I S I S S I Y r 二 IS曲线的斜率 由可知 IS曲线的斜率1 IS曲线斜率为负 其经济含义是 2 d越大 即投资对利率越敏感 IS曲线越平坦3 越大 即简单乘数越大 IS越平坦 d与IS曲线斜率 I 450 450 I1 I2 C Y C I1 C I2 r1 r2 r I I Y Y r 1 2 IS IS 与IS曲线斜率 I 450 450 I1 I2 C I1 C I2 r1 r2 r I I Y Y r 1 2 IS IS C I1 C I2 三 IS曲线的移动 1 由可知 自主性支出与e变动 IS曲线同方向水平移动 距离为ke 四 三部门的IS曲线 一 推导 使用均衡条件 1 代数方法 2 几何方法 S T I G I r IS S T Y I G I G S T r r 二 含义 三 斜率与移动 1 斜率 斜率为负 其大小为 投资对利率越敏感 即d越大 IS越平坦 简单乘数k越大 IS也越平坦 四 IS曲线移动 1 G增加IS曲线右移 距离为 2 T增加IS曲线左移 距离为 第三节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 一 国民收入决定与利率IS曲线表明 给定IS曲线 国民收入Y取决于实际利率r的高低 而利率r由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共同决定 二 流动性偏好与需求货币的动机 一 货币的含义 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货币是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 其数量分为名义货币M与实际货币m 本章讨论实际货币 M是按票面计量的货币量 m是用商品表示的货币量 二者关系是 M P P是价格水平 P不变时 二者是一致的 普遍接受性即货币的流动性 人们出于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而需求货币 具体说 人们需求货币的原因分为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的投机动机 二 需求货币的动机 1 交易需求L 即为了方便日常交易而需求货币 交易需求与名义收入Py成正比 L k Py假定某家月初得收入Py 90元 每天花3元 月底花完 则该家庭平均持有L 1 2 PY 45元 Py 1 2 3 90 t 2 预防需求L 预防为指防止在需要时没有 而持有一部分货币为预防需求的货币量 也与人们的名义收入正相关 L k Py交易与预防需求之和 用L1表示 L1 k Py k Py k k Py kPyL1 P ky 即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增函数 图示 Y L1 交易与预防需求 交易与预防需求 r L 3 投机性需求L2 1 含义 这里投机指为赚取差价而买卖证券 因此形成的货币需求 即投机需求L2 2 需求函数 假定证券收益D不变 D与证券价格Pb之比是证券收益率R 三者关系是 略掉风险 R应等于市场利率r 如R r 人们将购买证券 这使Pb上升 R下降 直到R r 所以 市场利率r低时 证券价格较高 此时人们卖出证券 持有货币 反之 当市场利率r高时 证券价格低 人们将买进证券 所以投机需求L2与利率反向变动 用公式表示是 L2 h r 投机需求 r LS 投机需求 简化的投机需求 r L2 假定投机需求是利率的线性函数 三 货币需求函数 公式与图示 r L 1 公式 2 图示 投机需求h r 交易和预防需求kY 货币需求 水平段即 流动性陷阱 3 货币需求的变动 其他不变而Y增加 曲线右移 r L L kY1 L kY2 Y2 Y1 简化的货币需求及其变动 r 收入Y增加 L P线右移 反之左移 y 四 其他货币需求理论 需求货币像管理存货一样 管理货币的总成本TC 是交易成本ct c是转换一次的成本 t是一定时间内转换的次数 与利息成本rM的和r是利率 M是货币量 持有货币越少 转换次数越多 持有货币越多 利息成本越多 平均货币持有量是M Y 2t 这样 管理货币的总成本 是t的函数 最优条件 代入M式中 最终得 五 货币供给与利率决定 二 实际货币价格水平P不变时 m取决于M 假定M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变量 r m M P m 一 货币供给的含义 三 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 r L M P M L L M r 1 利率决定 M L 2 利率变动 i L M P M增加 L增加 i 1 利率决定 M L i 六 流动性陷阱 r L MS P i M L MS P r MS P 流动性陷阱 七 货币市场与资产市场 第四节LM曲线 一 含义与推导 一 LM线的含义 给定实际货币m量和货币需求函数L时 使货币供求均衡的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二 推导 1 代数的 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需求 货币供求均衡 即 LM曲线代数式 L m m L L1 m1 m2 L2 Y Y r r m1 m m2 h r LM 二 LM曲线斜率与截距 LM r Y L1 m1 m2 L2 Y Y r r 凯恩斯区域 流动性陷阱 古典区域 中间区域 三 LM曲线的移动 一 货币需求L不变时 实际货币供给M P增加 P不变时 M增加 或M不变时P下降 LM曲线右面移 距离为 m k 二 实际货币货币不变时 实际货币需求增加 LM左移 LM曲线的移动 Y M增大或P变小 LM曲线右移 r LM LM L1 m1 m2 L2 Y Y r r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L1 m1 m2 L2 Y Y r r 货币需求增加 第五节IS LM模型 一 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一 代数方法 二 均衡收入与利率决定的几何方法 I S L M r Y IS LM模型 设 求 1 IS曲线 2 LM曲线 3 Y 4 r 解 二 收入变动及原因 一 变动 IS r Y IS与LM移动使Y变动 IS横截距 LM IS Y e G T变动通过IS线导致Y变动 LM Y 实际货币量M P变动也会导致Y变动 二 收入变动的原因 1 商品市场 冲击 与 真实周期 1 与e 动物精神 2 G与T 政府是平抑周期还是造成周期 2 货币市场 冲击 与货币周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大萧条 IS0 i Y 危机前经济繁荣 股市泡沫 危机始于股价暴跌 LM0 IS 银行坏账 挤兑 央行紧缩 LM 货币主义认为原因是央行与政府行为不当 问题在政府 政府紧缩 k CYT 凯恩斯认为原因是市场经济投资I0的不稳定 动物精神 问题在市场经济 G0 I0 C0 Y0 财富效应 带动投资减少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本章用IS LM模型说明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政策理论下一章介绍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实际操作情况 第一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概述 一 宏观调控的原因或必要性IS LM模型中的Y是均衡收入 它由总支出决定 均衡收入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Y 因为Y 由充分就业时社会生产能力决定 当均衡收入不等于潜在收入 特别是低于潜在收入时 意味着经济中存在失业此时 国家可以利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或同时得用二者来调控需求 使实际的均衡收入等于潜在收入 实际的均衡收入低于潜在收入的情况见下图 450 r LM C Y C I Y Y r IS AE Y Y Y Y 有失业 二 财政政策 一 概念P517 二 手段1 税收T 1 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从而消费支出C 2 调整所得税结构 对高收入者增负 对低收入者减税 这能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C 2 政府购买G能直接增加总支出 3 对私人投资提供财政优惠以刺激私人投资I 三 作用 财政扩张使IS线右移 收入增加 反之亦然 四 财政政策影响图示 r Y IS LM IS 财政扩张 三 货币政策 一 概念P518 二 传导机制 1 MrIAEY 三 作用货币扩张使LM曲线右移 收入增加 反之亦然 四 图示 四 货币政策图示 r Y IS LM LM 四 政策影响与效果 一 政策影响的复杂性财政收支和货币量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 见P518 519表 二 政策效果所以 财政扩张使IS曲线右移时 或者货币扩张使LM曲线右移时 国民收入的实际增加可能小于曲线移动的距离 给定财政扩张力度 用G表示 从而IS曲线移动的距离 或给定货币扩张力度 用M表示 从而LM曲线移动的距离 国民收入增加即Y越大 政策效果越好 三 政策效果图示 r Y IS 财政扩张 G IS r0 Y0 Y k G Y Y增加越接近 Y 财政政策效力越大 反之则小 r Y LM r0 Y0 货币扩张 M LM Y Y M k Y增加越接近 Y 货币政策效力越大 反之则小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效果 引言 政策效果的含义 一 含义1 财政政策效果 给定财政扩张力度 用 G表示 收入增加 Y 越多 政策效果越好 2 货币政策效果 给定货币扩张力度 用 M表示 收入增加 Y 越多 政策效果越好 二 图示 一 财政政策效果 IS0 LM IS1 r Y Y0 r0 财政扩张G Y kG 实际收入增加 Y 一 图示 一 图示 1 含义给定 越大 财政政策效力越大 反之则小2 财政政策效力图示 Y Y 二 原因 挤出效应 1 挤出效应含义 2 图示 财政扩张 IS LM 收入增加 IS 货币需求增加 利率上升 投资减少 收入减少 结果 最终 三 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IS平效果差 IS陡效果好 1 IS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LM IS线斜率 d大 IS平 效果差d小 IS陡 效果好 IS线与政策效果 LM Y0 Y1 Y 效果 小 效果 大 IS平效力小 IS陡效力大 2 LM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LM平效力大 LM陡效力小 IS LM斜率k h h大 LM平 效果好h小 LM陡 效果差 LM曲线三大区域与政策效果 Y r LM 财政政策很有效 财政政策有效 财政政策无效 IS Y0 Y1 Y2 财政扩张 LM线平坦 财政政策有效 反之无效 二 两种极端 一 凯恩斯主义极端 1 含义 财政政策效果最好 货币政策却完全无效 2 原因 无挤出效应 3 条件 1 财政扩张使收入增加时 利率不上升 LM线水平 2 财政扩张增加收入使利率上升时 投资不减少 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即d 0 从而IS线垂直 4 用图表示是 凯恩斯主义极端 LM d 0 k h 0 流动性陷阱 IS IS LM d 0 k h 0 二 古典主义极端 1 含义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效果最好 2 原因 财政扩张使私人投资等量减少 完全挤出 总支出不变3 条件 1 财政扩张造成的收入增加导致利率有很大上升 LM线垂直 2 或投资对利率上升非常敏感 使IS线水平 4 用图表示是 古典主义极端 IS k h 0 d 0 LM IS IS LM 1 2 三 挤出效应 原因总结 如财政政策乘数就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越大 财政政策效力越小 原因在于 1 财政扩张使收入增加 也增加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不变时 这会提高利率 提高的幅度与成正比 是LM线斜率 所以LM越陡 挤出越大 2 利率提高使投资I减少 减少量与d成正比 这叫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使财政政策效力变小 三 挤出效应 因素总结P523 财政扩张使Y增加 L增加使r上升 幅度与k h正相关 r上升使I减少 I减少程度与d正相关 I减少又使Y减少 I减少程度与投资乘数正相关 所以决定挤出效应大小进而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是 1 支出乘数 2 LM线斜率k h 3 IS线斜率d 挤出效应图示 财政扩张使Y增加 增量为 Y增加使L增加 r上升 R上升使I减少 后者使Y有所减少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一 图示 一 含义与图示 给定 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二 决定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因素 1 IS与货币政策效力 IS平效力大 IS陡效力小 2 LM与货币政策效力 LM陡效力大 LM平效力小 二 两种极端 给定如 一 古典主义极端 如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叫古典主义极端 二 凯恩斯主义极端如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叫凯恩斯主义极端 古典主义极端的条件 1 如h 0 LM曲线垂直 IS曲线水平 h 0 LM LM IS LM LM 凯恩斯主义极端的条件 LM IS 利率对M增加没反应 IS LM LM 1 如LM曲线水平 流动性陷阱 2 d 0 IS曲线垂直 投资对利率下降没反应 四 总结 经济处于中间而非极端状态时 哪条线平 它所代表的政策效力越小 哪条线陡 它所代表的政策效力就大 三 货币政策局限性 阅读 第四节政策搭配 r Y IS LM IS 松财政 LM 松货币 0 1 2 4 附录 宏观经济政策乘数 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可以用政策乘数表示 一 含义 1 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乘数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量变动能造成国民收入多倍变动 即 政策乘数越大 政策效力越大 2 分类 宏观经济政策乘数分为财政政策乘数和货币政策乘数 前者又可细分为政府购买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等 这里仅以政府购买G为例 二 政策乘数推导 1 推导 财政扩张可用表示 货币扩张可用表示 P不变时 收入增加用表示 由可知 令 令则 2 财政政策乘数与效果 在上式中 如 就表示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效果是 叫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越大 财政政策效力越大 3 货币政策乘数与效果 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政策效果是 货币政策乘数越大 政策效力越大 三 两种极端 如d 0 IS线垂直 即投资不受利率影响 则 如使k h 0 LM线水平 即利率不变 则 1 凯恩斯主义极端 货币政策却完全无效 财政政策却完全有效 2 货币主义极端 如h 0或d则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第十六章经济政策实践 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 充分就业就业与总需求正相关 二 物价稳定三 经济增长四 国际收支平衡贸易收支逆差会减少本国总需求 顺差则可能造成与他国的经济摩擦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 财政构成与政府工具二 工具的使用 一 自动使用 自动稳定器总需求过度时 能自动减少总需求 总需求不足时 能自动增加总需求 1 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2 转移支付的自动稳定作用3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 二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三 功能财政 一 公共财政与功能财政1 公共财政指政府征税并提供公共物品2 功能财政指发挥政府收支调节总需求的作用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二 年度平衡与周期平衡1 公共财政要求年度平衡2 功能财政只能作到周期平衡 四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一 问题的提出功能财政要求需求不足时扩张财政 这会导致财政赤字 在需求过度时要紧缩财政 这会导致盈余 但不能说赤字财政就是扩张性的 盈余财政就是紧缩性的 很可能相反 见下图 图中 因财政是紧缩性的 所以出现赤字 财政扩张反导致财政盈余 G BS Y 二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1 概念 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计算的财政结果2 图示 支出 收入 Y1 Y2 Y3 盈余 赤字 Y 赤字 盈余 收入 支出1 支出2 支出3 BS1 BS2 BS3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可大于0 等于0 小于0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实际盈余 Y BS BS1 Y1 Y2 收入 支出 3 作用 作为判断财政政策方向的标准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了 财政政策是紧缩性的 反之是扩张性的 4 局限性充分就业的Y 很难确定 第三节货币政策 引言 关于货币政策的争论 一 政策目标 是充分就业还是物价稳定 二 传导机制 三 中间目标 是利率还是货币数量 一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通过变动货币数量发挥作用 货币数量包括通货的数量和存款的数量 通货来自中央银行 存款可由商业银行创造 一 中央银行1 发行银行 有权发行现金 作为货币基础 2 国家银行 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 3 银行的银行 对商业银行提供货款和为商业银行保管存款准备金 二 商业银行 吸收存款并为客户提供存款转帐服务 这使商业银行的存款也成为货币 二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一 存款创造 二 货币创造乘数 三 货币供给 三 货币政策工具 一 再贴现率1 概念 央行对商业银行货款的利率 2 作用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Rd3 局限 P554 555 二 公开市场业务1 概念 央行在证券市场买卖政府债券2 作用 1 买入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反之则减少 2 买入使证券价格上升 市场利率下降 三 法定准备率1 概念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影响货币创造乘数 2 局限 1 时滞 2 剧烈 四 其他 第五节经济政策理论分歧 一 反对政府干预 一 古典学派1 市场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无需干预2 政府干预妨碍经济运行与增长 1 货币政策导致通胀 2 财政政策挤出投资 影响增长 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自动实现充分就业2 公开透明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二 价格稳定 一 含义 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的稳定 二 价格指数1 价格稳定可以用价格指数表示 第十七章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AD AS模型 引言 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双方决定 前面假定总供给为既定高度的水平线 收入由总需求决定 这也等于说价格水平P不变 本章在通过讨论产品与货币市场说明总需求之后 再引入劳动市场 说明总供给 总需求与总供给都会随价格P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总需求AD 一 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一 含义 总需求函数指对国民收入的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其几何形式 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总需求曲线斜率为负 二 总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原因 1 利率效应 凯恩斯效应 其他不变时 价格水平变动使实际货币量反向变动 实际货币量变动导致利率反方向变动 利率变动又造成投资反方向变动 最终使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2 庇古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使面值固定的资产实际价值上升 资产所有者实际财富增加 消费需求也增加 所以价格与总需求反方向变动 这意味着价格水平变动使自发消费从而 曲线移动 3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增加实际货币余额 为保持一定的实际余额 人们一方面会购买实际财富 这直接增加总需求 另一方面 人们会购买证券 使证券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 利率下降又增加投资 进一步增加总需求 以下只介绍利率效应 二 AD的推导 一 代数方法IS曲线LM曲线最终 价格可变时 应区分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 这里y表示实际国民收入 其他不变时 y随P反方向变化 这即总需求涵数 二 几何方法 名义货币量M不变时 价格P下降使实际货币量m M P增加 LM曲线向右移动 实际货币量增加使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 使收入增加 二 总需求曲线 LM M0 P0 LM M0 P1 y y r P P0 P1 AD m增加使r下降 IS P下降使实际货币量m增加 LM右移 r下降使I增加 总需求y C I增加 三 总需求的简单形式 如货币只是交换手段即h 0 则 可用双曲线表示 见下图 货币数量论与总需求 P y AD 三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 产品市场自主支出变动与总需求移动名义货币量和价格水平不变时 产品市场的自主性支出Ea a e G 增加 或税收T减少 IS曲线右移 总需求曲线也右移 IS移动与AD移动 LM M0 P0 LM M0 P1 y y r P P0 P1 AD1 IS0 IS1 AD0 二 名义货币量变动与总需求移动 价格水平P不变时 名义货币变动使LM曲线移动 AD曲随之移动 二 LM移动与AD移动 LM M0 P0 LM M0 P1 y y r P P0 P1 AD0 IS0 LM M1 P0 LM M1 P1 AD1 名义货币增加LM右移 总需求曲线右移 第二节总供给概述 一短期与长期总量生产函数 一 总供给的含义在社会资源总量和生产技术给定时 国民收入生产量y与价格水平P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 总量生产函数国民收入生产量y是资源投入量的函数 y f N K y是国民收入产量 K是资本存量 1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短期中 资本存量给定 此时 y取决于就业量N 即 用图表示是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y N 总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递减 2 长期总量生产函数 劳动市场的长期调整最终能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所以长期总量生产函数是 y 即潜在产出 K也可以用K 表示 长期总供给表现为垂直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P y y LAS 二 劳动市场 就业N由劳动市场供求决定 一 劳动市场需求劳动市场需求Nd是各厂商的劳动需求总和 1 厂商的劳动需求厂商的劳动需求服从于利润最大化目标 1 厂商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曲线 y W N N WN W W W N W W W Nd 厂商劳动需求曲线 WP MPN g N N W VMP MPNP N 2 劳动市场需求 Nd Nd W 3 总量生产函数与劳动需求 Y L L MPL WP Nd 二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Ns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 劳动供给决策是面向未来的 所以取决于未来实际工资率 给定名义工资率W 未来实际工资率取决于未来价格水平P 对于P 工人只能进行预期 所以劳动供给是名义工资率与预期价格的函数 即 劳动供给函数 反函数 Ns 将使NS右移 NS Ns 或W P下移 而W不变 第三节有关总供给的不同假设 一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与短期 一 短期 生产要素量及技术不变 价格来不及完全调整 二 中期 长期 生产要素量及技术不变 价格可以充分调整三 长期 超长期 价格可以充分调整 生产要素量可以增加 技术进步 二 价格与工资率假设 一 古典学派假设 1 Pe P2 P与W完全可伸缩 二 凯恩斯主义假设1 P是不变的常数 价格黏性 2 名义工资率向下刚性 向上黏性 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1 完全 理性 预期假设 2 价格与工资率有完全的伸缩性 第四节古典学派的垂直总供给 一 古典学派假设 一 假设1 正确预期Pe P2 价格与工资率充分灵活 后者决定了劳动市场充分就业Ns Nd 进而 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 此时 劳动供给 二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三 价格与工资率充分调整被认为是长期情况 所以垂直总供给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LAS 二 古典学派模型 AD AS AD P y 4 古典模型 1 Ns Nd N Y P WP W AS AD N Y P Y F K L 劳动市场 工资伸缩性决定充分就业 名义货币量M决定总需求和价格水平P 此时 名义工资率将为W 潜在产出决定总供给 4 古典模型 1 Ns Nd N Y P WP W0 W1 AS AD0 AD1 N Y P0 P1 如AD0变为AD1 P0将升为P1 结果 Nd Ns W0将升至W1 如AD1降为AD0而P1与W1不变 Nd Ns将使W1降为W0 结论 价格和工资灵活性使市场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P1将随之降为P0 实际工资下降 最终 N 与Y 不变 第五节凯恩斯主义总供给 一 与总供给有关的两种假设 一 价格黏性 指价格变动缓慢 价格刚性则指价格完全不变 这是价格黏性的极端情况 此时总供给为水平线 充分就业后产出不能再增加 总供给变为垂直 二 假定价格可变 但名义工资率不变 此时短期总供给向右上方倾斜 价格与工资刚性被认为是短期情况 所以凯恩斯主义总供给被称为短期总供给 1 价格刚性时的总供给 P y yf P0 SAS 工资刚性 Ns Nd N W下降带动P下降 P WP W0 SAS AD1 AD0 N Y P1 P0 AD0变为AD1 劳动需求Nd 劳动供给NS 失业使W0降为W1 最终恢复均衡 P1与W0不变 NS Nd非自愿失业 W1 PL LAS SAS AS AS LAS N N Y Y P P0 P1 Ld 0 0 1 1 P 谈判时P Pe P0 W0 W W0 后P P1而W0不变 长期中 根据P1调整工资到W1 W1 N Nd N Y Y 0 2 1 P P0 P1 AS AS AS N0 N 短期中 因预期错误 P1 Pe P0 且W不变 长期中 既不会预期错误 使Pe P 工资也可以调整 三 常规总供给 中间状态 SAS 0 yf y1 P0 P1 P1 P1 SAS SAS SAS P1 P 第五节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一 AD AS模型 P y SAS SAS LAS AD 古典学派模型 财政政策 LM IS IS AD AS y r P P y 完全挤出 古典学派模型 货币政策 LM LM y r 通货膨胀 IS 古典学派模型 财政政策 LM IS IS AD AS y r P P y LM AD 二 总需求曲线移动 P y SAS SAS LAS AD AD AD yf y y 三 总供给曲线移动 P y SAS LAS AD AD yf y y SAS SAS SAS 四 经济周期 LAS AD AD SAS SAS P y 0 1 2 y yf y1 0 1 2 t y yf y1 AS0 AS y y y1 LAS P AD AD 0 1 2 t y y y1 y 凯恩斯模型 Ns Nd N W下降带动P下降 P WP W0 AS AD1 AD0 N Y P1 P0 AD0变为AD1 劳动需求Nd 劳动供给NS 失业使W0降为W1 最终恢复均衡 P0与W0不变 NS Nd非自愿失业 W1 凯恩斯模型2 Ns Nd N NS Nd 非自愿失业 P WP W0 AS AD1 AD0 N Y P1 P0 AS AD如AD0变为AD1 劳动需求Nd 劳动供给NS 如价格可变为P1而W0不变 则 结论 P W r都不灵活 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如P0与W0不变 则 非自愿失业 3 凯恩斯的政策建议 Ns Nd N 2 扩张货币 P WP W0 AS AD1 AD0 N Y P1 P0 AD0变为AD1 1 增加G 财政扩张 此时可 1 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2 即扩张性货币政策 结论 需要政府用财政和货币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如P0不变 AS AD 如W0也不变 则 非自愿失业 NS Nd G AS0 AS y y y1 LAS P AD AD 0 1 2 t y y y1 y P0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胀 第一节失业的描述一 概念 一 劳动大军N 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员总和 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 N 总人口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人口 成年人口 二 失业U 劳动大军中没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是失业者 三 失业率 U N 二 分类与原因 一 分类1 按客观原因分 1 磨擦性失业 工作转换造成的暂时失业 2 结构性失业 劳动者与工作岗位不适应造成的失业 又可分为 产业结构 偏好或技术变化造成产业结构变化 地区结构 3 周期性失业 4 季节性失业 不重要 二 按主观原因分 1 自愿失业 不愿接受现有工作 2 非自愿失业 愿意接受现有工作但没工作 三 以上是划分失业的两种角度 二者之间是有关的 比如 为寻找更好的工作而放弃眼前工作 就是磨擦性的自愿失业 失业分类 失业 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地区结构 产业结构 周期性失业 三 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 一 自然失业率1 含义 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是自然失业者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一般认为 自然失业由磨擦失业与结构失业构成 2 表达式 1 劳动大军N 就业者E 失业者U 2 劳动力流动 每月中 就业者E中有人离职 离职率 失业者U中有人就业 就职率为 所以每月失业者人数为 就业者人数为 稳定时有 E N U代入上式 这就是自然失业率表达式 该式表明 离职率越高 自然失业率越高 就职率越高 自然失业率越低 离职率和就职率既是可以统计的 也可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这样 该式不仅可用于计量自然失业率 也可用于分析自然失业率及其变动的原因 二 自然就业率 充分就业 实际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所以 实现充分就业就是消灭周期性失业 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一 劳动市场均衡与自愿失业 W Nd 自愿失业 NS 二 劳动市场失衡与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 Nd NS W N 就业 三 劳动市场非均衡的原因 工资黏性及其原因 一 隐含合同理论 二 效率工资理论 三 工资合同理论P743 745 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一 失业的影响 一 经济影响1 产量损失2 滞后性 指失业对未来的影响 可能使自然失业率提高 二 社会影响二 奥肯定律是一个经验定律 奥肯定律 u 0 u 2 1 2 第四节通胀及其分类 一 概念与衡量 一 概念价格水平持续且显著的上升 其涨幅称通胀率 用价格指数表示 二 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 价格水平 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即以各产量份额为权数的各产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公式 价格指数 概念与公式价格指数反映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动 因此也是一种加权平均价格 根据使用权数不同 分为拉斯贝叶斯指数 Laspeyresindex 和帕舍指数 Paascheindex 以0 1两期为例 价格指数 概念与公式价格指数反映不同时期价格水平变动 也是一种加权平均价格 根据使用权数不同 分拉斯贝叶斯指数 Laspeyresindex 和帕舍指数 Paascheindex 以0 1两期为例 分类 按计算时包含的商品种类 价格指数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